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精讲《质量和密度》全章9物体混合密度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6
专题02 质量与密度 专题计算考点解读(1)应用v m ρ=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在国际单位中,质量单位是kg ,体积单位就是m 3,密度单位是kg/m 3。
(2)在常用单位中,质量单位经常取g ,体积单位经常取cm 3(即mL ),因此常用密度单位是g/cm 3。
它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3)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ρv =m ,ρm v =。
(4)vm ρ=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对象.重点考向考点一:图像问题1.(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 ﹣V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40g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1。
25g/cm3D.该液体密度为2g/cm3【解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则由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 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CD错误;将ρ=1g/cm3代入①解得m杯=20g,故A错误;(2)当液体的体积V3=40cm3,则液体的质量:m3=ρ×V3=1g/cm3×40cm3=40g,故B正确.故选:B。
2.(2019•青岛)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解析】A、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质量和密度经典精讲重难点突破(一)质量1、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3、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4、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底座水平(2)游码归零(3)螺母调整(4)左物右码(5)两码相加(二)密度1、密度:ρ=m/V2、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一般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一般不同。
3、单位的含义及换算:1 g/cm3=1000 kg/m3。
4、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种类、温度、物态等因素有关。
金题精讲题一:一根铁棒,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其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哪种?( )A.轧成铁片 B.给它加热C.用锉刀锉 D.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去题二:在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在调换砝码的大小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使天平恢复平衡。
题三: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铁块的质量,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C.把铁块放在左盘中;D.把游码拨到零刻线处;E.向右盘中加砝码并调整砝码的大小,移动游码至天平恢复平衡;F.读出铁块的质量。
这位同学的步骤的顺序错了。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题四:密度公式ρ=m/V可以变换成m=ρV和V=m/ρ,由这三个式子引出了如下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C.物质的质量一定,它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D.物质的体积一定,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题五:一个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能装1 kg的( )A.硫酸 B.汽油C.煤油 D.酒精题六:一个质量为158 g的空心铁球,体积是30 cm3,已知铁的密度是7.9×103 kg/m3,则该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 )A.20 cm3 B.14 cm3 C.17 cm3 D.10 cm3题七: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65 g,若将30 g砂粒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其总质量为83 g.求砂粒的密度。
中考总复习:质量与密度(基础)【考纲要求】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3.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体积;4.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要点诠释:(1)单位:国际单位:k 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2)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测量:考点二、密度及测量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要点诠释:(1)公式:变形:(2)单位: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 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
水的密度为 1.0×103kg/m 3,其物理意义为 1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103 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 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 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 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 成正比。
(4)图象:如图所示:ρ 甲>ρ乙(5)测体积——量筒(量杯)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6)测固体的密度:(《关于密度的实验专题》356740 密度的测量(固体))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质量及天平的使用1.质量
【提示】(1)称量过程中横梁不平衡的调节方法:更换砝码,调节游码,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2)读数时以游码左边所对刻度线为标准。
(3)添加砝码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
(4)读数时,通常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密度及其测量
1.密度
【提示】运用公式ρ=m
V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应注意:①公式中物理量应针对同一
物体;②统一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③当题中涉及几种物质时,每个物理量应采用“脚标”的方式加以区分。
2.密度的测量
(1)体积的测量
【提示】读数时,通常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2)密度的测量。
初中物理密度归纳总结物理学中的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归纳总结初中物理中关于密度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应用。
1.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用符号“ρ”表示。
在公式上,密度可以表示为:密度(ρ)= 物体的质量(m)/ 物体的体积(V)密度的单位通常使用千克/立方米(kg/m³)或克/立方厘米(g/cm³)。
2. 密度的计算为了计算密度,我们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质量可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而体积的计算则需要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公式。
- 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我们可以使用相应形状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V)= 长(l)×宽(w)×高(h)。
-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使用水排量法或者测量液体的位移量来近似计算物体的体积。
将质量和体积带入密度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物体的密度。
3. 密度与物体的浮沉密度与物体的浮沉现象密切相关。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受到的向上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下沉。
-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浮起。
-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在液体中悬浮,保持浮沉平衡状态。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密度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浮力原理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船舶设计师需要确保船体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以保证船能够浮起并保持平衡。
- 密度在金银鉴别中的应用:由于不同金属的密度不同,我们可以使用密度计来鉴别金银的纯度。
- 密度在空气球原理中的应用:气球能够浮起是因为充入气球内的气体密度比周围空气的密度小。
5. 密度的变化与物质状态密度还会随着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发生变化。
中考物理“质量与密度” 知识点梳理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
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
下面为您提供了中考物理“质量与密度” 知识点梳理,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快来看看吧!1.质量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同m表示。
单位:千克(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t=1000kg1kg=1000g1g=1000mg理解: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无关。
注意:宇航员到月球上质量是不变的,因为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说明:⑴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⑵要用镊子向天平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⑶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方法:放平、调平、称平;左物右码。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⑵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横梁平衡。
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⑴移动平衡螺母和游码都可使横梁平衡,但平衡螺母是在调节时使用,游码是称量时使用,不能混淆。
⑵调节平衡螺母时用反向调节法,即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调;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
⑶游码示数为游码左边缘对准的刻度值。
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2.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
公式:ρ=m/v单位:kg/m^3,有时也用g/cm^3,1g/cm^3=1000kg/m^3;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知识点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__物质的多少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m __表示。
2.单位: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常用单位有t 、g 、mg ;换算关系: 1 t =__103__kg =__106__g =__109__mg 。
3.测量工具:生活常用案秤、台秤、杆秤等;实验室常用天平。
知识点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1.使用:看、放、移、调、称、读。
2.注意事项:①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出天平的称量;也不能小于天平的分度值;②砝码要用__镊子__夹取,轻拿轻放;③调节好的天平不要随意更换位置或交换托盘,否则要重新调节。
3.特殊测量:①测量轻小物体的质量时,可测出多个同样物体的质量,再求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方法叫“__累积法__”;②测量粉末状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在天平两盘各垫一张大小适中的相同纸片,再进行称量;③液体和潮湿的物体不能直接倒入天平盘中称量,应将它们装入容器中,再进行称量。
知识点3:密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单位:(1)基本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 3(2)常用单位:g/cm3 (3)换算关系:1 g/cm 3=__103__kg/m 3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常见物质受温度影响的一般规律是_热胀冷缩,一般__气体__受温度影响最大,__固体__受温度影响最小4.密度的应用:①鉴别物质;②判断实心、空心【提示】运用公式ρ=m V 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应注意:(1)公式中物理量应针对同一物体。
(2)统一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
(3)当题中涉及几种物质时,每个物理量应采用“角标”的方式加以区分。
知识点4:体积与密度的测量1.体积的测量:2.密度的测量:(1)实验原理__ρ=m V__(2)测量工具天平、量筒【提示】(1)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必须先测量固体的质量,然后再测量固体的体积,这样就不会因为物体表面有液体残留,造成所测质量偏大, ★知识梳理所测密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