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1教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教案: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名画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2. 准备一些艺术用具,如颜料、画笔、画布等;3. 提前准备好课堂板书和教案。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将一些名画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Step 2 名画创作的过程(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名画创作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灵感的来源:艺术家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可以是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
2. 创作意图的确定: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确定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线稿的勾画:艺术家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画面的基本结构和轮廓。
4. 着色和绘制细节:艺术家使用颜料和画笔给画面上色,并绘制出细节部分。
5. 进行改动和完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进行多次的修改和调整,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
6. 完成作品:当艺术家认为画面已经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完成作品。
Step 3 艺术欣赏(20分钟)教师选择一幅名画,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
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 画面的整体效果:学生可以观察画面的元素构成、色彩运用和层次感。
如何让人物形象生动、场景热闹等。
2.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观察画面,学生可以猜测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什么。
3. 画面中的细节: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画面中的物品等。
Step 4 创作实践(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幅名画作为创作对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在纸上勾画线稿,并进行涂色和绘制细节。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指导和提醒,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创作。
Step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该课文是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较为经典的文章。
主要叙述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目的是要揭露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其坚韧、执著的品质。
文章结构非常清晰,先简单介绍了名画画面的内容,然后按“一朝心动-----三年创作”的顺序叙述了列宾的创作历程。
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了解了名画的诞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于是从两方面展开:首先,列宾看到纤夫后怦然心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起了创作的欲望。
其次,列宾深入纤夫的生活,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积累,更增加了他对纤夫的了解和同情,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
二、故事叙述整堂课,我的教学线索是:先引导学生欣赏名画,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再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景;最后了解中心,拓展练笔。
本堂课,在两分钟预备铃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欣赏名画,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也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马奈的《吹笛少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一幅幅名画在孩子们的眼前展现,把他们带进了艺术的世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接着我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练习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先借助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加强整体感知;再抓住填空练习中关键词“难以磨灭”理解,深入学习第4小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借助文本,通过读、悟、说等策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与此同时,我还结合插图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感受、神态的体悟感受他们生活的艰难和劳动的艰辛,并注重将情感融为深情并茂的朗读。
在朗读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遣词造句的魅力,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得到训练;并体验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勤奋刻苦的精神,使学生和列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下文列宾的行为的也就不言自明。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
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绘本《一幅名画的诞生》,培养学生对名画的感性认知,引导其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名画创作的过程,尤其是素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名画的感性认知和欣赏能力。
3.发掘学生对细节的关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一幅名画的诞生》这本绘本,让学生了解一幅名画创作的过程,重点介绍素描的重要性和艺术家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创作。
引导学生关注名画中的细节,找到真正的艺术之美。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名画创作的过程。
•教师根据绘本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互动阅读、小组讨论、个人实践等。
•利用素描纸和铅笔等教具,让学生感性体验素描创作的过程,提升绘画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名画中的细节,推测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提升思辨能力。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流程1.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名画的概念,并展示一幅名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名画),勾起学生对名画的好奇心。
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名画的诞生》这本绘本,简要介绍绘本的作者和内容,并展示书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对绘本的浓厚兴趣。
3.教师利用互动阅读的方式,读给学生听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4.给学生分发一张A4素描纸和一支硬铅笔,让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素描练习。
先让学生感受铅笔所产生的灰度,再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素描的基本技巧。
5.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对象的细节,让学生尽可能地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细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物体的准确观察能力和感性表达能力。
6.基于刚才绘制素描的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将实物绘制成形似的素描的,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感性认知。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教案主题: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目标:1. 了解名画的背景和创作过程。
2.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名画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设备。
2. 学生绘画和写作材料。
3. 名画相关的书籍或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幅名画的图片或幻灯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元素和情感表达。
2. 引发学生对名画创作过程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是否想知道这幅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知识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名画进行研究,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该画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过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名画,并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过程。
创作实践:1. 绘画实践:要求学生选择一幅名画作为参考,用铅笔或彩色笔绘制自己的版本。
鼓励学生尽量还原画面,同时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
2. 写作实践:要求学生以所选择的名画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他们对画面的感受和想象。
展示与分享:1.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绘制的画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所表达的情感。
2. 作品展示:将学生的画作和写作作品在教室内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论。
评价与反思: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画作和写作作品,评价他们对名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反思:学生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同时思考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拓展活动:1. 美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名画分享: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名画,向全班分享该画的背景和创作过程,以及他们对该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名画的艺术风格、画家的创作理念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画创作比赛或艺术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幅名画的诞生》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目的是要揭露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其坚韧、执著的品质。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在归纳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名画诞生的过程,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
2、理解关键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积累的内容按要求介绍《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关键句段,品味重点词语体会纤夫的艰辛和列宾同情心。
2、观察画作,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其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介绍背景资料。
(要点:伏尔加河、纤夫、列宾)(音乐)同学们,这就是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俄罗斯的人民把它称为母亲河,就是在这条母亲河上,终年有一群人为了养家糊口,拉着载有沉重货物的船只来回奔波,他们就是最辛苦、最贫穷的纤夫。
俄罗斯画家列宾就以伏尔加河为背景,创作了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纤”就是指拉船用的绳子)2、出示第一节。
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这段文字就向我们描绘了画面的内容,谁来朗读?3、揭示课题:31 一幅名画的诞生(齐读)过渡语:这幅画一问世就在画坛引起了轰动,年轻的列宾也一举成名,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幅画诞生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读课文的3_7节。
思考:_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关键句段,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语段,背诵课文第一、2节。
二、学习按必然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3、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按必然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画家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教学进程:一、欣赏名画,初读画面一、今天这节课让咱们洗澡在艺术的殿堂里,请大家先欣赏几幅世界名画。
出示4幅名画。
二、今天咱们一路来关注其中的一幅画。
板书:一幅名画出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来讲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就有一段对这幅画面的描述。
出示课文第一末节。
(老师读、齐读)4、这幅画是谁画的呢?——出示第二末节。
介绍列宾。
五、那么这幅名画是怎么诞生的呢?板书:诞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
二、了解原因,再读画面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名画的诞生源于列宾在涅瓦河上的一次游览。
咱们跟从列宾一路去看一看。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节。
想一想,涅瓦河上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找出有关文句。
3、生交流,师归纳板书。
4、出示第四节,引读。
五、说话训练出示: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窗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五、若是此时你是列宾,目送着纤夫,心里会怎么想?六、当咱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文字(第一末节),肯定能读得更超卓。
出示第一节,指名朗诵。
三.感受进程,三读画面一、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列宾心里总忘不了纤夫那疲惫痛苦的神态,所以两年以后,他来到了伏尔加河与纤夫们生活在了一路。
列宾是如何创作这幅画的?指名读六、7节。
二、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要点板书。
3、说话训练出示:两年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幅名画的诞生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段,背诵课文第1、2节。
2.学习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3.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1.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2.体会画家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画,初读画面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沐浴在艺术的殿堂里,请大家先欣赏几幅世界名画。
出示4幅名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其中的一幅画。
板书:一幅名画
出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就有一段对这幅画面的描写。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老师读、齐读)
4.这幅画是谁画的呢?——出示第二小节。
介绍列宾。
5.那么这幅名画是怎么诞生的呢?板书:诞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
二、了解原因,再读画面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名画的诞生源于列宾在涅瓦河上的一次游览。
我们跟随列宾一起去看一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节。
想一想,涅瓦河上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找出有关词句。
3.生交流,师归纳板书。
4.出示第四节,引读。
5.说话训练
出示: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6.如果此时你是列宾,目送着纤夫,心里会怎么想?
7.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文字(第一小节),肯定能读得更出色。
出示第一节,指名朗读。
三、感受过程,三读画面
1.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列宾心里总忘不了纤夫那疲惫痛苦的神态,所以两年以后,他来到了伏尔加河与纤夫们生活在了一起。
列宾是怎样创作这幅画的?指名读6、7节。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要点板书。
3.说话训练
出示:两年后,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在这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谈感动的地方,结合朗读,进一步体会画家的勤奋和刻苦。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成为名画,是由于作品蕴涵着作者对纤夫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它的诞生,还在于画家列宾的刻苦。
5.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了解了画家的勤奋、执着,了解了这幅名画所蕴含的意义,第三次看这段文字,肯定能读得更出色。
出示第一节,朗读。
四、读写结合
1.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顺序来介绍这幅画的呢?从哪些方面介绍画面上的纤夫?
2.我们在介绍一幅画,或者是一个场景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清楚。
抓住衣着、神态、动作,颜色等写具体。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幅画。
3.提示试背
4.选择画面,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