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2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设计第一章:电气时代的来临1.1 学习目标:了解电气时代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教学内容:1.2.1 电的发现和发电机的发明:介绍电的发现过程以及发电机的发明,强调发电机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1.2.2 电气时代的标志:阐述电灯、电话、电影等电气产品的出现,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设计:1.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气时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2 讲授:教师详细讲解电的发现和发电机的发明,以及电气产品的作用和影响。
1.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气时代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分享自己的看法。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电气时代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电气时代的科技突破2.1 学习目标:了解电气时代科技突破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2.2 教学内容:2.2.1 电子技术的发展:介绍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的发明,及其对电气时代的影响。
2.2.2 计算机技术的诞生:阐述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变革作用。
2.3 教学活动设计:2.3.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气时代科技突破的重要性。
2.3.2 讲授:教师详细讲解电子元件的发明和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气时代科技突破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分享自己的看法。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电气时代科技突破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章:电气时代的产业发展3.1 学习目标:了解电气时代产业发展特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3.2.1 电力产业的发展:介绍电力产业的兴起,以及电力在工业、交通、家庭等领域的应用。
3.2.2 电子产业的崛起:阐述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和融合。
3.3 教学活动设计:3.3.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气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3.3.2 讲授:教师详细讲解电力产业的发展和电子产业的崛起,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唐红娟昌乐外国语学校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学段:初中学科:历史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学前准备:预习课文,上网搜集汽车、飞机的发明资料。
二、教学课题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这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70年以后,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范应用、用电器的发明、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创制以及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通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注意比较学习,因此我在预习学案中安排了学生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知识,预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两次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国家、主要成果、人类进入的时代。
通过预习,会对本课的学习大有好处。
针对初三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我设计了导学案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3、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导学案式教学法、谈话法。
从百度搜索相关汽车、飞机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辅助教学。
以导学案为学习线索,贯穿课堂始终,多媒体课件展示主要成果,配合老师精讲点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