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77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2.下列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C.电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液晶3.大烧杯中装有冰水混合物,在冰水混合物中悬挂一个小试管,试管内装有冰,给大烧杯加热时,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A.烧杯内的冰和试管内的冰同时熔化B.试管内的冰先熔化C.在烧杯内的冰熔化完以前,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D.试管内的冰始终不会熔化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金可以打造成类型不同的首饰,是非晶体B.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5.用内径很小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 )A.偏大B.偏小C.相同D.无法解释6.如图所示,一个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导热性良好)内盛有饱和水汽与少量的水,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会增大B.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不变C.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拉出活塞,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会减小D.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不变7.某一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那么它( )A.一定是晶体B.一定是非晶体C.是多晶体D.不一定是非晶体8.如图所示,布满了肥皂膜的金属框架上有一段质量不计的棉纱,现将金属框架下半部分的肥皂膜刺破,则棉纱将是如图所示中的( )A.B.C.D.9.要使水在100 ℃以上沸腾,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移到高山上去烧B.在锅上加密封的盖C.在水中加盐D.加大火力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溶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C.粉笔能吸干纸上的墨水——浸润现象D.布做的雨伞,虽然纱线间有空隙,却不漏雨水——毛细现象二、多选题11.(多选)经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容易具有液晶态的分子有( )A.棒状分子B.碟状分子C.平板状分子D.单原子分子12.(多选)如图所示,ACB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90°后电流表读数发生了变化(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关于圆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板是非晶体B.圆板是多晶体C.圆板是单晶体D.圆板沿各个方向导电性能不同13.(多选)下列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B.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C.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D.液晶分子和固态、液态分子的排列相同三、计算题14.空气的温度是8 ℃,水的饱和汽压为8.05 mmHg,此时水汽的实际压强为6 mmHg,求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15.在大气压强为1.013×105Pa的条件下,要使m=2.0 kg,t=100 ℃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至少需要多少热量?(水的汽化热L=2.26×106J/kg)16.如图是萘晶体的熔化曲线,由图可知,萘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时间为________.若已知萘的质量为m,固态时比热容为c1,液态时比热容为c2,熔化热为λ,试完成下列表格.四、填空题17.对于晶体来说,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供给晶体的能量,是用来破坏晶体的分子结构,增加分子间的_____能,所以温度__________.18.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有收缩趋势,称为________现象.若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有扩大趋势,称为________现象.19.1982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问世,使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________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________.20.衣服弄上蜡或油污时,只要将卫生纸放在有污处的上、下表面,然后用熨斗轻压该处,即可清除油污或蜡,这是利用________现象.21.有一块物质薄片,某人为了检验它是不是晶体,做了一个实验.他以薄片的正中央O为坐标原点,建立xOy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取两点x1和y1,使x1和y1到O点的距离相等.在x1和y1上分别固定一个测温元件,再把一个针状热源放在O点,发现x1和y1点的温度都在缓慢升高.甲同学说:若两点温度的高低没有差异,则该物质薄片一定是非晶体.乙同学说:若两点温度的高低有差异,则该物质薄片一定是晶体.请对两位同学的说法作出评价.(1)甲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而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A错.固体、液体的分子排列都很紧密,分子间作用力都很强,因此体积都不易被压缩,B对.但是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因此C、D错误.2.【答案】B【解析】液晶是某些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在某些方向上分子排列规则,某些方向上杂乱,液晶本身不能发光,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3.【答案】C【解析】熔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烧杯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与试管中的冰达到热平衡时温度相等,不发生热传递,因此在烧杯内的冰熔化完以前,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4.【答案】D【解析】多数金属都是晶体,A、B错误;由于物质微粒的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可能生成多种晶体,C错误;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D正确.5.【答案】B【解析】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玻璃管中的水银呈凸形;因为玻璃管很细,会发生毛细现象,使水银柱下降,所以气压计的读数应比实际气压偏小,选项B正确.6.【答案】B【解析】慢慢推进活塞和慢慢拉出活塞,密闭容器内体积发生变化,而温度保持不变,饱和汽的压强只和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故选项A、C错,B正确.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入沸水中,容器内温度升高,水的饱和汽压增大,选项D错误.7.【答案】A【解析】无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8.【答案】D【解析】液体有收缩成最小的趋势.9.【答案】B【解析】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在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下降;而在锅上加密封的盖,锅内气压增大;水中含杂质,沸点降低;加大火力并不能升高沸点.10.【答案】B【解析】A是不浸润现象,B是表面张力,C是毛细现象,D是表面张力.11.【答案】ABC【解析】12.【答案】CD【解析】13.【答案】BC【解析】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故A错误.当液晶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B正确.液晶是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结构特征的一类物质.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C正确.液晶可以流动,所以和固态分子排列不相同,但液晶不可以像液体一样任意流动,所以和液态分子排列不相同,故D错误.14.【答案】74.5% 6 mmHg【解析】由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相对湿度=×100%=74.5%.绝对湿度即水汽的实际压强,为6 mmHg.15.【答案】4.52×106J【解析】100 ℃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的热量:Q=mL=2×2.26×106J=4.52×106J16.【答案】T2t2-t1【解析】17.【答案】分子势能不变【解析】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能量仅用于破坏分子结构,增加分子势能,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18.【答案】不浸润浸润【解析】19.【答案】一定的规则周期性【解析】20.【答案】毛细【解析】蜡和油污被加热后,可通过卫生纸的纤维发生毛细现象而进入到卫生纸内,所以是利用了毛细现象.21.【答案】(1)错因为有些晶体在导热性上也有可能是各向同性的(或两个特定方向上的同性并不能说明各个方向上都同性) (2)对因为只有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解析】单晶体中,物质微粒的排列顺序及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上是不一样的,因此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中,物质微粒排列顺序及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是一样的,因此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对于多晶体,由于其中小晶粒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因此也表现出各向同性.由此可知,表现出各向同性的不一定是非晶体,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一定是晶体.。
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1.熔化与熔化热(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制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J/kg)。
友情提示:①熔化过程指的是晶体在刚达到熔点,到全部熔化的这一段时间过程,而不是从刚开始加热到晶体全部熔化这一段时间过程;②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③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空间点阵,要破坏不同物质的结构,所需的能量就不同,因此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也不相同;④非晶体液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而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谈重点:化过程的微观理解由于固体分子间的强大作用,固体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对固体加热,在其熔化之前,获得的能量主要转化为分子的动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一部分分子的能量足以克服其他分子的束缚,从而可以在其他分子间移动,固体开始熔化。
【例1-1】如果已知铜制量热器小筒的质量是150 g,原来里面装着100 g 16 ℃的水,放入9 g 0 ℃的冰,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是9 ℃,利用这些数据求冰的熔化热是多少。
〔铜的比热容c铜=3.9×102 J/(kg·℃),水的比热容c水=4。
2×103 J/(kg·℃)〕解析:9 g 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再升高到9 ℃,总共吸收的热量Q吸=m冰λ+m冰c水(9 ℃-0 ℃)量热器中的水和量热器小筒从16 ℃降到9 ℃放出的热量Q放=m水c水(16 ℃-9 ℃)+m筒c铜(16 ℃-9 ℃)因为Q吸=Q放,所以m冰λ+m冰c水(9 ℃-0 ℃)=(m水c水+m c铜)(16 ℃-9 ℃)筒统一单位后,把数值代入上式,可得λ=3。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固体1.固体分类: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比较内容固体分类宏观外形物理性质非晶体( 玻璃沥青石蜡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1)没有固定熔点(2)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晶体单晶体(单个晶体颗粒)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1)有确定的熔点(2)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多个晶体颗粒)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1)有确定的熔点(2)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3.晶体的微观结构(1)规则性:单晶体的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2)变化或转化:在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微粒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排列,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
有些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例如天然水晶熔化后再凝固成石英玻璃。
二.液体1.液体的微观结构(1)分子距离: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间距小得多,比固体分子之间距离略大。
(2)流动性: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且液体能够流动。
(3)分子力: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
2.液体的表面张力(1)表面层: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的薄层。
(2)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绷紧的力或说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
(3)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变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绷紧的膜。
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
(4)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
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的表面积最小。
例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
(但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完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3.浸润.不浸润.毛细现象(1)浸润:一种液体会浸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2液体[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能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3.了解液晶的特点及其应用.一、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图1请结合图片思考: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2)液体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而又像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液体的这些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1)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液体的微观结构.[知识梳理]1.液体的微观结构及宏观特性(1)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是密集在一起的,因而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2)液体之间的分子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所以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由于液体分子的移动比固体分子容易,所以扩散速度比固体要快.(3)液体分子的热运动的特点表现为振动与移动相结合.(4)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相似,所以严格地说,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填“晶体”或“非晶体”)2.液体的表面张力(1)表面张力:由于表面层内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2)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2所示.图23.作用效果: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二、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导学探究](1)把一块玻璃分别浸入水和水银里再取出来,可观察到从水银中取出的玻璃上没有附着水银,从水中取出的玻璃上会沾上一层水,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现象呢?(2)如图3所示,在灌溉完土地后农民伯伯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的方法来保存土壤的水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图3答案(1)水银不浸润玻璃,而水浸润玻璃.(2)把地表土壤锄松,破坏了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地下的水分就不会沿毛细管上升到地面而被蒸发掉.[知识梳理]1.浸润和不浸润(1)浸润: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2)不浸润: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3)浸润和不浸润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2.毛细现象(1)定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三、液晶1.液晶某些化合物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于是把这些化合物取名为液晶.2.液晶的特点(1)位置无序使它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排列有序使它像晶体一样具有各向异性.(2)液晶的物理性质容易在外界(如电场、压力、光照、温度)的影响下发生改变.3.液晶分子的排列特点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个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4.液晶的应用(1)液晶显示器.(2)利用温度改变时液晶颜色会发生改变的性质来探测温度.(3)液晶在电子工业、航空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一、液体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张力1.液体表面张力的成因分析:(1)分子间距离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2)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3)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绷紧的膜.2.表面张力及其作用:(1)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例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但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完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2)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边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例1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B.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答案B解析液体表面层分子较液体内部稀疏,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表面张力的方向沿液面的切线方向与分界线垂直.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力,随温度的升高,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引力作用随之减小,所以表面张力减小.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二、浸润和不浸润及毛细现象1.浸润和不浸润是发生在两种材料(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不能单说哪一种材料浸润或不浸润.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铅.2.毛细现象常见的两种情形:如图4所示,甲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管内液面要比管外高;乙是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管内液面比管外低.图4例2(多选)将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细管插入相同的液体中,甲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则() A.液体对甲材料是浸润的B.液体对乙材料是浸润的C.甲管中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而乙管中发生的是毛细现象D.若甲、乙两管的内径变小,则甲管内液面更低,乙管内液面更高答案BD解析液体对固体浸润的情况下,在附着层分子的排斥力和表面层分子的吸引力的共同作用下,液面将上升,所以A错,B对;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所以C错;在液体和毛细管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所以D对.三、液晶例3(多选)关于液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液晶是一种晶体B.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C.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D解析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虽然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但分子的空间排列是不稳定的,选项A、B错误.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等因素变化时,都会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选项C、D正确.液晶的特点1.液晶具有流动性,具有液体的特点.2.液晶在不同方向上光学性质不同.3.在不同方向上液晶分子的排列情况不同.4.液晶受到外界影响时,物理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1.(表面张力)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引起的() A.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B.熔化的蜡烛从燃烧的蜡烛上流下来,冷却后呈球形C.小孩吹出的肥皂泡为球形D.树叶能漂浮在水面上答案D解析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正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故A 不符合题意;熔化的蜡烛从燃烧的蜡烛上流下来,冷却后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小孩吹出的肥皂泡为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树叶能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树叶受到水的浮力,与表面张力无关,故D符合题意.2.(浸润和不浸润及毛细现象)(多选)用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做毛细现象的实验时,可以看到()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越细,管内水面越高,管越粗,管内水面越低B.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越细,管内水银面越高C.毛细管插入跟它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D.毛细管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答案AC3.(液晶)下列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一些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B.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C.液晶分子保持固定的位置和取向,且位置有序,取向有序D.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答案A解析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液晶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并不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分子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故B、C、D错误.考点一液体的微观结构、表面张力1.(多选)关于液体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每一个液体分子都没有固定的位置,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时刻变动B.液体蒸发,是因为某些动能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的作用力的缘故C.液体变成固体(凝固)时体积一定减小D.液体跟其他固体一样,也是热胀冷缩的答案AB解析液体易流动,是因为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蒸发,是由于那些动能较大的分子挣脱其他分子的作用力而成为自由分子,故A、B正确;以水为反例可以说明C、D错误.2.(多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液体尽可能在收缩它们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更大的势能D.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紧密些答案BC3.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小于r0 B.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等于r0 C.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是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D.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答案D解析在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处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称为表面层,在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它们之间的距离r〉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故D项正确.4.如图1所示,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两部分的肥皂膜刺破,线的形状将变成下列选项图中的()图1答案C解析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C正确.5.(多选)下列现象中,哪些是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A.水黾站在水面上B.熔化的蜡从燃烧的蜡烛上流下来,冷却后呈球形C.用熔化的玻璃制成各种玻璃器皿D.水珠在荷叶上呈球形答案ABD解析用熔化的玻璃制成各种器皿,跟各种模具有关,并非表面张力造成的,故本题选A、B、D.6.(多选)下列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是()A.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线缝隙,但伞面不漏雨水B.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漂浮的水滴呈球形C.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会变钝D.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难以分开答案ABC解析由于雨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虽然布伞有缝隙,但不漏雨水,故与表面张力有关,A符合题意;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漂浮的水滴呈球形,是由于水滴表面层的分子间的距离比内部分子间距离大,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与表面张力有关,B符合题意;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会变钝,是由于液态的玻璃表面层的分子间的距离比内部分子间距离大,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与表面张力有关,C符合题意;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难以分开,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故与表面张力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项A、B、C正确.考点二对浸润和不浸润及毛细现象的理解7.由于海水表面有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珠之间相互吸引着,这样使得风很难把水珠刮起,只能够形成海浪,所以海洋上的风中只带有少量的水沫;而沙漠中的沙子却不一样,沙粒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风很容易刮起大量的沙子……根据以上规律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设想,如果玻璃杯中盛有少量水银,放在在太空轨道上运动的宇宙飞船内,水银在杯子中将呈现的形状是下图中的()答案D解析在宇宙飞船内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都消失;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受失重的影响,水银不浸润玻璃,水银的形状只由表面张力来决定.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水银的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而体积一定时,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水银会呈现球形,D正确.8.(多选)下列对浸润及不浸润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夏季,人穿棉线衣服感觉舒适是因为汗水对棉线浸润B.单杠、双杠运动员上杠表演前,手及杠上涂镁粉,是因为水对镁粉浸润C.布制的雨伞伞面能明显看到线的缝隙,但雨伞不漏雨水是因为水对伞面不浸润D.酒精灯的灯芯经常是用棉线做成,因为酒精对棉线不浸润答案AB解析雨伞不漏雨水是因为水浸润伞面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造成的,C错;酒精灯的灯芯经常用棉线做成,酒精对棉线浸润,D错,A、B对.9.(多选)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它们在毛细管中将产生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现把不同粗细的三根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水银中,如图所示,正确的现象应是()答案AD解析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为毛细现象,管子越细,现象越明显,A、D对,B、C错.考点三对液晶特点的理解10.(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晶态只是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具有的存在状态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C.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D.当前液晶最主要的应用是在显示器方面答案BD11.(多选)关于液晶的特点及应用正确的是()A.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B.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各向异性的特点C.利用液晶在电压变化时由透明变浑浊的特性可制作电子表、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D.有一种液晶,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答案BCD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第1 节固体刷基础题型1 晶体及微观结构1.有关晶体的排列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同种元素原子按不同结构排列有相同的物理性质B.同种元素原子按相同结构排列有不同的物理性质C.同种元素形成晶体只能有一种排列规律D.同种元素形成晶体可能有不同的排列规律2.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晶体微观结构及其解释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晶体中沿不同的方向上微粒排列的情况不同,故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B.乙图为金刚石中碳原子形成的一种紧密结构,相互之间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十分坚硬,可制造玻璃刀和钻头C.丙图为食盐晶体的点阵结构,晶体的许多特性都与点阵结构有关D.图丁为液晶分子的排列示意图,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因温度、压强、摩擦等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而发生变化,由此引起液品光学性质的改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C.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题型2 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B.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异性的C.晶体熔化时只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晶体熔化时内能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5.在a、b、c 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石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石蜡熔化的范围分别如图甲所示,而a、b、c 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由此可判断出()A.a 为多晶体,b 为非晶体,c 为单晶体B.a 为多晶体,b 为单晶体,c 为非晶体C.a 为单晶体,b 为非晶体,c 为多晶体D.a 为非晶体,b 为多晶体,c 为单晶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B.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C.天然水晶是晶体,熔化后再凝固的水晶(即石英玻璃)也是晶体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晶体刷易错易错点认为任何晶体在各个物理性质上都是各向异性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根据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能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则一定是多晶体第2 节液体刷基础题型1 液体及表面张力1.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小于 r0B.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C.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是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D.液体表面张力与浸润现象都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2.如图所示,图 a 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 b 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 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 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水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有空隙题型2 毛细现象和液晶3.下列属于液晶分子示意图的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B.液体浸润固体是由于附着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制成的D.水黾可以在水面自由活动说明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5.(多选)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银滴放到打磨干净的铅板上,水银就附着在铅板上,很难擦去,是因为附着层内分子之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B.液晶显示器是液晶中掺入少量多色性染料,染料分子会与液晶分子结合而定向排列,从而表现出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C.毛细现象是浸润和不浸润及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形成的现象,现象是否明显与液体种类和毛细管的材料有关D.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小E.水黾停在水面上受到重力和水表面张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B.一定质量的 0℃的水的内能等于相同质量的0℃的冰的内能C.干旱大气里锄松上壤,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有利于保存地下水分D.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7.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它们在毛细管中将发生上升或下降现象,现把粗细不同的三根毛细管插入水和水银中,液柱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现象应是()8.(多选)关于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晶体都有固定的形状,确定的熔点B.所有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后,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时,固态仍为晶体C.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虽然在特定的方向比较整齐,但是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D.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刷易错易错点浸润和不浸润液体附着层内分子间距和分子力9.液体的附着层具有收缩趋势的情况发生在()A.液体不浸润固体的附着层B.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的附着层C.所有液体的附着层D.液体浸润固体的附着层第3 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刷基础题型1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1.(多选)下列关于饱和汽及饱和汽压的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某种蒸汽开始时是饱和的,保持温度不变,增大谷器的体积,饱和汽压一定减小B.对于同一种液体(液体足够多),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相同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通常是不同的D.不饱和汽变为饱和汽可以通过使液体升温的方式快速实现2.(多选)在高原地区烧水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气的变化情况为()A.压强变小 B.压强不变C.一直是饱和汽 D.变为未饱和汽3.(多选)如图所示,在一个带活塞的容器底部有一定量的水,现保持温度不变,上提活塞,平衡后底部仍有部分水,则()A.液面上方的水蒸气仍为饱和汽B.液面上方的水蒸气从饱和汽变为未饱和汽C.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减小,压强减小豆D.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强都不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稳定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如有某种液体存在,其中该液体的蒸汽一定是饱和的B.密闭容器中有未饱和的水蒸气,向容器内注入足够量的空气,加大气压可使水汽饱和C.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当液化和汽化速率相等时,液体和气体达到一种动态平衡D.对于某种液体来说,在温度升高时,由于单位时间内从液面汽化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其饱和汽压增大题型2 空气湿度和湿度计5.(多选)关于饱和汽压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不同液体的饱和汽的饱和汽压都相同B.同种液体,温度升高时饱和汽压增大C.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比冬天的绝对湿度大D.饱和汽压和相对湿度都与体积无关6.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C.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7.(多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末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C.密闭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及其饱和汽,若温度升高,同时增大容器的容积,饱和汽压可能会减小D.干湿泡湿度计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空气湿度越大,则两温度读数相差越大E.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8.(多选)如图所示是水的饱和汽压与温度关系的图线,请结合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饱和汽压增大B.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不变的C.在实际问题中,饱和汽压包括水蒸气的气压和空气中其他各种气体的气压D.若容器中用活塞封闭着刚好饱和的一些水蒸气,测得水蒸气的压强为 p、体积为 V,当保持温度不变,下压活寨使水蒸气的体积变为V2时,水蒸气的压强变为 2p刷易错易错点饱和汽压的决定因素9.(多选)下列关于饱和汽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为一定值B.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液体的种类无关C.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随饱和汽体积的增大而减小D.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第4 节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刷基础题型1 熔化及熔化热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将主要用于()A.增加分子的动能B.增加分子势能C.既增加分子的动能,也增加分子的势能D.既不增加分子动能,也不增加分子势能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3.我国有句谚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你认为以下几个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A.冷与不冷是将下雪过程中与下雪过后的温度进行对比来说的B.雪一定是先熔化成水,再蒸发为水蒸气C.雪的熔化、熔化后水的蒸发以及雪的升华都需要吸热,导致气温降低D.人们感觉的“冷”与“不冷”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4.(多选)如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 段是吸热过程,cd 段是放热过程B.ab、bc、cd 三段都是吸热过程C.ab 段物质处于固态,bc 和cd 两段处于液态D.bc 段是晶体熔化过程题型2 汽化及汽化热5.(多选)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中的分了是静止的,液体、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B.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C.液体的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D.汽化现象是由于液体分子相互排斥而发生的E.有的物态变化中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升高6.如图所示是水在大气压强为1.01×105 Pa 下的汽化热与温度的关系图线,则()A.大气压强为1.01×103Pa 时,水的沸点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该图线说明温度越高,单位质量的水汽化时需要的能量越小C.由该图线可知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与温度无关D.该图线在100℃以后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水已经汽化了7.有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依据上述说明,其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8. 0℃的冰和 100℃的水蒸气混合后:(1)若冰刚好全部熔化,则冰和水蒸气的质量的比值是多少?(2)若得到 50℃的水,则冰和水蒸气的质量的比值是多少?[已知水在 100℃的汽化热 L = 2.25 ×106 J/kg,冰的熔化热λ= 3.34 ×105 J/kg,水的比热容 c = 4.2 ×103 J/(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填空训练版)知识点一、固体1、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2、固体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金属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还有: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单晶体是指样品中所含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周期排列的一种固体状态。
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单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排列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说明:各向异性是指这种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即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5. 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6.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知识点二、液体1、液体液体没有确定形状,往往受容器影响;液体与空气的交界面叫自由面;液体具有显著的流动性。
2. 液体的微观结构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