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开花和结果》
- 格式:docx
- 大小:17.87 KB
- 文档页数:2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开花和结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前两节“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植物的生殖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观察花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花的基本组成部分。
然后,重点讲解了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花是如何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
最后,介绍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将植物的生殖过程完整地呈现给学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开花结果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花的结构、传粉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多媒体资料来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花的基本结构。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花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花的基本结构,特别是雌蕊和雄蕊的结构。
(2)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2、教学难点(1)受精的过程。
(2)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花的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花的结构和生殖过程。
(2)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实物和图片等,自主获取知识。
七年级生物教案《开花和结果》一、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掌握植物的花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3.了解不同的花的形态和颜色对花的传粉媒介的吸引作用;4.掌握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5.培养学生对植物繁殖过程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植物花的结构及其功能;3.花的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4.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过程;2.植物花的结构及其功能;3.掌握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1.对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的深入理解;2.掌握植物彼此间的花的互补现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投影仪、模型图、教具等;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使用一张展示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植物繁殖的思考。
Step 2: 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0分钟)1.通过PPT和教科书,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过程,包括花蕊的形成和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功能等内容。
2.教师通过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植物的花蕊并标明各部分的功能,加深对植物花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Step 3: 探究花的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2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花的形态和颜色对不同传粉媒介的吸引作用。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观察不同花的形态和颜色,并记录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例如花形、花色等。
3.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花的形态和颜色对传粉媒介的吸引程度。
Step 4: 掌握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30分钟)1.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传粉方式,包括风传、昆虫传、动物传和自花传粉等。
2.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粉方式进行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呈现各种传粉方式的重要性和特点。
《开花和结果》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
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
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
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5、课时安排:1课时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植物的花;教师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
所以,我运用了一组春暖花开的图片,配以歌曲,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
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楔子:老师首先说:说起花你们并不陌生,你们是否知道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请同学们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