一步一步教你 最快10分钟编制完成现金流量表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3
教你如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1. 引言现金流量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报表,记录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同时也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你介绍如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
2.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2.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记录了企业与日常经营相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这些现金流量通常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支付给员工的现金、支付的税费等。
在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时,我们需要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相关财务报表中收集需要的数据。
2.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记录了企业与投资相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这些现金流量通常包括购买和出售固定资产的现金、购买和出售投资的现金、取得或处置子公司的现金等。
2.3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记录了企业与融资相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这些现金流量通常包括股东投资的现金、借款的现金、偿还债务的现金等。
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步骤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3.1 收集相关财务数据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
3.2 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根据收集到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净利润的调整,以反映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
3.3 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接下来,我们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根据企业的投资活动,我们可以确定购买和出售固定资产、购买和出售投资等现金流量的金额。
3.4 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最后,我们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根据企业的筹资活动,我们可以确定股东投资、借款和偿还债务等现金流量的金额。
3.5 编制并填写现金流量表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我们可以编制并填写现金流量表。
编制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掌握现金的流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编制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这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
确保这些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这样才能编制出准确的现金流量表。
第二步:确定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现金流量表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在确定现金流量表的格式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格式。
第三步:填写现金流量表
填写现金流量表时,需要将相关的财务信息填入到相应的表格中。
在填写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情况,填写现金流量表的各个部分。
第四步:分析现金流量表
填写完成现金流量表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稳定性。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总结
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企业才能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
通过以上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更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表,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运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一、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哈。
咱先得知道现金流量表是干啥的,它就像是企业的现金管家,记录着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那怎么简单地做这个表呢?咱先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开始。
比如说,你有个小生意,卖东西收到的现金,这就是最直接的现金流入啦。
你可以把每天的收款记录下来,像卖了多少件商品,每件多少钱,这一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流入。
还有,你付给供应商的钱,员工的工资这些都是流出。
这部分的计算就像是记账一样,把每一笔收支都写清楚,然后汇总起来。
再说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要是你买了设备,这就是现金流出啦。
如果有投资别的公司得到了分红,那就是流入。
这部分要把和投资相关的收支都统计好,像买股票投了多少钱,卖股票又收回来多少钱。
最后就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你要是找银行借了钱,这就是现金流入。
还钱的时候呢,就是流出。
还有像股东投入的资金,这也是流入。
要把这些都弄简单,最好就是用个小本子或者电子表格。
每发生一笔和现金有关的业务就马上记下来,分好类。
像经营活动的就写在经营那栏,投资的写投资栏,筹资的写筹资栏。
这样到了月底或者年底,你把每栏的数字一加,再按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填进去,一个简单的现金流量表就出来啦。
咱做这个表的时候,可别偷懒哦。
每一笔都要清楚,这样才能准确地知道企业的现金情况。
要是有些数字对不上,那就得好好检查检查,是不是哪里记错了或者漏记了。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要放对位置,这样整座房子才稳当。
希望这个简单的方法能让大家不再对现金流量表发愁哈。
加油,小伙伴们!。
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我刚开始做报表的时候拿过交接人的电子版底稿,点开每项后找公式,看每一项数据来源,然后对着教材上的公式去理解是怎么调整的,非常痛苦,最后还是配不平,看了一下别人配不平的时候把差的数放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某个项目里凑平(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差了近百万无处安放,直接懵了),看了网上所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口诀,秒杀现金流量表”也没什么新意,无非是把理论简化了一下而已。
以我自己的经验,现金流量表可以这么编,原则加方法:(原则看不明白请直接跳过往下看,看完后自己做一遍再来体会)原则一: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
教材上的编制方法、网上流传的各种口诀、各种秒杀,大部分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概念,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把这些公式记住,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力不从心,因为这种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容易遗漏,一旦有遗漏,不得不把之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我的方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也是平的。
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遵循了借贷相等的原则原则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但绝对是真理,既然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根据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循这个原则,绝对是走入歧途,感谢我的领导教我T型账户编制法,让我对现金流量表原理恍然大悟,虽然我的方法不是纯粹的T型账户法,但基本原理依然是T型账户法,有兴趣的可以学一下,学不下去的,往下看步骤一:立框架。
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减期初,即本期净利润),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货币资金科目(期末减期初,即现金净增加额),这其实是教材上的间接法,但我不说从利润表的净利润调,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三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确了。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
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
(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
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
(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
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一种,主要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的情况,是衡量企业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
1. 收集企业财务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数据,包括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
现金流入主要来自收入项目,如销售收入、退款和退款还原等;现金流出主要来自支出项目,如人工成本、采购成本、税费等。
可以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中获取这些数据,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
也可以从企业银行账户和现金日记账上获取这些数据。
2. 编制现金流入表现金流入表主要记录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现金收入情况。
按照时间顺序,逐笔记录现金流入的金额和来源,如销售收入、退款和退款还原等。
现金流入表应该包括时间、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来源、备注等内容。
3. 编制现金流出表现金流出表主要记录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现金支出情况。
按照时间顺序,逐笔记录现金流出的金额和用途,如人工成本、采购成本、税费等。
现金流出表应该包括时间、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用途、备注等内容。
4. 汇总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根据现金流入表和现金流出表编制的。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净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表应该包括时间、现金流入总额、现金流出总额、净现金流量等内容。
5. 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现金流动状况。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以及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现金流动情况。
同时,还可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上就是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需要密切关注财务状况,及时制定科学的财务策略,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手工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实操篇本人前段时间写了一个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小文章,结果收到众多网友咨询如何在手工记账的情况下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
本文之所以称为实操篇,其实是本人多年以前实际操作的经验之谈。
如果现在已经使用了财务软件做账或者想学习现金流量表理论知识的,请不要接着往下看,因为我的实操可能不符合相关理论,有偷懒的嫌疑。
手工做账的情况下编制现金流量表,如果按照一些教科书或专家的所说的会计分录分析法、丁字账户法等编制,将是一件工作量很大的工程。
本人喜欢偷懒,所以从开始接触现金流量表的时候就没有去学这些办法。
要想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要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如果连报表结构都不清楚,就不要想怎么编制报表了。
现金流量表在我的心目中主要由四大块构成: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性现金流量和附表。
其余的部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摆设,因为要么没有相关业务发生,要么就太简单而不值一提。
这四大块在编制的时候按照怎样的顺序编制呢?有人可能会想当然以为以报表结构顺序编制,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该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制。
第一步: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就是报表的最后部分,这里面的数据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或总账取得,是非常简单而快速的。
通过这一步会非常快速的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这个结果就可以直接填到主表的“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因为二者是相等的。
第二步,统计出整个公司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总额,并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进行核对。
①对报表期间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总账会计科目借方、贷方发生额分别进行累计,如果平时手工帐总账已经按照期间进行了累计的可以直接使用。
统计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二者相减应该等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如果不等的话,可能统计出错应重新统计。
怎样快速编制现⾦流量表现⾦流量表是企业年度财务主要报表之⼀。
部分中⼩型企业会计⼈员不能独⽴编制现⾦流量表,或编表费时费⼒,原因主要有两点:⼀是“经营活动产⽣的现⾦流量”不易计算,稍具规模的企业,使⽤软件记账,在编制“记账凭证”的过程中,能⾃动⽣成“经营活动产⽣的现⾦流量净额”指标。
⽽中⼩型企业会计,⽤⼿⼯记账却很难做到这点。
⼆是现⾦流量表主表即使编成了,要与附表保持平衡关系也很难做到。
简易、快捷地编制现⾦流量表可分3步⾛。
第⼀步:编制表格⽤“逆向编制法”⾸先求出现⾦及现⾦等价物净增加额,其次⽤“现⾦及现⾦等价物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的现⾦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的流量净额”求出“经营活动产⽣的现⾦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产⽣的现⾦流量净额”-附表中从净利润-固定资产折旧-⽆形资产摊销⾄经营性应收项⽬减少(或增加)的⾦额,求出经营性应付项⽬的增加(或减少)⾏中。
第⼆步:测试正确与否经营性应付项⽬减少⾦额+《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合计的“年初数”⾦额=《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合计的“年末数”⾦额。
注意三⽅⾯情况:固定资产清理科⽬———当固定资产发⽣清理状况时,⼀定涉及固定资产原值减少、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少、固定资产变卖收⼊增加、处置固定资产损失(或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发⽣等项⽬。
贷款及贷款利息的填报———《现⾏会计制度》核算利息是在“财务费⽤”科⽬中核算的。
因此,在填⼊“偿付利息”所⽀付的现⾦时,同时也必须填⼊补充资料中的“财务费⽤”内。
负债合计中,要剔除短期借款、预提费⽤科⽬的⾦额数。
第三步:填写“经营活动产⽣的现流”填写“现⾦流⼊合计”。
按照填报要求,应包括现⾦及现⾦等价物流⼊净额的。
中⼩型企业⼀般只有现⾦及⼀个银⾏存款账户,并且⼤额现⾦均存⼊银⾏。
为此,只要将银⾏存款账户借⽅累计发⽣额+少量的“坐⽀现⾦”就可以作为“现⾦流⼊合计”填⼊表中了。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流量的计算公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流量=《损益表》商品销售收⼊本年累计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账款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
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自动生成)编制现金流量表一直是企业报表编制的难点。
如果要按照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对所有会计分录进行调整,那就相当于重新做一套会计分录,这无疑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许多财务人员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现金流量表,但这是不可行的。
实际上,编制现金流量表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这种编制方法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
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如下:1.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2.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
6.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
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
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怎么快捷地编制现⾦流量表,现⾦流量表的编制⽅法是什么现⾦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和现⾦等价物的流⼊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
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流量⼤致可分为1.经营活动产⽣的现⾦流量。
2.投资活动产⽣的现⾦流量。
3.筹资活动产⽣的现⾦流量。
注明:现⾦流量表平常报税务局不⽤,银⾏贷款⽤,所以编制现⾦流量必须根据本⽉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现⾦流量表的编制⽅法根据当⽉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下⾯所要介绍的现⾦流量表是财政部统⼀设置的现⾦流量表。
第⼀步:先确定45栏的数字,⽤本⽉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年末数-资产负债表(货币资⾦)年初数。
第⼆步:确定36栏数字,⽤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年末数-年初数(短期借款)如果归还36栏填归还数,如果增加33栏填增加。
第三步:确定39栏的数字,根据当⽉损益表财务费⽤累计数。
第四步:确定43栏数字,⽤36栏+39栏。
第五:确定44栏数字,因为本⽉未收到借款,只是收到现⾦,所以就43栏的负数为准,如果收到恰恰相反。
第六步:24栏,⽤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年末数-年初数,是否发⽣变化,如果增加⽤增加的数为准。
第七步:28栏与24栏的数据相同。
第⼋步:29栏的数据与28栏的负数为准。
第九步:2栏的数据⽤本⽉损益表的收⼊累计数(由于累计数是不含税的数,换算成含税的,收⼊除以0.17)。
第⼗步:16栏⽤45栏+44栏。
以上便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店铺进⾏律师在线咨询。
现金流量表编制说明:一、编制思路1、先编制补充资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2、编制--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编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利用倒推法核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编制补充资料--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6、核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否一致。
7、编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明细。
8、校对。
完毕。
二、补充资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的编制:1、现金期末与期初数按资产负债表中数据进行填列。
2、应收票据正数即为公司收到的货款理应填列在此。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1、吸收投资与偿还投资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增加或减少额填列。
2、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按利润表财务费用填列。
3、其他项。
四、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收回投资与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按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原值减少或增加额填列。
2、累计折旧增加额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填列。
3、其他项。
五、利用倒推法核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增加额-筹资活动现金-投资活动现金。
六、编制补充资料--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填列1、净利润按利润表中净利润填列。
2、累计折旧按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增加额填列,此处与投资活动中的折旧额相等。
3、财务费用按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填列,此处与筹资活动中的偿付利息额相等。
说明:如果筹资活动中把偿付利息外的如手续费去除时,要把这一部分金额填列到“其他”。
4、存货的减少按资产负债表存货的减少额填列。
5、应收项目减少按资产负债中所有应收项目的减少额填列。
6、应付项目增加按资产负债表中所有应付项目的增加额填列。
7、核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左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否相等,不符时核对。
七、编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明细的填列: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按营业收入减去应收账款的增加数。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按营业成本加上存货增加额减去应付账款的增加额此处未考虑进项税。
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教你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在实践中大家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都感到十分棘手,通过以下方法的介绍,能帮助你快速学会编制现金流量表。
主表的编制方法:下面的口决基本上能概括其编制过程:①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②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③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④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⑤所得税直接转,营业外去找固定资产;⑥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⑦为职工支付的单独处理。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
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
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向调整。
但由于制度的规定和企业一些特殊的作法等原因,上述项目的发生额可能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无关,这些发生额则要做特殊处理,典型的特殊调整业务包括:计提坏账准备、收到债务人以物抵债的货物、销售业务往来账户与购货业务往来账户的对冲(如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对冲)、"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中含有的视同销售产生的销项税额(如将货物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产品)。
简言之,在进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处理时,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财务费用(票据贴现息)应收账款(用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销项税额(销售商品的销项税额,不包括对外投资、在建工程领用商品的销项税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第②句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同时考虑存货项目的期初和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第一部分认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
其组成内容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
通过现金流量表, 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 对于评价企业的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 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础。
对一个经营者来说,如果没有现金缺乏购买与支付能力是致命的。
企业的经营者由于管理的要求亟需了解现金流量信息。
另外在当前商业信誉存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部门与个人投资者、银行、财税、工商等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情况与经营结果,更需要了解企业的偿还支付能力,了解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及净流量信息。
第二部分现金流量的分类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推销产品、缴纳税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应注意两点:投资活动内容既包括“对内投资”(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也包括“对外投资”(购买股票债券、投资办企业等);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既包括购置时的现金流出,也包括处置时的现金流入。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也应注意两点:筹资活动既包括“资本”(接受现金投资),也包括“债务”;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既包括现金流入,也包括现金流出。
四、难以界定项目的分类主要包括:企业结算账户利息收入作为经营活动,填入“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收到的保险赔款应分别处理:如果收到的是流动资产的保险赔款作为经营活动,填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如果收到的是固定资产的保险赔款作为投资活动,填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受到的现金净额”项目,接受现金捐赠作为筹资活动,填入“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捐赠现金支出填入“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教你如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你如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企业报表编制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
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
作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与读者探讨,这一编制方法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
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
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快速完成编制: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
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
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我刚开始做报表的时候拿过交接人的电子版底稿,点开每项后找公式,看每一项数据来源,然后对着教材上的公式去理解是怎么调整的,非常痛苦,最后还是配不平,看了一下别人配不平的时候把差的数放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某个项目里凑平(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差了近百万无处安放,直接懵了),看了网上所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口诀,秒杀现金流量表”也没什么新意,无非是把理论简化了一下而已。
以我自己的经验,现金流量表可以这么编,原则加方法:(原则看不明白请直接跳过往下看,看完后自己做一遍再来体会)原则一: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
教材上的编制方法、网上流传的各种口诀、各种秒杀,大部分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概念,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把这些公式记住,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力不从心,因为这种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容易遗漏,一旦有遗漏,不得不把之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我的方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也是平的。
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遵循了借贷相等的原则原则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但绝对是真理,既然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根据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循这个原则,绝对是走入歧途,感谢我的领导教我T型账户编制法,让我对现金流量表原理恍然大悟,虽然我的方法不是纯粹的T型账户法,但基本原理依然是T型账户法,有兴趣的可以学一下,学不下去的,往下看步骤一:立框架。
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减期初,即本期净利润),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货币资金科目(期末减期初,即现金净增加额),这其实是教材上的间接法,但我不说从利润表的净利润调,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三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确了。
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
我刚开始做报表的时候拿过交接人的电子版底稿,点开每项后找公式,看每一项数据来源,然后对着教材上的公式去理解是怎么调整的,非常痛苦,最后还是配不平,看了一下别人配不平的时候把差的数放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某个项目里凑平(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差了近百万无处安放,直接懵了),看了网上所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口诀,秒杀现金流量表”也没什么新意,无非是把理论简化了一下而已。
以我自己的经验,现金流量表可以这么编,原则加方法:(原则看不明白请直接跳过往下看,看完后自己做一遍再来体会)
原则一: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
教材上的编制方法、网上流传的各种口诀、各种秒杀,大部分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概念,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把这些公式记住,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力不从心,因为这种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容易遗漏,一旦有遗漏,不得不把之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我的方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也是平的。
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遵循了借贷相等的原则
原则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但绝对是真理,既然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根据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循这个原则,绝对是走入歧途,感谢我的领导教我T型账户编制法,让我对现金流量表原理恍然大悟,虽然我的方法不是纯粹的T型账户法,但基本原理依然是T型账户法,有兴趣的可以学一下,学不下去的,往下看
步骤一:立框架。
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减期初,即本期净利润),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货币资金科目(期末减期初,即现金净增加额),这其实是教材上的间接法,但我不说从利润表的净利润调,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三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确了。
注意,我们是要做直接法,这个形似间接法的原理,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第一步:列资产负债表差额,即在期初期末栏后面加一列差额栏,分别填上每个项目的期末减期初数,是的,全部是期末减期初,这样就不必去担忧这个数是加是减、是期末减期初还是相反了,原因看下面第二步。
下图为资产负债表差额表部分项目简表
第二步:拆未分配利润项目,即引入利润表项目,这时按利润表项目性质(可以看教材公式
了)填列到对应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同时把资产负债表中须调整的项目填列上(如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怎么填?看下面两段解释,记住,这一步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所有的项目都要填在现金流量表中才能配平(配平即流量表最后一项“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①=0),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平的,未分配利润是利润表中所有项目加减得来的。
好了,讲一下加减的问题:
把未分配利润差额想象成缩印的整张利润表,把资产负债表差额表左侧除货币资金差额栏外所有的项目都移到右侧,所以调整销售收入的时候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都是“减(期末-期初)”,而预收账款则是加,因为预收账款跟未分配利润在同侧,正负相同。
此外,还要考虑现金流量表本身自带的正负号,所有现金支出项目在计算现金及等价物增加额时,都是作为负项的,但在流量表项目填列中要填正数,所以与这些有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跟上面正好相反,即从左侧移过来的项目都是加,右侧项目变为减。
所以调整销售成本的时候预付账款为“加(期末-期初)”,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为减。
因此这些科目虽与未分配利润同侧,但正负与其相反。
做完上面这些,如果①=0就完成大框架了,如果不等于0,找原因,现在找原因非常简单。
步骤二:修细节。
编制方法上以工作底稿法作大斧砍出基本框架(步骤一),以分析填列法作小刀修补细枝末节(步骤二),砍与修都是采用T型账户法(一借一贷)原理。
其实教材上讲的这三个方法也都是互相使用的,列出不同方法只是为了突出某种方法的特点。
步骤一已经把大框架做出来了,现在开始分析填列。
方法就是“拆”!根据什么来拆,总账明细账,我的方法是做一个分析填列表,列明填列项目、借贷方、校验。
下图为分析填列表部分项目简化表格
下图为总账部分科目简化表格,我把它放在分析填列表右侧,同一张表容易查看
需要分析填列的最基本的几项,包括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和财务费用等,调整的时候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现金流量表项目里,某个项目减掉一块,另一个项目必然加一块,否则,原先配平的表就会不平。
此时仍需注意现金流量表自身的正负
号,有时候现金流入项目加一块,现金流出项目也是加一块而不是减一块。
关于借贷方的分析填列,应交税费主要是根据明细项的账户性质,如进项销项、税费返还,正负号自己琢磨吧;应付职工薪酬则是跨项目,借方数列支付职工现金,贷方则是需减掉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此外还有代扣代缴个人的,也是这个原理;财务费用则只是借方数分明细了。
主要就是这三种情况。
其他项目根据需要若需再分,仍根据这个方法来,分得多细都不会糊涂
校验项中,各分项借方数-各分项贷方数=±该科目账户净额数(±以该账户借贷性质为准),二者相减②应等于0,校验非常关键,等账目变动后发现①不等于0先看校验项,若某个项目的校验项②不为0,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找原因了。
这种校验方法还能查错账,有几次配不平最后发现是核算做错了科目。
我的经历:研究别人做好的表,花了半个多月,纠结加恐惧;第一次做表,凑,花了三天整,没做好;按照上面的步骤做好模板,每次做表的时候只要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复制到模板里,把几个科目的总账明细账复制到模板里,如果①为0,10分钟搞定。
如果①不为0 查找原因,不超过一小时,年初科目使用少,前三个月经常出现配不平的现象,后来账目丰富起来后,基本上每个月只需复制粘贴,几步搞定。
我又照着教材内容仔细看了一下,其实上面一些原理性的东西教材上都是讲过的,只是一笔带过,而且现在很少有手工编表,大部分都直接在电子表上点公式,使得这些带着朴素原则的古老方法接近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