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环境考试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0.47 KB
- 文档页数:4
《环境艺术设计》期末复习题一、填空1、环境设计的基本功能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使用功能、精神功能、美化功能、以及安全保护功能和综合功能。
2、人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例如广场的高宽比为1:3时最理想,既有围合感又能收入一部分天空。
3、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求有相应的领域,需要有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及公共性空间构成的体系。
4、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求有相应的领域,需要有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及公共性空间构成的体系。
5、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创造,使其适合各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需求,环境设计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伴随着人们生活的理想而发展,并成为人类文化的物化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和设计范畴内占有重要的位置。
6、城市是人类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的凝聚体,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一定空间上的交汇。
7、城市作为物质空间是由许多建筑、街道、广场和景观设施组成的、它构成了城市的体、线、面、点的几何形式基本要素的概念。
8、欧洲人对城市的空间实体,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原则,对形式美的原则如比例、均衡、韵律、对称等均有系统研究。
9、节奏和韵律是指有规律、有组织的变化,可以是简单的、渐变的、交替的、起伏曲折的,又可以是拟态的或交错的。
10、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在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的尽端安排的景物称为对景。
它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11、“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障景和隔景都是以山水、植物、小品及建筑物等在某种程度上隔断视线或通道。
12、“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障景和隔景都是以山水、植物、小品及建筑物等在某种程度上隔断视线或通道。
13、花坛作为城市绿化的组成元素,对维护花木,点缀景观,突出环境形象起到较强的作用。
花坛一般以花卉为主,也包含草坪,灌木和攀援植物等。
14、道路路线造型设计考虑要素主要有路线造型设计,不仅要有宽度、高度和长度等几何要素,还要有时间要素。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环境监测与评价B. 环境规划与管理C. 环境工程与技术D. 所有选项答案:D2. 环境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
A. 自然环境问题B. 人为环境问题C. 社会环境问题D. 所有选项答案:D3. 环境科学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
A.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B. 只关注经济增长C. 只关注环境保护D. 只关注社会公平答案:A4. 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
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选项答案:D5.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来源B. 人为来源C. 两者都有D. 两者都没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指标?()A. 重金属B. 有机污染物C. 放射性物质D. 微生物污染答案:ABCD7.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
A. 法律手段B. 经济手段C. 行政手段D. 技术手段答案:ABCD8. 环境科学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
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支持服务答案:ABCD9. 以下哪些是环境科学中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A. 环境影响矩阵法B. 环境风险评估法C. 环境承载力分析法D. 环境系统分析法答案:ABCD10.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环境质量目标的确定B. 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C.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D.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答案:正确12. 环境问题只与经济发展有关,与社会文化无关。
()答案:错误13. 环境科学的目标是保护环境,而不是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错误14.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15.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伦理主要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俄罗斯文化概况考试题一、填空题1.在基督教传入俄罗斯之前,古罗斯民族信仰______。
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基督教,当时的基辅罗斯大公是______。
2.俄罗斯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混合型文化,具有______、二元文化现象、宗教性、包容性、使命意识以及历史继承性和民族精神等特征。
3.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和塔楼的重建工程是在______(国籍)的营造师______、______和______组织下,由俄罗斯的工匠和砖瓦工建造的。
4.伊凡雷帝(1530~1584)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务活动家,也是一位以残暴出名的沙皇,他的执政时代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时期。
1547年他在______登基,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
5.俄罗斯音乐之父是______,他的______是俄罗斯第一部童话史诗歌剧,而《英雄的歌剧》是______。
6.《庞贝城的末日》是俄国晚期浪漫主义绘画代表______的名作。
7.被称为“19世纪80年代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______。
8.俄罗斯的第一个国家剧院在______建立,是俄罗斯第一个职业剧院的奠基人。
9.以罗蒙诺索夫命名的国立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第一所大学,它始建于______。
10.俄罗斯“黄金时代”文化发展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分别由______和______提供。
二、选择题1.从______起,古罗斯进入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即“封建割据”时期。
A. 10世纪中叶B. 11世纪中叶C. 12世纪中叶D. 13世纪中叶2.13~15世纪,______是古罗斯文化艺术发展的中心之一。
3.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A. 《叶甫盖尼·奥涅金》B. 《黑桃皇后》C. 《女巫师》D. 《船夫曲》4.下列哪位人物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混乱时代”的代表人物?5.下列哪项活动不是冬季在俄罗斯可以做的?A. 去红场滑冰B. 堆雪人C. 去黑海冲浪D. 喝热可可三、简答题1.简述俄罗斯文化的文化类型。
文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经济活动B. 政治制度C. 人类文化D. 自然环境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A. 传承性B. 多样性C. 静态性D. 共享性答案:C3. 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口头传播B. 书写传播C. 电子传播D. 个体传播答案:D4. 人类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石器时代B. 铁器时代C. 工业时代D. 信息时代答案:A5.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变迁的原因?A. 技术革新B. 人口迁移C. 自然灾害D. 宗教信仰答案:C6. 跨文化交流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常见的障碍?A. 语言差异B. 非言语行为C. 价值观念D. 共同兴趣答案:D7. 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A. 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B. 文化是静态不变的C. 文化是单一的D. 文化是不可比较的答案:A8.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适应的过程?A. 接触B. 适应C. 同化D. 排斥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冲突的表现?A. 语言冲突B. 宗教冲突C. 艺术冲突D. 经济合作答案:D10. 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文化同质化B. 文化多样性C. 文化交流D. 文化冲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艺术B. 宗教C. 经济D. 政治答案:ABCD2. 文化适应的策略包括以下哪些?A. 同化B. 分离C. 融合D. 抵抗答案:ABCD3. 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保护B. 教育宣传C. 技术修复D. 经济支持答案:ABCD4. 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A. 文化多样性的丧失B. 文化冲突的加剧C. 文化交流的增加D. 文化同质化的威胁答案:ABD5. 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包括以下哪些?A. 语言学习B. 非言语沟通C. 文化敏感性D. 适应性行为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化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情境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国家以其礼貌和文明的形象而闻名于世?A. 日本B. 法国C. 美国D. 印度答案:A. 日本2. 以下哪个城市因其独特的历史建筑而成为世界遗产?A. 伦敦B. 科伦坡C. 开罗D. 厦门答案:D. 厦门3. 以下哪个国家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而吸引着游客?A. 加拿大B. 韩国C. 埃及D. 肯尼亚答案:D. 肯尼亚4. 哪个城市被称为“浪漫之都”?A. 巴黎B. 纽约C. 雅加达D. 孟买答案:A. 巴黎5. 以下哪个国家以其美食而闻名?A. 意大利B. 巴西C. 俄罗斯D. 日本答案:A. 意大利二、填空题1. 非洲最高峰是_________山。
答案:乞力马扎罗2.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__。
答案:北京3.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_________。
答案:亚洲4. 阿姆斯特丹是_________的首都。
答案:荷兰5. 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
答案:大峡谷三、简答题1. 解释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列举一些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在文化和自然两个方面,对全人类具有重要价值的遗产。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南美洲的马丘比丘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为什么人们喜欢旅行?答案:人们喜欢旅行是因为旅行可以让人了解不同的文化、风景和人民。
它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提供新的体验和记忆。
3. 解释“文化冲突”现象,并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建议。
答案: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导致的矛盾和冲突。
要解决文化冲突,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主张平等和互相理解。
通过教育和交流,可以缓解文化冲突,促进和谐共处。
四、论述题请根据你对旅行的体验和观察,论述旅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旅行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旅行可以拓展个人的视野。
通过亲身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景和人民,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
论述题(10*10=100)1:试论述生产文化的地域性2:怎样理解生活文化的地域性3: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有哪些?4: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5:地名的主要性能(性质和职能)是什么?地名景观的种类有哪几种?6: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7:你对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8:文化生态学:9:怎样理解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10: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应注意些什么(简答)1:(1)农业文化具有地域性,世界农业文化文化区的存在就是农业文化区域性的充分表现。
根据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分布上可分为热带雨林农业文化区、草原农业文化区、干旱沙漠农业区文化区等8大农业文化区。
(2)工业产业文化的地域性,一般遵循工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
由于不同的工业生产的所要求的各类要素的配置不一样,所以工业产业就形成了明显的的地区差异。
此外,特定时期的国家政策也会对工业生产的布局带来影响。
2:主要可以分为衣、食、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服饰文化:在衣着方式、制衣布料、服饰色彩、服装形态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域性。
如制衣布料,因其衣料资源的分布差异,早期的地区差异明显:中国广泛使用丝绸,南亚多用黄麻,靠近北极都用兽毛衣料。
(2)饮食文化:在食物原料、烹饪等方面,区域间都出现了差异。
因各地食材不同,人们口味不一,形成了“南甜北咸”的八大菜系。
(3)居住文化: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居住形式。
因地域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不用,就形成了口袋房、四合院、洞穴式、干栏式等风格形式的建筑。
3:(1)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通过对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与各地气候条件相符的物质文化;地形和水文因素对于生产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而地质和生物对居住文化、交通运输、饮食结构都有一定影响。
(2)社会、人文因素:首先经济条件决定了物质文化的内容、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变化还影响着居住文化;再者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对信仰宗教的民族的物质文化有重要影响;其次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可以使个民族、各地区的物质文化相互交融和吸纳。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名词解释36.文化现象:【参考答案】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现象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例如,观察捕鱼;月晕与风一起出现;曲盛行于元代37.烹饪:【参考答案】烹饪,也称熟食制作,包括烧、烤、蒸、煮技艺。
它能把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能食用的原料加工成食品,提高了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比率和生存能力38.字谜:【参考答案】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的谜面。
39.君主专制制度:【参考答案】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40.圣贤:【参考答案】圣贤是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
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
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
圣与贤主要是从社会地位方面所作的划分,就其道德修养来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
由于圣王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儒家的理想人格更侧重于适合广大民众的贤人。
二、简答题41.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参考答案】(1)土地的开垦。
我国历朝历代,都极重视土地的垦殖和深度利用。
汉曾有“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亩产量。
(2)水利的兴修。
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这在北方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大量兴建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
在西北地区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还起着保护环境的作用。
(3)运河的开凿。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等,都有运河的修建,历史悠久。
到了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
元朝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使运河沿岸的城市得到了繁荣。
42.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势。
【参考答案】第一,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
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知识: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多少微米的颗粒物? 本题答案: 2、问答题 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建设指标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的是哪两样污染物?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创建省级生态县,要求几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什么是3R 原则? 本题答案: 5、问答题 什么是“三同时”制度?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哪些?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本题答案:7、问答题197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本题答案:8、问答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分为哪三大类?本题答案:9、问答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哪一部门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本题答案:10、问答题垃圾处理的三化原则是什么?本题答案:11、问答题我国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至少答3种)?本题答案:12、问答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由谁负责?本题答案:13、问答题农村环保项目如何进行报账?本题答案:14、问答题什么是光污染?本题答案:15、问答题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些?本题答案:16、问答题铁锅、铝锅、不锈钢锅,那种锅炒菜对健康最有益?本题答案:17、问答题省级生态县建设有几项基本条件和几项建设指标?本题答案:18、问答题矿业固体废物指的是什么?本题答案:19、问答题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本题答案:20、问答题创建省级生态县要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什么要求?本题答案:21、问答题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召开的?本题答案:22、问答题我国在食品方面的绿色标签通常有三个,分别是哪三个?本题答案:23、问答题省级生态县创建的建设指标包括哪几大类?本题答案:24、问答题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本题答案:25、问答题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是几年?本题答案:26、问答题至今我国已颁布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请至少说出四部法律。
文化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A. 多样性B. 传承性C. 封闭性D. 创造性答案:C2.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人口迁移B. 贸易往来C. 宗教活动D. 自然灾害答案:D3. 以下哪个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A. 文化资本B. 符号暴力C. 社会认同D. 知识权力答案:A4.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A. 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B.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经济水平C.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科技水平D.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军事力量答案:A5. “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A. 文化遗产的保护B. 文化多样性的丧失C. 文化输出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D. 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答案:C6. 在文化研究中,“杂交性”(Hybridity)通常指的是:A. 文化单一性B. 文化同质化C. 文化融合与创新D. 文化冲突答案:C7.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问题?A. 文化同质化B. 文化多样性的丧失C. 文化冲突的加剧D. 文化创新的增加答案:D8. “象征资本”这一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皮埃尔·布迪厄B. 米歇尔·福柯C. 朱迪斯·巴特勒D. 安东尼奥·葛兰西答案:A9. 在文化研究中,“权力/知识”框架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米歇尔·福柯B.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C. 埃德华·赛义德D. 让·鲍德里亚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A. 语言B. 宗教C. 饮食习惯D. 基因遗传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文化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产品、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广泛传播和交流。
这一过程对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带来了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使得本土文化能够接触到外来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最新考试题库及答案综合文化基础知识试题考试题库:1.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A. 印度尼西亚B. 日本C. 马尔代夫D. 斐济2. 拉丁字母共有多少个字母?A. 24个B. 26个C. 28个D. 30个3. 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A. 梵高B. 达·芬奇C. 米开朗基罗D. 毕加索4. 以下哪个城市是巴西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圣保罗C. 巴西利亚D. 圣地亚哥5. 在音乐节拍中,4/4拍表示什么意思?A. 每小节有4拍B. 每小节有8拍C. 每小节有6拍D. 每小节有16拍答案:1. A2. B3. B4. C5. A文化基础知识试题是考察考生对广泛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基础知识试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答案:A. 印度尼西亚2. 拉丁字母共有多少个字母?答案:B. 26个3. 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答案:B. 达·芬奇4. 以下哪个城市是巴西的首都?答案:C. 巴西利亚5. 在音乐节拍中,4/4拍表示什么意思?答案:A. 每小节有4拍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基础知识试题及其答案。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为考试做好准备。
特别提醒:在备考过程中,除了了解题目的答案,还要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考试不仅仅是为了拿到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对各个领域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祝大家考试顺利!。
旅游与环境概念:,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
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
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
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
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
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
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
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
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
教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
服务艺术、导游艺术以及各种复合旅游特点的娱乐形式等。
除理论基础之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
成分。
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
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浏览、旅游娱乐、旅游食宿、
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
一言以蔽之,旅游文化
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各方面。
浅谈旅游者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游作为休闲的方式.因此,,旅游业
也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
随着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被称为“真正的绿色经济”旅游业也开始蒙上了灰色的纱布,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了,特别是某些旅游者的行为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旅游产业的确给一方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担以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我们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在旅游业发展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却决不能忽视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特别是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然而,人们还是忽视了这种影响。
我们发现许多人在探讨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时,往往注重于经济方面,而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但是旅游环境应是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
一、旅游者与自然环境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旅游者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里旅游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旅游者对环境的影响是在其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
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发生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留滞使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能源的消耗增加;人群的过度集中,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问题。
具体的表现如下:
1、旅游开发活动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1)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了改造旅游景区,以吸引方便游客,往往要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改造,那么就改变了原生的草地、树林和其它类型的生态结构;(2)改变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和比例关系;人类活动的加剧,必然要对当地的生物物种的生存产生影响,必然会对其种群的树立比例等造成影响。
如:物种的种类、密度、年龄、分布等;
(3)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如:蓄积能量和能量循环的能力、保持养分和养分循环的能力等;
2、旅游者容易对旅游地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
(1)乱扔废物,引起严重的垃圾污染。
(2)浪费饮食,增加旅游地运输食品的负担。
(3)游人随意采捕花、果、叶、虫、蝶,可能会破坏自然资源。
游客的到来对原来平静地生存在这里的生物来说,必将是一场难以避免的大灾难;(4)游人的喧闹可能会给当地环境中其它生物带来干扰;
(5)游人在旅游区对都市化的娱乐要求,可能会破坏当地文化。
游客的行为落入当地人的眼中,势必会对当地人的观念产生冲击。
因此就产生了这种一种两难道境地:到底当地人是该保持原有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呢?还是跟随外界时代的步伐呢?
(6)造成噪声污染,主要有旅游交通工具的噪声污染、施工噪声污染、娱乐场所的噪声污染;
(7)在旅游旺季时人满为患,景区内游客容量远远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造成交通堵塞,汽车废气增多,污染空气。
游客一旦多了,旅游地的资量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了。
对人文的影响旅游是一项文化活动,发展旅游离不开文化。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文化元素是基本视点。
离开文化建设,离开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离开对海南文化
的认同和自觉,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营造良好人文环境,那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增强
岛民文化自觉,自觉了解海南历史,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努力提升人文素养,以促进人文环
境优化,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旅游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
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
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3采集
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
游客最常见的采集动机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尝尝果实的滋味,或是想带一部分植物回家种植。
此外,许多游客迷恋植物的神奇疗效,一到野外看见药用植物就摘,使许多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来愈少。
此外,由于旅游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的森林火灾,致使植被覆盖率下降;任意砍伐树、竹作木屋、竹屋和烧柴等,毁坏了一些幼木,改变了森林树龄结构;大量垃圾堆积,导致土壤营养状态改变,还会造成空气和光线堵塞致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
解决对策: 2解决措施
2 1合理开发规划,遵循环境容量理论
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
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的最高阈值。
在遵循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开展生态旅游地条件,运用适当的资金、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等,并对生
态旅游资源、市场、产品等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发展方向,优化配套设施,使生态旅游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的最佳综合效益。
2 2深化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首先要对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能够积极主动承担起各自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免费宣传手册、在景区内设置标识牌等形式提示游客不要随意践踏、采摘植物,惊扰野生动物,不能擅自进入有明显标志的核心区,以此对游客进行广泛的、有效的环保宣传教育与管理,规范游客文明行为,增加游客的环保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2 3建立监测体系,保护森林生态资源
开展生态旅游地应组织技术力量建立监测体系,对景区内环境质量、游客数量、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进行定期监测,并做出定量定性分析。
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最大限度保护生态资源。
交通与环境概念:
交通这环境是一个新概念,从定义上讲,它是规定和限定人们交通行动的各种外界或内在条件。
一提起交通环境,人们往往认为它就是道路环境,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
道路环境只是交通环境的一种。
交通环境除了道路环境以外,还有驾驶环境、意义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道路环境二、驾驶环境三、意义性交通环境四、社会性交通环境
影响: 3.城市轨道交通缓解了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节
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2.城市轨道交通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4.城市轨道交通对市区声环境的影响。
5.城市轨道交通的实施减少了水土流失、
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