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舟
- 格式:docx
- 大小:47.84 KB
- 文档页数:11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舟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你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们经常在忙碌而庸俗的生活里dai慢了时光,轻视了岁月。等到回首往昔才突然醒悟:光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苍劲有力,她会从指缝间溜走,在漫不经心里消失。
①dai _____ ②劲______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______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②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_____,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③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______得五彩斑斓。
A.因为 环绕 倒映 B.但是 环绕 辉映
C.因为 萦绕 辉映 D.但是 萦绕 倒映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C.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D.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非常纯的沙子)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5.名句默写。(5分) ①《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②《诗经·蒹葭》中表现主人公寻觅伊人的道路高而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天色骤变,阴云密布、阴沉迷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2分)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⑴以上文段节选自《傅雷家书》,选文横线处填写下列哪一句更合适?______(填序号)
①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②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⑵本书收录了傅雷夫妇和孩子们的多封书信,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5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下面一起进入“和”文化学习。
⑴“和”字甲骨文写作其字形左边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右边为“禾”字,表示读音。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中的“和”即用其本义_______;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的“和”则引申为_________。
⑵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cù gǔ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③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纳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荀悦《申鉴》)
⑶班级要举行“‘和’天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②天下计,两朝开济③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蜀相,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孔明)。诗人创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 ②频烦,犹“频繁”。③开济,开创扶助。
8.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9.本诗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2分)
(二)(8分)
【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文】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古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①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③然而长,眼如望
羊④,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世家》
注释:①益,增加(新的学习内容)。②数,弹奏的技艺。 ③几,同“颀”,长,高。④望羊,仰视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知其旨.也 旨: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③孔子适.齐 适.: ④与齐太师语.乐 语:
11.结合原文概括两文阐发的共同主张。(3分)
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三)(8分)
“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见我再也没有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格拉丹冬的近旁。
13.选文写景别具特色,试就其中一种写法作简要分析。(4分)
14.探究下列语句,写出你发现的结果。(4分)
①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
②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
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③“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四)(14分)
关于辣椒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陈思蓓
①辣为什么是痛觉?
②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味觉是什么?我们味蕾上存在的味觉细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觉一起在大脑中合成了我们的味觉。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
③每种基本味觉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能感受其刺激的感应器,到了2015年,美国的科学家确认出“肥味”。
④而“辣”的产生机制,与上面五种基本味觉产生机制完全不同。它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让辣椒产生辣味的活性成分叫做辣椒素,它对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有刺激性并可在口腔中产生灼烧感。所谓的“辣”的感觉就是通过辣椒素等作用于舌头痛觉纤维上的受体而产生的,这条通路其实是痛觉的传导通路,而非味觉的传导通路。因此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辣其实是一种痛觉。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辣椒素通过刺激味蕾的痛觉神经让我们感受到一阵阵灼烧般的疼痛感,这就是辣的感觉的来源。
⑤辣椒除了能满足你对这种特殊的“痛”感的要求外,味道也非常不错,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按照中医理论,其性热味辛,入心、脾经,这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