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28 MB
- 文档页数:28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论文引言:土力学是土壤力学的简称,是研究土壤力学性质和土壤力学变形规律的科学。
在土木工程中,地基基础是承受建筑物自身重力和外部荷载传递到地下的结构部分。
因此,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研究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一、土力学基础知识1. 土壤力学性质土壤力学性质是指土壤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反应。
其中包括土壤的颗粒组成、密实度、含水量、含气量等基本性质。
了解土壤的这些性质对于土力学分析和地基基础设计至关重要。
2. 土壤力学参数土壤力学参数是描述土壤物理和力学特性的参数。
常用的土壤力学参数包括内摩擦角、剪切强度、孔隙比等。
这些参数的测定对于土力学和地基基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 土壤力学变形规律土壤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土壤力学变形规律研究了土壤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规律。
包括土壤的应力应变关系、体积变形等。
了解土壤的变形规律对于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地基基础设计原理1. 地基基础分类地基基础根据其形式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包括承台、连续墙基础等,适用于较小的建筑物;深基础包括桩基、基槽等,适用于较大和特殊荷载的建筑物。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环节。
2. 荷载分析地基基础设计需要进行荷载分析,即确定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常见的荷载包括建筑物自重、地震力、风力、水荷载等。
准确的荷载分析对于地基基础的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
3. 基础设计计算基础设计计算是根据土壤力学理论和工程实践,计算基础结构的尺寸和强度。
基础设计计算需要考虑土壤的力学性质、地震作用、地下水位等因素。
合理的基础设计计算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三、地基基础施工和监测1. 地基基础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是将设计好的地基基础安全地建造起来的过程。
地基基础施工包括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基础处理等步骤。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土壤的侧压力、水平位移等因素,确保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
知识创造未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土体的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质。
它主要研究土体的强度、变形特性、流变性和孔隙特性等。
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体的力学性质试验、土体强度理论、土体变形特性、土体的流变性和孔隙特性等。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建筑物提供稳定支撑和传递荷载的基于地面以下部分。
地基基础承受建筑物和荷载产生的重力荷载、水平荷载和地震荷载等,同时还要满足土壤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土壤的力学性质和承载力,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密切相关,土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通过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可以确定地基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地基基础的变形控制和稳定性分析等。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土力学的知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地基改良和基础设计等方面,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土力学基础知识点1. 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孔隙度、含水量等。
2. 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强度、变形特性等。
3. 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包括渗透流、饱和流等。
4. 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压力、承载力等。
5. 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壤侵蚀、沉降等。
二、地基基础基础知识点1. 岩石和土壤的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土壤按照成因分为残积土、冲积土和沉积土。
2. 建筑物荷载:建筑物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其中永久荷载主要来自建筑本身,可变荷载则主要来自人员活动和设备运行等。
3. 地基基础类型:地基基础类型主要有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其中浅基础包括简单地基(如垫板)、连续墙式地基和筏式地基,深基础包括桩基和墙式基础。
4. 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包括加固、加厚、排水等方法。
5. 地基设计:地基设计主要考虑建筑物荷载、土壤特性、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尺寸。
三、土力学与地基工程实践应用1.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是土力学和地基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了解现场土壤和岩石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土体强度试验:土体强度试验包括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可以确定土壤的强度参数,为后续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 地下水位测定:地下水位测定是确定渗透流方向和水压力大小的重要手段。
4. 岩土钻探:岩土钻探可以获取现场岩石和土壤样品,进一步了解现场情况。
5.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加固、加厚或排水等方法来提高土壤承载力或稳定性的技术手段。
总之,土力学和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应用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适的土力学和地基工程方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一第1章绪论1、基本概念土力学:是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土各种性能一门科学地基: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土层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中的结构的一部分,通常称为下部结构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地面接触的土层下卧层:地基内持力层下面的土层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地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基础埋深: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浅基础:埋深小于5m,只需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即可建造的基础深基础:借助于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
如桩基、墩基、沉井和地下连续墙2、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1)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2)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3)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1、土的结构:(1)单粒结构;(2)蜂窝结构;(3)絮状结构2、土的构造(1)层状构造;(2)分散构造;(3)裂隙构造(4)结核状构造3、土的工程特性(1)压缩性高;(2)强度低;(3)透水性大4、土的颗粒级配(1)土的粒径: d60 —控制粒径d10 —有效粒径d30 —中值粒径(3)连续程度:Cc = d302 / (d60 ×d10 ) —曲率系数5、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密度、有效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土的重度、有效重度、饱和重度、干重度2)土粒的比重3)土的饱和度4)土的含水量5)土的孔隙比和空隙率(2)无粘性土的密实度:Dremaxeemaxemin(3)粘性土的物理性质:(4)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IpLpILpLp(5)粘性土的灵敏度(6)粘性土的触变性饱和粘性土受到扰动后,结构产生破坏,土的强度降低。
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随时间又会逐渐恢复的现象,称为触变性。
绪论一、土力学、地基及基础1、土力学:土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土”。
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堆积物,颗粒之间没有胶结或弱胶结。
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其性质随着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前,必须对建筑场地土的成因、工程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状况和场地的工程地质等进行评判,密切结合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设计和施工。
否则,会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使用。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力学原理研究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和稳定性等力学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由于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与一般刚体、弹性固体和流体有所不同,因此,土的工程性质必须通过土工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2、地基:建筑物都是建造在土层或岩层上的,通常把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
未经人工处理就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3、基础:建筑物上部结构承受的各种荷载是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所谓基础是指承受建筑物各种荷载并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基础应埋入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进入持力层,即基础的埋置深度。
按照基础的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如图1所示。
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的共同作用和施工条件,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
二、土力学的发展简史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使人类早就懂得了利用土进行建设。
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发现了土台和石础;公元前两世纪修建的万里长城及随后修建的京杭大运河、黄河大堤等都有坚固的地基与基础。
这些都说明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土力学方面的知识。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及道路工程的兴建,推动了土力学的发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引言土力学是研究土体力学性质及其对工程行为影响的科学。
地基基础则是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所依赖的地面部分。
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地基基础的类型和设计要点。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土力学是研究土壤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如弹性模量、剪切强度、压缩性等,并探究这些性质对土壤的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
土壤力学性质•弹性模量:土壤的弹性模量是衡量土壤抗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了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弹性模量越大,土壤的刚度越高,变形能力越小。
•剪切强度:剪切强度是土壤抵抗剪切力的能力。
它是衡量土壤抗剪切破坏的重要指标。
剪切强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应力状态和水分含量等。
•压缩性:土壤的压缩性是指土壤在受到垂直应力作用下发生的体积变化。
压缩性与土壤的孔隙结构和水分含量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压缩性。
土壤的力学行为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力学行为,如压缩、剪切和变形。
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来说,了解土壤的力学行为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压缩行为:土壤在受到垂直应力作用下,孔隙体积会减小,导致土壤整体发生压缩现象。
土壤的压缩行为会对建筑物和基础的沉降产生影响。
•剪切行为:土壤在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剪切现象。
剪切行为会影响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土质较松散的地基来说尤为重要。
•变形行为:土壤的变形是指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孔隙体积和形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土壤的变形行为对工程的变形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地基基础的类型和设计要点地基基础是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所依赖的地面部分,它起着分散荷载、传递荷载和保证地面稳定的作用。
地基基础的类型和设计要点因不同的工程需求而有所差异。
1.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埋置在地表以下较浅深度的地基基础。
它通常用于荷载较小的建筑物和结构,如住宅、仓库和轻型工业厂房等。
一、名词解释1. 土力学:是研究土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或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和强度的应用学科,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
为工程地质学研究土体中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提供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主要用于土木、交通、水利等工程。
2.地基: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3.基础: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
4.软弱下卧层:在持力层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土层,其承载力比持力层承载力小得多,该软土层称为软弱下卧层。
5. 土体:土体不是由单一而均匀的土组成的,而是由性质各异、厚薄不等的若干土层以特定的上下次序组合在一起。
因而土体不是简单的土层组合.而是与工程建筑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有关的土层组合体。
6.界限粒径:界限粒组的物理意义是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7. 土的颗粒级配:又称(粒度)级配。
由不同粒度组成的散状物料中各级粒度所占的数量。
常以占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8.界限含水量:通常是指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众所周知,液限和塑限是粘性土极为重要的指标,是粘性土工程分类的主要依据,和天然含水量一起,是估价土的工程特性的主要参数。
9. 土的灵敏度:是指原状土强度与扰动土强度之比ST=原状土强度/扰动土强度。
10.自重应力:是岩土体内由自身重量引起的应力。
11.基底压力:建筑物的荷载通过自身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便产生了荷载效应(接触应力)。
12.基底附加压力:是指建筑物建造后,基底接触压力与基底处土自重应力之差,一般将其作为作用于弹性半空间表面上的局部荷载,并根据弹性理论来求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13.地基附加应力:是指荷载在地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
14. 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受压时体积压缩变小的性质。
15. 土的固结:是指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固结岩石的过程。
16.压缩系数:是描述物体压缩性大小的物理量。
17.压缩模量Es:是指在侧限条件下受压时压应力6与相应应变qz之比值。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项目一绪论1.地基、基础概念地基:地基则是用来承受基础传递过来的荷载,有天然地基,也有经过人工加固过的地基。
基础:基础用来直接承受建筑物上部荷载,并把它传递给地基。
它是建筑物的一部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2.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未经加固处理直接利用天然土层作为地基的,称为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地基土较弱,工程性质较差,需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后才能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3.持力层、下卧层持力层:通常将直接与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下卧层:在基础范围内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4.简述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1)地基承载力要求:应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不发生剪切破坏或失稳。
(2)地基变形的要求:不使地基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
(3)基础结构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会发生强度破坏,并且具有改善地基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项目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中水分为哪几类?其特征如何?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如何?土体一般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部分组成(即土的三相)。
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液态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又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特征:固态水是指存在于颗粒矿物的晶体格架内部或是参与矿物构造的水,液态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气态水是土中气的一部分。
影响: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运动着的。
工程实践中的流沙、管涌、冻胀、渗透固结、渗流时的边坡稳定问题都与土中水的运用有关。
2.土的不均匀系数Cu及曲率系数Cc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从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形态上,Cu和Cc数值上评价土的工程性质?不均匀系数Cu反映了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曲率系数Cc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的整体形态,表示是否有某粒组缺失的情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1. 引言土力学(soil mechanics)是研究土体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学科,它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地基基础则是土力学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乎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土力学的基础概念、土体性质、土力学参数和地基基础设计等方面,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2. 土力学的基础概念(1)土体:土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固体颗粒、空隙和水分组成的土体。
土体可以分为粘性土和非粘性土两大类。
(2)土力学三性:土体的强度、变形和渗透性是土力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性质。
(3)边界条件:土体的力学行为与边界条件密切相关,包括自由边界、刚性边界和过渡边界。
(4)固结与压缩: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固结与压缩现象。
固结是指土体体积的减小,而压缩则是指土体产生的应力与应变的变化。
3. 土体性质(1)颗粒组成:土体的颗粒组成对其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颗粒组成的土体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2)粒径分布:土体中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对土体的密实度、渗透性和抗剪强度等性质有影响。
(3)含水量:土体中水分的含量决定了土体的湿度状态,并影响其强度和固结性质。
(4)比表面积:土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对水分和颗粒间的黏聚力有影响,是研究土体吸力和渗透性的重要参数。
4. 土力学参数(1)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是指实际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对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
(2)孔隙比和孔隙比因子:孔隙比是指土体的孔隙体积与固相体积的比值,是研究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重要参数。
(3)剪切强度和摩擦角:土体的剪切强度与颗粒间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关,是研究土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4)压缩指数和压缩预应力:土体的压缩指数和压缩预应力是研究土体固结性质的重要参数,对土体的固结行为有影响。
5. 地基基础设计(1)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需要进行承载力计算来确定地基基础的尺寸和形式。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计划一、前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以力学和土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土体的性质、变形和稳定性,以及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内容。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日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习计划中,我将从课程内容的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计划的安排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以期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的分析1. 土力学基础1.1 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力学参数1.2 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本构关系1.3 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2. 地基基础工程2.1 地基基础的分类与选择2.2 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2.3 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3. 地基基础与结构相互作用3.1 基础与土体的相互作用3.2 基础与结构的相互协调以上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它涉及到土体力学性质的研究、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地基基础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习和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
三、学习目标的制定1. 理论学习要求1.1 理解土体的力学性质和本构关系1.2 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1.3 熟悉地基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2. 实践能力要求2.1 能够分析和解决土体力学性质和地基基础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2.2 能够设计和施工地基基础工程2.3 能够进行地基基础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和处理以上是本学习计划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它既涉及到理论方面的学习,也包括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些学习目标是对于课程研究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选择1. 理论学习1.1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1.2 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1.3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2. 实践能力培养2.1 积极参与实验课和实践教学2.2 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2.3 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与实践任务以上是我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它既包括了理论学习的课堂学习、教材阅读和学术交流,又包括了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科研项目和设计任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概要一、土力学1. 土体力学性质土体力学性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产生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力学特性等方面的性质。
这些力学性质受到土体类型、物理化学性质、组成成分、水分含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 挖掘机械在土体中的行为及作用挖掘机械在土体中的行为及作用是指建筑工程中常见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具体在土体中的动作。
这些机械的作用方式直接影响土体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等方面的性质。
3. 工程土力学工程土力学是将土力学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土体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承受的力学行为和规律。
它涉及土坑开挖、基础设计、抗震设计、地下结构工程等方面。
二、地基基础学科1. 基本概念地基基础是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安全及稳定的基础,由地基与地面基础组成。
它是在土壤表面之下的部分,作为支撑重载建筑物的关键。
设计和构造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影响着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
2. 地基基础分类地基基础按照其结构、材料及应用等方面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岩石基础、桩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室、浅基础等。
选择不同类型的基础,需要考虑地质状况、承载力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需分析地质地貌情况、荷载及承载力计算、地基排水及应力状况等因素,从而选择最佳的基础方案。
三、总结土力学和地基基础学科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两个关键学科,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提供了学科基础和理论支撑。
在实际工程中,科学地运用土力学和地基基础学科原理,可以有效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