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格式:ppt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1.本课共两个子目。
第一子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15-5.16 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
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①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①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①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2022春·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A.阿芙乐尔号B.致远舰C.辽宁舰D.定远舰3.(2022春·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某校宣传“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的举办提纲。
下列可以入选“跨越发展”版块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C.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D.辽宁号航空母舰交接入列4.(2022春·重庆渝中·八年级统考期末)据下图内容判断,其主题是()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5.(2022春·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请将下图中的臂章名称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海军、陆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战略导弹部队B.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战略支援部队C.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战略支援部队、空军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战略支援部队6.(2022春·重庆万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2周年。
72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材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新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比照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比照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学情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取向。
而学生对此是没有知识根底的。
所以教师要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显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和封锁、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中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本质意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另外,对于历史知识底蕴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内容。
根底知识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奉献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奉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解图概括表达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比照鉴别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之别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情感升华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预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个人修养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做出奉献。
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形成。
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型:新讲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本课涉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及成绩,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现今国际事务。
二、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进程与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新中国踊跃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度和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博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一、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
二、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教师: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作对下,用自己的伶俐才干和杰出的外交才能超卓的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今天咱们一路进入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度和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绩。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讨:第一篇另起炉灶,定独立自主政策展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虚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教师: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辞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学生: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质课
一、引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它对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定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
独立自主意味着国家主权不受外部势力的干涉,自主决定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对外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合作。
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成果
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成功与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减贫、教育、卫生等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面对国际挑战,我国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始终坚定维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另一方面,我国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各国深化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五、结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