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大悦城调研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14
西单调研报告西单是北京市的一个著名商圈,也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西单商圈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以及商家的经营情况。
一、西单商圈的发展现状1.1 基本概况西单商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周边有众多的商业设施和旅游景点,是北京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西单商圈内有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公司、专卖店等,商圈面积较大,商家数量众多。
1.2 商业发展趋势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实体商店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在西单商圈,很多新开设的商店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即将线上资源引流到线下实体店面。
这种趋势对传统商店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2.1 消费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观念发生了变化。
更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品质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价格。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和信誉的商家进行购物。
2.2 购物方式西单商圈的消费者购物方式多种多样。
部分消费者喜欢线下购物,因为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商品的质量和风格;另一些消费者则更倾向于在线上购物,因为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选择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线上线下结合的购物模式在西单商圈很受欢迎。
三、商家的经营情况3.1 店铺类型在西单商圈,商家经营的品类丰富多样。
有服装、鞋类、美妆、餐饮等各种类型的店铺。
不同类型的店铺在消费者中的受欢迎程度各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
3.2 经营困境由于竞争激烈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商家面临着经营困境。
其中一些原因是店铺形象老旧、产品更新不及时、服务水平不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商家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西单商圈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以及商家的经营情况。
对于商家来说,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关键,要时刻关注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注重品质和服务,同时灵活选择购物方式,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偏好。
西单商圈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需要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为商圈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3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1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期间我选了一天,从早上9:00到晚上20:30在西单商业区进行了近12个小时的定点观察。
5月2日早上9:00坐地铁来到西单,因为商场10:00才开门所以这个点人还不多,到了9:30就陆陆续续开始有不少人来,这个时段来的人一部分是在西单工作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像我们这么大的学生,基本都是5,6个一起,直到商场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
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
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
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
中庭空间认知调研与评价——以西单大悦城为例孙德龙【摘要】在现代商业建筑中,中庭空间因其具有良好的视觉可达性、空间渗透性以及较大的空间尺度,常常被购物者作为寻路的标志,同时又对丰富购物体验起到重要作用.该文试图以西单大悦城中庭的使用状况调研为例,对购物空间中的中庭进行主观评价分析.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考察,从空间认知层面对各中庭逐个分析,研究中庭的要素对人的寻路体验产生何种影响.文章旨在衡量设计者最初对购物空间的预期能否达到,并检验既有的寻路理论.最后得出结论,空间的差异性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对寻路行为产生正面影响.【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6页(P64-69)【关键词】中庭;西单大悦城;寻路;认知;使用后评价【作者】孙德龙【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7.21 问题提出西单大悦城坐落于北京人流量最大的西单商业区,被定位为现代时尚的高档商城。
其总营业面积达二十多万平方米,几乎占西单商业区总营业面积的40%,地下2层、地上10层。
商场经营理念中明确提出了出租给商户的经营面积不得超过商场总面积50%,因而大量采用“留白”手法,形成了大量的公共空间和中庭,室内十字购物连廊平均宽30m,在各层建立了多样独立的中庭布局。
而这样一种良好的初衷能否真正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有待考证,本文试图从空间认知层面上,通过问卷调研使用后评价的方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表1 大悦城中庭的相关信息统计比较?2 研究背景2.1 中庭在商业空间中的作用中庭空间一直被建筑设计者所重视,起初波特曼设计的社会化的共享空间的动机是创造一种吸引人的有活力的气氛,而在现代购物建筑中,中庭也同时具有更多的附加作用,其具有良好的视觉可达性、空间渗透性及较大的空间尺度的特点。
合理的设置中庭也有利于寻路行为和方向感的形成,其常常被购物者作为室内定位的标志。
2.2 相关理论和研究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即建成环境的使用后评价分为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西单大悦城考察报告篇一:北京商业考察报告北京商业考察报告一、朝阳大悦城大悦城是中粮集团斥巨资、精心打造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中粮集团在商业地产领域的优质项目。
作为集团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凭借大悦城品牌影响力,中粮将全力拓展商业地产开发,致力将商业地产构筑成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引领行业的发展朝阳大悦城位于朝阳区朝阳北路与青年路交叉口处,是朝青商圈以及京东最大的购物中心,整个商城总面积23万平米,12个经营楼层拥有Aeno百货及超市、金逸国际影城以及70多家餐饮店铺,170多家服饰、鞋帽、美容等品牌商家。
1、定位与业态商业定位:品质时尚生活中心业态组成: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教育、休闲店铺数量:朝阳大悦城共269家店铺,自b1到11F共12个楼层。
餐饮店铺72家,涵盖了金钱豹国际美食总汇、唐宫海鲜舫、熔宴、便宜坊、至爱等大型餐饮;草本工坊、蜜桃餐厅、鹿港小镇、苗乡楼、mr.pizza、万方豆捞等时尚简餐;以及cosTAcoFFee、星巴克、易思凯斯咖啡、满记甜品等休闲咖啡甜品店;集合了windsor、strellson、brooksbrothers、Tommyhilfiger、mIsssIxTY、gAp、ochIRLY、i.t、Lacoste、KILIAh、noVome、oVs、sephora等197家时尚名品店,是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教育、休闲等六大主题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
项目亮点项目亮点一:全客层商业业态数量占绝对优势朝阳大悦城主要体现在数量多,品类全。
项目亮点二:餐饮业态强势出击弥补区域不足朝阳大悦城是品类最丰富,面向消费层次最为广阔的时尚品牌餐饮集结地。
项目亮点三:家庭生活主题有效吸纳商圈客群大型超市以及强势餐饮,凸显“家庭、生活”概念,成为朝阳大悦城商业的强势卖点;丰富的价格带和商品结构,使朝阳大悦城足以满足全客层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实现“一家人、一站式”购物体验。
西单调研成稿西单商圈调研分析北京商业是首都城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0年以来,北京商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在流通规模、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效益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缩小了与国际先进商业的差距,已成为首都经济中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重要产业之一。
商业的迅速发展对首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党政军首脑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3亿元,比1990年增长3.7倍;商业增加值为222.6亿元,比1990年增长4倍,净增178.7亿元;商业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商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近1倍。
1.1.2.1各类商业网点快速增长,网点严重不足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零售贸易业网点数量由1990年的8.2万个发展到2000年的约18万个,餐饮和生活服务业网点数量由1990年的4.1万个增加到2000年的约7万个,网点分布也从城市中心区向边缘区和农村城镇扩展。
1.1.2.2多种所有制商业竞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结构不断优化非公商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份额已由1990年的11.7%上升到2000年的50%左右。
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各类市场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份额达到20%以上。
1.1.2.3发展速度已趋于稳定,商业增长方式出现新的转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由“七五”和“八五”时期年均分别递增19.2%和21.9%,逐渐稳定到12%左右;商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所占份额基本稳定在9%以上,商业增长方式开始由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效益为主转变。
1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巨大变革,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等多种国际先进的新型商业业态在北京商业中都有较大发展。
2000年,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型业态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2%左右。
截止2003年第一季度,北京共有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物业120个,提供零售物业面积294.5万平方米,平均规模为2.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