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文(周昆叔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30 KB
- 文档页数:1
《敬畏自然》
一、摆出错误观点: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1、历史时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提出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2、二者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部分。
(第1小节)
3、二者智慧: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人类发展航天事业,但发展空间在自然中也十分渺小。
二、论证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②人类的认识是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第2-7小节) 1.人类智慧的渺小③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都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2-4小节)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结论:人类只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
①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命。
(第7小节)
2.大自然智慧的伟大②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第5-6小节)③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
④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最高形态。
①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
三、论证宇宙中到处都有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结论:宇宙中处处是人类的弟兄。
(第8-10小节)②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四、总结出中心论点: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第11小节)。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
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有机结合,是对地球表层
及其上的人类活动进行系统地研究的科学。
在初中地理教育中,
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自
然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学部分
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
①地球的内部结构
②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
③地震与火山
2.地球的大气
①大气层的结构
②天气和气候
③自然灾害
3.水资源及其利用
①水的循环
②用水与节水
③水污染防治
4.生命体与环境
①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②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资源利用
二、人文地理学部分
1.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的分布
①地缘位置
②人口分布
③城市与乡村
2.基本经济活动
①农业
②工业
③服务业
3.文化地理
①地方文化
②民族文化
③世界文化
4.交通和通讯
①陆上交通
②水上交通
③空中交通
④信息通讯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的内容,其中自然地理学部分和人文地理学部分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希望该结构图对学生们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提醒大
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知识结构图素材鲁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知识结构图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知识结构图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1。
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知识结构图:。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地理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高中地理必修一精细框架图1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藝術與人文教育系統化思維結構圖以下分別說明在藝術與人文教育計畫推動的原理原則:擴展並統整學童三面向能力:一、學生探索與表現:學校重視學童在體驗或表現藝術活動時溝通的歷程,不僅謹慎思考其活動的主題和各項元素,探究其可能性,延伸學習的內容。
還利用多元媒介和文化素質來進行深化心靈溝通,以自信自主的文化內涵表現藝術與人文的主題,如果相同者將能得到認同,相異時則在包容尊重的原則下相互激勵與建構,以闊展與豐富個人的人文藝術體驗和涵養。
二、學生審美與理解:在現今多元的人文藝術表現空間中,學校希望每一位學習社群的個體都需要有一席之地,其都有展演的機會和表現,不應先透過成人眼光事先的篩選,使學童可以接觸到更多樣的展演,去思考他人的獨到之處,或評估更多的面向,進而反省知道自己學習狀況的優缺點。
三、學生實踐與應用:在本校多元的人文藝術活動中學童經驗並瞭解不同文化和藝術來源的真實情境,同時也扮演起藝術家,表現屬於自我的文化元素和美感心得。
在學習的每一個日子和角落裡充滿了驚奇的感動與喜悅,發現人文藝術學習並非單一而對自己的想法與展演有更高的期待。
擴展並統整學童三面向能力需要營造一個有利於推動藝術與人文教育的優質環境,其包含以下八項:一、多元文化的學習生活:本校是新興社區,有多元文化的住民,在學校生活中均能得到平等的照顧和教育,學童彼此能相互包容、溝通、學習,教師與學校也鼓勵學童主動積極學習彼此相異的文化內涵,豐富個人的文化生活經驗。
二、推動讀經教育:學習傳統聖賢型塑完美人格的智慧,以及體驗文學詮釋美的境界,藉由個人藝術生活的投射,實踐個人真實美的經歷。
三、多元人文藝術活動:包含學校各項多元人文藝術的活動,例如:開學敬師始業式、多元藝文社團展覽、耶誕節感恩藝文系列活動、植樹節藝文活動、品格教育藝文系列活動、參與中正藝文特區藝文活動、親職教育日藝文能力闖關活動、讀經、茶藝、校舍命名、廁所美化、淨化社區服務、星光大道…等。
四、建構人文藝術情境:包含學校多層次的多元文化大型彩繪壁畫和創作展示,以及依據學童學習心理,規劃不同的學習空間彩繪不同的色調,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情緒。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第1页:引言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现象,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页: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形状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占地球表面的29%,海洋占71%。
地球的表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形。
第3页: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的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第4页: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地球上的气候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第5页: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6页:地球上的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松散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成。
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
土壤的类型包括壤土、砂土、粘土等。
土壤对植物生长、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7页:地球上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生物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8页: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第9页:人口与环境人口是地球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进一步影响了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敬畏自然》知识结构图第一篇:《敬畏自然》知识结构图《敬畏自然》一、摆出错误观点: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1、历史时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提出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2、二者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部分。
(第1小节)3、二者智慧: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二、论证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② 人类的认识是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第2-7小节)人类智慧的渺小③ 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都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2-4小节)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结论:人类只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①(第7小节)2.大自然智慧的伟大②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第5-6小节)③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
④ 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最高形态。
①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
三、论证宇宙中到处都有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结论:宇宙中处处是人类的弟兄。
(第8-10小节)②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四、总结出中心论点: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第11小节)第二篇:敬畏自然语文备课大师 《敬畏自然》教案3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2、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呢?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5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并思考:⑴、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的?2、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本文行文的特色:⑴、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⑵、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⑶、议论性的散文,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和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