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耐阴性的鉴别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掌握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对树木的认知能力,为后续的植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各种常见的树木样本,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实验设备:放大镜、记录本、相机、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本采集(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树木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
(2)采集树木样本时,注意观察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
2. 样本观察(1)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包括树冠、树干、枝条、叶片、花、果实等。
(2)观察树木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地形等。
(3)观察树木的生理特性,如生长速度、耐寒性、耐旱性等。
3. 样本记录(1)使用记录本详细记录树木的名称、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信息。
(2)拍摄树木的图片,以便后续分析和对比。
4. 树木识别(1)根据观察到的树木特征,对照相关资料,初步判断树木的种类。
(2)结合树木的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因素,进一步确定树木的种类。
(3)对难以确定的树木,可请教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源。
5. 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总结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提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采集了20种树木样本,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初步确定了树木的种类,并与相关资料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18种树木的具体种类。
2. 实验分析(1)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对照相关资料,初步判断树木的种类。
(2)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样本采集过程中,部分树木样本难以采集,如高大乔木、稀有种等。
解决方法:选择替代样本,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②部分树木样本的形态特征相似,难以区分。
解决方法:结合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们了解校园内常见树木的识别方法,掌握树木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知识,提高对树木的观察和识别能力,为校园绿化管理和保护提供实践依据。
二、实验内容1. 校园树木种类调查本次实验选取了我校校园内常见的树木种类,包括松、柏、柳、杨、槐、银杏、枫、梧桐等。
2. 树木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对树木的观察,了解树木的树冠形状、树皮、枝条、叶片、花果、树干等形态特征。
3. 树木分类识别根据树木的形态特征,对校园内树木进行分类识别。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对树木的形态、生长习性等特征进行观察,初步判断树木种类。
2. 查阅资料法:查阅相关树木学书籍、网络资料,了解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等知识。
3. 比较法:将观察到的树木特征与资料中的描述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树木种类。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树木:在校园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对树木的树冠、树皮、枝条、叶片、花果、树干等部位进行观察。
2. 查阅资料:根据观察到的树木特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等知识。
3. 分类识别:将观察到的树木特征与资料中的描述进行比较,确定树木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树木种类调查结果我校校园内常见的树木种类有松、柏、柳、杨、槐、银杏、枫、梧桐等。
2. 树木形态特征观察结果(1)松树:树冠尖塔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针形,球果卵圆形。
(2)柏树:树冠圆锥形或尖塔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鳞形,球果卵圆形。
(3)柳树:树冠倒卵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细长,叶狭长,花黄绿色,果序长圆柱形。
(4)杨树:树冠倒卵形或圆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细长,叶狭长,花黄绿色,果序长圆柱形。
(5)槐树: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羽状复叶,花白色,荚果条形。
(6)银杏: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扇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种子核果状。
园林生态学实习作业实验一:树种耐阴性的调查1.地点:校内2.时间:2011年9月26日12:00-18:003.人员:4调查方法:①.首先我们选择的是十株孤植树,其目的在于降低其他树种、建筑物等对树木生长条件的影响。
②.观察每株树的生长特性,例如:树形大概是什么样子(例如:圆锥,近圆锥,伞形,近伞形)枝叶分布如何(例如:浓密,较浓密,稀疏,较稀疏)生长速度如何(例如:快,较快,慢,较慢),对于整个树的生长过程来说开花结实的速度(例如:早,较早,晚,较晚)寿命(例如:短,较短,长,较长)。
③.使用皮尺测定每株树枝下高的长度,枝下高的定义是指:最下一轮活枝到地面的高度。
④.使用视距测高器测量树高,先按测高器表示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地面距离(5m,10m,15m,20m),使准星对准树高,待指针静止时扣动扳机,读出数据,加上测量人的高度(眼到地面的距离)。
⑤使用卷尺测量胸径,胸径是指从地面开始算起,到树高1.3米的地方的直径⑥.计算数据:冠高比是指树冠长度与树高之比,相对高是指植物株高(单位m)与胸径(单位cm)之比,在计算中,用树高-枝下高=树冠的高度⑦.综合考虑各观测指标,对10种植物的耐阴性按由强到弱排序⑧.分析数据,确定植物的类型5.结果分析:树种耐阴性调查表1. 确定11种树木的类型,以及排序基本符合阳性树种有冠形多为伞形,枝叶分布较为稀疏,透光系数大,枝下高大,自然整枝强,相对高较小,生长速度较快,开花结实较早,寿命较短等特点,阴性树有冠形多为圆锥形,枝叶分布较为浓密,透光系数小,枝下高小,自然整枝弱,相对高较大,生长速度较慢,开花结实较晚,寿命较长等特点。
2. 实验会有部分数据产生误差,分析数据误差的原因在于:树种选择都在校内,生境基本上相似,但是由于每个树种都只选择了一个代表,所以会出现一些误差,例如该树未进入成年,有虫害,生活条件不适应等等。
测量当天为阴天,且测量树种的数据是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完成,故对透光系数的数值有部分影响。
园林植物耐阴性及其配置的探讨引言:当前,我国园林绿地中普遍存在着植物种类单调,栽培群落缺少层次,群落结构不合理,对耐阴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够深入,主要集中在对耐阴园林绿化植物的筛选利用上。
因而,对植物耐阴性进行研究,在模拟自然,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耐阴性植物的概述园林植物的耐阴性是指园林植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和适应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种复合性状,是植物为适应变化了的光照条件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以保持自身系统的平衡状态,并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园林植物的耐阴性能应该是针对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荫植物)的。
尤其是对中性植物(耐荫植物),由于其耐荫能力在不同生长环境下表现出的适应范围有所差别,更成为研究的重点植物。
二、耐阴性植物的分类依据耐阴性陈自新等将园林植物分四大类并提出各类植物的使用环境:第一类是典型的耐荫植物,能充分地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适于在复层人工植物群落中作下层地被或中层栽植,也适于种植于建筑物背阴面等光照强度较弱的环境中;第二类是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既能够充分利用弱光又能够在光照强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对环境中的光照表现出很宽的适应范围的一类植物,可以种植于人工植物群落的内部作下层地被或中层植物、可作群落的上层植物、可种植于群落的外围,也可种植于建筑物的背阴面等光照强度较弱的环境等等;第三类是既不很耐荫又需要有一定侧方的荫蔽,对光照适应较窄的植物;第四类是典型的阳性植物,必须应用于无庇荫处才能生长良好。
三、园林耐阴性植物遵循原则1、依据耐阴性植物环境,配置合理耐阴树种。
首先,达到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丰富景观的目的,选用适合大多数城乡普遍贫瘠,土质构造不良等恶劣地质情况的耐干、耐阴性植物。
其次,为了不浪费时间让耐阴性植物适应现有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尽量选取适合本地的原耐阴性物种进行园林构造。
最后,维持城乡园林工艺选择植物的多样性要求,取长补短,增强整体园林绿化功能,同时,还要加大对以下几小点的重视:第一,合理搭配耐阴植物物种,满足易于更换,合理颜色搭配的体性美观的植物基本需求,以达到不间断的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最终生态效益。
实验一树种耐阴性的鉴别一、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状况,测定植物的最低需光量,综合以上各方面,判断树种的耐阴性,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实验仪器:照度计三、实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四、实验注意点:进行耐阴性鉴别时应选择年龄相同、生境一致的树种。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用照度计先测出全日照强度,再分别测出各树种的最低需光量求出其透光率,对其透光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再将叶片颜色从深到浅进行排列,综合两个因素排列出耐阴性的大小。
对于所排列的耐阴性大小相同的树种,再综合树种的自然更新、叶片大小、、树冠形状、枝下高、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最后综合排列。
相对喜光树种来说,耐阴树种一般生长在林下、叶片较小、树冠较簇密、枝下高较低、生长较快。
(注:1、全日照强度:17000LUX ; 2、综合值为透光率的大小与叶色深浅之和,若综合值相等,以叶色深浅为主)七、实验结论与建议从以上表格可以耐阴性大小:刺桐与橄榄相等,台湾相思和羊蹄甲相等。
但刺桐较橄榄叶片颜色浅;羊蹄甲较台湾相思叶片颜色浅,而且叶片也较大。
所以耐阴性大小排列如下:木麻黄>银合欢>天竺桂>白兰花>樟树>羊蹄甲>台湾相思>垂柳>芒果>榕树>荷花玉兰>海南蒲桃〉橄榄〉刺桐>荔枝。
由于时间上的仓促以及当时天气环境的影响。
再加上人为测量的误差。
所以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十分准确。
可能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但是在整体上我们还是大体了解掌握了如何判断树种的耐阴性,学会如何使用有关的一些仪器。
希望在今后实验可以把小组细分,十人一组的规模过于庞大,另外应该加长实验的时间。
这样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把实验做的更好。
实验二、三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林学院03 生态学(2)班030404041 钟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6种岭南乡土灌木耐阴性比较研究作者:曾冠文付晓萍牛志刚徐位力马文卿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4期摘要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岭南乡土灌木树种耐阴性进行综合评价,选取的耐阴性因子分别为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b、叶绿素含量。
结果表明,6种植物耐阴性的大小顺序为波叶黄杨、谷木、三叶赤楠、子楝树、鲫鱼胆、岗柃。
关键词岭南;乡土灌木;耐阴性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142-02A Comparative Study on Shadetolerant of 6 Indigenous Shrub Species in Lingnan RegionZENG Guanwen, FU Xiaoping*, ;NIU Zhigang et al(Guangzhou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 Ltd. Guangzhou,Guangdong 510515)Abstract The shadetolerant of 6 indigenous shrub species in Lingnan region was evaluated with the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s analysis. The contents of MDA, SOD, soluble sugar, solube protein and Chlorophyll and the ratio of Chlorophyll a : Chlorophyll b in each species were used as the indices for assessing their shade toler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ilities of 6 indigenous shrub species to tolerate shade were: Buxus.sd > Memecylon ligustrifolium > Syzygium grijsii (Hance)Merr.et Perry > Memecylon octocostatum > Maesa perlarius (Lour.)Merr. > Eurya groffii.Key words Lingnan Region; Indigenous shrub; Shadetolerant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林业的不断发展,建设以木本植物为优势的生活型城市植被,提高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一大趋势。
实习一、校园园林植物耐荫性实习报告风园162班150101605 宋江离(一)实习目的1.观察不同耐荫类型园林植物在外貌形态、结构特征、习性特点上的主要差异。
2. 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3.初步认识植物耐荫性在园林植物群落配置中的应用方法。
(二)实习原理光照强度是影响叶片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适应于在强光下进行,而不能忍受隐蔽,这类植物称为阳性植物。
有些植物的光合作用适应于在较弱的光照下进行,这类植物称为阴性植物。
耐阴植物是指在光照条件好的地方生长好,但也能耐受适当的荫蔽,或者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的遮阴的植物。
对光的需要介于阳性和阴性植物之间。
由于植物耐荫性的差异,不同植物种类长期适应特定的光照条件,从而产生不同的耐荫性类型,耐荫性弱的阳性植物与耐荫性强的阴性植物在形态、生长、生境及生理等特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可根据这些差异鉴别不同植物耐荫性程度,了解植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三)实习仪器、场所及人员1、仪器:直尺或卷尺,笔记本2、场所:林大校园3、小组成员:宋江离、陈思冉、叶思扬、张拓月、韩宇飞、郭旭(四)实验数据(五)实习分析与讨论(1)实习方法的分析植物的耐荫性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长期生长环境中阳光的充足与否影响了改物种的各种性状。
所以我们列出了多种能标识植物耐阴性的性状,对每样植物进行各个性状的记录,再将各个性状进行分成四个等级的量化考核,用总分来评定一种植物的耐阴与否。
这种考核方式较为全面,考虑到了各个可能显示植物耐荫性的性状。
在进行统计的9样性状中有3样是可以进行量化成数字考核的,这样可信度很高,其他6样则需要观察统计员客观真实地记录。
(2)实习结果的分析由于灌木普遍枝下高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这样枝下高于冠高比这两项灌木则为零,于是本次实习将灌木和乔木的耐荫性分开比较。
从调查出的表格中发现:在乔木中松类的耐荫性大都较好,而蔷薇科的大都是阳性。
两种地被植物在哈尔滨的耐荫性评价试验以蛇莓委陵菜(Potentilla centigrana Maxim.)、连钱草(Glechoma hederacea.)、为试材,研究在不同遮阴程度下的耐荫性,并得出综合评价。
试验表明:连钱草比较适应25%的遮荫度、蛇莓委陵菜比较适应75%的遮荫度。
标签:光合;叶绿素;耐荫性评价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和设计栽培品种蛇莓委陵菜、连钱草。
试验在哈尔滨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内进行。
试验区域使用黑色透光度25%的遮荫网搭成2.5m高的遮荫棚,遮荫处理分为5个梯度:(1)CK,全光下不遮阴,为对照组。
(2)T1,遮荫25%。
(3)T2,遮荫50%。
(4)T3,遮荫75%。
(5)T4,遮荫95%。
1.2 试验项目与方法(1)光合特性的测定。
通过光合仪控温,测定时采用手动调节人工光源的方法得到递变H個光强度梯度,每个光强下适应1min,测得该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
以光照强度为横轴,净光合速率为纵轴绘制光响应曲线,对测定的光响应曲线运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线性拟合[1]。
将光响应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曲线计算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等参数[2]。
(2)叶绿素测定。
采用浸提法[3]测定。
叶片取样后,将其剪碎,称取0.25g 置于錐形瓶中,并加入80%丙酮+95%乙醇1:1混合液10ml,并用保鲜膜进行封口处理,震荡锥形瓶。
静置于暗处24h,至叶片发白,提取上清液定容至25ml,倒入比色皿,以80%丙酮+95%乙醇混合液1:1混合液作对照比色。
据Arnon 公式,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
(3)电导率测定方法。
取样后,将叶片剪碎,称取0.25g置于锥形瓶中,后在烧杯中注入15ml蒸馏水,室温静置6~8h,测定电导值R,再将试管置入沸水浴中煮沸20min,测定煮沸后的对照电导值R1,计算细胞膜相对透性。
1.3 数据分析数据差异显著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原始数据的整理及绘图采用Excel 2003软件完成。
10种园林植物的耐阴性比较研究温韦华;陈燕;刘东焕;郭翎【摘要】以10种园林植物为材料,对其在不同光照下的株高、冠幅、叶面积、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等耐阴性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各指标和观赏效果,采用打分法对10种园林植物的耐阴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依照耐阴性将它们分为3组:1)强耐阴植物:白玉簪、小叶扶芳藤;2)耐半阴植物:蓝叶忍冬、木本香薷、‘黄果’鞑靼忍冬、‘花叶’锦带;3)稍耐阴植物:荆芥、‘林伍德’连翘、‘金焰’绣线菊、‘金叶’连翘.根据实验结果,对10种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给园林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期刊名称】《中国园林》【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5页(P104-108)【关键词】园林植物;耐阴性;比叶重;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作者】温韦华;陈燕;刘东焕;郭翎【作者单位】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建筑密度不断增加,产生了大量荫蔽环境。
在园林绿地中,光照不足的林下空间也很常见。
荫蔽环境对园林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耐阴植物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园林绿化中可应用的耐阴园林植物种类单调、缺乏,人们对于植物耐阴性的认识多局限于经验[1],因此,了解园林植物材料的生理生化特点和所需要的环境成为新的课题。
刘东焕等[2]研究了不同遮阴水平对玉簪光合特性和生长状况的影响,得出‘金色欲滴’玉簪、白玉簪生长的适宜光强是全光照的30%,适合栽植于阔叶林下或建筑物背面;东北玉簪对光强的要求不严格,既喜阴也耐强光。
刘嘉君等[3]比较了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特征,得出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弱顺序为: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叶女贞>‘金叶’连翘。
樊超等[4]通过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光合特性的量化测定,将‘金焰’绣线菊的耐阴性与‘金山’绣线菊进行了对比,指出‘金焰’绣线菊具有一定的耐阴性。
园林植物耐阴性研究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从环境指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解剖特征4个方面综述了园林植物耐阴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耐阴性;光能利用;解剖构造;量子效率;色素含量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而植物生态效益的大小决定于叶面积的总数和叶面积指数,这就迫使人们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之中,注重植物立体化的配置,建立稳定而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复层种植结构,从空间上寻找绿量。
形成这种复层结构和良好的共生关系,会受到诸多生态因子的制约。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来保证其生存的首要因子。
目前城市中一些绿地多处于建筑包围之中,使50%以上绿地处于阴蔽环境中;室内植物的广泛应用也对耐阴植物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耐阴植物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国内对农作物、林木、花卉、牧草的耐阴性有较系统的研究。
在园林植物方面,苏雪痕教授最早对杭州园林植物群落中的一些种群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园林植物耐阴性及群落配置理论[1]。
广州市园林科研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先后对广州常见的32种室内植物,就其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生长量、单位叶面积干鲜质量、叶面积及叶的解剖结构、光合性质作了深入研究,并且对一些植物耐阴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2]。
对植物耐阴性的研究是和光合作用研究密切联系的,国内外学者在光对植物的形态,叶片解剖构造,叶绿体数目、大小,叶内色素含量的影响和光学性质、光谱组成对光合器官的作用及植物CO2气体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3-10]。
1植物耐阴性及其机理在阴蔽的条件下,植物一方面通过增强充分吸收低光量子密度的能量,毕业论文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使之高效率地转化为化学能;另一方面降低用于呼吸及维持其生长的能量消耗,使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以最大比例贮存于光合作用组织中来适应低光量子密度环境,维持其正常的生存生长。
实训一、园林植物耐阴性的观察与评价(一) 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耐阴类型园林植物在外貌形态、结构特征、习性特点上的主要差异。
2. 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3.初步认识植物耐阴性在园林植物群落配置中的应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荫性由于植物耐荫性的差异,不同植物种类长期适应特定的光照条件,从而产生不同的耐荫性类型,耐荫性弱的阳性植物与耐荫性强的阴性植物在形态、生长、生境及生理等特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表1—1)。
因此,可根据这些差异鉴别不同植物耐荫性程度,了解植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三) 实验仪器及场所1、仪器:花杆1,钢卷尺1,围尺1,皮尺1,测高器1,计算器1。
(数值表示每个实验小组的仪器设备件(台)数或实验材料数。
)2、场所:绿化较好的校园内或植物园内表 1-1 不同园林植物耐阴性类型的主要差异(四)测高器及其使用SCG-1型视距测高器1、结构仪器由望远镜、指针面表、视距表、指针制动按钮、扳机、准星角规组成,并构成一体。
另附专用标尺一支。
2、操作(树高、坡度、距离、角度测定)(1)测距。
①在被测树干眼高处挂上专用标尺,按指针面表上的标示选择适当的地面距离(10m、15m、20m或30m),调节目镜和物镜使视场中视距丝和目标影像同时清晰。
②先启动指针按钮,照准树干眼高处(约1.5m),待指针静止时扣动扳机,在指针面表最下一行上读出坡度,若坡度超出4。
m则按视距表换算出在该坡度、该定距的视距读数。
③测距时前进或后退,使视距与换算出的视距读数相符,即为测点至被测树基的水平距离。
(测距也可不用专用标尺,通过皮尺和测高器分别测出斜距和坡度,查出水平距后以皮尺确定测点位置)。
(2)测高。
在确定的测点上,按下启动按钮,将望远镜十字丝中心照准树梢,稍停2-3s,待指针静止后扣动扳机,在指针面表相应距离的一栏中读数带上读取数值,再照准树干基部,同样测出另一读数值。
眼高在树梢与树基之间时,两读数值相加即为树高;若人在坡下,眼高在树基以下,则树梢读数减去树基读数为树高;若人在坡上,眼高位于树梢之上,树高为树基读数减去树梢读数。
【关键字】报告园林学实验报告篇一:园林植物学实验报告常见园林灌木树种识别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常见主要园林灌木树种生物学、形态学、生态学特性,在实践中认识树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树种。
2、实验内容:(一)标本识别、(二)采集识别三、实验步骤:(一)标本识别1、提取标本2、观察标本3、记录形态特征、大小、色彩、质地等(含叶、茎、花、果实)(二)采集识别1、采集标本(枝、干、叶、花、果实)2、制作标本3、观察标本特征四、实验结果:常见主要灌木树种识别实验报告常见园林乔木树种识别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常见主要园林乔木树种生物学、形态学、生态学特性,在实践中认识树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树种。
2、实验内容:(三)标本识别、(四)采集识别三、实验步骤:(一)标本识别4、提取标本5、观察标本6、记录形态特征、大小、色彩、质地等(含叶、茎、花、果实)(二)采集识别4、采集标本(枝、干、叶、花、果实)5、制作标本6、观察标本特征四、实验结果:常见主要乔木树种识别实验报告篇二:园林树木学实验报告园林树木学实验报告园林树木课期间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两次实验课,一次在校园里熟悉植物,另一次是去树木园辨认植物,收获颇多,先将所认植物整理如下:白玉兰木兰科,木兰属Magnolia*soulangeana 二乔玉兰紫玉兰广玉兰石楠椤木石楠光叶石楠木瓜贴梗海棠木瓜海棠麻叶绣线菊珍珠梅风箱果花楸黄刺玫豆梨日本晚樱美人梅木兰科,木兰属木兰科,木兰属木兰科,木兰属蔷薇科,石楠属蔷薇科,石楠属蔷薇科,石楠属蔷薇科,木瓜属蔷薇科,木瓜属蔷薇科,木瓜属蔷薇科,绣线菊属蔷薇科,珍珠梅属蔷薇科,风箱果属蔷薇科,花楸属蔷薇科,蔷薇属蔷薇科,梨属蔷薇科,李亚科蔷薇科,杏属Magnolia*soulangeana Magnolia liilflora Magnolia grangflora Photinia serrulata Photinia prunifolia Lindl Photinia glabra (Thunb.) Maxim Chaenomeles sinensis Chaenomeles speciosa Nakai 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 Spirea cantonensisSorbaria kirilowii Physiocarpus amurensis Sorbus pohuashanensis Hedl Rosa xanthina Lindl Pyrus calleryana Decne nnesianaArmeniaca mumeBeauty mei毛樱桃蔷薇科,樱属Cerasus tomentosa 榆叶梅蔷薇科,李亚科Pruns triloba 火棘蔷薇科,火棘属Pyracantha fortuneana 苹果蔷薇科,苹果属Malus pumila Mill 西府海棠蔷薇科,苹果属Malus micromalus 垂丝海棠紫叶桃稠李郁李麦李碧桃山桃杏银白杨旱柳垂柳毛白杨麻叶绣球风箱果雪松白皮松华山松蔷薇科,苹果属蔷薇科,李属蔷薇科,李属蔷薇科,李属蔷薇科,李属蔷薇科,李属蔷薇科,桃属蔷薇科,李属杨柳科,杨属杨柳科,柳属杨柳科,柳属杨柳科,杨属蔷薇科,绣线菊属蔷薇科松科松科,松属松科Malus halliana f.atropurpurea Schneid Prunus padus L Prunus japonica Thunb Prunus glandulosa Lois f.duplex Rehd Amygdalus davidiana Prunus armeniaca L. Populus Canadensis Salix matsudana Salix babylonica Populus tomentosa Carr Spiraea cantoniensis Physocarpus amurensis Cedrus deodra Pruns bungeana Pruns armandii 龙柏柏科Juniperus chinensis cv. Kaizuka 水杉杉科Metaseqoia glyptostroboides 木槿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 syriacus 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Carya cathayensis 核桃胡桃科,胡桃属Juglans regia 七叶树老鸦柿山茱萸灯台树乌桕一品红黄杨木绣球接骨木荚蒾猥实糯米条金银木郁香忍冬南天竹大叶黄杨胶东卫矛七叶树科,七叶树属柿树科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山茱萸科,灯台树属大戟科,乌桕属大戟科,大戟(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园林学实验报告)属黄杨科,黄杨属忍冬科,荚蒾属忍冬科,接骨木属忍冬科,荚蒾属忍冬科,猬实属忍冬科,六道木属忍冬科,忍冬属忍冬科小檗科,南天竹属卫矛科,卫矛属卫矛科,卫矛属Aesculus chinensis Diospyros rhombifolia Cornus officinale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Sapium sebiferum Euphorbia pulcherrima Buxus sinicaViburnum macrocephalum Sambucus williamsii Viburnum dilatatum Kolkwitzia amabilis Abelia chinensis Lonicera maackii Lonicera fragrantissima Nandina domestica Euonymus japonicus Euonymus kiautschovicus卫矛卫矛科Euonymus alatus 五角枫槭树科,槭树属Acer mono 毛黄栌漆树科,黄栌属Cotinus coggygria 龙爪槐豆科,槐属 f.pendula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Koelreuteria paniculata 黄山栾女贞金叶女贞白蜡连翘雪柳迎春探春白丁香海洲常山泡桐腊梅枫香悬铃木杜仲槲树冻绿无患子科,栾树属木犀科,女贞属木犀科,女贞属木犀科,白蜡属木犀科,连翘属木犀科,雪柳属木犀科,素馨属木犀科,素馨属木犀科,丁香属马鞭草科玄参科,泡桐属腊梅科,腊梅属金缕梅科,枫香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杜仲科壳斗科鼠李科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 Ligustrum lucidum Ligustrum*vilary Fraxinus chinensis Forsythia suspensa Fontanesia fortunei Jasminum nudiflorum Jasminum floridumvar.alba Rehd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Paulownia fortunei Cimonanthus praecox Liquidambar formosana Platanus orientalis Eucommia ulmoides Oliv Quercus dentata Thunb. Rhamnus utilis Decne.丝兰龙舌兰科,丝兰属Yucca filamentosa 枸杞茄科,枸杞属Lychium chinense 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Hedera helix L. 胡颓子胡颓子科,胡颓子属Elaeagnus pungens篇三: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树木栽培学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树木的栽植一、目的通过实习,要求基本掌握树木栽植的技术要领,了解和熟悉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分析手段,鉴定不同植物对特定生物胁迫(如病原菌)和非生物胁迫(如干旱、盐害等)的抗性水平,为植物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样品:选取不同品种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为研究对象。
2. 病原菌:选取常见的植物病原菌(如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
3. 非生物胁迫模拟材料:如盐溶液、干旱模拟装置等。
4. 实验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引物、缓冲液等。
三、实验方法1. 植物抗病性鉴定a. 病原菌接种:将病原菌接种于植物叶片上,控制接种量和接种时间。
b.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病变情况,记录病变面积、症状等。
c. 抗病性评估:根据病变面积、症状等指标,对植物的抗病性进行评估。
2. 植物抗逆性鉴定a. 非生物胁迫处理:将植物置于盐溶液、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环境中,控制处理时间和浓度。
b.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
c. 抗逆性评估:根据生长指标,对植物的抗逆性进行评估。
3. 分子生物学分析a. DNA提取:提取植物样品的基因组DNA。
b. PCR扩增:根据引物设计,对植物抗性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
c. 序列分析: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序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抗病性鉴定通过观察记录和抗病性评估,发现不同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存在差异。
部分植物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而其他品种则易受病原菌侵害。
2. 植物抗逆性鉴定在盐溶液、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部分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生长状况良好;而其他植物则受到较大影响,生长受到抑制。
3. 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部分植物抗性相关基因在抗性植物中表达量较高,而在非抗性植物中表达量较低。
五、结论与讨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进行鉴定,揭示了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差异。
实验一树种耐阴性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状况,测定植物的最低需光量,
综合以上各方面,判断树种的耐阴性,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实验仪器:照度计
三、实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
四、实验注意点:进行耐阴性鉴别时应选择年龄相同、生境一致的树种。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用照度计先测出全日照强度,再分别测出各树种的最低需光量求出其
透光率,对其透光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再将叶片颜色从深到浅进行排列,综合两个因素排列出耐阴性的大小。
对于所排列的耐阴性大小相同的树种,再综合树种的自然更新、叶片大小、、树冠形状、枝下高、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最后综合排列。
相对喜光树种来说,耐阴树种一般生长在林下、叶片较小、树冠较簇密、枝下高较低、生长较快。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注:1、全日照强度:17000Lux;2、综合值为透光率的大小与叶色深浅之和,若综合值相等,以叶色深浅为主)
七、实验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表格可以耐阴性大小:刺桐与橄榄相等,台湾相思和羊蹄甲相等。
但刺桐较橄榄叶片颜色浅;羊蹄甲较台湾相思叶片颜色浅,而且叶片也较大。
所以耐阴性大小排列如下:木麻黄>银合欢>天竺桂>白兰花>樟树>羊蹄甲>台湾相思>垂柳>芒果>榕树>荷花玉兰>海南蒲桃>橄榄>刺桐>荔枝。
由于时间上的仓促以及当时天气环境的影响。
再加上人为测量的误差。
所以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十分准确。
可能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但是在整体上我们还是大体了解掌握了如何判断树种的耐阴性,学会如何使用有关的一些仪器。
希望在今后实验可以把小组细分,十人一组的规模过于庞大,另外应该加长实验的时间。
这样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把实验做的更好。
实验二、三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林学院03生态学(2)班030404041 钟淇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我们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三、实验仪器
照度计、阿斯曼通风干湿仪、SH5920声强仪、记录笔、记录纸。
四、实验步骤
1、测量光照强度
在同一上午西边或同一下午东边,防止照度计被太阳光直射。
先调节照度计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0”的位置,测总光照强量。
选择合适的量程之后,将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使其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计数,这个数值就是要测的光照强度值。
选择不同的树种类型测量光照强度,分别于1.2m 和1.8m处各测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
2、测量空气湿度
选定某一树种,在距地面1.2m处选一点,将铁钩插入树杆中.在测定前4分钟将棉纱用
水湿润,套在一个温度计球中,再将通风器满弦。
选择好量程,把通风器放在适当的位置,待示数稳定后就可读出湿球和干球所示数值,对照表上公式求出空气温度,测三次取其平均值就是测量值。
注意事项:通风器上满弦后,前6分钟温度表球部周围的通风速度为1.7~3.0m/s,通风器的全部作用时间不少于9分钟。
若有强风,即将风罩套在风向位置。
3、噪声测定
选择适当的量程,将接受器放在有声音的地方,待显示器上显示的数值稳定后,将该数值固定住,就可以进行读数,这个数值就是所要测的值。
在三个地方:林内、交通区、教学区同时测,测三次取其平均值。
在不同区内又分乔木、灌木、草本分别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太阳辐射量
2、空气湿度
3、噪声
六、结论与建议
依据上表得出结论:
1)太阳辐射量:林地<灌木<草地<空旷地,林地的植被分布较密,紫外线射入较少,光照强度较弱。
植被分布越稀光照也越强。
2)空气温度:林地>教学区>交通区。
蒸发主要受控于温度与蒸发表面的空气流动强度。
林地的光照强度较弱,水分蒸发较弱,而由于林地植被分布较密,阻挡了风速,
减弱了蒸发速率。
林地本身光合作用最强。
水分产生较多。
保温效果较好,
因此温度最高。
教学区因为有各种树木的环绕起者一定的保温作用,而交通
区相对而言人流车流频繁。
空气流动较强烈,蒸发速率较快,因而空气温度
最低。
3)噪声:交通区>教学区>林地。
交通区由于车辆往来,即使没有鸣喇叭,马达的声音已经足够成为一种噪音;教学区因为教学的需要以及往来行人的对话会形成
相对较小的噪音;而林地由于树种的屏蔽作用减弱了噪声传播,使得林地的
噪音最小。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在阴暗的地区适合栽种耐阴树种,而光照强的地方适合种喜光的树种,适当栽种一些树木不仅可以调节温度,而且还可以起到减
噪的作用,在噪音频发的地区,应该多栽种一些树木,减少噪音对人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