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 格式:pptx
- 大小:208.82 KB
- 文档页数:4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讲授的基本思路:讲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入手,大体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讲清楚三个问题,即这个阶段产生的历史背景、管理上的主要内容、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讲授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主要是讲授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回顾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企业管理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革。
第一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发展沿革一、传统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管理)1、背景: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工厂制的产生--自由竞争18世纪后期,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产业革命,即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作坊手工业的革命,工厂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从而引起对工厂应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早期的管理思想是伴随着工厂制的出现而形成的。
1769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厂—英国的毛纺厂。
2、内容:生产管理(劳动分工)、工资管理(固定工资、分得的利润、奖励)和成本管理(固定成本、提高效益),呈现出明显的粗犷型特点。
3、特点:1)两权合一(所有权、经营权)企业由资本家直接管理,缺乏专职的经营者,由于资本家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这时企业的管理是粗放的、低水平的。
2)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要凭个人经验办事。
工人凭个人经验操作,没有科学的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凭个人经验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3)工人的培养主要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靠传授个人经验培养工人,缺乏科学的教育与培训。
4、传统管理中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1)英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曾著《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提出了实行刺激工资、工作方法研究、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分工等重要的管理思想;(2)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经济人”假设、管理控制和注意计算投资回收期当重要的管理思想;(3)英国的数学家查尔顿.巴比奇,1832年发表《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专业技能应是工资基础当重要的管理思想;(4)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是最早研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比较注重劳动者的福利,认为重视人的因素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他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5)德国军事战略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便军事打仗为例,研究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管理学形成后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与美国的古利克,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加剧和工人觉悟与需求层次的提高,过去泰罗等人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为依据的古典管理理论和由此而制定的以“物质奖励与惩罚”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已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以新的“社会人”假设为依据的行为科学理论便应运而生。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数量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该管理学理论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
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企业管理的演变和发展趋势1. 企业管理的起源企业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贸活动。
在当时,企业管理的核心是采购、销售和库存。
如今,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工业革命下的管理思想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架构也越来越复杂。
这时,管理者开始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于是,管理思想逐渐从经验主义向管理科学转变。
弗雷德里克·泰勒就是在这个时期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
他认为,通过分析工作过程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3. 人际关系管理的出现和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企业管理开始注重员工的感受和情感。
埃尔顿·梅奥通过对一家西那州电力公司的实地调查,发现员工的生产效率和管理者的态度和关心程度有密切关系。
这一观点为“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开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西蒙·斯特拉文斯基提出了“行政决策”理论。
此后,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的发展。
麦克斯·韦伯也提出了多维度的组织理论,强调了管理者对组织的控制和命令权的重要性。
5. 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如今,企业管理的趋势正向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几个显著趋势:(1)跨国经营: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企业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设分支机构,扩大海外市场。
(2)可持续发展:新的法规法规制定和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许多企业开始考虑生态和社会责任。
(3)专业化: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管理难题,因此很多企业开始专业化,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来专注于关键领域。
(4)数据化: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企业开始投资大量的资源来建立和管理数据。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作为一个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西方管理理论。
下面让店铺带你料及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
①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子计算机进入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集中化、大型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工业生产多样化、小型化、精密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联合化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对连续性、均衡性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变化莫测,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管理改变孤立的、单因素的、片面的研究方式,而形成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式的系统化管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运输问题、机场和港口的调度问题、如何对大量的军火进行迅速检查的问题,等等,都涉及管理的方法。
③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层出不穷。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赤裸裸的剥削方式逐渐被新的、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方式所掩盖。
新的剥削方式着重从人的心理需要、感情方面等着手,形成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的管理。
⑤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借助于多学科交叉作用。
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面的因素: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4、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现代管理理论的集中化趋势1、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为美国管理学者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和约翰逊。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是指在工业化和现代企业组织发展的背景下,经过实践和理论研究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管理思想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工作。
他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效率的提高,通过分析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找出最佳的工作方式,并通过奖励和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
2.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他提出了人的行为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观点。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来提高工作绩效。
3. 管理系统理论(20世纪40年代)管理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他提出了管理是一个系统,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
他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整个组织的目标和效益,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是对以上理论的综合和发展,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该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关注组织的内外环境,并灵活应对变化。
二、发展趋势1. 系统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管理,即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通过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提高整体效益。
这种管理方式注重整体目标的实现,强调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2. 灵活性和创新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管理者需要具备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取得平衡。
管理者需要考虑组织的长远利益,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4. 数据驱动决策现代管理理论倡导数据驱动决策,即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决策过程。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在美国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在德国有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0年代以后出现了行为科学。
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
这本书讲述了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使管理从经验变为科学。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的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雇主和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
它能使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雇主得到最大的利蕴,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3)科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3、科学管理的内容(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首先,从从事同一工种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把他的工作分解为多个动作,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去除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把最经济、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
其次,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例如,1899年泰罗进行铲铁实验,确定了以每一铲重量为21磅效果最好,过重或过轻都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然后,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一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量。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泰罗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工人用科学作业方法进行训练,要他们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搬运生铁试验,使每人每天的搬运量从12.5吨,提高到47.5吨;铲铁试验,使每人每天的搬运量从16吨,提高到50吨。
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现代管理理论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从传统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管理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从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发展历程1.1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开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强调工作分工和绩效考核。
1.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由埃尔顿·梅奥提出。
该理论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动机,倡导人性化管理。
1.3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强调整体性管理和系统化思维,注重组织的动态平衡和创新能力。
代表性理论有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和哈姆尔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二、发展趋势2.1 全球化管理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管理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管理能力和全球战略视野。
2.2 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创新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解决方案,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2.3 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管理已成为管理的新趋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发展趋势3.1 可持续发展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方向,企业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上实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是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建立开放的组织结构和灵活的沟通渠道,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
3.3 创客文化管理创客文化管理强调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项目管理,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
四、发展趋势4.1 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趋势,管理者需要关注员工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建立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组织文化。
4.2 敏捷管理敏捷管理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方式,企业需要灵活的组织结构和快速的决策机制,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现代企业管理》习题集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一、单选题1、管理产生于人类的()。
A 个体劳动B 社会组织C 共同劳动D 自然发展2、管理活动包括()。
A 投资B 经营C 销售D 计划、组织、协调3、管理是()的必然产物。
A 社会化劳动,分工协作B 私有制C 商品经济D 个人劳动4、企业经营是以企业取得理想的()为目的的。
A 社会效益B 经济效益C 价值D 发展规模5、企业的一切活动是以()为中心的。
A 生产B 管理C 经营D 销售二、简答题1. 企业管理的功能和特点是什么?2. 简述企业的类型及其特点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A、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C、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D、计划、组织、决策、指挥、控制2.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管理实践推动之外,大量地借鉴,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新成果、这体现了管理学的()特性。
A、综合性B、社会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在我国最早的管理学家是()A、孔子B、老子C、庄子D、荀子4.在()著作中指出企业家要从“智、信、仁、勇、严”等五个方面来塑造自己。
A、《道德经》B、《孟子》C、《孙子兵法》D、《周礼》5.“科学管理之父”是指()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欧文6.“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是指()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欧文7.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是指()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欧文8.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A、泰罗科学管理B、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C、韦伯组织理论D、梅奥人际关系学说9.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指()A、人类有了集体劳动到18世纪B、18世纪到19世纪末C、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10.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的形成与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