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26.53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狭义备课:指直接为课堂做准备的工作,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方面的工作和制定学年单元课时三种教学计划。

STS教育:科学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应通过对科学一技术一社会相互作用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解社会、致力改善社会问的科学人才,以及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影响,并能参与科学技术事物决策的公民。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

演示实验教学的概念:为了加深对抽象要领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给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料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认知结构: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即所谓的认知结构。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直观教学:即利用直观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创造力:创造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科学家的发明)。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教学模块: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

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知识的实验。

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模仿式实验:指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而进行的实验。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诊断性评价:是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的一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式。

效标参照评价: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多用于学校的教学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某一集团中,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多用于竞争性的选拔考试)

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它是一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列表,以教学目标为横轴,以教学内容为纵轴,填写在双向细目表中的数字,是某一教学内容范围下要测量某一教学目标时所应该命题的试题数或分值。

生物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难度:定量刻画考生作答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难度系数,也常称为难度值。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指的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的一系列尝试。

生物学课程:是中外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课程的一门重要的理科课程,基本价值是它在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所具有的作用。

生物学教科书: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包括了课程标准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具体的教学设计,图片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复习要求等。

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指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学科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连线:也称交叉连接,反映了概念图中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能帮助我们看明白概念图上的各知识点之间是如何发生关系的。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习的授课过程。

前科学概念: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见到的生物学(科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的现象,这就是“前学科概念”。

行为主体:跟据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目标,或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描写时都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育评价:是指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过程。

效度:是指测验分数的正确性。换换言之,就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到它所想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信度:是指评价的结果(分数)与其拟评测的评价结果(即另一次评价的分数)一致来进行。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开展学科专题研究的实践性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