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根据上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督察检查的要求,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顶层设计情况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以来,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共建共享。
(一)高度重视,奠定工作基础2015年,县出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确定了主要任务,理清了实施步骤,建立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文化、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力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实现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保障,多样文化需求有效满足,构建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县公共文化协调发展。
(二)建立标准,明晰工作方向县对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结合县实际,制定了《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从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几方面,分别明确了21个大项、42个小项的十三五期间的文化服务重点内容,并以县委正式文件下发。
(三)强化协调,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保障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专款专用。
每年免费开放资金按时拨付,加大基层文化设施设备配发、人员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二是统筹推进共建共享。
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统筹作用,完成了文、图两馆新建达标,建立辐射到村的文化服务网络。
做好各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在基层的统筹实施和资源整合工作。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2014年7月10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
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公共文化体育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体育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服务。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城市,我们新建了多个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和图书馆,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学习资源;在乡村,我们加强了农村文化礼堂和图书室的建设,让农民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其次,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文化晚会、端午龙舟赛、中秋民俗表演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书画、音乐、舞蹈等各类培训班,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
再者,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我们修建了多个体育公园、运动场馆和健身步道,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场所和健身设施;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市民能够安全、舒适地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了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我们加强了文化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同时,我们还推动了文化体育活动的开放,鼓励各类文化体育团体和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总的来说,我所在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体育服务和活动。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公共文化体育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文化体育资源还不够共享等。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建设,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文化体育的红利,促进全民健康和全面发展。
希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公共文化体育建设工作,共同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谢谢!。
公共文化服务情况汇报篇一: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所辖1个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一是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镇在县城解放北路的宣传文化中心新建办公活动场地,成立了兴国镇综合文化站,初步解决了镇文化站的办公活动场地。
已在18个行政村建成19个农家书屋,2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
我镇28个村已全部联网,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000余户,安装卫星接收设施355套。
广播覆盖率达98%,电视覆盖率达到93%。
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十个一”工程。
即创建一批达标农家书屋;新建一批新农村文化设施;培养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扶持一批农民业余剧团;建设一批文化信息资源网点;建立一支电影放映队;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申报一批文化名村;树立一批村、社区文化示范点。
“十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拓展和延伸了先进文化的传播渠道。
(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1、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开展情况我镇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看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惠民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
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到目前为止,累计送戏下乡演出56场,送电影下乡99场,开展文体活动18场,观众累计达241万人次。
三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目前,我镇通过收集整理,完成了资料的编制工作,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大项九小项,主要包括:(一)民间美术:书法美术;书画蛋雕;秦安做幛。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部门的XX,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发展情况。
一、背景介绍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我部门在过去一年中加大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我们投资兴建了多个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提供了更多的场地和设施供市民使用。
同时,我们还对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了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三、文化活动举办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我部门积极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我们举办了音乐会、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同时,我们还与各个社区合作,开展了文化进社区活动,让文化活动走进市民身边,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化的乐趣。
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了发展的新方向。
我部门积极推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建立了在线图书馆、数字展览馆等平台,提供了电子图书、在线展览等服务。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方便快捷。
五、文化志愿者培养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部门注重文化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开展了培训班、交流活动等,提高了文化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社区、学校等机构的合作,拓宽了文化志愿者的来源渠道。
六、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为了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我部门进行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工作。
我们制定了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数字化服务的满意度等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改进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依据。
社区基础设施完善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下面我将就社区基础设施完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着重加强了社区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对社区道路
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新建了多条便民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提升了社区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了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建设,确保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其次,我们注重提升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
在社区内建设了多个便
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同时,加强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
另外,我们还重视了社区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了社区环境卫生设
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了社区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加强了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升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水平,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了社区治安设施的建设
和维护,提升了社区的治安水平,保障了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加强了社区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升了社区的消防安全水平,确保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的来看,我市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社区基础设施的完
善程度不断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同时也要看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次汇报就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一次全面、准确、及时的汇报。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图书馆(1)建设规模近年来,我市图书馆建设规模逐年扩大,现已建成图书馆3座,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共有馆藏图书400多万册,其中包括中外文书刊、各种电子资料、音视频资源等,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阅读和查询资源。
(2)数字化服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市图书馆也积极开展数字化服务,建设了数字图书馆,整合了数字资源,提供了在线阅读、检索、下载等多种服务,满足了群众数字阅读的需求。
2.文化馆(1)建设规模我市文化馆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已建成文化馆4座,总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共有文化展示厅、多功能厅、艺术培训教室、文化宣传大厅等各种场馆。
同时,还开展了艺术创作、文化展览、文化培训等各种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3.博物馆(1)建设规模我市博物馆建设已有多年,现已建成博物馆2座,总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馆藏文物和艺术品数千件,包括石刻、绘画、文献、器具等各种类型。
同时,还开展了文物鉴赏、文化交流、历史讲座等各种类别的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三、未来发展预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强建设。
具体来说,将:•继续扩大图书馆建设规模,建设更多的分馆和数字化服务点,提高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
•建设更多的文化馆,逐步形成以文化服务为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服务。
•增加博物馆展厅面积,积极引进更多有特色的文物和艺术品,提高文化展览的品质和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文化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继续发扬努力,为全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市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我作为市文化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向您汇报我市近期的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一、文化设施建设
近期,我们积极推进了文化设施建设工作,致力于提升市民的文化消费体验。
我们已经完成了XX文化中心的建设,并于XX日期正式开放。
该文化中心配备了先进的音响设备和舞台效果,可以满足各类文艺演出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艺术欣赏空间。
二、文化活动组织
为了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首先,我们在xx广场举办了“欢乐音乐会”活动,邀请了一线歌手和乐队前来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主题讲座、书法展览等活动,深受市民的欢迎。
三、文化交流合作
我们积极促进与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我市的文化影响力。
近期,我们与xx市签订了文化交流协议,互派文艺团体进行交流演出。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xx国家的文化机构合作,共同策划了一场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研讨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四、文化志愿者培训
为了提高文化志愿者的素质,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化志愿者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志愿者们了解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服务技巧,提升了他们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
在日常的文化活动中,文化志愿者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以上是我市近期的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
感谢领导的支持与关怀!
此致
敬礼
XX市文化建设工作负责人
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XX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汇报XX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汇报首先,对各位领导莅隆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XX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国家发改委社会司领导到XX市调研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函要求,我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 XX区基本情况XX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XX省西部澜沧江和怒江之间,东南与XX县接壤,南与XX县毗邻、西南与XX县相连,西倚XX与XX县交界,北与泸水、云龙两县为邻。
1983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为XX 市府所在地,是XX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国土面积5011平方公里,东西宽78.2公里,南北长95.7公里。
山区面积约占91%,坝区约占9%,城市建城区面积26.5平方公里。
2016年,全区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09个村(社区)委员会,1657个自然村,3185个村民(社区)小组,年末总人口91.7万人,有彝、白、傣、苗、傈僳、回、佤、满、德昂等9种世居少数民族。
XX区位于东经98 43'30 ~99 26'46 ,北纬24 46'32 ~25 38'31 之间,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32.3℃,极端最低气温-3.5℃,昼夜温差℃,四季温差22℃。
年均降雨量814.4毫米,年日照时数2496小时。
山川秀丽,气候温和,资源丰沛,物产富裕,境内有矿藏、水能、森林、地热等丰富资源,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的优越条件。
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1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57.21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68.38亿元,增长.4%,人均生产总值17666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为25.2:34.1:40.7。
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2012年6月)
XX现有影剧院、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10个、在建2个,农家书屋127个,城区文化体育广场2个,村级(社区)文体小广场30余个,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15个社区服务点。
其中:县影剧院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内设座位680个,舞台灯光、音响及电影放映等设施设备齐全,基本能满足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大型活动的需要;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4平方米,职工18人,建有排练厅、多功能厅和书画室等,有户外演出设备一套;县公共图书馆于2010年建成,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职工4人,藏书1万余册,报刊杂志130余种,建有图书借阅室、报刊杂志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有电子阅读设备30余套;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均在300平米以上,设置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基本完善,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农家书屋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每个书屋统一配备有实用图书1500余册、报刊10余种;城区文化体育广场主要有县体育场和狮子山新区文化广场等,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城区居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辐射力,有力推动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通过争取项目扶持、财政投入、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一是不断加强“两馆一院一场一中心”建设。
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40多万元改装升级县文化馆内部功能厅室、购置演出设备,先后招录8名声乐、舞蹈演员充实文艺工作队伍。
去年,县上将县文化馆升格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二级文化馆”。
2010年,县上将原XX一中图书馆分离,筹资60余万元对原劳动局办公楼进行装修改造、购置图书和刊物,建成县公共图书馆。
近三年,县财政先后投入160余万元,争取香城房地产开发公司捐资25万元,对县影剧院的内部结构、舞台布置、灯光音响、大门和外墙等进行了装修、更新和升级。
投资近300万元对县城体育场实施塑胶场地改造工程和亮化工程,投资800余万元在狮子山新区新建主题文化广场,有效改善城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环境。
今年,县上计划启动县城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规划在狮子山新区建设1.2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和3000平方米的综合演艺大厅,目前已筹资1000余万元,正在进行设计招标。
二是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结合集镇建设,科学规划镇综合
文化站,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规模,镇镇覆盖。
目前,全县已完成10个镇文化站建设,其他2个在建工程预计年内可投入使用。
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累计投入260余万元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为每个书屋精选了一批以“三农”为主、通俗易懂的实用书籍,配备专兼职管理员,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结合新村社区建设,在30余个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小型文化体育广场,为73个村(社区)配备了价值共110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
精心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61万元,在全县12个镇62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1.6万余套,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5.7%、电视覆盖率达到96.7%。
2、加强管理,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管理运行体制。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落实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主体,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定期开展检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将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开放,积极探索与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延伸服务范围。
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镇文化站等单位的职能作用,利用现有场地设施,长期开展文艺活动指导、图书借阅、展览展示、艺术培训、文博教育、科普辅导等活动。
去年7月,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已免费对外开放。
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依托县文化馆、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
资源,加大文艺团队建设支持力度,成立了音乐舞蹈协会,组建了汉剧班社、老干部文体队、“漂亮妈妈”舞蹈团、“阳光九月”舞蹈团、河街社区秧歌队、枣树社区舞狮队等各类文艺团队10余支,各镇均组建了2至3支文艺团队,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阵地和展示才艺的平台。
四是开展电影下乡服务。
组建8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聘用9名电影放映人员,大力实施“送电影下乡”工程,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创新形式,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镇、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近三年,组织开展送文化(文艺)下乡活动100余场次,组织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次。
今年已送文化(文艺)下乡10余场次。
二是持续开展“三联三送”活动。
从2009年起,坚持开展“联部门,联社区,联乡镇”、“送图书,送电影,送文艺”的“三联三送”活动,由县文化馆为每个部门、镇和社区落实一名联点文艺工作者,每年到联系点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2—4次,并将联点工作成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带动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如西营镇蔓营村、茅坪镇枣树村等新村社区已经自发组织举办了多届农民文化体育大赛。
三是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
围绕国庆节、劳动节、建党节、元旦、春
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各级各部门广泛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
仅去年以来,我县就先后组织了春节民俗大联欢、“群艺之声”广场文艺演出、农民艺术节、“4.23”读书会、“信合杯”青年歌手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四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创编了以XX女子为主体,以本地民俗为特色,以秦楚文化为元素,集中展示XX优秀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大型陕南风情歌舞《XX水色》,先后在市、县演出20多场次,赢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初步形成了“XX 水色”文化品牌。
去年投资近300万元,对《XX水色》进行升级打造后,代表安康参加了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荣获多项大奖,进一步提升了水色文化XX知名度。
4、强化措施,有力保护文化文物遗产资源。
加大文物的收集、修缮和保护力度,及时完善整理文物数据库,2011年收集馆藏文物298件,完成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卡子张氏民宅下院A栋修复工程。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积极配合市上做好汉剧振兴工作。
目前,我县正在征集农耕展品和民俗文物,规划在卡子张氏民宅筹建“XX民俗物品博物馆”,预计年底前可建成。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自然条件差、地方财力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仍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今后,我们将努力
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切实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奋力实现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