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客家话学习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了解客家方言|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
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
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
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
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主要特点是: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p’】,地,大,弟读作【t’-】,在,字,坐读作【ts’-】, 旧,舅读为【k’-】。
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 扶,肥,饭也念【p’】。
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 话黄换念【v-】。
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k’h】的读法;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
声调上,多数地区是6个更多客家方言资料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
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
闽西客家话的永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客家话常用词汇发音 -回复
客家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台湾等地。
客家话的发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声母:
b、p、m、f、d、t、n、l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带有轻微的喉音。
g、k、h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带有轻微的喉音。
z、c、s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带有轻微的喉音。
j、q、x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带有轻微的喉音。
r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带有轻微的喉音。
2. 韵母:
a、e、o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
i、u、ü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更加平缓。
ai、ei、ao、ou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更加平缓。
ia、ie、io、iu、ua、uo、uai、uei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
但有时候会更加平缓。
ian、uan、üan、uang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更
加平缓。
in、un、ün、ing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更加平缓。
iang、iang、iong 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有时候会更加平缓。
3. 声调:
客家话的声调与普通话相比较复杂,有平、上、去、入四个
声调。
每个字的声调会对整个词的意义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
词语来决定声调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客家话的发音可能因地域、个人口音等因素有所差异。
上述仅是一般性的发音规律,具体的发音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学习和掌握。
客方言的标准音看了本山大熟《凭什么就说梅州话是最标准的客家话》一文和无星无杠的《公认度比较高的标准客家话是广东梅城音系的客家话》,将本人原载《广东客家史》的文章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客方言的标准音——梅县话*张维耿一、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哪一方言点的话为代表,不是由某个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有其客观历史条件作为依据的。
人们普遍认为,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这是因为自明末清初以来,梅县长时期是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我们知道,宋代末年,大批客家先民自赣南进入闽西汀江流域,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条件下,最终形成了客家民系。
在客家民系的形成时期,汀州曾经是客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而大量客家人经由汀江和赣江水路,翻越南岭进入广东的镇平(今蕉岭)、大埔、程乡(今梅县)、兴宁、长乐(今五华)、和平、龙川一带以后,到了明末清初,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逐渐由汀州南移到了嘉应州的中心梅县。
清代中叶以后,嘉应州治各县的客家人,不少翻越五华岐岭经东江迁移至粤中、粤北、粤西等地,更有不少经韩江水路陆续往东南亚以至海外各地谋生和发展,因而嘉应州亦即今天的梅州也就被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公认为“世界客都”。
自北宋以至清初,梅州隶属潮州。
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嘉应州,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程乡五县,称嘉应五属。
民国建立后,程乡改称梅县。
解放以后,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丰顺、大埔七县,专员公署设于梅城。
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仍辖七县。
1988年至今,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梅县、兴宁等七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
①梅县位于闽粤赣边,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
南宋末年,文天祥曾率领义军在梅县一带与元军奋战。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属和康王汪海洋部曾先后两次攻占嘉应州。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曾两度进驻梅城。
客家话语音系统引言梅县话属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我国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之一。
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
本文以梅城话为标准音。
一、声母梅县话的声母有17个(包括零声母):b、p、m、f、v、d、t、n、l、z、c、s、g、k、ng(以及ng的变体)、h、零声母例字:b 背、包p 编、排m 满、马f 和、风v 文、武d 点、灯t 大、厅n 宜、农l 理、论z 精、尖c 初、秋s 山、水g 京、官k 考、期ng 咬、涯;(以及ng的变体)热、月h 很、香零声母油、安梅县话声母特点:1、没有普通话所具有的舌尖后音[zh ch sh]和[r]2、[zh ch sh] 、[g k h]与齐齿呼相拼的字,其声母与普通话里的[j q x]相对应。
例如“姐、酒”的声母是[z],“清、钱”的声母是[c],“鲜、心”的声母是[s],“坚、九”的声母是[g],“期、求”的声母是[k],“晓、玄”的声母是[h]。
以上各组字在普通话里的声母分别为[j q x]。
上列的[z c s]、[g k h]两组声母在普通话里是不能与齐齿呼韵母相拼的。
3、[h]的发音会受到相拼元音的影响,与后元音相拼时近乎[h]。
如[ho2];与前元音拼合时,近乎[x],如:虚[hi1]。
4、舌根音[g k]与齐齿呼相拼时,其发音部位有前移现象,如:经[gin1]、腔[kiong1];与开口呼或合口呼拼合时,发音部位一般不前移,如:加[ga1]、魁[kui2]。
5、梅县话分尖团音,例如:精≠经zin1≠kin1;妻≠欺ci1≠hi1;修≠休xiu1≠hiu1。
普通话则不分尖团音,上列每组字读音都相同。
二、韵母梅县话的韵母有74个,其中“开(元)尾韵”22个,“鼻尾韵”26个,“塞尾韵”24个,自成音节的“鼻韵”2个。
1、开(元)尾韵①开口呼I、a、e、o、ai、oi、ao、eu②齐齿呼i、ia、ie、io、iai、iao、ieu、iu、iui③合口呼u、ua、uo、uai、ui2、鼻尾韵①开口呼am、em、(?m)、an、en、(?n)、on、ang、ong②齐齿呼iam、im、ian、ien、in、ion、iun、iang、iong、iung③合口呼uan、uen、uon、un、uang、uong、ung3、塞尾韵①开口呼ap、ep、(?p)、at、et、(?t)、ot、ak、ok②齐齿呼iap、ip、iat、iet、it、iut、iak、iok、iuk③合口呼uat、uet、ut、uak、uok、uk4、鼻韵m、ng(由于无法书写的原因,略去m下面的一个小圆标点和η上面的一个小圆标点)例字:1、开(元)尾韵①开口呼I 之、子、粗、司a 加、化、车、把e 滞、个、齐、细o 玻、朵、戈、跎ai 太、淮、奶、底oi 抬、概、才、赔ao 桃、袍、操、高eu 谋、投、沟、搂②齐齿呼i 比、被、回、围ia 姐、些、泻、野ie 厥、街、鸡io 茄、靴iai 阶、界、艾、埃iao 漂、雕、辽、骄ieu 纠、勾、苟、扣iu 留、求、酒、朽iui 锐、睿、枘、蚋③合口呼ua 寡、垮、瓜、挂uo 果、过uai 怪、筷、快、拐 ui 退、累、岁、魁2、鼻尾韵①开口呼am 、胆、南、三em 森、黔、砧、岑(?m) 斟、沉、甚、深 an 般、还、单、晚en 根、冰、登、宁(?n) 贞、、逞、身on 短、寒、传、穿ang 棚、冷、盲、顶 ong 旁、讲、长、唐②齐齿呼iam 盐、粘、检、店 im 临、任、今、沁ian 尖、元、演、权 ien 全、田、联、便 in 宾、明、灵、情ion 软、阮、餐iun 均、云、忍、勤 iang 晴、影、醒、净iong 良、奖、强、想iung 龙、胸、拥、供③合口呼uan 款、惯、关、挽 uen 炯、亘、耿uon 官、管、罐、贯 un 春、婚、俊、本uang 矿、桄uong 广、光ung 冬、宗、浓、种3、塞尾韵①开口呼ap 压、扎、法、甲ep 涩、粒、撮(?p) 汁、十、执、湿 at 泼、袜、伐、蚀et 德、克、塞、侧(?t ) 侄、吃、室、织 ot 喝、说、、黜ok 各、捉、朔、幕②齐齿呼iap 协、妾、怯、恰ip 夕、汲、入、立iat 决、热、歇、悦iet 忒、屑、烈、截it 笔、瑟、律、七iut 屈、郁iak 壁、剧、锡、迹iok 雀、若、疟、却iuk 绿、粟、蓄、足③合口呼uat 括、刮uet 国、掴、啯ut 佛、不、没、突uak 石国uok 郭、廓、挝uk 木、缩、逐、伏梅县话的韵母有如下特点:1、没有“撮口呼”。
可我长大了梅州客家话怎讲摘要:1.梅州客家话的起源与发展背景2.梅州客家话的特点及方言词汇3.学习梅州客家话的方法与实用场景4.推广梅州客家话的意义与价值正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对家乡的方言产生更多的兴趣。
梅州客家话,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方言,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本文将从梅州客家话的起源、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实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一方言。
一、梅州客家话的起源与发展背景梅州客家话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原雅音,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梅州客家话。
在梅州地区,客家话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梅州客家话的特点及方言词汇梅州客家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发音、词汇和语法都与其他方言有所不同。
例如,梅州客家话中的“子”字,可以用来表示小、少、年轻等含义。
此外,梅州客家话中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词汇,如“跋葛”(意为麻烦)、“啰嗦”(意为唠叨)等。
三、学习梅州客家话的方法与实用场景学习梅州客家话,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发音规则,多听、多说、多练习。
此外,可以通过阅读方言文学作品、观看方言影视作品、参加方言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梅州客家话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与梅州地区的亲友交流、参加当地的客家文化活动等,都是练习梅州客家话的好机会。
四、推广梅州客家话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梅州客家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间智慧。
推广梅州客家话,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同时,掌握梅州客家话也有助于人际交往,拓宽人际沟通渠道,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总之,学习梅州客家话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梅州客家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客家山歌入门一、客家山歌的一些最基本知识:1,客家山歌一般是四句,每句七个字,但现实中每句数字经常会变化,句数也会变化,如五句板是五句,急板山歌字数和句数都不规则,可灵活增减;2;客家山歌分平韵山歌同仄韵山歌,这里的平仄同古诗里的平仄是一样的,但客家山歌主要注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其它字的平仄可以不太讲究,但要求念起来要顺口;3,山歌的押韵。
一般是1、2、4句要压韵,但也经常会出现第一句不押韵的山歌,所以民间有“一三不管,二四分明”的说法;4,平韵山歌1、2、4押平韵,第三句押仄韵音;仄韵山歌1、2、4句押仄韵,第三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5,山歌四句要意思连贯,连接紧密。
二、客家山歌的韵脚:由于客家人分布比较广,鉴于地区差别,好些地方的客家口音不尽相同,这里的韵脚以自己当地的发音为准。
梅县及其附近一些地区,一般把客家音分为25个音韵:1、茶花;6、由求;11;寒专;16、中东;21、驳角;2、波哥;7、姑书;12、庚南;17、衣妻;22、八发;3、来台;8、江阳;13、春伦;18、福竹;23、百尺;4、崖怀;9、先天;14、人辰;19、一滴;24、不出;5、苗条;10、生藤;15、心深;20、结节;25、割脱。
我们只要记住了上面25种音韵,然后象拼汉语拼音一样把其它的同韵音都拼出来。
例:茶花韵;客家音念chafa,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韵脚是a,然后依次用汉语拼音的23个生母拼下去,拼出来的客家音就是同韵音。
依序为:a啊阿/ba爸巴/pa爬耙/ma妈码/fa花华/.........如果中途拼出的音没有平常使用的客家音,那我们就跳过不拼。
当然,这样的拼法十分麻烦,也比较笨,但对初学者来讲,确是熟悉韵脚的一种实在方法,如果对客家语言比较熟悉,那不用拼,你脑海里一下就能闪出好多同韵字。
(建议初学者可以登录中国客家堂网站,进入网上山歌墟,由于山歌墟不是QQ群,大家对歌无须当即对出,可以有空时慢慢琢磨、考虑,花上几天几夜对一首都不怕,等到韵脚熟悉了可以到Q群继续磨练)。
对客家话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客家方言简称客语,它是一种声调语言,是客家人进行身份辨识的一种工具,也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客家方言主要包含梅州话、惠阳话、河源话、赣南话、惠州话、土广东语、水源音、新民话等,其中惠阳话的影响力较大,它保留了中原地区许多古汉语与常用语的发音特征。
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在指导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地练习使学生掌握客家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规律,从而更规范地发音。
认知心理学强调已有知识结构对当前行为的决定作用,学习的正迁移强调找到新旧知识结构的共同点,挖掘方言中利于汉语教学的因素,而认知相互理论是在自然地环境中让学生学习普通话,兴趣教育强调快乐学习。
在客家话的学习上,可以通过认知心理学,学习迁移理论和兴趣教育理论来进行探索。
认知心理学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
普通话的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运用学生掌握的客家方言来探讨普通话的语音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普通话。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便是学习正迁移。
通过教学内容、材料安排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是教师应努力追求的效应。
而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有一部分取决于已学东西和将学东西之间的相同因素。
学习的对象的共同要素越多,则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找到普通话与客家方言之间的语音规律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兴趣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发展缺乏个性,办学没有生气的现状,以调动学生内存需求为突破口,力图形成“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的局面,使“素质教育”和办学特色都得到发展。
在汉语教学中,通过一些绕口令、诗词朗诵、歌曲大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乏味的教学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
客家话顺口溜客家顺口溜是流行于客家地区的一种韵文。
它全用客家口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颇具诙谐、幽默感。
它源于生活,充满生活情趣,深受客家人喜爱,而且广为流传。
诸如———、打树头,望树根;讨老婆,望开心。
——作者将“打树头”与“讨老婆”、“望树根”与“望开心”两相比照,表现了年青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二、蟾蜍猡,咯咯咯。
唔读书,无老婆。
——我们客家地区,山多田少,自然条件较差。
读书,乃客家人谋生找出路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倘若肯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就比较容易找到好工作,从而受人青睐,讨个好老婆。
这则顺口溜,先以蟾蜍的叫声起兴,继而点明其主旨。
“唔读书,无老婆。
”古往今来,该有多少客家的父母如此谆谆教诲自己的后代奋发向上啊!三、教书先生无学堂,地理先生无屋场,木匠师傅无眠床,泥水师傅无浴堂。
——作者运用四个“无”的排比句,列举四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能凭借自己的“看家本领”,只能挥洒自己的辛勤汗水,去同别人做活,图碗饭吃,根本不可能得到自己应该拥有的东西。
四、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猴哥拈食熝(烫)疤嘴。
——这则顺口溜,首句简要写公鸡与狗的做米过程,第二句写狐狸与猫做饭炒菜的劳作,第三句写性急的猴哥拈食被烫嘴巴的狼狈相。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五种动物当作人来写,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孩子们每每念此则顺口溜,开心地闹着玩。
五、人老三样歪:行路头颅低,打屁打出屎,屙尿淋湿鞋。
——这则顺口溜从老人行路抬不起头以及大小便失禁的艰难情景写起,道出了人老体弱的难堪苦楚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具体逼真的典型细节描写,很能激发人们对老人的同情与关爱。
六、黄蜂腰,鲫鱼嘴,十人见到九人爱,虾公见到会躬背,猪嫲见到会咂嘴,叫化子见到丢筒又丢袋。
——作者运用大肆铺陈的艺术手法,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人与动物见了美女时,流露出形态各异的形象,凸显了“美”的强大吸引力,印证了“十人见到九人爱”这句话。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
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
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
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 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主要特点是: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 [p'],"地,大,弟"读作[ t'-],"在,字,坐"读作[ ts'-],"旧,舅"读为[ k'-]。
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扶,肥, 饭"也念[p']。
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
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读法;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声调上,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客家话拼音转换1. 概述客家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有广泛使用。
客家话是一种重音语言,发音特点独特,拥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和音韵规则。
为了方便记录和学习客家话,需要进行拼音转换。
本文将详细介绍客家话拼音转换的方法和规则。
2. 声调标记客家话的声调变化丰富多样,有6个声调。
为了标记这些声调的变化,我们采用数字1-6来表示不同的声调。
以下是每个声调的示意: - 第一声:平声,不带声调标记; - 第二声:扬声,标记为2; - 第三声:降声,标记为3; - 第四声:入声,标记为4; - 第五声:上声,标记为5; - 第六声:去声,标记为6。
3. 基本拼音规则客家话的拼音转换基于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并结合客家话语音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拼音转换规则。
以下是基本的拼音规则: 1. 声母:客家话的声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差别; 2. 韵母:客家话使用的韵母较多,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3. 声调:客家话的声调规律复杂,需要根据实际发音进行标调。
4. 单韵母拼音规则客家话的单韵母包括以下几种: - a - e - i - o - u以下是单韵母拼音规则的示例: - a音:a;示例:爸(ba) - e音:e;示例:时(se) - i音:i;示例:起(qi) - o音:o;示例:火(ho) - u音:u;示例:书(su)5. 复韵母拼音规则客家话的复韵母包括以下几种: - ai - au - ei - eu - iu - oi - ou - ui以下是复韵母拼音规则的示例: - ai音:ai;示例:麦(mai) - au音:ao;示例:脚(kao) - ei音:ei;示例:衣(sei) - eu音:eu;示例:鱼(seu/hie) - iu音:iu;示例:居(kiu) - oi音:oi;示例:杯(oi) - ou音:ou;示例:裤(kou) - ui音:ui;示例:二(ui)6. 声调变化规则客家话的声调变化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以下是声调变化规则的示例: - 第一声(平声):不带声调标记; - 第二声(扬声):标记为2; - 第三声(降声):标记为3; - 第四声(入声):标记为4; - 第五声(上声):标记为5; - 第六声(去声):标记为6。
广东话的学习技巧出门在外,总免不了让身旁的人帮自己一把,那么,请别人帮助的时候在粤语当中又是怎么说的呢?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学习粤语的一些实用技巧吧!1.尽可能多地泡在粤语环境里尽可能多地多听广东人讲话、多看粤语版的电视节目、时时处处为自己创造一个地道的粤语环境。
即使你不能说,也能增加你对粤语的感知,加快粤语学习的步伐。
2.推迟学习粤语用字有些人可能不同意,但如果你想快速学会粤语,学习粤语用字会阻碍你的整个粤语学习的步伐。
当你可以用粤语和广东人进展口头上的交谈的时候,那么你再来研究和学习粤语用字比拟好,而且也会容易得多哦。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在粤语里,大多数文字的长相和意义和在普通话里是一样的,只有少局部是粤语里的专用字;另外,其实你看不懂那些特殊的粤语字也没关系,语言重在口头上的听说交流嘛。
况且,现在的广东人都很少能正确写出粤语字的)3、不要害羞,大胆说出来要大胆地说出来,语句说多了才会流利,不说肯定是学。
即使说错了,对方听不懂,你还可以用其他讲法向他进展解释,直到他能理解你的意思,一般他们还会帮你纠正错误,告诉你正确的讲法是怎么样的。
正所谓讲多错多学的东西就多了!要胆大心细脸皮厚,多听多说练耳口。
4、每天至少坚持学习粤语30分钟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学得好、学得牢、学得快,切忌不要偷懒哦1.尽可能多地泡在粤语环境里尽可能多地多听广东人讲话、多看粤语版的电视节目、到一些粤语教学的网站上收听收看粤语学习教程。
时时处处为自己创造一个地道的粤语环境。
即使你不能说,也能增加你对粤语的感知,加快粤语学习的步伐。
2.推迟学习粤语用字有些人可能不同意,但如果你想快速学会粤语,学习粤语用字会阻碍你的整个粤语学习的步伐。
当你可以用粤语和广东人进展口头上的交谈的时候,那么你再来研究和学习粤语用字比拟好,而且也会容易得多哦。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在粤语里,大多数文字的长相和意义和在普通话里是一样的,只有少局部是粤语里的专用字;另外,其实你看不懂那些特殊的粤语字也没关系,语言重在口头上的听说交流嘛。
可我长大了梅州客家话怎讲
摘要:
1.提出问题:我长大了梅州客家话怎讲
2.分析问题:探讨长大这个概念以及梅州客家话中对长大的表述
3.解答问题:给出梅州客家话中“我长大了”的表达方式
4.总结:强调学习和传承方言的重要性
正文:
我长大了,这句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它表达了一个成长的过程。
那么在梅州客家话中,这个意思该如何表达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梅州客家话的背景。
梅州位于广东省,客家话是当地的方言。
客家话是中国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具有丰富的语言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很多方言正逐渐被边缘化,传承方言变得尤为重要。
回到我们的问题,梅州客家话中,“我长大了”的表达方式是:“我大个啦”。
在这个表达中,“大个”表示成长、长高的意思,“啦”是一个表示句末语气的助词。
所以,“我大个啦”就是在用梅州客家话表达“我长大了”。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方言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学习和传承方言,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能让我们的语言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客家語教材教法徐玉佳ㄧ、教材(1) 為學生量身訂作--以學生為第一優先、重視學生經驗。
(2) 以日常生活化、實用性、趣味性、益智性、啟發性、文學性為原則。
(3)教材編選的原則1.有客家特色的:教語言也教文化。
2.質重於量。
3.以學生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生活用語由短到長、由短到大、由淺入深。
4.以學生為主體。
5.不同階段不同的教學重點。
6.勿偏離「教語言」的主題。
7.內容實用性、趣味性、文學性為原則。
8.要有現代精神的:不好只教老古董。
9.教材編寫及活動設計應多樣,融入不同體裁。
10.每一教學活動都是有意義、富含教學內容的。
11.配合學生的語言發展:口語→書面→文學能力。
12.配合十項能力指標。
13.小一到國三通盤規劃1.第一階段:聽說為主、認讀為輔。
2.第二階段:加強聽說、兼顧讀寫能力。
3.第三階段:聽、說、讀、寫、作五項均衡發展。
14.因人制宜15.教材之編寫應包含語音、詞彙、語法、修辭、篇章分析等練習項目。
16.詞彙由淺入深、字數由少而多、由聽說而讀寫、由趣味性而知識性。
17.配合時令18.編寫教材時,凡遇方言相異處,應註解說明清楚,必要時附錄各次方言差異對照表。
19.圖、表和舉例應適切,應與內容或活動主題配合,有助學習。
20.教材之編寫應以音標學習為先,並循序加強漢字及其文白異讀之學習。
二、教法(1)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中心。
(2)教學活動要多元。
(3)多利用教學媒體以輔助教學。
(4)教學方法1.配合時、地、事、物靈活教學。
2.配合多元語文教育,參考直接教學等方式。
3.運用多媒體與資訊科技。
4.雙向互動的學習。
5.協同教學: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其他社區資源人士。
6.教學原則:(1)聆聽教學:採有聲教學以討論方式進行。
a.注重單元教材及隨機教學,並培養聆聽的良好態度。
b.指導學生聽得清楚、聽得正確、聽出內容,掌握學習語言的初步基礎。
c.指導聆聽要點,把握主旨記住要點。
d.聽與說結合,先聽後說再做聽與說交互練習。
梅县客家话学习技巧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梅县客家话学习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是一种行用于广东梅州一带的汉语方言,历来被公认为正宗客家话的代表。
梅县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汉语的特点。
语音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声母
1.古全浊音清化,不论平仄,一律送气。
如同[t’o?11],动[t’o?53],读[t’ok5],“同”是平声,“动”、“读”是仄声,都以送气的[t’]开头。
2.知精庄章四组合流,中古的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二等、正齿音三等合并成一组ts、ts’、s。
如知[ts?44],支[ts?44],事[s?53],资[ts?44],四字分别归知组、精组、庄组、章组。
但是,精组和其他三组在许多字上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不在声母上而在韵母上。
如将[tsi??44],张庄章[ts??44],后者比前者少一个介音i。
中古汉语中二三四等有i介音的字大都符合此例。
这说明知庄章三组原来可能是t?、t?’、?,以与精组的ts、ts’、s相对立。
正如在大部分官话方言中一样,张庄章等字在t?、t?’、?的作用下失去了介音i。
然后t?、t?’、?又合流到ts、ts’、s去了。
那些依然保
留t?、t?’、?的客家次方言也为这个推测提供了证据。
3.见组不论何等,一律作k、k’、h、?。
k、k’、h遇i不颚化,这与粤、闽等南方方言相同而不同于官话方言。
如见[ki31],奇[k’i11],见[kian53],现[hian53],牙[?a11],牛[?iu11],疑[?i11]。
4.晓母、匣母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如微韵)作f,个别作w。
晓母在中古汉语中作x,匣母作,全浊清化之后,合流成一个h。
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的韵母有一个介音u。
这个声母h与介音u的组合,演化成现在的f或w。
如欢[f?n44],花[fa44],辉[fi44],回[fi11],还[fan11],换[w?n53],话[wa53]。
欢花辉,晓母,回还换话,匣母;欢回换,一等,花还话,二等,辉,三等。
而且应该指出,这其中的w只由匣母变来。
考虑到在广州话中晓母加u变f,匣母加u变w的现象,梅县话中的w有可能是受周边粤语影响产生的变例。
即是说,梅县话中只有hu变f一条音变。
·韵母
1.不分齐撮(见四呼),中古汉语三四等开合口混同,即只用介音或主元音i,没有元音y。
如须[si44],鱼[ji11],全[ts’i?n11],元[?ian11]。
但臻合三等作iun,与开口不混,如斤[kin44],军[kiun44]。
山合三等知庄章三组字已先一步失去i介音,因此也不与开口混淆,如专[ts?n44](合口),战[tsan53](开口)。
2.知庄章三组后的介音i脱落,说已见上。
如猪[tsu44],真[ts?n44],准[tsun31],车[ts’a44],升[s?n44],州[tsu44],针[ts?m44],占[tsam53]。
范文无忧免费范文网
4.支脂之微四韵开口的字在ts、ts’、s后作?。
齐韵作i,少数作?。
鱼韵、虞韵有i介音者齐撮合流后也作i。
但两者在ts、ts’、s后都没再转化为?。
可见齐韵变细音、齐撮合流应在这个音变之后。
齐韵原来应是一个洪音,对照其他客家方言,推测这个音可能正是?。
5.模韵、虞韵一等的字在ts、ts’、s后也作?,和前者合流。
但鱼韵、虞韵三等、尤韵、幽韵等知章组脱掉i介音后作u,并没有进一步转化成?。
7.主元音是?、i而中古汉语收?尾的字,?转成n。
如等[t?n31],胜[s?n53],景[kin31]。
·声调
古平、入两声各分阴阳,上声全浊字流入去声,共有六调。
梅县客家话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