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3.34 MB
- 文档页数:105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总论】①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②熟悉正常影像表现③掌握肺部病变(肺气肿、肺不张、实变、肺部结节/肿块)的影像表现④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次级肺小叶、肺气肿、实变、充气支气管征目的要求: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思考题: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第一节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1)胸部摄片:后前位、侧位;前弓位(观察肺尖)(2)CR\DR:后前位、侧位、斜位(3)透视(fluoroscopy)、体层摄影(tomography)、支气管造影:已经少用二、CT检查(一)扫描技术与参数1、扫描范围:肺尖到肋隔角2、窗宽(window width):肺窗1000-2000HU,纵膈窗300-500HU窗位(window level):肺窗-800-500HU,纵膈窗30-50HU3、层厚与螺距:5-10mm1-2mm,螺距1.5(二)平扫1、常规平扫2、特殊检查方法:①高分辨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弥漫性病变、支扩、肺结节及肿块②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肺结节及肿块③气管、支气管的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气管支气管病变检查,细支气管一般不用④CT肺功能成像——诊断肺气肿⑤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三)增强扫描1、增强扫描(enhancement scan)2、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ment scan)3、肺血管的CTA——诊断肺血管病变4、CT灌注成像三、MRI检查对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肺实质病变只能作为X线和CT的补充检查四、DSA、放射性核素检查、PET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一、正常X线胸片表现(一)胸廓(thoracic cage)1、软组织:①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②胸大肌影③乳房及乳头影④伴随阴影*正常软组织与肺内病变鉴别:解剖部位,是否对称,透视下旋转至肺外2、骨性胸廓①肋骨前肋轮廓模糊密度淡,后肋密度高轮廓清晰肋软骨的钙化肋骨的先天变异:颈肋(C7的短小肋骨)、叉状肋、肋骨联合②锁骨、肩胛骨、胸骨、胸椎(二)气管及支气管1、气管(trachea):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约C6~7平面),长11~13cm,宽1.5~2cm。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胸部影像学基本表现与诊断•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呼吸系统影像学前沿技术•呼吸系统影像学临床应用与展望01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部分,承担气体交换的功能。
呼吸道主要功能为气体交换,由肺泡和肺实质组成,需注意与气管和支气管的区分。
肺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医学影像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23对于肺部炎症、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X光对肺部肿瘤、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CT对纵隔病变、肺部肿瘤等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呼吸系统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需要注意辐射防护。
低剂量CT对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CT如扩散加权成像(DWI)、波普成像(MRS)等,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向。
功能成像技术将多种成像方式如X光、CT、MRI等进行融合,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多模态成像02胸部影像学基本表现与诊断提示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肺纹理增粗提示肺癌、淋巴瘤等。
肺门淋巴结肿大可观察到骨折部位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等。
肋骨骨折可观察到患侧肋膈角模糊、积液量及位置等。
胸腔积液胸部X线表现与诊断CT表现与诊断可观察到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判断良恶性。
肺结节肺炎肺气肿肺癌可观察到肺部炎症浸润的范围、密度和形态等,指导临床用药。
可观察到肺泡的膨胀、破裂、肺大疱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可观察到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淋巴结转移等,明确诊断。
可观察到纵隔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纵隔病变可观察到肺动脉内的血栓形成和分布情况,明确诊断。
肺栓塞可观察到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淋巴结转移等,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肺部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思路与技巧•呼吸系统影像学新技术与应用•呼吸系统影像学典型病例分析目录01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是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鼻腔具有过滤、加湿和温暖进入的气体的功能;喉是气体通道,也是发音器官;气管是连接喉和肺的通道;支气管分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最后形成肺泡。
呼吸系统基本结构呼吸系统影像学常用检查方法包括胸部透视和摄片,适用于病变早期或较小的病变,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组织对比度,常用于显示肺部小结节、支气管扩张等病变。
适用于显示纵隔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等,但价格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主要用于显示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等病变。
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病变表现肺癌可表现为肺内肿块、支气管阻塞、胸膜转移等征象。
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增粗、壁增厚和周围炎症反应。
肺结核可表现为肺内空洞、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等征象。
肺炎可表现为肺内浸润影、肺脓肿等征象。
肺水肿可表现为肺门血管扩张、肺淤血、间质性水肿等征象。
02肺部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高密度支气管影,支气管壁增厚,周围伴有炎症反应,如条状密度增高影和点状钙化。
支气管扩张CT表现扩张支气管周围炎症反应,T2WI序列可见高信号影,T1WI 序列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
支气管扩张MRI表现支气管扩张影像学表现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肺门区肿块影,边缘毛糙,与支气管关系密切,常伴肺不张。
外周型肺癌X线表现肺野内结节或肿块影,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状,有时出现胸膜凹陷征。
肺癌影像学表现肺透亮度增加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肺门血管影扩大。
肺体积缩小肺体积缩小,肋间隙增宽,膈肌位置降低。
肺气肿影像学表现肺叶或肺段出现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不清,可伴有空洞或肺脓肿。
肺叶或肺段实变肺内出现纤维条索状、斑点状或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锐利。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简介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呼吸系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常常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呼吸系统的医学影像学相当重要。
呼吸系统基础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基础医学影像学是对呼吸系统进行常规影像检查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等。
其中,X线检查是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检测出很多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而CT能够提供更加精细的影像,对于呼吸系统的评估更为准确。
此外,MRI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特别是对于肺部小结构的检查更为敏感。
呼吸系统放射学呼吸系统放射学是指使用放射性物质对呼吸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
放射性物质通常是一些射线、核素等,可以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方法使用。
内部放射学指的是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注入身体内部,如通过口腔、鼻腔等管道将放射性物质注入体内。
外部放射学指的是通过放射线、射线源等,对体外进行诊断和治疗。
呼吸系统放射学常用的方法有肺容积-压力(V-P)扫描、多层螺旋CT等。
呼吸系统超声波检查呼吸系统超声波检查是指使用高频声波对人体呼吸系统进行检查和诊断。
其优点是无辐射、无创伤、价格低廉、诊断速度快等。
呼吸系统超声波检查可以检查肺部感染、肺实质损伤、肺血管疾病、肺癌等病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呼吸困难的儿童而言,超声波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呼吸系统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其医学影像学对于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而放射学和超声波检查也在呼吸系统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给予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医生及时发现呼吸系统的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