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底隧道爆破振速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47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摘要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继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之后的第二条在建的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一旦发生大的突涌水,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发生突涌水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加强探孔、加强监控量测、优化施工方法都是预防突涌水的有效措施。
一旦发生突涌水,要有序快速的展开救援并采取措施进行掌子面的相关处理。
关键词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0 引言从20世纪开始,日本、挪威、丹麦等国家修建了许多跨越海峡的海底隧道。
海底断层、风化槽、裂隙等地质构造可能与海水联通,隧道一旦开挖使其形成通道,海水就成为突水的水源,容易引发突涌水事故。
假若海底隧道发生突水施工,其施救环境和施救难度大,一旦发生,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在海底隧道的施工工程中,对突水风险的预测以及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突水,规避风险,安全施工,使得隧道早日贯通,早日服务于青岛人民。
1 工程概况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是连接青岛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大陆在建的第二条海底隧道。
隧道全长7 800m,青岛接线隧道长1 630m,胶州湾隧道长6 170m,其中海域段长3 950m。
胶州湾海底隧道所处胶州湾湾口最大水深42m,据地质报告提供,海底大部分无覆盖层,地形起伏较大,隧址无大断裂构造,以压扭性为主,其宽度在数米到数十米不等,部分断裂具有张性,断层两侧有数米宽的影响带。
胶州湾海底隧道采用钻爆法进行施工。
2 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分析隧道突涌水是由于隧道的掘进破坏了含水层结构,使水动力条件和围岩力学平衡状态发生急剧改变,以致地下水体所储存的能量以流体(有时有固体物质伴随)高速运移形式瞬间释放而产生的一种动力破坏现象。
对于穿越风化深槽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的海底隧道而言,其上是高水压和无限的海水。
隧道在海域穿越软弱破碎带、断层/断裂带地段、富水层等不良地质时,由于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开挖扰动后,极易发生突水、涌泥的现象,威胁施工的安全。
微振动爆破有害效应控制与评估方法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穿越城市繁华地段的地下隧道工程越来越多。
这些隧道大部分需要采用爆破方法进行掘进施工作业。
爆破产生的微振动有害效应有可能危及周围建筑物安全,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延误工期。
为此,如何有效地控制爆破微振动有害效应,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施工地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隧道工程和爆破工程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以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为背景,在综合考虑隧道爆破施工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施工方振速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将根据不同爆破条件的地段分成不同爆区,不同爆破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的行之有效的微振动控制爆破方案设计;并对其爆破施工产生影响的33层高层和汶上路路面进行了监测,获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分析采集到的大量爆破振动现场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在爆破地震波的垂向、水平径向、水平切向三个速度分量中,垂向振速在爆破微振动有害效应中占主导地位。
高层主频分布范围较广,离散性很大。
垂直方向主频和水平切向主频都存在着末端放大现象,这与萨道夫斯基公式不符。
汶上路测点垂向、水平径向、水平切向振速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
汶上路测点垂向、水平径向主频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水平切向主频离散性较高,分布不规律。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针对高层垂向振速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变化趋势,将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将每一阶段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了回归分析,确定了振速计算公式。
最后,应用BP神经网络对高层垂向振速值进行了预测。
将BP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测数据和回归分析所得数值相比较,BP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的误差明显小于回归分析预测的结果,证实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同主题文章[1].郭峰. 微振动控制爆破技术在隧道钻爆施工中的应用' [J]. 铁道建筑. 1997.(05)[2].钱德礼. 关于复线铁路隧道线间距偏小微振动控制爆破增加费用的分析' [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1994.(04)[3].杨俊泉. 地下铁道桩基托换及其微振动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6.(01)[4].王祥厚. 控制爆破的发展与展望' [J]. 建井技术. 1995.(06)[5].杨俊泉. 地下铁道桩基托换及微振动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J]. 铁道建筑. 2006.(05)[6].刘清荣,蒋进军. 控制爆破的探讨' [J]. 爆破. 1993.(S1)[7].文闻. 重庆市有了控制爆破工程公司' [J]. 地下空间. 1992.(04)[8].边兆杰. 浅谈控制爆破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J]. 爆破器材. 1998.(02)[9].高欣宝,易建政. 控制爆破的应用与安全管理' [J]. 安全. 1996.(02)[10].刘清荣,丁晓良. 抛松控制爆破的研究' [J]. 爆破. 1993.(S2)【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矿山评价技术及工程; 微振动; 控制爆破; 爆破地震波; 振动强度预测【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山东科技大学;矿山评价技术及工程;王海亮;赵常伟;。
第1篇一、爆破工程的重要性爆破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实现大型建筑物的拆除,还能在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爆破工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二、青岛爆破工程案例1. 青岛铁道大厦爆破拆除2007年,青岛火车站改造工程中,全国爆破楼层最高的工程——青岛铁道大厦爆破拆除成功。
这座地上地下共24层的建筑,经过精确计算和周密部署,实现了零碎块掉落,安全系数极高。
爆破拆除后的场地,将用于新火车站的建设。
2.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爆破2021年,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黄岛端斜井工程首次爆破,标志着隧道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该隧道全长约17.9公里,其中隧道长约15.9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长海底公路隧道。
爆破工程的成功,为隧道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3. 青岛北站东广场项目青岛北站东广场项目是青岛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包括地下三层空间,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
爆破工程在项目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4. 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土建工程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土建工程中,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朝阳山路站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
该站为地下两层暗挖岛式车站,周边建筑物较多,施工环境复杂。
爆破工程的成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爆破工程的特点1. 技术要求高:爆破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力学、地质学、化学等,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2. 安全系数高:爆破工程涉及大量人员、设备和物资,安全系数要求极高。
3. 环境影响小:爆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爆破工程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爆破工程将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2. 绿色化:爆破工程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智能化:爆破工程将逐步实现智能化,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之,青岛的施工爆破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岛某海岛码头水下控制爆破技术
邹维兴;盖黎明
【期刊名称】《爆破》
【年(卷),期】2013(030)003
【摘要】拟建某海岛码头需采用水下控制爆破方法进行开挖.海岛水下爆破工程所在海域地处外海,岩石坚硬、海况复杂,风大、流急、涌浪大,给近岸船只定位、钻孔带来很大难度.施工中采用炸礁平台进行施工,采取炸药控制单耗在0.6~0.7 kg/m3、孔排距为1 m×1 m、超深1 m的参数,优化爆破网路,采取孔内高段别孔间低段别
雷管实现逐孔起爆,沿着距离码头由远及近多次进行试爆,最终控制了水下爆破对仅1.5m处旧码头(1950年修建)的有害影响,通过改进设备和工法等措施,解决了施工
中滑钻、夹钻的难点,利用炸礁平台的支桩支船减小了海况的限制,结果证明利用炸
礁平台完成海况复杂炸礁施工效率较高,本工程所采取的炸药量及联网方式可行.【总页数】4页(P108-111)
【作者】邹维兴;盖黎明
【作者单位】青岛海防工程局,青岛266102;青岛海防工程局,青岛266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542+.5
【相关文献】
1.青岛港5号码头水下柱基混凝土的施工 [J], 崔兴邦
2.水下控制爆破技术在重力式码头建设工程中应用 [J], 韦作仪;莫桂初
3.青岛市中港东区码头改造工程水下爆岩施工 [J], 陈海
4.青岛港八号码头空心方块断裂缝水下修补试验研究 [J], 鹿立云;胡玉初
5.港口码头自动化技术峰会于三月中旬在伦敦举办,青岛港全自动码头获“自动化码头最高效率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地下快速公路隧道下穿城区施工技术研究作者:于海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青岛市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连接线四川路地下公路隧道上方全部为青岛西部团岛居民区,人口密集、楼群林立。
采用小导洞超前分部开挖方法结合控制爆破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一施工难题,实现了安全快速施工。
关键词:三线地下公路隧道浅埋城区分部开挖控制爆破安全快速中图分类号: P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激增。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地上空间资源有限,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城市地下快速公路甚至跨海隧道等新的交通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在国内,厦门翔安隧道和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都已经通车正式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是连接海底隧道跨海区段和青岛城区快速路之间的城市地下公路隧道,隧道上方全部为青岛西部团岛居民区。
在建设单位组织的国内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指出: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修建的双线三车道城市地下公路隧道,跨度大、埋深浅,且受各种条件限制采用了钻爆法施工,这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因而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胶洲湾湾口海底隧道接线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多样,工期要求紧,施工时如何降低爆破振速,将爆破振速控制在地表既有建筑允许振速范围内,确定合理的爆破影响距离,确保围岩和地表既有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二、工程概况青岛市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连接线工程四川路地下公路隧道总长1638米, 隧道上方全部为青岛西部团岛居民区,人口密集、楼群林立。
地质勘察报告显示隧道工程沿线地貌单元较多,各地貌单元岩土层分布有规律,体现了自上而下地质年代由新到老、土层结构及强度渐好的沉积韵律。
自上向下依次为杂填土、亚粘土、含粘性土粗砂、强风化花岗岩、弱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3-0037-04青岛地铁海底隧道施工安全技术风险控制研究邱康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31)摘要:青岛地铁8号线大青区间海域段穿越胶州湾,其埋深较浅,受断裂带影响大,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如何快速、安全地进行海域段施工是施工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海域段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预加固、爆破设计、安全质量保障措施及应急管理五个方面优化开挖支护方案,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对过海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软弱地层、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和方法,利用研究成果优化设计、指导施工,非常具有实际意义,为类似工程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铁;海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03.0111工程概况青岛市地铁8号线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正线全长61.4km,设车站18座,设计时速120km,大洋站—青岛北站矿山法区间工程起自大洋站,沿大洋村水泥村道向东敷设,过华中南路后以半径800m的右转曲线,向东南方向入海;区间线路以直线形式穿越胶州湾海域,过海后接入青岛北站。
大青区间采用单线双洞的结构形式,长度约7.8km,大青区间西侧过海段总长4119m,其中陆域段长1582m,海域段长2537m。
左、右线共有曲线8处,最小曲线半径800m。
区间线路整体呈“V”坡,最大纵坡28‰,最小坡度4.95‰;其中西侧过海段采用矿山法施工,东侧过海段采用盾构施工,两种施工方法在海底完成对接,附属结构均采用矿山法施工,详见图1。
图1大青区间平面示意图及过海隧道斜井2周围环境胶州湾是山东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海湾,东西宽27.8km,南北长33.3km,岸线长210km;水深西北浅、东南深,平均水深7m左右,最大水深65m,其中5m水深以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6.44%;胶州湾海底地势自北向南倾斜,腹大口小,湾口有一条深30~40m的深水槽伸入湾内,在黄岛、团岛之间转向朝北,转折处形成水深达64m的深水潭,其东南侧受沧口断层影响形成陡坎,坡度达11°18′,是湾内最深的地区。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陆域段近距下穿地表建筑物爆破震动控制
技术
罗厚金;方俊波
【期刊名称】《隧道建设》
【年(卷),期】2011(031)003
【摘要】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陆域段钻爆施工期间,为确保距隧道拱顶约12 m
的地表建筑物安全及隧道大断面掘进,通过采用下导超前、后续大断面扩挖施工方法,运用液压凿岩台车进行大中空孔直眼掏槽及合理化的钻爆设计等技术,将地表建筑物最大垂直震速控制在国标允许范围之内;通过采用孔外中段别雷管接力起爆,实现了大断面(超前下导、后续扩挖面)一次性点火起爆,解决了大断面一次性爆破雷管段别不足的难题;通过爆破震动测试及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震动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并通过该规律进行药量真正校核。
【总页数】6页(P375-380)
【作者】罗厚金;方俊波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三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
【相关文献】
1.胶州湾海底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 [J], 董宽民
2.浅埋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危旧建筑爆破振动风险控制技术 [J], 陈静;王海亮
3.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一合同段施工组织 [J], 黄立新;马栋
4.黄鹤堡隧道下穿地表建筑物爆破振动控制技术 [J], 李平;宫凤强;李启月;王泽伟;
5.青黄海底隧道接线工程近接地面建筑物段爆破震动控制数值分析 [J], 李现森;付迎春;孙星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黄海底隧道接线工程ZK2+800.8断面爆破震动控制数值分析付迎春【摘要】隧道在爆破过程中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很大,对其危害往往估计不足,本文采用动力有限元软件对青黄海底隧道接线工程ZK2+800.8断面进行爆破震动数值模拟.采用分段模拟的方法对隧道爆破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钻爆设计方案,从中得出一些基本规律,对实际工程提供一些借鉴.【期刊名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3【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爆破震动;数值模拟;动力有限元【作者】付迎春【作者单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35青黄海底隧道接线工程是青黄海底隧道的陆上段的隧道工程,由云南路主隧道、四川路主隧道、台西三路匝道、团岛二路匝道隧道组成。
该工程位于青岛市区内交通主干道下方,长1 200 m,主隧道断面积116 m2,部分区段隧道穿越或邻近地面建筑物40余处,又因隧道埋深浅,爆破震动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大,这给工程爆破震动控制带来很大难度。
对隧道开挖爆破震动效应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爆破方案,控制地面建筑物地表震速以保证其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工程总体状况,ZK2+800.8里程处为控制断面,该处隧道位于一处砖混建筑物正下方,砖混建筑物承受地表震动的能力较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震速标准只有2~3 cm/s,埋深9.8 m,较浅,隧道穿越微风化花岗岩地层,Ⅱ级围岩,上覆地层为第四季杂填土,厚4.5 m,全断面开挖,起爆药量大。
岩石的动弹性模量E=6.25 GPa,泊松比=0.3,容重为22 kg/m3,计算中炸药密度取1 100 kg/m3,炸药震速采用3 600 m/s,炮孔直径40 mm,药卷直径32 mm。
模型尺寸取35 m×60 m,共划分4280个单元。
采用三角形荷载模式(见图1),升压时间1 ms,卸载时间9 ms,粘性边界,网格划分如图2和图3所示,ZK2+800.8里程处地层参数如表1所示。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I标地面建筑物减震与防震措施一、概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I标段陆地部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团岛路附近,地面上有较多的军用和民用建筑物,本区低层建筑物多为浅基础,以夯实的人工填土或强~弱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基础埋深一般i~2m部分深达5~6m i标段陆地部分隧址主要地面建筑物分布情况见下表。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隧道总平面图、地质纵断面图及开挖断面图,上述区段的地面建筑物与隧道开挖轮廓线顶面的距离和相应的围岩类别等情况如下表:由于隧道施工爆破会在近距离内产生很强的地震波,爆破振动以地震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递给临近的地面建筑物,对地面建筑物产生影响。
当地面建筑物的固有频率与地震波的主频率接近时,或当隧道埋深较浅时,地面的振动速度会很大,如果超过建筑物的抗震速度指标,会对建筑物产生破坏性作用。
因此施工爆破必须采取减震设计和防震措施,保证地面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减震设计计算1、防止爆破振动对建筑物破坏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爆破所引起的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随机变量,在以波的形式传播过程中,其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均随时间而变化。
振动的物理量一般用质点的振速、加速度、位移和振动频率等表示。
由于振速具有可以使爆破振动的烈度与自然地震烈度互相参照、标定检测信号较容易、便于换算结构破坏相关判据的特点,所以,国内外多采用质点的振动速度作为衡量爆破地震效应的判据。
国内外大多数爆破工程对爆破振动采用的控制标准,都是控制爆破在建筑物所在地表产生的最大质点振动速度值不超过某一标准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2-2003)中有关爆破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房屋类建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振动速度规定如下: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1.0cm/s ;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3 cm/s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cm/s。
由于爆破设计参数和楼房现有质量与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实际建筑物对施工爆破振动的要求可能更高,在实际设计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