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基因突变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2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其所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C.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由噬菌体的DNA控制,利用细菌的原料和核糖体合成的D.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符合中心法则,但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无关答案:B解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A正确;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发生突变,其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B错误;C、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是由自身的DNA控制,利用细菌的原料和核糖体合成的,C正确;D、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与其无关,但符合中心法则,D正确。
故选B。
2、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甲病为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已知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但其母亲为白化病患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B.导致Ⅳ-2患病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Ⅰ-1C.Ⅲ-3和Ⅲ-4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概率是1/24D.Ⅳ-1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是1/4答案:D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A、“无中生有为隐性”,由Ⅲ-3和Ⅲ-4不患乙病,但Ⅳ-2 .Ⅳ-3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信息“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推测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遗传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类型和影响等方面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分子中发生的突发性变化,它是遗传信息的突然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移突变。
(1)错义突变:在DNA分子中的某个位置上,由于碱基置换,从而改变了密码子的编码,使得合成的蛋白质发生改变。
(2)无义突变:在DNA分子中的某个位置上,由于碱基置换,使得原本编码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
(3)无移突变:在DNA分子中的某个位置上,由于碱基插入或缺失,使得密码子的序列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2.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和染色体转座。
(1)染色体缺失: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缺失或丧失。
(2)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重复出现。
(3)染色体转座: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
1. 交叉互换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在交叉互换过程中,染色体上的相同部分被切割并重新连接,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2. 随机分离随机分离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父本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随机组合分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
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它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影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导致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真核生物基因重组是产生多样化配子和多样化子代的主要原因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或数目D.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引起的变异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分析: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A、基因突变时 DNA 分子中的碱基对会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 DNA 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A正确;B、基因重组能产生多样化的配子,多样化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子代,B正确;C、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增加、倒位、易位等可能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或数目改变,C正确;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互换,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引起的变异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答案:B分析:本题主考查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有关的知识。
1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 .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3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体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C、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通常不同;C错误;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在DNA分子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均属于基因突变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未必是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遗传病一定是个体含有致病基因引起的D.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答案:B解析:1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 .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只有DNA分子中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才是基因突变,A错误;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含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C、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C错误;D、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凋亡、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酵母菌细胞的衰老与其个体的衰老并不是同步完成的B.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代谢速率均上升C.细胞衰老、凋亡的过程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D.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答案:C分析: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个体,所以细胞与个体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衰老细胞代谢减慢,而癌变细胞不断增殖,代谢旺盛;蝌蚪尾巴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等生命现象是细胞内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A、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个体,所以细胞与个体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B、衰老细胞代谢减慢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癌变细胞内代谢旺盛,速率上升,B错误;C、细胞衰老、凋亡等生命现象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C正确;D、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基因突变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右图)①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异常②根本原因是DNA碱基对的替换3、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①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体细胞细胞分裂):一般不传给后代(有些植物无性繁殖可传)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成配子):一般可以传给后代(注:人自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细胞)4、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1)内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2)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病毒)5、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一个时期和任何一个DNA分子的任何部位上③不定向性: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④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⑤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大多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6、基因突变的结果(1)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数量(2)产生了新的基因(3)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7、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8、其他结论:(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①基因中不具有转录功能的片段发生突变不引起性状的改变;②存在多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情况;③某些基因突变虽然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但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4)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等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无性繁殖时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二、基因重组1、定义: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种类:①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生物必修二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那些知识点!
先来说说基因突变吧!这就好比是基因这个“小家伙”突然抽风了,变了个样儿。
比如说啊,正常的玫瑰是红色的,但突然有一朵因为基因突变,长成了蓝色,哇塞,这多神奇!基因突变它可以自发产生,也可能是被外界因素诱发的,像什么紫外线啦、化学物质啦,这些都有可能让基因“发脾气”,来个大变身。
然后是基因重组,哎呀呀,这就像一群小伙伴重新组合一样。
比如说你和你的朋友们重新分组玩游戏,组合方式变了,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啦。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常见啦,它让生物有了更多的多样性呢!就像咱们人类,长得各式各样,就是因为基因重组呀。
还有染色体变异呢,这就像是基因住的房子出了问题。
染色体的数目或者结构发生了变化,那可是大事儿呀!像有的孩子会出现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多可怜呀。
咱得好好重视这些变异呀,它们对生物的影响可大啦!说不定哪天你就能在生活中发现这些神奇的变异现象呢!别到时候不知道是咋回事儿哦!所以呀,好好记住这些知识点,跟我一起探索生物的奇妙世界吧!。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她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生物变异得类型● 不可遗传得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得变异(由遗传物质得变化引起) 基因重组二、可遗传得变异 (一)基因突变1.概念:D 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得替换、增添与缺失, 而引起得基因结构得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类型: 自然突变与诱发突变发生时期:主要就是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
2.原因:外因 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 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 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 病毒、细菌等。
内因: DNA 复制过程中,基因中碱基对得种类、数量与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了基因得结构。
3.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得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得不同得DNA 分子上或同一DNA 分子得不同部位上);c 、低频性 d 、多数有害性 e 、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得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 生殖细胞得则可能4.意义:它就是新基因产生得途径;就是生物变异得根本来源;就是生物进化得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1、概念: 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得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得基因得重新组合。
2.类型:a 、非同源染色体上得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得交叉互换c 、人为导致基因重组(DNA 重组)如目得基因导入质粒3.意义: 形成生物多样性得重要原因之一;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得来源,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得基因, 但能产生新得基因型。
基因突变既能产生新得基因, 又能产生新得基因型. 有性生殖后代性状多样性得主要原因就是基因重组。
传统意义上得基因重组就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得, 但精子与卵细胞得结合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
人工控制下得基因重组(1)分子水平得基因重组,如通过对DNA 得剪切、拼接而实施得基因工程.(2)细胞水平得基因重组, 如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得大规模得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B.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答案:C分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A、经紫外线照射后,酵母菌发生了基因突变,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A正确;B、基因中的特定碱基被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了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C。
小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基因突变的概念进行分析与答题,明确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都属于基因突变。
2、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 .M2 .M3),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B.从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与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1C.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说明其中一个同源染色体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D.可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植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 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答案:A分析:由题意可知,三种营养成分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A高B低C低基因型为:A-bbcc,A低B低C高基因型为:A-B-C-,A低B高C低基因型为:A-B-cc。
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是遗传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突
变的种类、突变的原因、突变的影响以及其他遗传变异等。
一、突变的种类
1.体细胞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不会被后代继承。
2.生殖细胞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被后代继承。
3.点突变:发生在一些碱基上的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
义突变。
4.移码突变:由于插入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遗传密码子改变。
5.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转座和倒位等。
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多染色体症和少染色体症。
二、突变的原因
1.自发突变: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或DNA的自发损伤导致的突变。
2.化学诱变剂引起的突变:如化学物质、药物和放射线等可引起突变。
3.活化突变:酶致突变、酶活中心突变等。
三、突变的影响
1.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从而影响
功能。
2.基因座的改变:突变可能影响基因座的位点,导致基因座的位置发
生改变。
3.遗传病的发生:突变是遗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突变可导致基因表
达异常,使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
4.进化和适应: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突变,个体可以适应环
境的变化。
四、其他遗传变异
1.化学修饰:DNA中的碱基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而发生变化,如甲基化。
3.多态性:指在种群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基因或等位基因。
4.突变体:指那些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表型变异的个体。
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种类:1. 基因置换突变2. 移码突变3. 插入——缺乏突变三、基因突变的结果:使染色体某一位点上的一个基因变成另一个基因的等位基因。
四、举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病:1. 病症: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红细胞容易破裂,造成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 病因: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直接病因:血红蛋白多肽链上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根本病因:血红蛋白基因(DNA)上碱基对发生改变,由A-T变为T-A患者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导致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蛋白质正常异常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mRNA GAA GUADNA 突变五、基因突变的诱因:1. 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各种辐射。
2. 化学因素:能够对DNA分子起作用或改变DNA分子性质的化学物质。
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3. 生物因素:病毒、某些细菌。
六、基因突变的特点:1. 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色盲、糖尿病、白化病。
包括:(1)自然突变: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2)诱发突变: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
2. 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任何个体、任何部位、任何细胞、任何时间)。
(1)可以发生于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
(2)可以发生于生物个体的任何部位:叶芽突变:该叶芽发育的枝条上的叶、花、果实都可能发生变异。
花芽早期突变:一朵花或花序表现变异。
(3)既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受精作用直接遗传给后代。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1课时 基因突变[学习目标] 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2.概述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和概念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状细胞贫血(也叫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致病机理①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中谷氨酸――→替换为缬氨酸。
②根本原因:基因中碱基对=====T A ――→替换为 =====A T。
(2)病理诊断: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碱基的________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典例。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的遗传性:基因突变若发生在_______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________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通过________生殖遗传。
判断正误如图表示双链DNA分子上的若干片段,请据图判断:基因1 非基因片段基因2(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DNA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的数量和位置()(3)基因突变的结果一定是产生等位基因()(4)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任务一: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影响1.基因突变为什么易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分析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