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1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案)教学参考0212 1823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案)教学目的: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主题和语言。
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第一课时一. 教学导入:《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
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
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二、介绍作家作品:1.作家作品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
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
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
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
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
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
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
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
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
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
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3)能够鉴赏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和戏剧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2)通过分析文本,学习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爱情的美好和悲剧性;(2)理解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揭示;(3)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3)鉴赏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和戏剧结构。
2. 教学难点:(1)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表达和用词;(2)对作品中的深层次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3)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的技巧。
1. 导入:(1)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2)概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鉴赏与分析:(1)学生欣赏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和戏剧结构;(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的情况;2. 理解能力:学生对剧情、人物、修辞手法等的理解程度;3. 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表现出的口语表达能力;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罗密欧与朱丽叶》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莎士比亚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介绍性资料;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莎士比亚作品以及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
六、教学内容1. 情节梳理:详细解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事件和转折点;2. 人物分析:深入剖析主要人物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3. 修辞手法: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4. 文学特色:探讨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色、戏剧结构和文化背景。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悲剧之一。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2.掌握该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文学评论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创作背景介绍通过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他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莎士比亚是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
2. 剧情梗概向学生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情节,包括两个家族的世仇、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的故事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包括罗密欧、朱丽叶、墨丘利奥、墨卡修和医士等角色。
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
4. 角色关系解读解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角色关系,包括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以及其他角色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这些角色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剧中的冲突和故事发展。
5. 文学鉴赏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讨论,引导他们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6. 写作训练通过一些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和剧本分析,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加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剧情和人物形象,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读剧中的角色关系和文学鉴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写作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和剧本分析的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使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意大利两个家族——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之间的仇恨,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年轻恋人的爱情悲剧。
2. 主要人物:罗密欧、朱丽叶、Mercutio、帕里斯、Nurse 等。
3. 课文重点: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探讨爱情与家族仇恨之间的冲突。
4. 课文难点: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手法,欣赏课文的修辞特点和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熟悉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族仇恨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影响,以及爱情与家族仇恨之间的冲突。
5.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 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版或译文版。
2. 参考资料:有关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和相关研究。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影视资料,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搜索相关背景资料、论文和讨论,丰富教学内容。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背景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3.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爱情观念。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评价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2.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分析。
3.爱情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对爱情观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莎士比亚作品,激发兴趣。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词、短语和句型。
3.课堂讨论(1)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
(2)讨论爱情观念在作品中的体现。
4.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深入理解爱情观念在作品中的体现。
3.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4.课堂讨论(1)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课文欣赏(1)欣赏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和段落。
(2)讨论其艺术价值。
3.课堂写作(1)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课堂讨论(1)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经典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命运走向理解悲剧背后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内涵1.2 教学内容作品概述: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茂丘西奥等剧情解析:恋爱冲突、家族仇恨、悲剧结局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莎士比亚的诗歌和对话分析戏剧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探讨悲剧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2.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十四行诗、抒情诗等对话分析:人物语言、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戏剧结构:开场白、幕间休息、高潮、结局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网探讨悲剧产生的原因及人物责任3.2 教学内容罗密欧:勇敢、痴情、冲动、悲剧性朱丽叶:温柔、坚定、忠诚、悲剧性帕里斯:真诚、善良、有责任感茂丘西奥:机智、幽默、反叛第四章:剧情解析4.1 教学目标理解剧情的发展脉络和戏剧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原因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警示4.2 教学内容恋爱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家族仇恨: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的纷争悲剧结局:双胞胎的死亡和家族和解第五章:课堂活动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5.2 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作品中的爱情观、家族观、社会观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演绎剧情片段写作拓展:以作品为灵感,创作相关故事或诗歌第六章:莎士比亚时代背景与文化影响6.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艺复兴思想探讨剧中涉及的婚姻、家族、爱情观念的社会意义6.2 教学内容伊丽莎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文艺复兴思想:人文主义、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社会观念:婚姻、家族关系、阶级与地位第七章: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7.1 教学目标识别并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相应的修辞技巧7.2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戏剧独白、对白、旁白的表现力语言风格:诗意、哲理、幽默、讽刺第八章:比较研究8.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和悲剧形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比较能力8.2 教学内容比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主题的悲剧分析不同文化中的家族冲突和爱情故事讨论比较的结果及其对作品解读的影响第九章:现代演绎与改编9.1 教学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演绎与改编分析现代改编对原著的继承与发展探讨改编对现代观众的启示和影响9.2 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不同形式的改编作品分析改编中的创新元素:如性别转换、文化背景改变等观众反馈与评论:分析观众对改编作品的接受程度和评价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0.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课程反思:讨论课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期末评估:问卷调查或小型论文,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批判性思维与文本解读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时代背景。
2. 通过阅读剧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学习并掌握剧本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要:《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介绍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2. 重点词汇:贵族、恋爱情感、家族仇恨等。
3. 难点句式:莎士比亚的押韵诗体、倒装句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第一幕,了解故事背景及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剧情,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第一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人物形象,写下自己的看法。
3. 预习第二幕,为下次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看法,评价学生对剧本的理解程度。
2. 在下次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剧情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中,设置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题目,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章节概要:《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深入探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的爱情,以及家族间的冲突。
2. 重点词汇:爱情、悲伤、冲突等。
3. 难点句式:对比句、修辞手法等。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幕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第二幕,关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发展,家族间的冲突。
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式,分析人物情感变化。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剧情,探讨爱情与家族冲突的主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课后作业1. 熟读第二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一、教学目标1.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剧情与人物形象;2.掌握该节选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型;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节选,包括两位主要人物的对话和一些关键情节。
三、教学重点1.掌握节选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理解拟人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剧情中的情感变化;2.分析剧中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五、教学准备黑板、粉笔、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教材相关习题。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介绍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2.提问学生对该作品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导读(10分钟)1.给学生简要介绍这个节选的剧情背景;2.请学生朗读节选中的对话,并帮助他们理解对话中的不同情绪和表达。
第三步:教学重点(25分钟)1.教师用黑板写出关键词和短语,并解释其意义;2.引导学生理解莎士比亚的拟人手法,对对话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3.解答学生关于剧情和人物的问题。
第四步:教学难点(25分钟)1.分析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冲突;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叙述或解释对话的含义;3.利用教材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教学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点;2.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七、课后作业1.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写一篇关于爱情的感悟;2.阅读下一节的内容,做好预习。
备注: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本教案可适量调整。
《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莎翁;2、鉴赏人物形象;3、欣赏诗样的语言;4、理解悲剧意蕴。
教学重点悲剧意蕴教学难点诗样的语言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题材在文学创作中是“永恒的题材”。
我国古代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到乐府诗中的《孔雀东南飞》到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无不体现这一永恒的题材。
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亦然。
《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题材的戏剧。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莎士比亚,看看他是怎样抒写西方爱情悲剧的。
二、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10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9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3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7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4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3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
三、剧情简介如可能,最好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
自读文注①:意大利维洛那城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门第相当的世家,结怨多年,相互争斗。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宴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戴着假面具去跳舞,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产生爱情,并通过劳伦斯长老秘密成婚。
不幸的是,由于世仇的影响,朱丽叶的表哥杀死了罗密欧的好友,罗密欧不得已也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哥,由此遭到放逐。
这里,朱丽叶的父母强迫她嫁给贵族青年帕里斯,并决定在星期四举行婚礼。
朱丽叶无奈,只好去找劳伦斯长老商量,并依计在星期三的晚上服下长老给的假死的药,于是婚礼变成了葬礼。
罗密欧得知朱丽叶死亡的消息,随即买来毒药,前往坟地。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
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戏剧语言的魅力,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爱情的美好与无奈,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理解作品的主题。
品味剧中精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探讨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戏剧的基本知识、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诵读法通过朗读剧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戏剧语言的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剧中的人物形象、主题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导入新课。
2、作者及作品简介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简单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剧情。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分组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性格特点,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人物形象。
5、探讨主题组织学生思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什么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6、品味语言选取剧中精彩的语言片段,让学生朗读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学目标】1、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戏剧冲突及人物语言。
3、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学习,探究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4、分析并体会两个世代结仇的家族最后握手言和的思想意义。
5、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通过莎士比亚这个剧本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戏剧冲突及人物语言。
【教学难点】1、分析并体会两个世代结仇的家族最后握手言和的思想意义。
2、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通过莎士比亚这个剧本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题材历来被文学界称为“永恒的题材”。
我国古代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到乐府诗中的《孔雀东南飞》到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无不体现这一永恒的题材。
其实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题材的戏剧。
以前我们已学过了《孔雀东南飞》,了解了乐府诗中的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莎士比亚,学习他笔下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二、解题1、作者介绍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
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
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
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
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
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2、剧本产生的社会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
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
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
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
2、讨论思路。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
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家族的家长,痛悔不已而终于和解。
3、提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
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4、提问:结合前面对人文主义的介绍,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表看法。
明确: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爱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观,秘密举行婚礼,为爱而双双殉情;两个结怨很深的家族的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5、提问: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呢?明确: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
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
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
”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
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
6、提问:如何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明确: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深刻地体现了它的社会意义,即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莎士比亚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巧妙地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7、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了结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和好呢?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
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两个青年无法结合,终于殉情。
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爱的儿女,得到了复仇的最惨痛的结果后,两个家族却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而是显得非常冷静。
亲王适时地劝导后,凯普莱特说:“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
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看来凯普莱特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血的代价。
蒙太古也说道:“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
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两家的握手言和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四、研究性学习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
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
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
请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
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能体现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句子来赏析,教师归纳。
1、帕里斯使用“鲜花”“娇虹”等美好的事情,是对朱丽叶的美貌、善良心地的赞美,表达了对她的无限爱慕、思念之情。
“永无消歇”表达了对朱丽叶绵绵无尽的思念。
2、罗密欧此时面对着他认为已死的朱丽叶和为朱丽叶而死的帕里斯,决心以死殉情。
能够和朱丽叶同居一座坟墓而躲开不如意的人间,罗密欧认为这个坟墓是“胜利的坟墓”。
“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为归航的船导航的灯塔,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3、“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表明他不愿相信朱丽叶已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是他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的外露。
4、“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哟!”这个排比,增强了语势,表明罗密欧既有无限的眷念,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5、“把锄头跟铁钳给我。
”“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这表明他此时的暴躁、狂怒。
罗密欧原本是个极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6、“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
这是帕里斯对罗密欧的出言不逊,甚至诅咒,但罗密欧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
在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地拔剑决斗。
7、罗密欧对“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
这表明爱人已死,他痛不欲生,不愿独自生活在世上,立志殉情的决心。
8、“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罗密欧手中端的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表现了他因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而产生的欣慰感。
(解说: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具体分析、鉴赏,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同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比较鉴赏《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1、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梳理。
明确:相同:这两篇文章都是歌颂青年男女对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反抗精神。
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
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
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握手言和,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的胜利。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却双双自杀殉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数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叙事诗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反抗精神。
六、课文总结学习莎士比亚的剧本,应首先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