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建筑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论文建筑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然而,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一些建筑从业者因为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严重后果。
因此,构建建筑行业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规范行业秩序、保证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职业道德意识、职责和行为规范、自我修养三个方面探讨建筑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建设。
一、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是建筑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和自我修养的体现,是保障行业和社会利益的基础。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建筑从业者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
在工作中,建筑从业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责任,对社会、环境和个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环保为宗旨。
二、职责和行为规范建筑从业者应该根据不同的职能和工作职责,采取不同的行为规范。
从业者应该熟练掌握从业技能、规范从业行为,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业规范。
针对工程质量问题,从业者应该做好每一个环节,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避免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工程质量。
关于安全问题,从业者应该坚守安全底线,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在环保方面,建筑从业者应该绿色施工,严格控制扬尘、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三、自我修养建筑从业者需要通过自我修养,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
自我修养包括学习新知识、接受外部监管、深度反思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
建筑从业者应该时刻保持学习和思考的心态,不断拓展自己的职业视野,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增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建筑从业者应该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面接受监督和评价,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规范。
另外,建筑从业者要时刻对自我进行反思和审视,发现个人的不足和缺陷,不断提高行为自律和职业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构建建筑行业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是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论公民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摘要】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社会道德建设机制的不断完善能够成为道德教育的助推器,而道德教育能够促进道德发展,是道德建设事业的前提保障。
【关键词】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引导教育实践一、道德的定义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道德一词最早源于老子所著《道德经》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大概意思是讲世间万物随着自然形成后,要依靠品行培育承载,万物虽然不相同,依靠品行的力量也能让其有所改变,所以万物不仅依靠环境生成更要倍加约束珍惜。
自然与社会环境是独一无二的,人的品行是很重要的,大家都不要破坏自然规律,人类可以用良好的品行改善自然社会环境,让后者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生万物而不贪有,抚育万物而不骄躁,教养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他认为学到礼就可以有道德了,这里的道德主要是指人们的一种德性和品质。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现代社会对于道德是这样定义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社会需要协调,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法律,带有强制力的;一种是道德,带有约束力的;法律由于其严肃性以及滞后性,不常用,而道德衍生于人与人最基本的交往中,并且约定成俗,最后行成社会道德体系,主要功用是能有效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且损失最小的方式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提升有较大作用,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的秩序,法律的不足之处,道德可以弥补。
企业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摘要】企业职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和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念、职业情操一起,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都呼唤着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因此企业职业道德在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无论你干什么工作,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存在遵守职业道德问题。
为官从政的有官德政德,一般从业的有行业道德,其职业道德的核心都是为人民服务。
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
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企业的信誉,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如何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我认为应着手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坚持”诚信”建设是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条件。
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企业形象。
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用缺失,就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纵观历史,没有人因无信而长久立足,没有企业因无信而不断发展,没有国家因无信而兴旺发达。
一个企业,如果不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为社会服务,只是一味地打经济算盘,为自己捞利润,那么用不了多久,信誉就会扫地,企业的经营就会萎缩,甚至破产。
提高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在企业和全社会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
要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增强企业的信用观念,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财富的共识和理念,努力使讲信用成为大多数企业和职工的自觉行为。
企业管理道德建设分析论文企业管理道德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更关乎到全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本文将从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实践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道德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需要。
首先,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客户和资源。
一个道德良好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为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道德建设对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有着重要影响。
在市场日益竞争的情况下,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
而道德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更能够刺激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此外,道德建设还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影响道德建设的因素道德建设的实现离不开各种因素的积极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企业文化、领导者素质和员工教育。
首先是企业文化的塑造。
企业应该在制定企业文化时充分考虑道德因素的重要性,通过正能量文化的建设来引导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是领导者的素质。
领导者的道德素质和领导能力都能够影响企业的道德建设。
领导者应该成为企业道德建设的领导者和榜样,向员工展示正确的行为态度和道德品质。
最后是员工教育的必要性。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依靠扶持员工道德建设的渠道,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人予以惩戒,让优秀的人才被提拔出来,以此来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三、推动道德建设的实践措施针对影响道德建设的因素,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进道德建设的实现。
首先,企业应该增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法律合规的教育,提高员工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完善企业的内外部约束和惩罚机制,建立完整的品德体系、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道德标准,在确定道德准则、责任体系的同时亦加强对欺诈、盗窃、贪污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高水平人才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社会意义,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原则(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去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承担义务;它是在高校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与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职业劳动之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其进行职业活动的思想指导和行为规范,是其承担社会职责完成职业使命的依据和保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1.高校教师要提高对教书育人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大计,育人为先,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社会主义大学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2.高校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这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高校教师,威信越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3.高校教师要努力学习,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包括:学生的思维规律、心理规律、生理规律以及学习规律等等。
二、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校教师在政治思想方面存在的职业道德主要问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只重视教师的学历建设,弱化教师的师德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上,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淡化。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人们的思想活动也产生了复杂、多变的特点,由此引发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转型”这个概念源于西方社会学现代化理论,是用来表示一种社会结构向另一种社会结构的转换和变迁。
它阐释了社会结构由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意味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利益格局、价值观念等方面会有深刻的变革和调整,这就容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在信息纷繁复杂,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复杂、反复、多变的特点。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量事实证明,经济制度与利益关系上的矛盾非常容易集中于观念领域”。
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如何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思想道德建设遇到的问题中国的社会转型虽起始于鸦片战争时期,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才有所缓慢发展,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的现代化发展中,社会转型都处于极度缓慢的发展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革才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国社会转型才逐步发展起来。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市场经济给人们的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矛盾和冲突。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机制不健全,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导致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过大,资源分配不均,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引发了诚信危机、心理失衡、缺乏社会归属感使得人们无所适从。
于是,诸如李婷案、范跑跑事件、小学校园砍杀事件等各种匪夷所思的案件频频发生。
这些由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的思想道德的滑坡事件,表明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随着我国步入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业繁荣,同时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也愈演愈烈;因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篇1浅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摘要: 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会计行业中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等行为大行其道,“诚信”一词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迫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严峻的考验,故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职业品行; 工作纪律职业道德是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综合。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 财政部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单独作为一节,对其进行明确规定,要求“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同时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作为晋升、表彰的重要依据。
国务院前朱镕基专门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
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财政部1996年6月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爱岗敬业。
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二)熟悉法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农村初中思想道德建设要注重实效性[摘要]本文阐述了农村初中思想道德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方法,使我们农村初中思想道德建设真真迈上一个新台阶,培养出更多的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浓村初中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一直以来学校所进行的德育工作中,因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道德教育地位的作用在认识上和做法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使道德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大喊大叫”的地位。
道德教育成了“硬”不起来的软指标。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意义,重要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经验。
这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力量。
一、目前农村初中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成因1、办学思想尚未端正、重智轻德。
近年来,素质教育喊得很响,但最终还是为应试教育服务,衡量教师劳动成绩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比例。
一些学校在抓德育方面有非常健全的计划、内容、方法和措施。
但在具体落实中常因种种原因而被束之高阁,因而其时间被挤占,活动被取消,形同一纸空文。
学校缺乏统一的目标、内容和时间、以及各自多变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更没有分工明确、多方协调、科学评价的德育管理体系。
2、德育队伍素质和德育教育内容有待提高。
现阶段,作为道德教育的工作者教师们来说,自身的学识水平与承担的任务还有某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我们的思想认识、教育观念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有些道德教育的工作者本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道德教育,他们缺乏一定的道德水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观念。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15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摘要: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其工作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论文会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1.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社会风气受到污染已是不争事实。
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
作为各单位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也会同样会发生变化,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利益驱使,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单位小团体的利益而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做出了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2.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现阶段,会计人员是在单位领导下进行工作的,不听从领导的安排或与领导发生冲突时仍坚持原则,很可能丢掉饭碗。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会计人员不了保证自己的工作与岗位,通常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得失。
对单位领导进行公款消费、乱发奖金、私分财物,甚至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将业务收支不通过法定会计账册统一核算、伪造会计凭证、伪造会计账薄等违法行为,不敢抵制,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
这种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后果。
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的水平。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部分会计人员表现出来的非职业道德行为,不是别的原因造成的,而主要源自其自身道德素质。
道德建设英文作文英文:As a human being, I believe that moral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our personal growth and for the well-being of society as a whole. It is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s to have a strong moral compass and to make ethical decisions in their daily lives. 。
One way to build moral character is through education and upbringing.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from a young age, and parents and teach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nstilling moral values in them. For example, when I was a child, my parents alway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honesty and integrity. They taught me that telling the truth and being trustworthy are essential qualities for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moral development isleading by example. Adults should demonstrate good moral behavior in their own lives, as children often learn by observing the actions of those around them. For instance, my high school teacher was not only knowledgeable in academic subjects, but also showed great respect and empathy towards his students. His kindness and fairness inspired me to treat others with the same level of respect and compassion.Furthermore, I believe that moral development is a lifelong process. As we grow and mature, our understanding of morality may evolve, and we may encounter new ethical dilemmas that challenge our beliefs. It is important to reflect on our actions and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in order to continue developing our moral character. 。
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化现状及其建设路径分析内容摘要: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部分公务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享乐主义、腐化堕落等道德滑坡问题。
本文在探寻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某些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试图对我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一个启示。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化十七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也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可见,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摆在了党和国家重要议事议程。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公务员在依法行使权力或履行公职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用来调整公务员之间、公务员与行政机关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简而言之,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以公平和正义作为基本的价值观和善恶标准,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①所谓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就是以立法的形式,将公务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确定下来,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它的有效实施。
一、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法制化现状美国法学家富勒在其名著《法律的道德性》中,将道德分为“向往的道德”和“义务道德”,前者是一种道德理想,与法律的距离较远,而“义务道德”是一种道德义务,与法律的距离较近,它所谴责的行为一般说就是法律所禁止或应当禁止的行为。
②我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以党风建设为主,但党风建设偏重于“向往的道德”,属于倡导性的、高于义务的范畴,而在“义务道德”的法制建设方面相对薄弱。
主要表现在:1、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法制化的哲学思路存在偏差。
西方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哲学思路,主要是基于“人性本恶”假定,即承认人有私利,任何人无论有多么高的道德水平,都会受到私人利益的诱惑。
为此,西方社会特别重视通过法律来控制人的私欲;而我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从“人性本善”出发,重视个人道德修养,认为通过道德教化,弘扬人的善端,便可达到平天下的目的。
为此,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上,我国也存在着相应的思路,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等道德模范教育的开展,而在道德法制建设方面走得相对比较慢。
2、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被党制定的纪律性规定所代替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不主张“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因而,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党风党纪的建设代替法制化建设,对公务员队伍中占绝大多数的党员所进行的党纪党规的学习,只注重了作为个体的“道德”,而忽视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所包含的“职业’’的特殊性。
比如,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1988)、《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199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2)、《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3)、《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2007)、《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千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2010)等相关文件。
这些散见于党政文件中的关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党纪政纪,都不是针对公务员职业道德行为所制定的专门性法律规范,对所有的公务员不具有普适性。
而且,党规党纪都是一些关于公务员的公文性的规定,没有上升为规范性文件,更没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过度运用党纪容易产生以党纪处分代替国法的消极后果。
此外,这些党规党纪“涵盖的行为规范和伦理要求多是一些原则性规定,内容较模糊而零散,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性,缺乏统一而具体、真正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量化的具体规定和强制性的惩罚措施”③。
因此,这种以党规党纪代替法律法规的行政管理实践,实质上阻碍了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律建设的步伐。
3、有关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立法质量不高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关于党政机关县以上领导收入申报规定》、《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多项规范性文件。
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文件都是规范性文件,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效力和执行力都会大打折扣。
至今我国仅有一部比较完备的《公务员法》,但这并不是一部关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专门法律,只对公务员的义务、纪律作了原则性的笼统规定,不能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最后,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备。
虽然早在2007年我国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具备法律效力的《政务信息公开法》、《财产申报法》等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法律还迟迟没有出台。
4、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与监督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务员的专职的道德管理机构,虽然纪委、监察、审计等机构兼有道德管理的职能,如:纪检监察部门的党风室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包含了道德监督的内容;组织部门内部的干部监督机构和信访部门,也承担着监督党员和公务员的职责。
但是这些监督部门都接受双重领导,独立性和自主性相对不足,最重要的在于他们承担着大量的其他工作,起不到专职道德管理机构的作用。
二、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化建设路径(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律体系许多国家以法规形式确定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早在1883年就出台了规范公职人员职业操守的《彭尔顿法》;1978年颁布《政府道德法》,1993年颁布《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美国许多州也相继制订了《政府道德法》;1990年新西兰制订了《公务员行为准则》;1992年澳大利亚制订了《国防部与工业界双方商业道德规范》;1993年加拿大制订了《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和离职后再雇佣法》;英国制订了《地方政府雇员行为规范》;1999年日本制定《国家公务员道德法》,随后又制定了更具体的《国家公务员道德规程》等等。
这些法律对公职人员从政道德行为的所有主要方面都予以严格细致的规范,形成了科学严谨、易操作、动态性强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公务员道德法律体系。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律内容科学规范国外有关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规定,不仅有维护国家和公民利益、保守国家秘密、忠于职守、履行职责等原则性的政治道德规定,对于具体的职业道德也具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禁止在职公务员经商。
法国规定:“禁止任何在职公务员以职业身份从事一项有利可图的私人活动”。
“禁止任何公务员。
不论其职位高低,亲自或通过中间人,以某种名义。
在他的行政部门或公共事业部门所辖的或者是与之有关的企业中谋求会损害他本身职务独立性的利益。
”(2)公务员离职后若干年内也不得从事某些限制职业。
如日本规定:职员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以私营企业的地位接受或担任与其离职前五年期问担任的由人事院规则规定的国家机关有密切联系的职务。
(3)对公务员配偶或子女赢利性活动的限制。
法国要求,当一个公务员的配偶以职业身份从事一项有利可图的私人活动时,该公务员必须向他所属的行政部门或公共事务部门声明。
(4)对公务员接受礼品的种类,性质和数量的限制。
(5)公务员必须进行财产申报。
(三)建立了完善的道德监督和惩处机制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独立的公务员道德管理机构。
如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英国公共生活准则委员会和加拿大政府道德咨询办公室,都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专门化和职业化的典型代表。
这些机构的共同之处就是专职从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
同时,各国还规定严密的惩处程序,一般是由道德监督机构对公务员的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对其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调查,在确定事实后,将处罚建议提交该公务员的上级机关或司法机关,由它们作出处罚决定;有的则是直接由道德委员会或纪律处分委员会进行处罚。
三、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化建设路径无论从国际上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国内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和客观要求来说,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及其相关道德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都是一项亟待解决和必须实现的迫切任务。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道德原则的约束力的增强,是通过将它们转化为法律规则而实现的”④。
(一)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法积极借鉴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和立法状况,对公务员的底线道德进行完整、系统、详细的规定,制定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典。
具体内容中,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条文明确具体、惩治细则分明。
要严格按照公务员的职责来制定相应的义务性条款,不能制定超越公务员行使权力所能达到的职业道德水平。
其次,立法内容要全面。
具体而言,内容应当主要涉及公务员财产申报及公开、公务员离职后的就业、公务员职业道德法的执行、惩罚机关及措施等方面,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指南,从而有效的预防和制裁公务员道德失范问题,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二,监督有力、惩罚严明。
在明确界定公务员职责和义务的前提下,设立专门的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关,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专门的监督,从而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要对各项违德行为的惩罚措施严格规定。
(二)尽快完善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律体系从世界各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情况来看,基本上按照“先制定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总法或者基本法,然后以此作为基本准则,制定各项单项法规,逐步构成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律体系”⑤的做法,从而将基本准则落实到具体细则中,提高执行效力和可操作性。
根据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发展状况以及立法工作的进展情况,目前非常有必要制定以下几部法律:一是尽快制定《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扩大申报主体和申报内容的范围,建立完善财产申报管理体制和完备的惩罚措施;二是尽快制定《政务公开法》,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和政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以弥补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不足。
(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建设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诸多公务员违法犯罪问题,除了与立法不完备有很大联系外,监督机制建设滞后,对公务员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要在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设立专门的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委员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其职责和权限,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同时发挥权力机关在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把领导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把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共同构成全方位、多层次、完整的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体系。
(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惩罚机制建设尽快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对违背道德法的惩罚程序、措施等作出详细的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