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8.69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一、引言机场作为国家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持飞行区域的安全和无干扰。
鸟类对于飞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机场的驱鸟工作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机场飞行区域的安全和无干扰,我机场在2024年开展了一系列的驱鸟工作。
下面本文将对这些驱鸟工作进行总结。
二、工作内容在2024年,我机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驱鸟工作。
1. 驱鸟设备更新为了更好地驱赶鸟类,我们购买了一批新的驱鸟设备。
新设备包括声波器、激光器和飞鸟驱赶器等。
这些设备具有更强的驱赶效果和更广的覆盖范围,有效地减少了鸟类活动区域。
2. 鸟类生境管理我机场加强了对机场周边鸟类生境的管理。
我们修复了一些水源,增加了水体的深度,减少了鸟类活动的空间。
同时,在机场周边建立了一些人工鸟巢,吸引鸟类转移活动区域。
3. 巡逻巡查为了及时发现机场内外的鸟类活动,我们加强了机场巡逻巡查的频次。
巡逻人员会定期巡查飞行区域,特别是航线附近的鸟类活动区域。
一旦发现鸟类聚集,即刻使用驱鸟设备进行驱赶。
4. 垃圾管理垃圾是鸟类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鸟类找食的机会,我们加强了机场垃圾的管理工作。
每天都有人员对机场周边和飞行区域的垃圾进行清理,减少了鸟类的觅食点。
5. 鸟类监测与记录为了更好地了解机场内外鸟类的活动情况,我们建立了鸟类监测与记录系统。
每天我们都会记录机场内外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并与驱鸟工作进行对比。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驱鸟策略,提高驱鸟能力。
三、工作成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1. 鸟击事故减少2024年,我机场发生的鸟击事故较往年有所减少。
这得益于我们的驱鸟工作的加强,有效地减少了鸟类活动区域,降低了鸟击事故的发生概率。
2. 鸟类活动区域减少通过驱鸟设备的使用和鸟类生境管理的改善,我们成功地减少了鸟类活动的范围。
机场内外的鸟类聚集数量减少,对飞行区域的影响相应减小。
3. 驱鸟能力提升我们在2024年充分利用新设备、加强巡逻巡查和垃圾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机场的驱鸟能力。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生物多样性及鸟击风险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
而作为国际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场生态环境与鸟击风险的管控是关系到机场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评估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生物多样性以及鸟击风险,为机场的生态保护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生物多样性分析(一)生态环境背景呼和浩特位于我国北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环境复杂多样。
白塔国际机场所在的地区,不仅有着广阔的农田、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环境,还毗邻城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特点1. 植物种类:机场周边拥有多种植物种类,包括草原植被、湿地植被等,为各类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2. 动物种类:机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哺乳动物等野生动物。
其中,鸟类种类繁多,包括候鸟和留鸟等。
3. 昆虫种类:昆虫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种类和数量也相当丰富。
三、鸟击风险评估(一)鸟击风险因素1. 鸟类活动区域:机场周边广泛的自然环境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增加了鸟类的活动范围和频率。
2. 鸟类迁徙路径:呼和浩特地区是众多候鸟的迁徙路径之一,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可能误入机场飞行区域。
3. 机场运营特点:机场的灯光、声音等人类活动也可能吸引或干扰鸟类。
(二)鸟击风险评估方法为评估鸟击风险,可采用实地调查、历史数据分析和遥感技术等方法。
实地调查可了解机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鸟类活动情况;历史数据分析可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内鸟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原因;遥感技术则可用于监测鸟类活动区域的变化。
(三)鸟击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可将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鸟击风险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其中,低风险区域主要为机场周边的人类活动较少、生态环境相对单一的地区;中风险区域主要为机场周边生态环境较为复杂、人类活动适中的地区;高风险区域则为机场附近的活动区域或迁徙路径等关键区域。
机场鸟击防范应用技术培训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飞机遭受鸟击的损伤程度可以分为哪四个等级:()、()、()和()2机场鸟击现场实地勘查的方法有()()()()
3体印采集的方法有()()()()4一份完整的鸟击报告包含()部分()部分()部分()部分和()五个部分
5最早期的驱鸟目的为()()()
二简答题(80分)
1机场鸟类情况综合调查报告要求有哪几个部分?(8分)
2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特点有哪些?(6分)
3机场及周边地区有哪些因素吸引鸟类涉足?(8分)
4机场是怎样的一个生态系统?如何进行整治?(8分)
5机场常用的驱鸟设备有哪些?效果如何?怎样改进?(8分)6举例说明鸟击对飞机存在哪些损伤?(6分)
7简要叙述鸟击现场实地勘察的步骤(6分)
8说出生态驱鸟常用的几种方法(6分)
9对机场及周边地区进行科学的鸟类调研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8分)
10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系统有哪几个部分组成(7分)
11鸟类识别的方法有哪几种(5分)
1)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2)根据羽毛颜色识别鸟类;
3)根据栖息环境和姿态识别鸟类;
4)根据鸣叫声识别鸟类;
5)根据鸟巢识别鸟类;
12请列举几种鸟类识别必备物品(最少4种)(4分)
1)望远镜;2)夜视仪;3)鸟类图鉴;4)录音器;。
机场驱鸟方案摘要:随着机场的不断发展和扩张,鸟类对机场的飞行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航空安全,机场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驱鸟方案,以减少鸟类与飞机的冲突。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性的机场驱鸟方案,旨在提供给机场管理者参考。
一、背景:随着民航业的发展,机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机场通常位于人口稠密区域附近,并且拥有大片的开放空地以及丰富的水源,因此鸟类往往会选择在机场附近栖息和繁殖。
这就给机场的飞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为鸟类可能与飞行中的飞机发生碰撞,从而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二、问题:1.鸟类和飞机的冲突:鸟类在机场附近筑巢和觅食,而飞机在这个空域中起降和飞行。
鸟类和飞机的冲突增加了飞行事故的风险。
2.对机场运营的影响:若飞机与鸟类发生碰撞,飞机的机体和引擎可能会受损,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给机场运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生态环境保护: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维护他们的生存环境,但又不能将他们的存在威胁到飞行安全。
三、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帮助机场管理部门制定综合性的驱鸟方案。
1.鸟类监测和数据收集:机场管理部门应建立鸟类监测系统,定期进行鸟类巡查,并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部门了解鸟类与飞机的冲突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改善栖息环境:机场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机场周边的鸟类栖息环境,以减少鸟类对机场的吸引力。
例如,修剪草地、移除垃圾和食物残渣,减少鸟类食物来源。
此外,建立鸟类栖息地保护区,将鸟群引导到较远离机场的区域。
3.声音和光线驱鸟器:声音和光线驱鸟器是一种有效的鸟类驱赶工具。
机场管理部门可以安装这些设备,在飞行活动频繁的区域放置。
当鸟类接近时,设备会发出刺耳的声音或闪烁的光线,驱赶鸟类离开。
4.鸟类排除网和避障设备:机场管理部门可以在机场周边的危险区域安装鸟类排除网和避障设备,以防止鸟类进入飞行区域。
排除网可以阻止鸟类进入机场区域,而避障设备可以警示飞机飞行员,避免与鸟类的碰撞。
浅谈机场鸟类生态调研与鸟击防范工作发表时间:2020-04-29T02:18:02.962Z 来源:《福光技术》2020年1期作者:陈健玲[导读] 在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存在,机场区域鸟击事故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
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达州河市机场 635000摘要:机场选址通常在距离市区一定距离的郊区,周围的绿化工程通常比较优越,给出行旅客带来了一定的视觉享受和环境体验,但同时这些绿化植被也使得鸟类在此聚居。
本文了对机场附近区域的鸟类生态调研工作概况、调查方法、调研结果分析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从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做好农田规划、加强重点位置防控、改变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了鸟击防范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场鸟类;生态调研;鸟击防范引言鸟类是自然界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民航事业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一环。
鸟类和航空器同在空中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存在,机场区域鸟击事故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
为了将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降到最低、也为了解决飞行器的安全风险问题,对机场鸟类生态调研与鸟击防范工作进行研究可谓是势在必行。
1机场鸟类生态调研1.1调研概况某机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兴建,经过不断的巨大规模和重新修整,目前总面积约为一百万平方米,机场跑道为南北走向,总长两公里。
其区域内覆盖植被基本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混交林,整体植被覆盖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附近农作物生长喜人。
这种极佳的生态环境让鸟类的繁衍生息愈发兴盛,然而同时也使得机场鸟击防范工作难度成倍增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定对该机场的鸟类进行生态调研。
1.2调查方法2018 年 4 月初到 2019 年 11 月末,对案例机场和周边地区进行生态调研,频率为每周两次,调查的主要区域为机场飞行区、锥形面和机场周围十公里范围内的鸟类生活区域,选取了公园、林场等地区作为调研位置。
充分利用了点线结合的手段,着重开展了飞行区工作,为了确保调研准确性借助了高倍望远镜等设备,最终得出了一系列调研数据。
民航机场驱鸟工作方案一、前言。
民航机场是国家的门户,是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
然而,鸟类在机场周围活动,容易引发飞行安全事故,对航空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民航机场的飞行安全,驱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民航机场驱鸟工作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驱鸟工作的意义。
1. 保障飞行安全。
鸟类进入机场跑道、停机坪等区域,可能引发飞行安全事故,造成飞机受损、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保障航班正常运行。
鸟类在机场附近活动,容易影响航班的正常起降和运行,给机场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3.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的驱鸟工作,可以有效保护鸟类和机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航空安全的良性互动。
三、驱鸟工作的内容。
1. 制定驱鸟工作方案。
根据机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鸟类种类,制定科学合理的驱鸟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
2. 定期开展鸟类监测。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或派遣专业人员,对机场周边的鸟类活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了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3. 采取物理驱鸟措施。
在机场周边设置高音喇叭、鸟类标志牌、鸟类驱赶器等设施,通过声音、光线等方式驱赶鸟类,减少其在机场附近的活动。
4. 采取生物驱鸟措施。
引入鹞鹰、猎鹰等天敌鸟类,利用它们的天性来驱赶其他鸟类,减少鸟类在机场周边的滞留。
5. 加强草地管理。
保持机场周边草地的整洁、干燥,减少鸟类在此活动的可能性,有效降低鸟类对机场的影响。
6.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宣传车等形式,向周边居民和游客宣传鸟类保护和驱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驱鸟工作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管理。
机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驱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驱鸟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增加投入。
机场管理部门应增加对驱鸟工作的投入,包括购置驱鸟设备、招聘专业人员等,确保驱鸟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加强协作。
机场管理部门应与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驱鸟工作,形成合力。
4. 定期评估。
机场植物类型与鸟类活动关系的探讨摘要:伊犁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气候湿润温和,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但这样特殊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伊宁机场飞行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对于鸟击防范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近年来,伊宁机场飞行区在清除原生杂草的基础上人工种植了多种植物,使闲置土地得到了利用,同时也降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并希望以此达到鸟击防范的目的。
但究竟种植哪种植物更能起到鸟击防范的效果,本文通过2011年夏季的实地调查,了解伊宁机场飞行区生产旺季期间鸟类活动数量,旨在比较在伊宁机场飞行区种植薰衣草、苜蓿、黄豆、狗牙根这四种作物的利弊,为今后的环境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机场;鸟类;植物;鸟击防范1研究意义国际航空联合会已经把鸟击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可见鸟击防范工作的重要性。
机场鸟类活动频繁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在于食物源对鸟类的吸引,减少机场生态环境中吸引鸟类的食物源是解决机场鸟击威胁的根本方法。
植食性鸟类的食物源直接来源于植物,同时一些种类的植物容易滋生昆虫,昆虫又成为一些食虫鸟和两栖爬行动物的食物源,而这些食虫鸟和两栖爬行动物往往又会吸引大型的猛禽。
所以归根结底机场内植物的组成是研究鸟类食物源的关键[1,2]。
培养不吸引鸟类的草坪可以切断鸟类的食物链,但种植草坪草往往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其成活,成活后又要进行割草作业,工作量大,维护成本较高。
且各机场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差异,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各机场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要种植的植物进行选择。
2 材料和方法伊宁机场飞行区人工种植的植物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薰衣草、狗牙根、苜蓿、黄豆,其中薰衣草种植面积55ha、狗牙根种植面积26ha、苜蓿种植面积20ha、黄豆种植面积24ha。
我们把这四种植物的种植区分别选为实验样地A, B, C, D。
本文采用固定距离样点法调查四个实验样地中的鸟类,每片样地各取30个样点,每个样点在每月进行2次重复调查,样点半径40m。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鸟击物种鉴定及防控建议》篇一一、引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每年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旅客和货物。
然而,随着机场的运营,鸟击问题逐渐成为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鸟击物种进行鉴定,并基于这些物种的特性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以期提升机场的安全水平。
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鸟击物种鉴定1. 常见鸟类种类根据统计和分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常见的鸟击物种主要包括:喜鹊、麻雀、燕子、鸽子等。
这些鸟类因适应了城市环境,常在机场周边活动。
2. 鸟击原因分析鸟类与飞机相撞的原因主要包括:鸟类在飞行过程中的误判、飞行高度和速度的不确定性、以及机场周边环境的吸引等。
此外,鸟类在繁殖期、迁徙期等特殊时期的活动习性也会增加鸟击的风险。
三、防控建议1. 生物防控措施(1)建立鸟类栖息地管理机制:对机场周边的湿地、林地等鸟类栖息地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合理调整植被结构、控制饵源等方式,减少鸟类在机场周边的聚集。
(2)引入天敌控制:在机场周边适当区域引入鸟类天敌,如猛禽等,以控制喜鹊、麻雀等常见鸟类的数量。
(3)人工驱赶:利用声音、光等设备对机场周边的鸟类进行驱赶,减少其与飞机的接触机会。
2. 技术防控措施(1)安装防鸟网:在机场关键区域安装防鸟网,防止鸟类进入禁飞区。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鸟网,确保其有效性。
(2)研发先进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先进的鸟类探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鸟群活动,为飞行员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
(3)优化飞行程序:根据鸟类活动规律和飞行特点,优化飞机起降和飞行路线,降低与鸟类的接触风险。
3.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1)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鸟击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参与鸟击防控工作。
(2)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鸟类活动监测和报告工作,对提供有效信息的举报者给予奖励。
同时,及时回应和处理市民的反馈和意见,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机场生态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滨州学院第一章测试1.生态系统是开放、动态变化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答案:对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一片森林里,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3.机场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共同组成,但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参考答案:错4.下列属于机场鸟类防治措施的是()。
参考答案:播放悲鸣声;采用煤气炮;引入鸟类天敌;化学毒鸟;破坏原有的机场生态环境5.飞机场是半自然生态系统,因此不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以下哪一点符合绿色机场的首要特征?()。
参考答案:资源节约2.《绿色机场规划导则》是我国哪一年出台的?()参考答案:20183.应依据机场发展规划和用能需求,结合机场所在地的哪些因素,确定机场能源供给方案?()参考答案:功能区划分和建筑规模;气候特征;能源供给条件;地理位置4.机场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宜符合什么要求?()参考答案:干旱地区的机场优先选择节水耐旱型植物种;不宜选择浆果类和高大茂密等适宜鸟类栖息的植物种类;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和适生植物,慎重选择外来物种5.机场与城市间的距离应适中,中、小型机场至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宜在 40-50km,大型机场至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宜在 50-60km。
()错6.机场新建建筑应达到现行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公共建筑应达到二星级标准,大型公共建筑宜达到三星级标准,三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比例宜不低于 30%。
()参考答案:对7.滑行道系统规划宜根据使用需要规划飞机推出等待区域,减少飞机对机坪滑行道的占用时间。
()参考答案:对8.在绿色机场建设中,环境友好是核心,以人为本是重要体现,运行高效是重要原则。
()参考答案:错9.2002~2007年是我国绿色机场技术应用与实践阶段。
()参考答案:对10.绿色机场规划应鼓励适宜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研究和推广应用。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生物多样性及鸟击风险评估》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其运营效率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地区乃至国家的交通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机场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机场生物多样性问题及由其引发的鸟击风险日益凸显。
因此,进行机场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及鸟击风险评估工作,对确保机场安全运行、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二、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生物多样性分析1. 机场生态现状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地处内陆腹地,地理位置特殊,周边环境涵盖了多种自然景观与生态系统。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推进,机场周边的湿地、绿地、草地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与改善,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与繁衍空间。
2. 生物多样性特点机场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多种鸟类、昆虫、哺乳动物及植物等。
其中,鸟类是机场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发鸟击事件的主要因素。
常见的鸟类有麻雀、喜鹊、野鸽等。
此外,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灰鹤、天鹅等也在此区域活动。
三、鸟击风险评估1. 鸟击风险因素分析鸟击风险主要由鸟群的活动特点决定。
包括但不限于:鸟类的活动规律、迁徙路径、栖息习性、飞行高度等因素均会对机场的鸟击风险产生影响。
另外,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干扰也是导致鸟击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2. 风险评估方法与标准为了有效评估鸟击风险,我们采用先进的生物生态监测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结合历史数据与实地调查结果,对机场区域内的鸟类活动进行监测与记录。
同时,结合国际通用的鸟击风险评估标准,对机场的鸟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3. 风险等级划分与应对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鸟击风险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低风险区域,主要采取日常监测与预警措施;对于中高风险区域,则需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如安装防鸟网、进行驱鸟等。
四、保障措施及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继续推进机场周边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总结和经验分享一、背景介绍现代机场建设规模庞大,其周边常常是广阔的农田和湿地,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栖息和觅食。
然而,鸟类与飞行器的相遇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鸟害对机场安全造成的直接威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发飞行事故,如鸟击飞机导致发动机受损或飞机失去控制;二是影响机场运行效率,例如鸟群聚集在跑道上导致航班延误。
三、工作总结1. 环境优化机场周边的农田和湿地是吸引鸟类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进行环境优化工作。
例如,可以调整农田种植结构,减少对鸟类的吸引力;在湿地周边种植高树带,通过树木的阻挡来减少鸟类进入机场区域的可能性。
2. 监测和预警系统机场需要建立完善的鸟类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鸟类的数量、分布和迁徙情况。
可以利用无人机、红外线和声音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与天气、季节等因素结合,进行预警。
3. 排查和清除鸟巢定期对机场区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并清除鸟巢。
鸟巢往往是鸟类在机场区域长期停留的标志,及时清除可以减少鸟类的滞留时间,降低鸟害风险。
4. 恶劣环境制约措施对机场周边的农田和湿地进行适度改造和调整,创建“巢区”和“捕食区”,以吸引鸟类远离机场。
同时,可以通过声波和红外线等技术手段对鸟类进行驱离,使其不敢靠近机场。
四、经验分享1. 实施全员参与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全员参与,包括机场管理人员、航空公司、地勤人员等。
只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合力,才能提高鸟害防治效果。
2. 多元化手段鸟害防治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不能单一依赖某一种方法。
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才能有效防治鸟害。
3. 长期监测和调整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调整。
通过对鸟类数量和分布的长期观测,可以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机场鸟害防治工作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防治方案。
例如,与农业部门合作,调整农田结构,减少鸟类在机场周边的活动。
机场驱鸟的物理原理是机场驱鸟是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来驱赶或防止鸟类进入机场区域的行为。
这是为了减少鸟类与航空器相撞的风险,确保飞机的起降安全。
机场驱鸟的物理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机场驱鸟采用声音与视觉联动原理来驱赶鸟类。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振动传递能量,在空气中以波传播。
而鸟类对声音非常敏感,可以通过听觉感知到声音的方位和强度。
机场会设置扬声器,播放发出刺激和恐吓鸟类的声音,如猛禽的叫声、枪声等。
这些声音会让鸟类感到恐惧和不适,从而远离机场区域。
其次,机场驱鸟还常常使用闪光灯和激光器等设备来制造强烈的光照。
由于鸟类的视觉系统非常敏感,它们对强光有较强的反应。
当鸟类飞行到机场附近时,强烈的闪光灯和激光束会刺激它们的视觉系统,类似于人类被强光刺激时的眩晕和不适感。
鸟类会被迅速引导远离机场区域,从而减少与飞机的相撞风险。
此外,机场驱鸟也可以利用气体喷射的物理原理来起到驱赶作用。
气体喷射的原理是通过高压气体瞬间喷出,形成冲击波或气流,将鸟类驱赶。
机场会在跑道和停机坪周围设置气机或其他气流喷射装置,当鸟类靠近机场区域时,这些装置会喷出高压气体,形成冲击波或气流,从而将鸟类驱赶离开机场。
最后,机场驱鸟还可以利用机动装置和障碍物等物理原理来阻止鸟类进入机场区域。
机动装置可以包括机动转盘、机动散列网等,通过模拟鸟类被捕食者追逐的动态来驱赶鸟类。
障碍物可以包括网状遮挡物、尖刺、电网等,通过物理障碍阻止鸟类进入机场区域。
总结起来,机场驱鸟的物理原理主要包括声音与视觉联动、光照刺激、气体喷射和物理障碍等多种方法。
这些原理都依赖于鸟类对声音、光照、气流和障碍物的敏感性和畏惧,通过产生刺激和威胁感来驱赶鸟类,从而保障飞机的安全起降。
机场驱鸟工作需要在科学、合理、持续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各种物理原理的作用,实现对鸟类的有效驱赶和防控。
栖息地被风灾摧毁台风将“愤怒小鸟”赶到浦东机场2012年8月23日03:57来源:东方网作者:毛懿选稿:徐程东方网8月23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本报报道了浦东机场一周内三次航班遭遇鸟类撞击事件。
浦东机场今年为何鸟类活动特别多?昨天,上海机场集团回复称,目前正处于华东地区白鹭活动高峰期,白鹭活动频繁。
另外,由于“达维”、“苏拉”、“海葵”台风过后,浦东机场周围许多鸟类栖息地遭损毁,鸟巢也被刮走,鸟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于是,不少鸟类都飞到较为开阔的浦东机场地区,由此造成多起鸟击航空器事件。
“今年,白鹭的生存环境受到台风影响,都到浦东机场来‘躲’台风了。
”昨天,浦东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副主任陈国栋表示,机场周边10公里内的鸟类栖息地,例如滨海森林公园等,均因台风影响遭受到一定破坏。
于是,浦东机场就成为鸟类的不二之选。
“浦东机场生态环境很好,地势平坦,排水性能极佳,造成很多白鹭飞到浦东机场后,就流连忘返。
”陈国栋表示,今年白鹭的总体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但受台风影响,在浦东机场地区活动的鸟类数量的确较往年有所增多。
陈国栋表示,白鹭对浦东机场的影响总体是受控的。
他介绍说,从浦东机场1999年开航初,就成立了净空管理分队,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以鸟击防范工作为主的保障任务,观察统计鸟情,监测草情、虫情,巡视检查飞行区及周边地区的净空情况。
针对近期发生的鸟击航空器事件,浦东机场在防范鸟患的同时,注重生态驱鸟,保护环境。
在跑道附近喷洒除虫药,每五六天除一次,杀死虫子,减少鸟类到跑道周边觅食。
跑道两侧延长线附近投放驱鸟剂,用气味驱赶鸟类。
同时,进一步加强在跑道周边巡视,使用煤气炮、驱鸟网等,以视觉、听觉的方法驱赶鸟类。
适当控制割草,防止由于割草后虫子吸引鸟类觅食。
“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非特殊情况,一律以驱赶为主。
”浦东机场在积极加大鸟击防控措施的同时,正会同民航华东局、市园林绿化局、南汇滨海森林公园、新区建交委、华东师范大学鸟击防范课题组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商讨继九段沙“种青引鸟”之后更加有效的鸟击防范措施。
关于天府机场鸟击防治工作措施的建议发布时间:2022-05-22T16:02:37.23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4期作者:梁志翔[导读] 鸟击又称鸟撞,是指鸟类撞击飞行与起降过程的飞机而发生的飞行安全事故或事故征候。
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航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之一,做好鸟击防治工作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论文以成都天府机场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机场的实际情况,对天府机场现有的鸟害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梁志翔单位: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单位邮编:610225摘要鸟击又称鸟撞,是指鸟类撞击飞行与起降过程的飞机而发生的飞行安全事故或事故征候。
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航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之一,做好鸟击防治工作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论文以成都天府机场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机场的实际情况,对天府机场现有的鸟害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鸟类;鸟击防治;双流机场引言天府机场拥有2座航站楼和3条跑道,这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本期建设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需求,航班量出现井喷式的激增现象,然而鸟击事件也随之扩大,再加上飞机流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成都天府机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鸟类繁殖,生息与迁徙的重要地区,使得鸟击事件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发生的数量也在增加,进而给飞行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成都天府机场也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用于预防鸟击的设备,但鸟击事件仍时有发生。
因此,本文对成都天府机场现行鸟击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对其现有措施进行评论,并找出遗漏点进行建议。
一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1)水源因素水源最能吸引鸟类,由于机场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在降雨以后容易形成积水区域,由于积水中含有大量的昆虫或者其他生物,这就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机场附近比较容易吸引鸟类的聚集。
关于机场驱鸟: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快,鸟与飞机相撞的事故时有发生,民航专业术语称之为鸟撞。
据有关报道,国际民航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要收到2000多件鸟撞的报告。
尽管机场当局迄今各式各样的办法都在使用,可是鸟撞的问题依然不能完全解决。
国际航空联合会视鸟害为A类航空灾难,鸟撞飞机的防治是世界级难题。
机场鸟情:我国有1330多种鸟类,它们大多在800米以下低空活动。
为了绿化环境,机场都种植了大量树木。
但许多机场在绿化规划时没有考虑防鸟因素,或绿化施工方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树种选择不当,是造成招引鸟类的重要的生态条件之一。
不少机场周围有丰富的草籽、昆虫和鼠类、野免等小动物,特别是机场空地杂草树丛地带,不但为鸟类提供了食物资源,还为地面筑巢的鸟类提供了栖息、隐藏场所。
某机场飞行区一>鸟撞飞机的严重后果: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几百千米,鸟的飞行速度一般每小时也有100千米左右,如果彼此迎面相撞,两个速度相加起来就可达200米/秒,相当于子弹脱离枪口时速度的四分之一,但鸟的质里是子弹的4倍或更多,从能里观点来看,此时鸟撞所具有的能量比一般子弹还要大!它们可以把驾驶舵或发动机打坏。
大部分鸟类活动在800米以下的天空,这正是飞机下降着陆或刚刚起飞之后爬升的高度。
因此鸟撞大多发生在机场附近。
如2006年11月14日,空军兰州某部一架战机在执行训练任务返回途中,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突然遇到鸽群撞击,造成了飞机解体爆炸的悲惨事故。
驱鸟任重道远:随着飞机数里的增加,速度的加快,鸟类活动对于飞行安全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
飞机速度快,飞行员对飞机前方突然出现的飞鸟很本无法避让,要飞鸟主动避让飞机,是不可能的。
解决鸟撞问题是机场当局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生态防鸟,是通过改变鸟类生境,控制机场生态因子的综台防治技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科技手段。
但是生态防鸟成本高,因此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只有预防在前,让鸟类主动远离在机场飞行区,才能杜绝鸟害,确保飞行安全。
中国民航夜间鸟撞预防问题及其研究对策赵欣如 (北京师范大学 100875) 一、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航的客运及货运航班在许多航线上不断增加。
对于各地的许多机场而言,晨昏和夜间起降的航班也越来越多。
因此,在这些时段也出现了一些鸟撞征候;甚至于已经发生了数起鸟击事件。
根据国外资料,夜间也是鸟击发生率较高的时段,最近的分析还表明,北美的鸟击率夜间更高。
(引自《共享蓝天-野生动物危险管理航空业应用指南》)。
此外哺乳动物也是夜间撞击率较高的动物,如蝙蝠、家畜、鹿、野兔等。
(引自《鸟击2001》,美国和加拿大鸟击委员会2001年鸟击年会论文集)到目前为止,夜间鸟撞问题尚没有给我国民航造成很大损失。
但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夜间鸟撞危险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以提高民航安全飞行质量,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夜间鸟撞预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战略任务。
适时在我国有代表性的机场开展夜间鸟撞问题专项研究,收集基础数据,寻找机场吸引夜鸟的食物源及其他环境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夜间驱鸟、防鸟试验是将我国民航鸟撞防治研究推向深入的重要工作。
二、 中国夜间活动鸟类情况概述在中国大陆分布的鸟类达1300余种,从生态学的角度,特别是昼、夜活动规律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日行性种类和夜行性种类。
所有鸟种其日常活动(特别是捕食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还是夜晚作为区分日行性和夜行性的依据。
按我国目前的统计:夜性行鸟类达40个种,其中鸮形目31个种,夜鹰目8个种,鹳形目1个种。
这些鸟种一年四季每天的活动多在夜晚。
其中包括晨昏活动为主的种类。
夜行性鸟类和白天活动的鸟类一样,在整个夜晚,活动强度在夜晚的不同时段也不一样。
有些鸟种在黄昏和前半夜比较活跃,有的则在午夜后至凌晨更为活跃,也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因此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我们还可以将不同的种类归纳为晨昏型和全夜型等。
在鸟类中还存在着另一方面的问题。
许多日行性的鸟到了迁徙季节,其活动规律会发生改变,白天取食、休息,夜间飞行迁徙。
机场及xx 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更新时间:2011-1-15
点击数:212
机场及xx 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机场鸟击灾害的根源在于机场生态环境对鸟类的吸引,鸟类生存离不开食物、水、遮蔽和筑巢繁衍场地。
机场周围的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加工场、果园、谷物厂、垃圾场、湖泊、沼泽地及森林、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吸引鸟类的场所。
因此要想彻底有效地解决机场鸟击威胁的根本方法就是要研究清楚机场及周边环境吸引鸟类活动的一切因素。
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治理。
3.1 食物因素
a. 土壤动物
机场中的草坪、土道面对鸟类的吸引主要表现在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上,而作用程度主要反应在食物链关系上,食物链中,土壤动物被鸟类直接或间接取食。
草坪、土道面的土壤和草丛中寄生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昆虫。
机场的土壤动物(主要是蚯蚓)和草丛动物(主要是昆虫)是生态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经常在雨后出现,常常吸引许多家鸽和野鸡。
b. 植物种子
土道面的开花植物和豆荚类植物等是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的食物,一株杂草产生的种子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稗草在一般条件下,一株能分蘖20 多分枝,可达一万粒种子。
除了稗草还有三叶草,尤其是到秋季种子成熟脱落,数量繁多。
c.农田
机场旁边常有自然村,距离机场跑道100 米处就很可能有大片农耕地,都种有庄家,特别是一些农民种的小麦,玉米、稻子等谷物都是鸟类觅食的诱因。
由于部分机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某些原因,机场附近的大片空地一直被当地农民耕种无
法制止。
这些农作物面积较大所以成为了一些鸟类如麻雀等觅食的最佳场所。
3.2 人为因素
此外,还有场区人员活动留下的垃圾、上磨村的街道垃圾堆、食品厂的污水池,垃圾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滋生蚊,蝇(蛆),易吸引鸟类来觅食,成为鸟类觅食的天堂。
粮库或是人类在机场附近地区晒粮食,这些因素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觅食。
3.3 水源因素
机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有多个水库、自然保护区、池塘、沟渠和湿地。
如水库、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机场附近有一池塘,而且养殖有
三、"四种鱼。
这些水体不但很方便鸟类饮水,水体内滋生的软体动物也吸引了鸟类前来觅食。
尤其是水鸟和涉禽。
而这样无疑就大大增加了机场鸟击灾害发生的几率。
土道面低洼地及滑行道破损处的积水也会滋生水生昆虫,同时也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喝水。
特别是大雨过后,机场及其附近的土坑、凹地、人工湖泊、蓄水池都给鸟类前来喝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4 栖息地因素
栖息地的类型不同,直接影响到鸟类的群落特征和活动规律[7]。
鸟类具有对栖息地选择的先天偏好性。
尤其是空间异质性(special heterogeneity程度较高的树林,多样性的小生境能容纳更多的鸟类。
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机场飞行区内人为活动较少,土道面为鸟类提供了开阔的生境。
例如某机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树林
成片的树林是吸引鸟类前来筑巢的巨大诱因,还能给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源。
该机场内大型林地数量不多,但机场周围存在大片柳树林并且跑道纵向两旁均有。
树木高大,许多上都搭有鸟巢见,供鸟类栖息繁衍。
机场两边土质地区全是草坪,草坪浓密旺盛。
每到春天和夏天雨水增加,杂草
飞速生长,几天就能长到
三、四十公分,容易成为鸟类隐蔽的栖息地,而且便于隐藏难以被发现。
这给飞行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c房屋
场区的房屋屋檐下很容易成为鸟类的藏身地,经常可以在墙边发现鸟屎。
例如麻雀经常习惯性地藏身于此,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
3.5 迁徙和飞行因素鸟类的迁徙是指由于气候或是温度的原因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一些候鸟类要飞往温度高的地方去越冬,或是特定的鸟类定期到某地区去繁殖。
这段时期内鸟类行为特点是:
种群数量多,集群规模大,昼夜活动频繁。
例如某机场正好处于鸟类的一条迁徙路线上,天气转冷时有大批鸟群迁徙,届时都会有大量鸟类经过、出现或栖息于此机场。
从而使鸟击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且很严重。
3.6 气候和天气因素例如某机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
这为鸟类栖息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雨后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会出现在土道面表面甚至爬向跑道,成为鸟类前来觅食的诱因[8]。
例如:蚯蚓小青蛙等小动物及昆虫等会在雨后常常爬到跑道路面上来,吸引了众多鸟类。
风向、风速会影响鸟类飞行速度和时间,同时也可能是鸟击灾害的影响因素[9],比如,由于机场常年多大风天气,鸟类可能在飞行中在此受阻而被迫停歇,或是在空中飞行中受风力影响而难以掌握飞行方向导致其与飞机相撞。
因此造成该机场鸟击事故发生率往往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