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161.14 KB
- 文档页数:8
教材知识点复习部分湘美版小学一、二、三年级1、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太阳七色光指(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条纹有横、竖、曲、折、粗、细等多种构成形式。
3、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平安吉祥的象征,受到人们喜爱,以黑色、黄色、红色为主体颜色。
4、民间玩具一般指民间专供儿童玩耍的玩具,它们丰富多采,质朴可爱。
按制作材料可分为:陶泥玩具、面塑玩具、布玩具、竹木玩具、纸制玩具、编扎玩具。
5、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6、染料分为植物染料和矿物颜料。
中国画的颜料大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
可用捣、磨、筛、挤压等方法制作颜料。
墨分五色;焦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
破墨法;浓破淡、色破墨、淡破浓、墨破色。
方法;点、画、甩、洒、印7、端午节是五月五,有做香包、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8、农民画,1它的作者都是农民;2它表现乐农民自己的生活。
以生产为主要内容。
3;它自由地表达农民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色彩大部分对比强烈、构图都比较饱满。
9、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思、撕剪、排列、粘贴德一种绘画表现形式称之为拼贴画。
色彩拼贴画可以用小豆子、小米、蔬菜、毛线、废报纸等材料。
湘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2、国旗长宽比例为3:2,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左上方配以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星代表广大人民。
人民紧紧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走向胜利。
3、黑板报一般由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部分组成。
4、黑板报应主题鲜明、版面变化而统一,生动活泼。
5、制作钟表时要做到钟/表面突出,指针指向正确。
6、在没有发明钟表以前,人们是依靠日晷(gui)来测定时间的,它利用太阳投射出的光产生的影子来测定或划分时刻的一种装置。
7、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
六年级上册美术学问点复习第一课、我们去旅行1、手绘是指以简练、快捷的方法去表达,方法以线条为主,以形象说话,使用工具简便。
2、旅行中留意收集相关资料,如导游图、景点门票、纪念画册、特色纪念品等。
3、导游图分为三种:〔1〕贴图式导游图;〔2〕线描手绘式导游图;(3)填色手绘式导游图。
4、导游图表现内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中途景点。
5、版面呈现的主要要素有:主图、标题、文字及插图。
6、教材中曾现的公共场所标志图片从左至右分别表示:〔1〕问讯处;〔2〕垃圾箱;〔3〕候车室;〔4〕航空运输;〔5〕餐厅;〔6〕公用;〔7〕咖啡馆;〔8〕售票处。
其次课、光影变幻1、光照在物体上,产生了亮部与暗部。
通过描绘物体的投影和外表的明暗变化,可以增加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黑、白、灰,也称为暗部、亮部、灰部,是三个最根本的调子,合起来能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调子之一块区域会面的强度,即这块区域有多亮或多暗,它不考虑物体本身的颜色3、明暗五调:亮面〔包括高光〕、灰面、明暗交界限〔是亮部和暗部的交界局部〕、反光、投影。
4、画一个素描苹果步骤:〔1〕勾画轮廓,分出亮部、暗部和投影的面积;〔2〕画出暗部和投影;〔3〕描绘明暗交界处的细节和投影局部的深浅变化。
5、画物体的暗部可以顺着一个方向用直线、曲线平铺,也可以穿插用线或画圈,还可以用点画,或用笔涂抹暗部。
第三课、秀丽家园1、人物组合和静物组合一样,存在主次关系,先画前门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先画主角,再画配角。
2、画以人物为主的场面速写时,要先画主要的,再画次要的。
3、画速写时,可以依据自己的设想巧用一些方法:〔1〕取舍法;〔2〕遮挡法;〔3〕移动法;〔4〕借代法。
第四课:编花篮。
1、主要运用“提压”的根本编织方法,进展编织练习,构成立体形态的筐篮。
提、压是编织的根本构成原理,编织时,选用不同颜色的经〔纵向〕纬〔横向〕纸条,运用“提”、“压”的方法进展编织。
具体讲:“提”是使“经”上浮,而“纬”则下沉,被遮挡;“压”与之相反,即“经”压于下,“纬”则浮于上。
湘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1、导游图的表现手法:贴图式导游图、线描式导游图、填色手绘式导游图2、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黑、白、灰也称暗部、亮部、灰部。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出现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投影。
通过描绘物体的投影和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3、《深圳人的一天》是一件城市雕塑作品.作品以18位生活在深圳各个层面的普通人为原型。
4、编织材料可以是紫藤、柳藤、纸绳、综合材料.5、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属于圆雕作品,兵马俑采用写实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栩栩如生。
有步兵、骑兵、车兵等。
普通士兵和各级军官的差别在头饰和铠甲,头饰和铠甲越复杂,代表的军衔越高。
6、1984年12月,在徐州市狮子山发现了一组汉代楚王兵马俑。
汉兵马俑的个头较小,制作较为粗糙,侧重于表现它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7、制作盆景艺术品应注意选材合适、搭配合理、突出意境。
园林绿化的布局包括:整体布局规划、树木花草、凉亭、假山、水景、小桥、道路。
8、草绳、布条适合捆扎,有韧性的枝条适合编织。
制作田间的精灵时可以用切割、捆扎、插接等制作方法。
材料的原始质感、柔韧特性、天然色泽,能提升作品的质朴感。
9、不同的绘画表现手法,画面会展现不同的肌理效果,如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
10、招贴画是为了引起人们注意而贴在公共场所的图画。
通过图形、色彩和文字,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是招贴设计的重点。
11、泥塑头像制作步骤:①、和泥②、捏基本型③、捏出五官④、塑造五官⑤、修整完成。
捏头部时要注意基本形态特征,表情适当夸张。
捏出人物的动态要注意体块的朝向。
12、泥塑作品阴干后,进行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出来的作品称彩塑.天津“泥人张”作品栩栩如生。
13、人体的结构可以理解为几个基本体块:头部、躯干、四肢.在运动过程中,这几个体块之间的关系会有变化。
14、一般人体比例是以头的长度为计算单位,大致呈以下规律:①、成人身高约七个半长,与两臂平伸长度相等②躯干、臂长为三个头长,腿为三个半头长。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知识六年级上册美术基础知识点第一课我们去旅行1、旅行中留意收集相关资料,如导游图、景点门票、纪念画册、特色纪念品等。
2、导游图,采纳的表现手法贴图式导游图、线描手绘式导游图、填色手绘式导游图。
3、手绘是以简练、快捷的办法去表达,办法以线条为主,以形象讲话,使用工具简便。
4、画手绘旅行线路示意图有一定的基础,表现内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中途景点。
5、版面呈现的相关要素:主图、标题、文字及插图。
版面的构成概念: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字体、图片图形、线条线框和颜色色块诸因素,依照特定内容的需要举行组合罗列,并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把构思与打算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
6、形式美法则是形式设计的决定性因素,能使版画简洁,生动或充实。
7、文字在平面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表现为文字形状、大小、粗细、数量、面积、方向、距离、罗列等变化。
8、留住旅行经历的表现办法:(1)单一的绘画、摄影表现;(2)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3)绘画既能够经过经历完成,也能够参考照片资料创作完成;(4)绘画能够采纳连环画的形式表现。
9、集锦本由封面和内页组成。
内页包括:标题、插图及文字内容。
10、在版式设计时应注意:标题简洁、主题突出,插图抓住景点特点,也能够用引发联想的线条或色块来表现整个版面。
版式的设计规则:(1)以图为主的设计;(2)以字为主的设计。
第二课光影变幻1、“明暗五调”:即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2、光照在物体上,产生了亮部和暗部。
经过描绘物体的投影和表面的明暗变化,能够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万事万物的明暗变化是有规可循的,物体的形态结构别同,明暗变化别同。
方形物体的风光转折明显,黑白灰对照较强。
4、黑、白、灰,也称暗部、亮部、灰部,是三个最基本的调子,合起来能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调子:指一块区域灰面的强度,即这块区域有多亮或有多暗,别思考物体本身的颜色。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复习题一、下册理论部分第1课形色协奏曲1、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会仅仅满足于对自然的忠实摹写,他们或在似与不似之间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或在纯形式的抽象创作中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
2、《太行印象》卢禹舜《向阳花开》吴冠中《双燕图》贾又福第2课俯仰之间1、从不同的角度即视角去观看同一对象,所得到的视角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当我们从高处往下看时,这种视角被称为俯视;从低处往高处看时,被称为仰视。
平视指的是双眼直视前方,介于俯视、仰视之间。
2、为了凸显建筑物的宏伟气势,摄影师常常会采用仰视视角。
仰视视角呈现几出来的画面给人一种戏剧性的趣味感。
3、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通常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因此要想完整地表达物体的造型和结构,三视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1、脚下的路向前延伸着,由宽变窄,最后似乎消失在天与地的那条线上,这条线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平线。
2、金黄的麦田、道旁的植物慢慢向前靠拢,最后消失在地平线的一个点上,这个点我们称之为消失点。
3、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疏远密都是常见的透视现象。
4、艺术家在作画的过程中,于眼睛等高处画出一条假想的水平线以替代被阻隔的地平线,这条水平线在透视中被称为视平线。
第4课壶趣1、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造型别致,工艺精度,集壶泥、壶色、壶款、壶章、书画诸多造型因素于一体,成为中国名陶。
第5课瓶花与水果1、水彩的画法可分为干画法与湿画法两种。
2、通过色彩的深浅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体积感。
颜色可以通过加白色或加水变浅,加深色变深。
3、水彩画常用的用笔方法有刷、点、勾、摆等。
第6课唱大戏1、中国戏曲的无尽风姿使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中国戏曲根据年龄、性别和身份的不同,把人物划分为生、旦、丑、净等不同的行当。
3、用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组织面部图案,勾画在戏曲人物的脸上,是戏曲化装的特殊手法。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知识点一、色彩知识1. 基本色彩基本色彩指的是红、黄、蓝三原色,它们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而得到。
基本色彩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调配其他所有的颜色。
2. 二次色二次色是由两个基本色彩混合而成的颜色。
常见的二次色有橙色、绿色和紫色。
橙色由红色和黄色混合而成,绿色由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紫色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
3. 三次色三次色是由三个基本色彩混合而成的颜色。
常见的三次色有红橙色、黄橙色、黄绿色、蓝绿色、蓝紫色和红紫色。
三次色的制作方法是:先将两个基本色彩进行混合,然后再将第三个基本色彩加入混合物中。
4. 冷暖色彩冷色彩是指具有冷静、安静感的颜色,如蓝色和绿色;暖色彩是指具有温暖、活泼感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
在绘画中,冷暖色彩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二、线条造型1. 直线、曲线直线是由无数个点在同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线条,它可以分为水平线、竖直线和斜线等;曲线是由无数个点按一定规律连成的线条,可以分为圆弧线、螺旋线等。
2. 线条的粗细线条的粗细对绘画作品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在描绘大物体或强调重要部分时,线条可以用粗细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轮廓和纹理。
三、造型规律1. 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指在绘画中,远离观察者的事物会比近处的事物看起来小。
这种规律可以通过改变事物的大小来表现透视关系,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2. 粗细明暗在绘画中,通过线条的粗细和明暗的变化可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较重的线条和较暗的色彩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加饱满和有质感。
四、绘画技法1. 涂色法涂色法是绘画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通过用颜料均匀地涂抹在画纸上,表现出色彩的层次和变化。
2. 擦拭法擦拭法是用画笔或棉签等工具沾取少量颜料,然后轻轻擦拭在画纸上或已涂抹的颜料上,形成柔和的色彩过渡效果。
3. 涂抹法涂抹法是用画笔或海绵等工具将颜料轻轻地涂抹在画纸上,使色彩更加柔和、渐变。
4. 点描法点描法是用笔尖蘸取颜料,再点上画纸,通过一点一点的颜色叠加,形成图像。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知识点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它在六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有着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的知识点。
1. 色彩知识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
比如,红、黄、蓝是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形成其他颜色;红、黄、蓝加入黑色可以调成暗色调,加入白色可以调成浅色调;暖色调和冷色调的特点和应用等等。
2. 线条与造型线条和造型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和描绘不同的线条和造型。
比如,直线、曲线、螺旋线等等;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造型来表达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3. 绘画技法在美术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
比如,素描、水彩画、线描画等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绘画技法的特点和应用,学会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进行创作。
4. 文化素养美术学习中,也涵盖了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知识点。
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内容包括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介绍,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传统民俗艺术等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艺术价值。
5. 创作与欣赏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和欣赏能力。
在六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一些创作活动,如自由创作、模仿创作等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和艺术手法。
总结: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涵盖了色彩知识、线条与造型、绘画技法、文化素养以及创作与欣赏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六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第一课、我们去旅行1、手绘是指以简练、快捷的方法去表达,方法以线条为主,以形象说话,使用工具简便。
2、旅行中留意收集相关资料,如导游图、景点门票、纪念画册、特色纪念品等。
3、导游图分为三种:(1)贴图式导游图;(2)线描手绘式导游图;(3)填色手绘式导游图。
4、导游图表现内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中途景点。
5、版面呈现的主要要素有:主图、标题、文字及插图。
6、教材中曾现的公共场所标志图片从左至右分别表示:(1)问讯处;(2)垃圾箱;(3)候车室;(4)航空运输;(5)餐厅;(6)公用电话;(7)咖啡馆;(8)售票处。
第二课、光影变幻1、光照在物体上,产生了亮部与暗部。
通过描绘物体的投影和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黑、白、灰,也称为暗部、亮部、灰部,是三个最基本的调子,合起来能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调子之一块区域会面的强度,即这块区域有多亮或多暗,它不考虑物体本身的颜色3、明暗五调:亮面(包括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是亮部和暗部的交界部分)、反光、投影。
4、画一个素描苹果步骤:(1)勾画轮廓,分出亮部、暗部和投影的面积;(2)画出暗部和投影;(3)描绘明暗交界处的细节和投影部分的深浅变化。
5、画物体的暗部可以顺着一个方向用直线、曲线平铺,也可以交叉用线或画圈,还可以用点画,或用笔涂抹暗部。
第三课、美丽家园1、人物组合和静物组合一样,存在主次关系,先画前门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先画主角,再画配角。
2、画以人物为主的场面速写时,要先画主要的,再画次要的。
3、画速写时,可以依据自己的构想巧用一些方法:(1)取舍法;(2)遮挡法;(3)移动法;(4)借代法。
第四课:编花篮。
1、主要运用“提压”的基本编织方法,进行编织练习,构成立体形态的筐篮。
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构成原理,编织时,选用不同颜色的经(纵向)纬(横向)纸条,运用“提”、“压”的方法进行编织。
具体讲:“提”是使“经”上浮,而“纬”则下沉,被遮挡;“压”与之相反,即“经”压于下,“纬”则浮于上。
课外知识点色彩1、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
2、三间色:橙色、绿色、紫色。
3、色彩在色性上可分为冷色、暖色和中间色.冷色:蓝色、绿色、紫色等,暖色有:红色、黄色、橙色等。
4、对比色: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如: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白和黑等。
5、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5、色彩调和通常指的是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中国画1、在宣纸上运用毛笔作画是我国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的画叫做中国画。
2、中国画的工具有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
3、中国画分为写意画、工笔画等。
4、写意画是用生宣纸,而工笔画则用熟宣纸。
5、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6、中国画用笔分中锋、侧锋、逆锋、拖笔.7、中国画中人脸的绘画步骤:(1)用中锋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石加水染出肤色。
8、用水墨画故事时,我们可以尝试用色墨直接点染的方法,或用线条大胆勾勒后设色的方法,进行造型与表现。
素描1、素描是指运用铅笔或者炭笔之类的单色调黑色美术用笔对物体进行刻画,运用线条将块面铺出,再进行黑白灰的刻画。
2、点、线、面三种形式是表现图案形象的重要手段.3、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光线的变化而产生变幻的。
4、透视现象是指画面中相同大小的物体,近处的较大,远处的较小.5、透视的特点: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雕塑、木刻1、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2、雕塑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
3、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支.4、欣赏版画应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5、刻印的方法各种各样,有阴刻和阳刻。
六年级美术上册美术必背知识点
1. 色彩常识
- 基本色彩:红、黄、蓝,它们是其他颜色的基础。
- 次色彩:由两个基本色混合而成,如橙色、绿色、紫色。
- 中性色:黑、白、灰,它们不属于基本色彩和次色彩。
- 色彩搭配:可以使用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和暖色调(如红色、黄色)相结合,以营造不同的氛围。
- 色彩运用:可以通过颜色的明暗变化和对比,来表现物体的形态、纹理和光影效果。
2. 线条构成
- 直线、曲线和封闭线条:通过直线和曲线的连接和封闭,可以画出各种形态和图案。
- 线条的粗细和长度:线条的粗细和长度可以表现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和效果,如轻重、远近和速度等。
3. 图形构成
- 点、线、面:图形是由点、线和面构成的,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 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和比例可以表现出物体的不同特点和外貌。
- 物体的投影:可以通过投影来表现出物体在光线下的形态和立体感。
4. 光影效果
- 高光和阴影:高光是光线直接照射的明亮部分,阴影是被物体遮挡而形成的暗部分。
- 光源和光线方向:通过确定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方向,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光影效果和立体感。
5. 色彩表现
- 单色调和多色调:可以使用单一的颜色或多种颜色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效果。
- 色调和明暗:通过色调的变化和明暗的对比,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以上是六年级美术上册的美术必背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将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图形和光影等要素。
祝你学习顺利!。
湘版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元结构课
序
课目核心知识要点
建议
课时
学习领域
色彩表现9 生命的甘露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
料描绘雨、雪情景。
2、了解并设计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2
造型?表现
(包含)设计?应用
速写表现11 劳动最光荣学习速写的表现技法、尝试运用线条
表现人物的动态及状态。
2 造型?表现
泥塑表现10 艰苦岁月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泥塑基本技法 2
造型?表现(包含)欣赏?评述
创意表现12 废物新用在个人和集体合作的学习中,利用废
弃物品,运用各种媒材进行美术创作
3
设计?运用
(包含)欣赏?评述。
六年级上册美术重点知识点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一些重点的美术知识点,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点知识点。
一、色彩知识1. 基本色彩概念:红、黄、蓝是三原色,通过它们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颜色。
2. 美术色彩的分类: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调如红、黄、橙,冷色调如蓝、绿、紫。
3. 色彩搭配技巧:相近色搭配、互补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
二、线条知识1. 线条种类:直线、曲线、波浪线、螺旋线等。
2. 线条的表现力: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向和间距等可以表达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3. 线条的构成:由多条线条组合而成的图形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
三、造型知识1. 平面和立体:平面是二维形状,立体是三维形状。
2. 图形的组合:几何图形的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复杂的形态。
3. 美术创作中的造型:在美术创作中,通过对形状、比例、透视等的掌握,可以创作出立体感强烈的作品。
四、构图知识1. 主题与背景:构图中要突出主题,背景要有适当的空间感。
2. 对称与平衡:对称构图可以使画面稳定,平衡构图可以使画面看起来和谐。
3. 留白与重点:适当的留白可以提高画面的艺术感,合理设置重点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
五、绘画材料与工具1. 铅笔:铅笔是常见的绘画工具,有不同的粗细和软硬度可供选择。
2. 水彩:水彩是一种以水为溶剂的颜料,可以调配出丰富的色彩。
3. 油画:油画是使用油性颜料制作的绘画,具有饱满、丰富和长久的特点。
4. 美术纸及画板:美术纸和画板是绘画的载体,不同材质的纸张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
六、名家与名作欣赏1. 李可染:李可染是中国画家、教育家,他的画作以传统中国画的笔触和主题为特色。
2. 文征明:文征明是明代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以飘逸秀美著称。
3. 莫奈:莫奈是印象派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而闻名。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美术的重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 ( ( ( ( ( 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题 1、1949 年 8 月由曾年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被定为国旗图案。
他将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这个图案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大团结的寓意。
2、国旗长与高的比例为 2:3,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
大星的外接圆直径为旗高的十分之三,居左;四小星的外接圆直径为旗高的十分之一,环拱在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3、旗帜图案的设计应具有某种含义和规范性。
4、黑板报应主题鲜明,版面美观、醒目,以达到吸引观众的宣传效果。
5、黑板报的刊头内容突出板报主题,大而醒目。
板报四周要留有边框。
每一个版块标题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
每一个版块外形有变化,板块之间要相互合适。
版面文字书写规范工整。
插图烘托板报主题。
6、出黑板报的一般步骤: 1)组织相关稿件。
2)绘制版面设计图(3)版块布局画格子。
4)分工合作完成。
7、色彩的深浅、运笔的轻重、线条的组织和物体的明暗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
8、观察生活时要善于捕捉动人之处,找到观察的着眼点,以此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这样的作品更感人。
9、画画就像写文章,要善于传达自己的意图。
在画面中,人和物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及描绘的详略等,都要精心地考虑。
10、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火灾水患、疾病、战争等。
11、办画展的工作一般包括选作品,布展,写展标,制作请柬,绘制和张贴海报,观看画展。
12、采访前要制定好周密的计划书。
13、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要从不同的角度用摄影、绘画并结合文字的形式进行报道。
14、手抄报的版面一般由刊名、文章版块、标题、内容、插图等几个部分组成。
15、请说说你认识的工程车:16、制作工程车的程序: 1)制作工程车的各个局部; 2)再分别从局部到整体逐步组装; 3)最后涂色、完善。
17、“菜肴围边”采用各色新鲜的蔬菜、瓜果以及一些小饰品对主菜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从而使装盘后的主菜更完美。
六年级美术书上册知识点美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是学生在美术学科中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阶段,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六年级美术书上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集中描绘自然风景在六年级美术书上册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集中描绘自然风景。
通过练习画山水画和花草画等,学生可以观察并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他们将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山和水的形态,同时学习如何运用色彩和光影来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画作。
2. 学习静物画的技巧静物画是绘画的基础,六年级美术书上册将重点讲解静物画的技巧。
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静物的形态、质地和光影效果。
他们将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和水彩等,在纸上绘制出栩栩如生的静物画。
3. 探索人物肖像在六年级美术书上册中,学生将有机会探索人物肖像的绘画。
他们将学习如何捕捉人物的表情和特征,并通过绘画将其呈现出来。
学生将学习使用正确的比例和线条表达人物的形态,同时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增强人物肖像的生动性。
4. 学习使用色彩的技巧色彩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六年级美术书上册将教授学生使用色彩的技巧。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取和调配颜色,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色调和明暗来创造画面的效果。
他们将学习运用冷暖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同时学习如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体现画面中物体的远近感。
5. 探索绘画材料和技法除了以上的绘画内容,六年级美术书上册还将介绍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如毛笔、油画刷和刮刀等。
他们还将了解不同绘画技法的特点和应用,如水彩的湿画法和干画法,油画的薄涂法和厚涂法等。
通过探索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通过六年级美术书上册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他们将学会观察和表达大自然、静物和人物等多样的主题。
同时,他们将了解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术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美术笔记知识点美术是一门独特而又充满创意的艺术形式,通过绘画、雕塑、手工艺等多种方式,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六年级上册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点,包括色彩运用、线条表达、造型技巧等。
下面是本学期的美术笔记知识点总结:1. 色彩运用色彩是美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色彩运用知识点有:- 基本色彩:红、黄、蓝是三个基本的色彩,它们可以通过混合形成其他的颜色。
- 冷暖色彩:冷色调如蓝色、绿色会给人一种清凉、静谧的感觉;而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则会给人一种热情、活力的感觉。
- 色彩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亮度和色调的颜色,可以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
2. 线条表达线条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形状、轮廓和纹理。
掌握一些线条表达的基本技巧,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线条表达知识点有:- 强弱线条:通过加粗或加细线条的宽度,可以突出物体的主次关系。
- 曲直线条:直线条给人一种直接、稳定的感觉,而曲线条则更富有变化和动感。
- 线条方向:线条的方向可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造型技巧造型是美术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合理运用造型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常见的造型技巧有:- 线条和面的关系:线条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面可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质感。
- 正面与侧面: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和表现,可以呈现出物体的正面和侧面。
- 比例和透视:运用正确的比例和透视原理,可以使作品更加精确和具有立体感。
4. 绘画材料和工具了解绘画材料和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对于我们的美术创作非常重要。
常见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有:- 颜料:水彩、油画、颜色铅笔等不同类型的颜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
- 画笔: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画笔,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不同的绘画效果。
- 素描用具:铅笔、炭笔、橡皮擦等用于素描作品的工具。
湘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知
识点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六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
第一课、我们去旅行
1、手绘是指以简练、快捷的方法去表达,方法以线条为主,以形象说话,使用工具简便。
2、旅行中留意收集相关资料,如导游图、景点门票、纪念画册、特色纪念品等。
3、导游图分为三种:(1)贴图式导游图;(2)线描手绘式导游图;(3)填色手绘式导游图。
4、导游图表现内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中途景点。
5、版面呈现的主要要素有:主图、标题、文字及插图。
6、教材中曾现的公共场所标志图片从左至右分别表示:(1)问讯处;(2)垃圾箱;(3)候车室;(4)航空运输;(5)餐厅;(6)公用电话;(7)咖啡馆;(8)售票处。
第二课、光影变幻
1、光照在物体上,产生了亮部与暗部。
通过描绘物体的投影和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黑、白、灰,也称为暗部、亮部、灰部,是三个最基本的调子,合起来能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调子之一块区域会面的强度,即这块区域有多亮或多暗,它不考虑物体本身的颜色
3、明暗五调:亮面(包括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是亮部和暗部的交界部分)、反光、投影。
4、画一个素描苹果步骤:(1)勾画轮廓,分出亮部、暗部和投影的面积;(2)画出暗部和投影;(3)描绘明暗交界处的细节和投影部分的深浅变化。
5、画物体的暗部可以顺着一个方向用直线、曲线平铺,也可以交叉用线或画圈,还可以用点画,或用笔涂抹暗部。
第三课、美丽家园
1、人物组合和静物组合一样,存在主次关系,先画前门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先画主角,再画配角。
2、画以人物为主的场面速写时,要先画主要的,再画次要的。
3、画速写时,可以依据自己的构想巧用一些方法:(1)取舍法;(2)遮挡法;(3)移动法;(4)借代法。
第四课:编花篮。
1、主要运用“提压”的基本编织方法,进行编织练习,构成立体形态的筐篮。
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构成原理,编织时,选用不同颜色的经(纵向)纬(横向)纸条,运用“提”、“压”的方法进行编织。
具体讲:“提”是使“经”上浮,而“纬”则下沉,被遮挡;“压”与之相反,即“经”压于下,“纬”则浮于上。
2、插花的基本知识和形式美法则:(1)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去毛衣针。
(2)将6根纸棒十字交叉,横竖各三根,用来做花篮的主轴;(3)用其中一根绕圈编折做花篮底,然后使其余11根均匀散开;(4)收口时,将一根纵轴别进邻侧的纵轴内侧。
同理,按相同的方向依次编折其余各轴。
3、一般的插花步骤是:(1)根据花篮的形状、色彩特征设计插花造型,选择花材及相关材料(主要花材、辅助花材、花泥);(2)逐个固定花枝,使花枝呈现错落有致的姿态,富有韵律感。
第五课:纸魔方。
1、纸筒组合的制作步骤为:(1)制作多个纸筒单位;(2)将纸筒单体黏结组合。
2、单元形插接构成的基本变化手段:(1)改变基本形;(2)改位置、方向,将产生不同的空间构成关系;(3)改变纸材肌理色彩;(4)改变整体造型。
3、纸方框制作步骤:(1)剪出等宽纸条;(2)先折贴后剪切;(3)折压撑开。
第六课、秦陵兵马俑
1、雕塑课分为圆雕与浮雕两大类,秦俑属于圆雕。
2、秦俑分为将军俑、士卒俑和军吏俑。
3、纸质兵马俑的制作步骤:(1)在两张硬纸板上用线条分别绘制兵马俑的正面和背面;(2)用剪刀将兵马俑的轮廓剪下来,将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空白纸作为支撑。
4、普通俑和各级军官之间的差别往往是通过头饰和铠甲来体现的,头饰和铠甲越复杂,代表的军衔越高。
但车兵例外,因为需要驾车,所以他们的铠甲没有护肩,以减轻手臂的负担,轻松地驾驭战车。
5、秦俑雕刻手法写实,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秦俑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泥塑艺术的顶峰,它给世界艺术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辉。
秦俑雕塑之所以富有感染力是因为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来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
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第七课、小小园艺师
1、山水盆景用植物山石于咫尺之间微缩自然山水,山分主次,讲求呼应,构图取法中国画构图,用两叶鱼舟点出虚拟的江水,营造山环水绕的景象,传达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
2、用石块、树枝和野草制作成的缩小景观步骤:(1)摆放主体石材,注意大小搭配、疏密相间;(2)在适当的位置添加其他景物。
倒入绿色的颜料水,使景观更显秀美。
第八课、田间的精灵
1、运用捆扎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同时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能,运用剪、切、削、弯曲、插接、分支等手段,以及增添、附加有关材料的方法,来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小黄狗”选择玉米为主要材料,捆扎为主要方法,步骤:(1)切割;(2)捆扎;(3)插接。
3、编织工艺从材料来分可分为:竹编、藤编、草编和棕编四类。
第九课、生命的甘露
1、水彩常用的三种肌理的表现技法:(1)蜡笔法:用蜡笔或油画棒画一画,再画上水彩;(2)撒盐法:水分快干时,撒上盐,干后刷去盐末;(3)滴水法:色彩半干时,滴上酒精,颜色会晕开。
2、招贴画设计需要注意:主题明确、构图清晰、色彩明确和字体严谨等基本原则。
招贴画主要通过图形、色彩和文字传达设计意图。
3、招贴画为了引起人们注意而贴在公共场所的图画。
通过图形、色彩和文字,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是招贴画设计的重点。
4、设计招贴画的途径很多:(1)采用手绘的方式;(2)采用剪贴与绘画结合的方式;(3)采用电脑进行招贴画的设计。
第十课、艰苦岁月
1、《艰苦岁月》(雕塑)赏析: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刚劲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请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
满脸稚气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艰苦岁月中革命战士那积极乐观的精神通过雕塑深深地感染了观看的人。
2、人物头像制作步骤:(1)和泥;(2)捏基本形;(3)捏出五官;(4)塑造五官;(5)修整完成。
3、全身像制作步骤:(1)捏出身体各主要部分的基本形;(2)深入塑造;(3)调整完成。
4、知识拓展:泥塑作品阴干后,进行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出来的作品称彩塑。
5、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第十一课、劳动最关荣
1、《拉网》速写拉网的渔民姿态各异,但渔民的力量都集中在一根绳子上。
为了表现劳动者的动态,画家着重用单线快速勾画了他们的动态。
2、人体的结构可以理解为几个基本体块:头部、躯干、四肢。
在运动过程中,这几个体块之间的关系会有变化。
3、人物速写步骤:(1)、画出躯干及四肢大致的动态线(2)逐步深入刻画躯干、四肢和头部(3)调整大的关系,注意线的疏密组织及体块的转折。
4、一般人体比例是以头的长度(简称头长)为计算单位,大致呈一下规律:(1)成人身高约有七个半头长,与两臂平伸长度相等。
(2)躯干、臂长为三个头长,腿为三个半头长。
速写表现的是写生者对于写生对象的感受,不可能像医学解剖图那样精确、科学。
在绘画中,由于感情的渗入,难免会有些夸张和变形。
第十二课、废物新用
1、废品艺术:专门利用垃圾和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创作的艺术。
2、《凤凰》(综合材料)徐冰作品背后故事:最初是为某财富大厦定制的一件作品,计划放在金碧辉煌的大堂里。
艺术家在参观大厦建筑工地时,见到工人们原始、简陋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深受触动,于是决定选用建筑废料,塑造两只在空中飞翔的凤凰形象。
3、《凤凰》作品解析:对废弃物材料的联想与组合: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凤尾”等。
工地上硬性的材料与工地专用的色彩赋予凤凰勇猛而有力量,飘逸而又有节奏感的特色。
当艺术家将这些废弃物变为《凤凰》的材料时,凝聚了艺术家对劳动的尊重、礼赞,以及种种深刻的隐喻,如劳动和财富的关系、凤凰涅盘的典故等等。
艺术家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材料语言表达了其情感和精神世界。
课文中出现的名画作品作品名、完成时间以及作者
1、三种形式(雕塑)1935赫普沃斯(英国)
2、合作社的场地(素描)现代哈定
灯(素描)1933朝戈
静物画(素描)1956莫兰迪(意大利)
静物(版画)1940埃舍尔(荷兰)
3、家家都在花丛中(中国画)1962石鲁
新疆赶集图(中国画)现代黄胄
深圳人的一天(局部雕塑)1999孙振华
6、秦始皇陵兵马俑一高坑(局部雕塑)秦代
8、马现代韩美林
9、织锦(摄影)现代葛克平
多彩的雨季(摄影)现代苏林重
雨中行(水彩画)现代张元铁
10、艰苦岁月(雕塑)1956潘鹤
信天游(雕塑)2002肖小裘
11、化干戈为农具(速写)1949司徒乔
拉网(速写)1961叶浅予
铜壶生产合作社(速写)1963黄胄
你追我赶(速写)1973吴山明
12、凤凰(综合材料)2010徐冰
长颈鹿(纸质材料)2010埃利亚斯(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