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索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7
一、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分为二个纲:肠鳃纲(如柱头虫)和羽鳃纲(如头盘虫和杆壁虫)。
由于它们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
所以,认为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二、主要结构特征1、体型•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身体蠕虫状,多穴居在泥沙中,•分布在浅海和潮间带,体长2~250 cm;•身体可分为吻、领、躯干3部分;•吻和领都有发达的肌内,吻能缩入领内,依赖于吻部和领部的伸缩、柱头虫能在泥沙中掘穴和运动身体。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称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未端。
•动物学上,将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羽鳃纲的动物(如杆壁虫),由于营海底固着的群体生活,形态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该纲动物体形小,有腕和触手,吻部退化,外形上像苔鲜虫。
二、体壁•体壁层由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
上皮层由表皮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吻部的上皮着生纤毛,为纤毛上皮。
•上皮下为肌肉层,包括环肌层和纵肌层;领部肌肉层更发达,分别由领圈外肌,领圈内肌和领部纵肌组成,躯干部为纵肌层。
三、体腔•体腔包括一个吻体腔、成对的领体腔和成对的躯干体腔,体腔之间有隔膜隔开。
四、鳃裂•柱头虫躯干部前端,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行成对(7-700)外鳃裂,其内部为鳃囊或咽囊,鳃囊中有若干对“U”形的内鳃裂。
内鳃裂与外鳃裂一一相对应。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原始而又特殊:身体头部表皮细胞的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或称表皮神经丛,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处加厚形成背、腹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成一神经环,背中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可能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特别的是:领索是中空的,而且位于体腔内,这种中空的神经索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神经管。
一、代表动物——柱头虫(Balanoglossus)(一)外形和生活习性吻、领、躯干二、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具有口索2、具有咽鳃裂3、具有背神经索,其前端呈具腔的管状4、身体表面及体腔分成连续的三部分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吻腔(1个) 领腔(1对) 躯干腔(1对)(二) 体壁和体腔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三)消化和呼吸 口腔 水+食物 口 口索(stomochord)柱头虫等半索动物在吻、领的腹面交界处,口腔背壁向前突出一个短盲管状构造,被视为雏形脊索或脑垂体的前身。
为半索动物所特有单体自由生活或集群固着生活多栖息于潮间带 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种类少,约90种 又称隐索动物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体腔 表皮层 肌肉层 体腔膜体壁 食物(腹面) 食道 胃肠 肛门 体外 咽 水(背面)_ 内鳃裂 外鳃孔 体外循环方式:开管式 循环系统组成:血管、血窦、心囊 (四)循环和排泄排泄器官:脉球(Glomerulus)或吻腺 (五)神经系统 组成:背神经索、腹神经索及其相连神经 特点:背神经索在领部处出现狭窄空腔(隙),可视为雏形的背神经管 (六)生殖和发育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间接发育适应辐射(adaptive radiation)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特称为适应辐射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似棘皮动物的特征*后口动物 *原肠凸出形成中胚层*幼虫相似似脊索动物的特征*有鳃裂*背神经索前端有空腔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分类概述 头盘虫、杆壁虫 柱头虫、黄岛长吻虫 肠鳃纲: 羽鳃纲:。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也被称为原索动物,是一类简单的水生多细胞动物。
虽然半索动物
在动物界中并不占据显著的地位,但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生态角色。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生物。
它们在进化历史上出现较早,
并且具有一些原始特征,例如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简单性。
这使得半索动物成为研究动物进化和发育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半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下,寄生于其他
生物或生活在沉积物中。
半索动物的饵料包括藻类、有机物、细菌和其他微小的有机颗粒。
作为底栖生物,它们有助于分解和循环有机物质,并促进水体的生态平衡。
半索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大量
孢子或分裂产生新个体。
这种高效的繁殖方式使得半索动物在某些环境中能够迅速扩散和适应。
然而,尽管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有其重要性,但它们的种类相对较少,在系统
分类学和动物分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它们通常被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群体,具有一些脊椎动物的特征,如脑神经环和鳃裂。
因此,在传统的动物分类体系中,它们经常被归类为脊索动物门(Chordata)的次门。
尽管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地位相对较低,但它们在进化研究、生态学以及生物
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关注来深入了解这一生物群体的复杂性和生态功能,以推动动物学领域的发展。
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包括了一些具有原始特征的无脊椎动物。
与脊椎动物(Chordata)相似,半索动物门动物也具有背神经索。
然而,半索动物门动物缺乏真正的脊髓和柱状骨,因此被归类为半索动物。
性状和分类半索动物门动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使得它们与其他动物门区分开来。
它们的体长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多数半索动物具有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头、颈和躯干。
许多种类的半索动物有一种称为触手的结构,可以用来捕获食物,同时也是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它们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通常由前后肠、咽和腔肠组成。
根据研究者的不同分类方法,半索动物门被分为两个亚门:栉水母亚门(Enteropneusta)和石鱼亚门(Pterobranchia)。
栉水母亚门中包括了许多种类,如栉水母、长鞭类和裸胸鱼。
石鱼亚门包括了一些构造复杂的生物,形成了社会结构。
生活环境和习性半索动物门动物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其中一些种类生活在浅海沙滩附近的海底,而另一些种类则生活在深海中。
它们通常栖息在软泥或沙质海底,以底栖生活为主。
半索动物门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栉水母亚门中的栉水母有一个常见的生活方式,它们通过挖掘沙土和底泥来吸收有机物。
长鞭类半索动物则以浮游生物为食。
石鱼亚门中的生物构筑了复杂的筑巢系统,并通过共生细菌来获得营养。
生殖与发育半索动物门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
有些种类采取雌雄异体的性别分化,而其他一些种类则是雌雄同体,具有内受精的生殖方式。
半索动物门动物的绝大多数种类都具有幼虫阶段,幼虫形态与成年形态差异较大。
半索动物门动物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原肠胚阶段和褶状胚阶段。
在原肠胚阶段,胚胎会通过外层细胞扩展形成一个袋状结构,并在一侧形成一个口。
在褶状胚阶段,胚胎的外层细胞形成背侧和腹侧两个引导器官。
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虽然半索动物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但它们在许多生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半索动物门特征半索动物门(coelida,或称前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一大类,大多数无脊椎动物,有些甚至被分到有脊椎动物中。
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亚纲,鳃足纲,肉足纲。
它们也是十足目和二鳃亚目下的主要群体。
annelida半索动物门又分为两个纲:后口动物亚门和前口动物亚门。
其中前口动物亚门包括:颚胃动物、螯肢动物、单枝动物等;而后口动物亚门则包括: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门的尾索动物亚门。
半索动物的幼体(如无颌类和双壳类)不经过担轮幼虫期直接进入成体阶段。
而后口动物则需要在胚后期完成变态,这种幼体与成体之间的过渡类型被称为似成体幼虫(mesograna)。
例如蛤类和蚌类的幼体,半索动物没有类似脊椎动物胚胎期那样的内陷型卵裂(内出卵),也不具备脊椎动物胚胎期的环带。
半索动物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种类可以生活在海水中,但它们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陆地上,像田螺就喜欢栖息在水田和沟渠的污泥中,并且一般生活在底质松软的地方,如河床、湖底等。
而它们最常见的食物是水生植物的叶片、茎杆或果实,有时候,它们还会捕食小鱼、虾或软体动物。
除此之外,它们也可以吃一些微小的昆虫。
总的来说,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不挑食,什么都吃。
和陆生的无脊椎动物一样,它们的身体构造也由许多部分组成,比如头部、躯干、足、触角、内脏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外形特征,也有着相应的生存本领。
因为它的幼虫期要经过海洋,成体期则要经过淡水,所以,它在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半索动物虽然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但它却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例如,不用劳神费力地收获庄稼,只需把长在植物身上的那些“肉刺”收割下来就行了。
由此看来,半索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呢!人类不仅靠半索动物的肉生活,还要靠它的壳来建房子呢!而且这些壳的作用可大着呢!我们可以利用贝壳来保护珍贵的物品。
它还可以制作工艺品,制造家具、日用品等。
此外,还可以制作乐器呢!总之,它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半索动物知识点名词解释一、概述半索动物(Hemichordata),又称半索动物门,是一类古老而独特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进化树上处于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位置,因此得名“半索动物”。
本文将对半索动物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
二、主要类群1. 被囊动物亚门(Enteropneusta)被囊动物亚门是半索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也是较为熟知的一类。
它们具有长而柔软的体,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部的顶洞囊和后部的蠕动躯干。
被囊动物亚门的知名代表是海蠕虫。
2. 栉颚动物亚门(Pterobranchia)栉颚动物亚门是半索动物中的另一个类群,与被囊动物亚门相比,栉颚动物亚门的种类较少且较为神秘。
它们的体型较小,通常以固定在海底的栖息管为家。
栉颚动物亚门的知名代表是栉口动物。
三、特征解释1. 起源与进化半索动物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连接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差距。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科学家认为半索动物与脊椎动物的祖先共同演化至少5亿年。
2. 身体结构半索动物的身体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顶洞囊、鳃裂和躯干。
顶洞囊位于前端,主要用于摄取食物和呼吸。
鳃裂是用于排泄和离体繁殖的器官,数量各类群间存在差异。
躯干是半索动物身体的主要部分,用于移动、捕食和保护。
3. 消化系统半索动物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由一个消化道组成,包括口、咽、食管和肠。
食物通过口进入咽,然后通过食管向下进入肠消化。
4. 神经系统半索动物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包括一对神经环和沿躯干分布的神经索。
神经环位于顶洞囊周围,可以感知外界刺激并对其作出反应。
5. 循环系统半索动物的循环系统相对简单,没有真正的心脏。
血液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起到输送氧气和养分的作用。
四、生态角色与重要性1. 生态角色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半索动物在海底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被囊动物亚门的海蠕虫能够通过摄取底栖有机物贡献于能量流动,同时也是海洋底质的重要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