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18.59 KB
- 文档页数:7
作业成本法综合习题(含答案)
【综合案例】大华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企业过去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现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已知成本资料和作业情况如下表1-1和1-2所示。
表1-1 产品成本资料
表1-2 作业中心及成本动因情况表
要求:分别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
解:
1、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表1-3。
表1-3 传统成本核算法成本计算表
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如表1-4。
表1-4 成本动因率计算表
(2)将各作业中心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产品,如表1-5。
表1-5 制造费用分配表
(3)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表1-6。
表1-6 作业成本法法成本计算表。
成本会计第九版练习题答案成本会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学科。
以下是《成本会计第九版》的一些练习题答案,供参考:练习题1:产品成本的分类问题:区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答案:- 直接材料成本:指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上的材料成本,如特定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 直接人工成本:指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上的人工成本,如特定产品的工人工资。
- 制造费用: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能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上的成本,如工厂的租金、折旧、水电费等。
练习题2:成本-体积-利润分析问题:一个公司生产某产品,其固定成本为$10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50,销售价格为$100。
计算该公司的盈亏平衡点。
答案:盈亏平衡点 = 固定成本 / (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 = $100,000 / ($100 - $50)盈亏平衡点 = $100,000 / $50盈亏平衡点 = 2,000单位练习题3:成本-体积-利润图问题:根据练习题2的数据,绘制成本-体积-利润图。
答案:在成本-体积-利润图中,横轴表示销售量,纵轴表示利润。
固定成本线从(0, $100,000)开始,斜率为-$50的变动成本线与固定成本线相交于盈亏平衡点(2,000单位, $0)。
从这一点开始,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利润线向上倾斜,表示利润增加。
练习题4:标准成本计算问题:某公司生产产品X,其标准直接材料成本为每单位$10,标准直接人工成本为每单位$6,实际直接材料成本为每单位$11,实际直接人工成本为每单位$7。
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和人工成本差异。
答案:材料成本差异 = (实际材料成本 - 标准材料成本)* 实际产量人工成本差异 = (实际人工成本 - 标准人工成本)* 实际产量(注:实际产量需要给出才能计算具体数值)练习题5:作业成本法问题:解释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答案: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精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作业或活动上,而不是简单地分配到产品上。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小计30.51640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
《管理会计》第四章成本管理1.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营运过程中各种耗费。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 企业日常运营良好的企业不需要进行成本管理。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 企业应根据其内外部环境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 当企业的产品具有成熟的买方市场,且产品的设计、质量、价值等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时,适合使用目标成本法这个成本管理工具。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 价值工程以最高成本实现某种产品或作业应具备的必要功能,使产品或作业达到最佳价值。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 目标成本是指为实现利润或价格竞争优势而应控制的水平上限。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 财务部门人员只要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就能独立完成目标成本法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运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 目标成本的计算是从确定可容许成本开始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 各种类型的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可以使用目标成本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 目标成本法,要求从产品生产阶段开始,通过各部门、各环节乃至与供应商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目标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 市场容许成本,是指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之后的余额。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3. 成本差异的分析是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前提和关键。
[判断题] *错(正确答案)14. 材料数量差异控制的重点是材料采购环节。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5. 正常标准成本与现实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改,而现实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固定不变。
【考点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总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价差+量差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量差=(实际数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直接人工工资差异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例题·单选题】某公司月成本考核例会上,各部门经理正在讨论、认定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责任部门。
根据你的判断,该责任部门应是()。
A.生产部门B.销售部门C.供应部门D.管理部门【答案】A【解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是工时的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选项A正确。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价差+量差(1)价差(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量差(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题、计算题】乙公司生产M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
月标准总工时为23400小时,月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为84240元。
工时标准为2.2小时/件。
假定乙公司本月实际生产M产品75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15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7000元。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考点: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制造企业,假定只生产一种产品,并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分析。
单位产品用料标准为6千克/件,材料标准单价为1.5元/千克。
2020年7月份实际产量为500件,实际用料2500千克,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为5000元。
另外,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为9000元,实际耗用工时为2100小时,经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为500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为-1500元。
要求:(1)计算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2)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3)计算该产品的直接人工单位标准成本。
【答案】(1)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1.5=9(元/件)(2)直接材料成本差异=5000-500×6×1.5=500(元)(超支)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500-500×6)×1.5=-750(元)(节约)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00×(5000/2500-1.5)=1250(元)(超支)(3)实际工资率=9000/2100-1500=(9000/2100-P标)×2100P标=(5元/小时)设X为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数:500=(2100-500×X)×5X=4(小时)该产品的直接人工单位标准成本=5×4=20(元/件)。
或:直接人工成本差异=500+(-1500)=-1000(元)(节约)9000-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000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0000(元)该产品的直接人工单位标准成本=10000/500=20(元/件)。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只生产和销售防滑瓷砖一种产品。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比较成熟,生产工人技术操作比较熟练,生产组织管理水平较高,公司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定期进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第十四章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
业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
1.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
A.数量差异
B.价格差异
C.一种定额变动差异
D.原材料成本差异
2.成本习性,是指成本()。
A.经济用途
B.经济内容
C.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D.与利润的依存关系
3.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成本,叫做()。
A.理想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可达到标准成本
4.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类似于()。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C.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D.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5.不变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由于()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变制造费用差异。
A.实际工时与预算工时
B.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
C.预算工时与标准工时
D.实际分配率与标准分配率
6.下列各项作业中,属于典型的产品作业的是()。
A.机器加工
B.产品检验
C.产品设计
D.厂区环卫
(二)简答题
1.简述标准成本法的特点。
2.简述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主要区别。
3.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大凡程序。
4.我国企业在借鉴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A
4. C
5. B
6. C
(二)简答题
(略)。
【例题】甲公司是制造业企业,生产W产品,生产工人每月工作22天,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月薪13200元,该产品的直接加工必要时间每件3小时,正常工间休息和设备调整等非生产时间每件0.2小时,正常的废品率8%,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是()。
【答案】价格标准=13200/(22×8)用量标准=(3+0.2)/(1-8%)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200/(22×8)]×[(3+0.2)/(1-8%)]=260.87(元)。
【考点三】标准成本差异一、变动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公式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Q实(P实-P标)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Q实-Q标)P标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1)价差: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2)量差: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1)价差: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2)量差: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1)价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量差: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题】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
某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标准为6元/件,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小时。
2017年6月,该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件,实际工时为25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0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元。
【答案】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小时费用分配率=6/2=3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考点二】作业成本库的分类【考点三】成本动因的分类1.业务动因1.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第11 章作业成本法计算题某公司成功地生产和销售两种打印机。
假设该公司两种产品的财务和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作业、间接成本集合及成本动如下表所示:两种产品的实际作业量如下表所示:要求:(1)采用传统(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2)采用作业成本法,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参考答案(1)直接人工小时合计=25,000+75,000=100,000(工时)间接成本分配率=20,000,000/100,000=200(元/小时)分配给豪华型的间接成本=200×25,000=5,000,000(元)单位豪华型的间接成本=5,000,000/5,000=1,000(元/台)分配给普通型的间接成本=200×75,000=15,000,000(元)单位普通型的间接成本=15,000,000/15,000 =1,000(元/台)(2)每一作业成本动因的成本动因率普通型(15,000台)盈利分析:案例分析某出版社出版两种版本的美食食谱:平装本和精装本。
该出版社采用机器小时分配制造费用。
这两种版本美食食谱的制造费用包括能量成本200,000元和质量检验成本300,000元。
其他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过去,该出版社一直采用机器小时分配制造费用。
要求:(1)运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
(2)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
(3)根据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得出什么不同的结论?参考答案(1)运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单位机器小时分配率:(200,000+300,000)元/50,000小时=10(元/小时)精装本分配的制造费用:10元/小时×42,500小时=425,000(元)平装本分配的制造费用:10元/小时×7,500小时=75,000(元)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如下表所示(单位:元):(2)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计算作业分配率如下表所示: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如下表所示: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如下表所示(单位:元):(3)根据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该出版社应该停止出版精装本,而根据作业成本法,该出版社应该继续出版精装本。
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10套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 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是()A. 计算产品成本B. 降低产品成本C. 管理企业成本D. 制定产品价格答案:C2.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A.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B. 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C. 用于产品包装的材料成本D. 用于产品运输的材料成本答案:A3. 成本会计中,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分依据是()A. 成本的金额大小B. 成本的支付时间C. 成本与产量的关系D. 成本的支付方式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通过成本分析,发现成本控制的潜在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优化资源配置。
2. 什么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请举例说明。
答案: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等。
间接成本则是指不能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厂房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
例如,在生产一件衣服时,布料和缝纫工的工资是直接成本,而车间的电费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则是间接成本。
三、计算题1. 某企业生产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5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3000元,制造费用为2000元。
若该企业固定成本为10000元,变动成本率为60%,请计算该产品的总成本。
答案:总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固定成本 = 5000 + 3000 + 2000 + 10000 = 20000元。
由于变动成本率为60%,变动成本 = 总成本× 60% = 20000 × 60% = 12000元。
因此,该产品的总成本为20000元。
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二)一、选择题1. 成本会计中,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A. 简化成本计算过程B. 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C. 降低成本计算的复杂性D. 减少成本计算所需的时间答案:B2. 成本会计中,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用途是()A. 制定预算B. 成本控制C. 成本预测D. 成本分析答案:B3. 在成本会计中,下列哪项不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A. 成本效益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可比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成本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B. 提供成本信息C. 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D. 编制财务报表答案:D2. 成本会计中,直接成本是指:A. 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B. 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C. 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成本D. 与产品生产有间接关系的成本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A.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B. 归集和分配成本C. 确定成本计算方法D. 编制财务预算答案:D4. 成本会计中,成本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B.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C.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D. 财务成本和非财务成本答案:D5. 成本会计中,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降低成本B. 提高产品质量C. 提高生产效率D. 增加企业利润答案:A6. 以下哪项不是成本会计的职能?A. 预测B. 决策C. 计划D. 审计答案:D7. 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 分批法和分步法B. 品种法和分步法C. 分批法和品种法D. 分批法和分步法答案:B8. 成本会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A. 合法性原则B. 相关性原则C. 配比原则D. 谨慎性原则答案:D9. 成本会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成本核算的步骤?A.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B. 归集和分配成本C. 计算产品成本答案:D10. 成本会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成本核算的方法?A. 标准成本法B. 作业成本法C. 吸收成本法D. 现金成本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A.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B. 提供成本信息C. 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答案:ABC12. 成本会计中,以下哪些属于直接成本?A. 直接材料B. 直接人工C. 制造费用D. 管理费用答案:AB13. 成本会计中,以下哪些属于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A.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B. 归集和分配成本C. 确定成本计算方法D. 编制财务预算答案:ABC14. 成本会计中,以下哪些属于成本的分类?A.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B.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C.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D. 财务成本和非财务成本答案:ABC15. 成本会计中,以下哪些属于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A. 降低成本B. 提高产品质量C. 提高生产效率D. 增加企业利润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是编制财务报表。
成本会计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是:A. 记录和报告财务状况B. 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C. 审计公司财务D. 计算公司利润答案:B2.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别在于:A. 直接成本是可变的,间接成本是固定的B. 直接成本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间接成本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C. 直接成本是固定的,间接成本是可变的D. 直接成本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间接成本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答案:B3.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称为:A. 直接差异B. 间接差异C. 标准差异D. 预算差异答案:C4.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不包括:A. 高低点法B. 回归分析法C. 直接分配法D. 账户分析法答案:C5. 成本-体积-利润分析(CVP分析)主要关注:A. 成本结构B. 销售量C. 利润水平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6.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计算净利润时的主要区别在于:A. 销售收入B. 固定成本的处理C. 变动成本的计算D. 净利润的计算方法答案:B7. 作业成本法(ABC)的核心是:A. 成本分配B. 成本控制C. 成本预算D. 成本预测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A. 成本与效益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重要性原则D. 历史成本原则答案:D9. 预算控制的主要目的是:A. 预测未来成本B. 确保实际成本不超过预算C. 确定成本目标D. 计算成本差异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成本会计的职能?A. 成本预测B. 成本决策C. 成本计划D. 财务报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通过成本分析,发现成本控制的潜在机会,提高成本效益;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如投资决策、生产计划等;通过预算控制,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2. 解释什么是成本-体积-利润(CVP)分析,并说明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7章作业成本法练习题参考答案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表(1)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求出甲、乙两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传统计算法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40000+150000)×40000=51600(元)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51600=193600(元)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4×(3000+3500+1750)+40000×(0.23+0.17)+20000×(0.29+0.14)+300000×0.024+2200000×0.003=71400(元)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71400=173800(元)(2)传统成本计算法甲产品总成本=2200000+300000+51600=2551600(元)甲产品单位成本=2551600÷20000=127.58(元)乙产品总成本=2500000+750000+193600=3443600(元)乙产品单位成本=3423800÷50000=68.872(元)作业成本法甲产品总成本=2200000+300000+71400=2571400(元)甲产品单位成本=2571400÷20000=128.57(元)乙产品总成本=2500000+750000+173800=3423800(元)乙产品单位成本=3423800÷50000=68.476(元)(3)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甲产品的成本高于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而乙产品则正好相反。
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的标准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法只采用一个标准,即机器标准工时,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成本动因,采用五个分配标准,所以,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成本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题什么是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它包括成本的预算、计划、核算、分析和控制等方面,旨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题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精细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使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题列举三种常见的成本管理方法。
1. 标准成本法: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和预算来控制成本,通过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标准成本法: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和预算来控制成本,通过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2. 直接成本法:将直接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与产品相关联,通过对直接成本的精确计算和管理,控制产品成本。
直接成本法:将直接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与产品相关联,通过对直接成本的精确计算和管理,控制产品成本。
3. 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作业,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并对作业成本进行管理,以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变化情况。
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作业,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并对作业成本进行管理,以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变化情况。
第四题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好处有哪些?- 降低成本:通过成本管理,企业可以控制和管理各个环节的成本,降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不必要支出,提高利润率。
- 提高效益: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 提升竞争力: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第五题简述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
1. 成本预算:制定成本预算,确定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目标和预期结果。
成本预算:制定成本预算,确定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目标和预期结果。
2. 成本核算:对各项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和记录,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022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章节基础练习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及其含义单项选择题作业成本法是针对传统成本法的“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这个缺点提出的,变动成本法克服的传统成本法的缺点是()。
A.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种类产品B.将变动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C.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D.有许多制造费用项目不是产量的函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存在两个重要缺点:一是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种类产品,二是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变动成本法是针对第一个缺点提出来的,作业成本法是针对第二个缺点提出来的。
多项选择题在作业成本法下,可以更准确地被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的有()。
A.直接费用B.人工成本C.间接成本D.辅助费用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成本动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产量增加时,直接材料成本就增加,因此产量是直接材料成本的驱动因素B.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C.成本动因是指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D.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有关作业,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有关产品或服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C错误。
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B.在作业成本法下,所有的成本均需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C.对不能追溯的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分摊的方式D.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是作业和成本动因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等)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则先追溯到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所以选项A的表述正确、选项B的表述不正确;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对不能追溯的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动因分配方式,所以选项C的表述不正确。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B 作业C 产品D 生产线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C费用 D资源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C可比性 D一致性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C 作业D 价值链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二、多项选择题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
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C人工费用 D作业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
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实际成本=31200+(-40)=31160(元)
(2)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4100-1300×3)×8=1600(元)(3)实际分配率=31160/4100=7.6(元/小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7.6-8)×4100=-1640(元)
4、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资料见表10-1。
表10-1甲产品标准成本单
项目价格标准数量标准金额(元/件)直接材料9元/千克50千
克/件450
直接人工4元/小时45小时/件180变动制造费用3元/小时45小时/件135
固定制造费用2元/小时45小时/件90合计855
甲产品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小时。
本月实际生产量为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分别为:直接材料9000元:直接人工3325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375元,固定制造费用2850元,总计为17550元。
要求:分别计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和分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只计算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9000-20×450=0(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000/900-9)×900=9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00-20×50)×9=-900(元)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325-20×180=-275(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325/950-4)×950=-475(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20×45)×4=2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375-20×135=-32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375/950-3)×950=-47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20×45)×3=150(元)
4、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850-20×90=1050(元)
产品成本总差异=0+(-275)+(-325)+1050=450(元)
或=17550-20×855=450(元)
5、大华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企业过去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现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已知成本资料和作业情况如下表1-1和1-2所示。
表1-1产品成本资料
表1-2作业中心及成本动因情况表
要求:分别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
正确答案:
1、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表1-3。
表1-3传统成本核算法成本计算表
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如表1-4。
表1-4成本动因率计算表
(2)将各作业中心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产品,如表1-5。
表1-5制造费用分配表
(3)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表1-6。
表1-6作业成本法法成本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