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敲除的新技术——RNAi
- 格式:pdf
- 大小:390.65 KB
- 文档页数:6
rnai技术原理RNAi技术原理。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特殊的基因沉默技术,通过特异性降解靶基因的mRNA,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RN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和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RNA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RNAi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siRNA合成、RNA诱导靶基因沉默和RNA诱导沉默的效应。
首先,siRNA由外源DNA转录而来,或由细胞内Dicer酶切割长双链RNA产生。
siRNA由RISC复合物识别并结合,导致RISC复合物介导的靶基因mRNA降解。
最终,靶基因的表达被抑制,从而实现基因沉默的效果。
RNAi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成siRNA,研究人员可以选择性地沉默感兴趣的基因,从而研究其功能。
利用RNAi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验证基因的功能、探索信号通路、筛选药物靶点等。
此外,RNAi技术还被应用于疾病治疗领域。
通过设计siRNA靶向疾病相关基因的mRNA,可以实现对疾病基因的特异性沉默,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除此之外,RNAi技术还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RNAi技术,可以设计siRNA靶向害虫或病原体的基因,从而实现对害虫或病原体的生物防治。
此外,RNAi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
综上所述,RNAi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沉默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理解RNAi技术的原理,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推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和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RNAi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将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生物体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的一项崭新技术,它利用了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引起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的特异性沉默(silencing)现象,其本质是siRNA与对应的mRNA特异结合、降解,从而阻止mRNA的翻译。
RNAi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体对病毒基因等外源核酸侵入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它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具有抗病毒、稳定转座子及监控异常表达mRNA的生物学功能。
RNA干扰现象不仅能提供一种经济、快捷、高效的抑制基因表达的技术手段,而且有可能在基因功能测定,基因治疗等方面开辟一条新思路。
1 RNAi的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植物受到野生型病毒感染后,能产生对另一种亲缘关系相近的病毒的抵抗力。
而真正发现双链RNA(dsRNA)能引起基因沉默现象,则在1995年。
当时,Guo和Kemphues用反义RNA技术阻断秀丽新小杆线虫(C.elegans)中parl基因的表达时发现反义RNA具有抑制该基因表达的功能,同时正义RNA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抑制效应,实验表明正义RNA和反义RNA均能阻抑基因功能表达,而且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机制也各不相同。
1998年,Fire和Mello等人首次发现dsRNA能够特异地抑制C.elegans中的纹状肌细胞unc-22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dsRNA所引起的基因沉默效应要比单单应用反义RNA或正义RNA强十几倍。
而且注射入C.elegans的性腺后,在其第一子代中也诱导出了同样基因的抑制现象,说明在原核生物中,RNAi具有可遗传性。
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RNAi。
因为RNAi作用发生在转录后水平,所以又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或共抑制。
此后,又在果蝇、锥虫、涡虫、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真菌、斑马鱼及哺乳动物等真核生物中发现了RNAi现象。
基因敲除与突变的原理和实践自从我们开始理解和研究基因时,一直有一种技术可以让我们探究基因功能的机制: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一种对生物基因组进行彻底改变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基因表达对生命过程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基因敲除和突变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敲除的原理基因敲除是通过人工介入的方法将基因的表达沉默下来或停止表达,使其不再参与生物体发育或生理功能。
在基因敲除中,主要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1. RNAi敲除:通过引入小分子RNA或其他小RNA分子来抑制基因的表达。
2. Crispr/Cas9敲除:通过引入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来干扰特定基因的序列,以阻止其表达。
3. 向后遗传:通过人工设计无功能DNA片段来取代基因的功能序列,以实现基因敲除。
这些方法在研究基因功能时,可以提供重要的帮助。
例如,使用基因敲除的方法可确定基因对信号转导和药物代谢等过程的影响。
基因突变的原理基因突变是指永久性破坏或改变基因的DNA序列的任何过程。
基因突变是生命进化中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鼻子上的痣或特殊的眼颜色等。
这里我们将着重讨论基因突变的分类和原因。
基因突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点突变是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在蛋白质合成中引起细微的变化,但可能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染色体突变是指涉及染色体的较大片段的改变,如整个染色体、某一段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等。
基因突变的原因可以是自然的或人为的。
自然突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由较低水平的、长期的辐射和化学物质曝露致使的,这些物质可以改变DNA序列。
人为诱导的突变可以是由化学物质或其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等引起的。
基因敲除和突变的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基因敲除和突变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用于解决生物信息学方面的重大问题。
基因敲除可以用于检测基因是否对生命过程必不可少,以及基因在生理和病理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基因突变方面,可以在自然物种中发现耐药性的突变体,从而探寻一些新型的治疗策略。
RNAI原理及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基因调控机制,其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RNAi机制首先通过特定的酶将特定基因的mRNA分解为小片段,然后这些小片段与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结合,最终导致该基因的特异性沉默。
RNA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以及治疗疾病的实践中。
以下是RNAi原理和应用的详细解释:RNAi原理:1.RNAi的起源:RNAi最早是在植物系统中被发现的一种基因沉默调控机制,随后发现其在真核生物中也存在。
2. RNA干扰的具体机制:首先,特定的酶(Dicer)将外源双链RNA (dsRNA)或内源的小干扰RNA(siRNA)切割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miRNA);然后,这些小分子与RISC结合,形成siRNA-RISC复合物;最后,这个复合物会识别并结合到目标mRNA上,以一种亚完美匹配的方式,引发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达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RNAi应用:1.功能基因组学研究:RNAi可以帮助研究人和动物的基因功能,通过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可以观察基因敲除后生物体产生的表型改变。
这有助于揭示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 疾病治疗:RN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通过设计和合成siRNA,可以在细胞内选择性地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治疗一系列遗传病和感染病。
例如,在癌症治疗领域,可使用RNAi技术抑制癌细胞特定的致癌基因,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3.植物基因改良:RNAi技术可用于改良植物的抗感染性、抗虫性、耐盐碱性等性状。
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加植物对胁迫的抵抗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遗传治疗:通过将siRNA导入体内,可以干扰基因表达和调节细胞功能。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基因靶向和克隆动物等领域。
总结: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方法,已经在生物学研究和治疗疾病的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RNAi的原理与应用1. RNAi的定义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通过特定的RNA序列对靶基因进行抑制的现象。
它是由双链RNA(ds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可在转录后水解转录物或转录前阻断特定的mRNA来抑制基因表达。
2. RNAi的基本原理RNAi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外源性的小RNA分子(小干扰RNA,siRNA)或合成人工的小RNA分子(小干扰RNA,shRNA),将其与目标mRNA相互配对,从而刺激酶的活性,引发mRNA的降解,在转录或翻译水平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3. RNAi的步骤RNAi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小RNA分子的合成:通过化学合成或由内源性基因产生的方式,合成得到小RNA分子。
•外源性小RNA的进入细胞:将合成得到的外源性小RNA引入目标细胞内。
•小RNA与RISC复合体结合:外源性小RNA与细胞内的RNA诱导靶向复合物(RISC)结合。
•小RNA的导引:外源性小RNA通过RISC复合体将其导引到目标mRNA上。
•目标mRNA的降解或抑制:外源性小RNA与目标mRNA配对后,通过RISC复合体的活性,引发目标mRNA的降解或抑制。
4. RNAi的应用领域RN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生物学研究领域和医学领域:4.1 基因功能研究RNAi技术可以通过针对特定基因靶点的干扰,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可以设计特定的siRNA或shRNA靶向目标基因,并观察目标基因沉默后细胞或生物体的表型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深入了解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2 病毒抑制RNAi技术可以用于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在研究HIV感染机制时,可以设计特定的siRNA或shRNA靶向HIV基因,抑制其复制和扩散。
这为研究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4.3 肿瘤治疗RNAi技术可以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通过设计特定的siRNA或shRNA靶向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基因敲除的方法
基因敲除是一种实验手段,通过干扰或删除某个基因来研究其对生物体的功能和表达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基因敲除方法:
1. RNA干扰(RNAi):通过引入特定的双链RNA分子,可以在细胞中诱导RNA干扰复合物(RISC),使其与特定的mRNA序列结合并导致其降解或抑制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合成小分子RNA片段作为外源性RNAi分子,或者通过转染质粒表达RNAi分子来实现基因敲除。
2. 质粒介导的基因敲除:通过构建质粒载体,将基因的反义序列整合到质粒中,并将其导入到目标细胞中。
质粒中的反义序列可以与目标基因的mRNA互补配对,形成双链结构,从而抑制基因的翻译或引起mRNA降解。
3. CRISPR/Cas9系统: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敲除技术。
它利用Cas9酶与特定的单链RNA(sg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与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互补配对,并导致DNA双链断裂。
当细胞修复这些断裂时,可能会引入错误的碱基,导致基因的敲除或功能丧失。
4. 胚胎干细胞敲除: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在胚胎干细胞中敲除特定的基因,从而生成敲除该基因的小鼠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和生理学过程。
这些基因敲除方法可以在体外或体内进行,并根据具体研究需求
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RNAi技术的发展与进展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基因调控机制,它通过降解靶基因的mRNA,从而抑制或靶向基因表达。
自从RNAi被发现以来,它已经成为了生物研究、医学治疗,甚至是基因编辑的主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RNAi技术的发展与进展。
1. RNAi的发现和原理RNAi最早是在1998年由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以线虫为模型生物发现的。
随后,RNAi被证明成为了所有真核生物都存在的现象。
RNAi的原理是利用双链RNA(dsRNA)的某一个部分诱导RNA内切酶复合物(RISC)的结合并裁剪其与mRNA互补的同源序列的mRNA,从而降低其表达。
RNAi还可以通过特殊的RNAs载体将siRNA引入到细胞中,从而实现特定基因表达的精确控制。
2. RNAi在基因敲除中的应用RNAi是基因敲除的一种基本技术。
在RNAi中,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可以被特异地引导RISC与mRNA靶向结合并降低基因表达水平。
这个过程是高度特异性,并且能够准确地敲除一个特定的靶基因。
因此,RNAi在基因敲除领域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3. RNAi在研究中的应用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广泛应用。
通过siRNA介导的RNAi治疗,可以实现对基因的精确控制,以便探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通过RNAi技术敲除一个基因还可以帮助人们揭示该基因的功能是否与某种疾病相关,并且可以用RNAi技术探究不同类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4. RN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RN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也有很大的潜力。
利用RNAi技术可以快速地识别和验证新的潜在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对药物的作用实施更直接、更细致的监测和反馈。
因此,RNAi被视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药物筛选平台。
同时,RNAi还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包括癌症、感染和遗传性疾病。
基因敲除技术原理及应用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利用RNA干扰技术、锌指核酸酶等工具,将特定基因靶向“敲”掉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在不改变细胞的遗传背景的情况下研究基因功能,并可以探究复杂疾病与基因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是通过RNAi、卡他酵素、锌指核酸酶等方式,作用于基因特定区域,抑制基因的表达。
RNAi是基因沉默的一种形式,可通过切割特定RNA,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卡他酵素则能够特异性地切割基因组上的DNA链,并在细胞自身修复机制起作用的过程中,引起修复错乱,从而实现基因沉默。
而锌指核酸酶技术则是利用特异性酶切割基因组DNA的技术。
应用方面,基因敲除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了基因功能研究、疾病诊断、疾病预防与治疗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基因在细胞生长、发育、衰老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而在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方面,基因敲除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们研究不同基因的功能和关系,识别疾病相关基因,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实现对疾病相关基因的治疗,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除了以上提到的应用领域,基因敲除技术还具有其他的应用价值,例如帮助科学家们研究新的药物靶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良基因正常人、研究新的抗癌药物等。
总之,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因工程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基因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也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手段。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这项技术将会在医学研究、农业发展、生物科技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NAi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原理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是一种通过靶向RNA的降解来抑制基因表达的方法。
这种技术基于细胞内的一个自然免疫系统,该系统可以识别和降解异质RNA分子。
RNAi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发现新的药物靶标,并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RNAi技术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siRNA合成:RNAi技术使用小干扰RNA(siRNA)来诱导RNA降解,siRNA在细胞内的一种酶切后生成双链RNA。
2.RISC复合物的形成:双链RNA结合到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蛋白上,形成siRNA-RISC复合物。
3.靶向RNA的降解:siRNA-RISC复合物通过辨识靶向RNA的互补序列,导致靶向RNA的降解。
应用RNAi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RNAi技术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利用RNAi技术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该基因对细胞功能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调控网络以及各个基因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作用。
药物研发RNAi技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使用siRNA来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可以发现新的药物靶标,并研发相应的药物。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减少非特异性的药物作用,提高疗效。
基因治疗RNAi技术在基因治疗中也有潜在的应用。
通过利用siRNA来抑制异常基因的表达,可以治疗某些遗传疾病。
例如,通过沉默表达异常的突变基因,可以减少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农业改良RNAi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利用RNAi技术来靶向沉默特定害虫的基因,可以开发出新型的农药和抗虫作物。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病毒治疗RNAi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病毒治疗。
通过利用siRNA来沉默病毒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基因敲除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旨在通过修复或替换缺陷或异常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而基因敲除技术则是基因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因敲除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与局限性。
基因敲除技术是指通过干扰RNA(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或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识别或功能来实现对某一特定基因的完全或部分抑制。
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包括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和CRISPR-Cas9。
RNA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敲除技术之一。
它通过引入外源的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使其与目标基因的mRNA结合并降解,从而达到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效果。
相比较于其他基因敲除技术,RNAi具有简单易操作、高效和特异性高等优势。
另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因敲除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9是通过使靶向的Cas9核酸酶结合特定的RNA分子,将其引导到目标基因上,并切割目标基因以引起其敲除。
与RNAi相比,CRISPR-Cas9技术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特异性,并且不仅可用于基因敲除,还可用于基因编辑和基因修饰,因此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基因治疗中,基因敲除技术有以下几个应用方面:首先,基因敲除技术可用于针对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通过敲除致病基因,可以恢复患者基因功能,从而阻断疾病的发展。
例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可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导致疾病的CFTR基因来实现基因治疗。
其次,基因敲除技术也可用于抗癌治疗。
癌症往往与一些致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或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通过敲除这些致癌基因,可以减少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CRISPR-Cas9技术可以敲除BRAF基因,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等癌症。
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BULLETIN・技术与方法・2006年第3期RNAi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作用机制大致相同,不同的研究小组对它的命名不同。
植物学家称之为共抑制,菌类学家称之为静息作用,昆虫学家和动物学家称之为RNAi。
RNAi在维持基因稳定、保护基因组免受外源核酸侵入、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RNAi作为基因沉默的一个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基因治疗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2]。
1RNAi的发展史RNAi首先是在1990年由Jorgensen等人在研究矮牵牛花中发现的一种转基因同时抑制自身和相应内源基因表达的基因沉默现象。
他们本欲通过加入外源色素合成基因拷贝而产生出更深的紫色牵牛花,但是实验并为达到预期的结果,有的转基因植物开出全白或部分白的花,这表明色素的合成不是被加强而是被抑制。
事实上,不仅导入的基因没有表达,植物自身的色素合成基因的表达也失活了,这种现象被称为基因的工抑制现象。
1994年,Macino和Congoi发现将合成类胡萝卜所需的基因导入粗糟红色链孢霉,导致30%的转化细胞中霉菌本身的基因失活,并将其称之为基因的静息作用。
1995年,康乃尔大学的SuGuo博士在试图阻断秀丽新小杆线虫(C.elegans)中的pal-1基因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他们本想利用反意RNA技术特异性地阻断上述基因的表达,同时在对照实验中给线虫注射正义RNA(senseRNA)以期观查到基因表达的增强,但达到的结果是二者都同样地切断了pal-1基因的表达途径,这是与传统上反义RNA技术的解释正好相反的。
直到1998年2月,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的AndrewFire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CraigMello才首次揭开这个谜。
通过大量艰苦的工作,他们证实,SuGuo博士遇到的正义RNA抑制基因表达的现象,以及过去的反义RNA技术对基因表达的阻断,都是由于体外转录所得RNA中污染了微量双链RNA而引起。
RNA干涉与基因敲除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和基因敲除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它们都可以用来研究和调控基因表达,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重点介绍RNA干涉和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
一、RNA干涉技术RNA干涉是一种常见的基因调控方法,通过沉默目标基因的mRNA从而抑制其表达。
其机制是通过转录和降解过程中的特定RNA 分子介导,主要分为siRNA(小干扰RNA)和miRNA(微小干扰RNA)。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两种RNA干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 siRNA技术siRNA是由外源DNA合成的双链RNA分子,在细胞内由Dicer酶催化切割形成20-25个碱基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这些干扰RNA与RNA诱导靶向基因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并导致靶向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
siRNA技术一般通过载体转染或合成siRNA直接转染的方式传递到细胞。
siRNA技术在基因沉默和基因功能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成特异性靶向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地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研究基因功能。
此外,siRNA还可以用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如抑制特定病原体的基因表达。
2. miRNA技术miRNA是内源性产生的小RNA分子,主要通过通过碱基互补与靶向mRNA结合,并通过RNA诱导靶向基因沉默复合物(RISC)介导靶向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
与siRNA不同,mi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调节细胞过程的正常功能。
miRNA技术在基因调控和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miRNA可以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
通过合成特定的miRNA类似物或抑制miRNA的表达,可以进一步了解miRNA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并可能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基因治疗中的基因敲除筛选与验证方法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前沿技术,它通过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基因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基因敲除筛选与验证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目标基因,并确保敲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讨论基因治疗中常用的基因敲除筛选与验证方法。
一、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敲除方法之一。
该系统利用一种特殊的RNA分子(CRISPR RNA),与一种酶(Cas9)结合,形成一种RNA-蛋白复合体。
这个复合体通过与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匹配,以导致双链断裂。
当细胞试图修复这个断裂时,往往会引起基因突变或插入/缺失等错误修复,最终导致目标基因的敲除。
CRISPR/Cas9系统具有准确、高效和简便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中的基因敲除。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合成适当的CRISPR RNA和Cas9蛋白,将其导入细胞,并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检测目标基因是否被成功敲除。
二、RNA干扰(RNAi)技术RNA干扰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基因敲除筛选方法。
该技术利用小干扰RNA (siRNA)或小发夹RNA(shRNA),通过与目标基因的mRNA相结合,引导RNA酶复合物切割目标mRNA,从而降低或抑制该基因表达。
使用RNA干扰技术进行基因敲除筛选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该技术广泛适用于多种细胞类型和体外和体内实验。
其次,通过设计合适的siRNA或shRNA,可以选择靶向特定基因的序列,以实现高度特异性的基因敲除。
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敲除验证方法。
该方法通过首先将mRNA转录为互补DNA(cDNA),然后使用特定引物进行PCR扩增。
最终,扩增产物可以通过凝胶电泳和测序技术来确定是否成功敲除了目标基因。
RT-PCR在基因敲除验证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检测cDNA的存在与否,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目标基因是否成功敲除,并进一步评估其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rnai技术原理引言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研究人员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其中,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能够在基因水平上控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本文将详细介绍RNA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基因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RNAi技术的原理RNAi技术是一种通过RNA的干涉作用来抑制目标基因表达的技术。
在RNAi中,双链RNA(dsRNA)的存在是关键。
dsRNA可由外源(例如合成)或内源(例如病毒感染)产生。
一旦dsRNA进入细胞内,它会被核酸酶Dicer加工成21~23核苷酸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简称siRNA)。
siRNA进入RNA诱导的靶向剪切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简称RISC)后,其中的Argonaut蛋白会将其中的一条链裂解并保留另一条链。
RISC复合物会引导这条单链的siRNA与目标RNA靶向互补配对。
一旦互补配对形成,RISC 复合物就会剪切目标RNA使其失去功能。
这种剪切机制可以减少目标RNA的表达量,并进一步影响与该RNA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产生。
RNAi技术的应用RNA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
下面将介绍RNAi技术在这两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基因功能研究1. 基因敲除利用RNAi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减少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研究该基因在细胞功能和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引入与目标基因特异性相互配对的siRNA分子,可以“敲下”该基因,使其功能失效。
通过观察敲下基因后的效应,可以揭示该基因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的特定作用。
2. 基因调控不仅可以通过RNAi技术来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还可以利用其来增加目标基因的表达。
研究人员可以合成特异性与目标基因互补的siRNA分子,这些siRNA分子不再引导目标RNA剪切,而是被Argonaut蛋白带到目标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以促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敲除技术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基因敲除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将某个指定的基因进行删除或者失活,以此来观察该基因对生命体的影响。
这一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中。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基因敲除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现代基因敲除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种名为“CRISPR间隔性重复序列”的DNA片段,与另外一种名为Cas9的蛋白质相结合,来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基因,然后通过激活Cas9蛋白质的“剪刀”能力,将目标基因直接切除或者重组。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易实现、高效率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CRISPR-Cas9 系统的研究中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例如,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造了一种人类内源性类似痴呆样病变的小鼠模型,研究这种小鼠怎样即使在非遗传亲缘关系中,也能产生类似于人类的认知衰退。
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在使用CRISPR-Cas9技术发现了一个叫做EID1的基因对肝功能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
这些研究的结果为基础生命学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基于RNAi的基因敲除技术与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敲除技术不同,基于RNAi(RNA干扰)的基因敲除技术是将人工设计的小分子RNA与RNAi复合物结合,以直接干扰基因的表达,实现基因敲除的目的。
由于RNAi技术具有更低的毒性和更高的精度,使之成为生命科学界更为常用的基因敲除工具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
例如,来自英国戴维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利用RNAi技术干扰一种叫做PGC-1α的基因,这个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对于身体脂肪代谢、葡萄糖调节、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恢复等的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敲除的新技术——RNAi
作者:金美芳, 朱雪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215003
刊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年,卷(期):2007,28(11)
1.Elbashir SM;Harborth J;Lendeckel W Duplexes of 21-nucleotide RNAs mediate RNA interference in cultured mammalian cells[外文期刊] 2001(6836)
2.Yu JY;DeRuiter SL;Turner DL RNA interference by expression of short-interfering RNAs and hairpin RNAs in mammalian cells 2002(09)
3.Hannon GJ RNA interference[外文期刊] 2002(6894)
4.Zhang L;Yang N;Mohamed-Hadley A Vector-based RNAi,a novel tool for isoform-specific knock-down of VEGF and anti-angiogenesis gene therapy of cancer[外文期刊] 2003(04)
5.Castanotto D;Li H;Rossi JJ Functional siRNA expression from transfected PCR products 2002(11)
6.DasGupta R;Kaykas A;Moon RT Functional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Wnt-wingless signaling pathway[外文期刊] 2005(5723)
7.Wilds M;Fuchs U;W(o)ssmann W Killing of leukemic cells with a BCR/ABL fusion gene by RNA interference(RNAi)[外文期刊] 2002(37)
8.Reid G;Wielinga P;Zelcer N The human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MRP4 functions as a prostaglandin efflux transporter and is inhibited by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2003(16) 9.Fan QW;Weiss WA RNA interference against a glioma-derived allele of EGFR induces blockade at G2M [外文期刊] 2005(05)
10.Plasterk RH RNA silencing:the genome's immune system[外文期刊] 2002(5571)
11.Randall G;Grakoui A;Rice CM Clearance of replicating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on RNAs in cell culture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s 2003(01)
12.Wilson JA;Jayasena S;Khvorova A RNA interference blocks gene expression and RNA synthesis from hepatitis C replicons propagated in human liver cells 2003(05)
13.Moore MD;McGarvey MJ;Russell RA Stable inhibi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proteins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 expressed from viral vectors[外文期刊] 2005(07)
14.Uprichard SL;Boyd B;Althage A Cleara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from the liver of transgenic mice by short hairpin RNAs[外文期刊] 2005(03)
15.Novina CD;Murray MF;Dykxhoorn DM siRNA-directed inhibition of HIV-1 infection[外文期刊] 2002(07)
16.Anderson J;Banerjea A;Planelles V Potent suppression of HIV type 1 infection by a short hairpin anti-CXCR4 siRNA[外文期刊] 2003(08)
17.Song E;Lee SK;Dykxhoorn DM Sustained small interfering RNA-mediat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hibition in primary macrophages[外文期刊] 2003(13)
18.Gitlin L;Karelsky S;Andino R Short interfering RNA confers intracellular antiviral immunity in
19.Bitko V;Batik S Phenotypic silencing of cytoplasmic genes using sequence-specific double-stranded short interfering RN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reverse genetics of wild type negativestrand RNA viruses[外文期刊] 2001
20.Ge Q;McManus MT;Nguyen T RNA interference of influenza virus production by directly targeting mRNA for degradation and indirectly inhibiting all viral RNA transcription 2003(05)
21.Jia Q;Sun R Inhibition of gammaherpesvirus replication by RNA interference[外文期刊] 2003(05)
22.Valdes VJ;Sampieri A;Sepulveda J Using double-stranded RNA to prev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viral infections by recombinant baculovirus[外文期刊] 2003(21)
1.徐秉良.师桂英.王延秀RNA干扰与基因敲除[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讯2004,15(4)
2.金美芳.邵雪军.吴士良.JIN Mei-fang.SHAO Xue-jun.WU Shi-liang ppGalNAcT2反义RNA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8(5)
3.薛猛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2002,18(1)
4.李颖平.张映.邵国青.Li Yingping.Zhang Ying.Shao Guoqing一种新的基因敲除术-RNAi[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2006(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wyx-lcsw2007110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