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肌肉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8.42 MB
- 文档页数:31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颈后部肌群分为五层:第一层,最深层颈回旋肌,起于第1颈椎到第7颈椎横突. 止于各椎板上。
颈回旋肌上层是颈多裂肌,起于第4到第7 颈椎关节突,止于第1到第3椎骨高度。
都受脊神经支配。
如图(JH001)(JH002)图(JH001)图(JH002)概况:多裂肌和回旋肌是椎骨间深层的小肌肉,存在于脊柱全长。
它的制约作用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
在颈部的回旋肌是不明显的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有。
多裂肌跨越2-4个椎关节,只旋转一个或两个关节。
功能: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使脊柱伸展.侧屈和旋转,实际上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辅助大的肌肉。
这些小肌肉似乎主要参与个别椎骨位置小的调整。
第二层,颈半棘肌,头最长肌如图(JH003),斜角肌如图(JH004) ,肩胛提肌如图(005)图(JH003)概况: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在提物和向前倾斜时参与支持头部。
因而,它们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状态,并且是头疼主要涉及的肌肉。
肌连接:1.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
2.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功能:头最长肌:1.伸展头部,向同侧屈曲颈(侧屈)。
2.当前倾时支撑头部。
颈半棘肌:1.伸展头部。
2.侧屈颈部。
3.使头向对侧旋转。
相关部位:1.头最长肌:头侧面带状区域,特别是顳部的前面。
2.颈半棘肌:头后面(典型的紧性头疼)。
图(JH004)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
虽然它们明显的作用是使头向两侧旋转,我们也用其抬高胸廓,而且在反常的呼吸时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
因而,斜角肌承受很大的力,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一肌肉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浅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
液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当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紧时,它们可能在这一区域的某些点受到挤压。
第三部分颈部【颈部境界】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下界---前面为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全长。
后面为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
【体表标志】1、舌骨:口腔底皮肤与颈前部皮肤相移行处。
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寻找舌动脉标志)。
2、甲状软骨:前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喉结上缘可触及甲状软骨上切迹。
甲状软骨上缘约平对第四颈椎,颈总动脉在该平面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3、环状软骨:环状软骨弓平对第六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
可作为计数气管软骨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环状软骨弓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为弹性圆锥(环甲膜),喉阻塞病人可再此做环甲膜切开。
4、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
在环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向后压迫可止血。
5、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的上方,触诊气管的标志。
【颈部层次】一、皮肤:颈部皮肤较薄,移动性大,皮纹横行。
手术宜做横切口,以利于愈合。
二、浅筋膜:含有颈阔肌、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结等。
1、颈阔肌:颈正中线附近无肌束。
受面神经颈支支配。
颈部手术时常作为切口深度标志,切断的颈阔肌应缝合,以免形成较宽的瘢痕。
2、浅静脉:(1)颈前静脉:较细,无伴行动脉,沿正中线两侧下行,汇入颈外静脉。
左右颈前静脉之间有静脉弓相连,此弓位于胸骨上间隙内,低位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不要损伤。
(2)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
约2/3的人颈外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1/3的人汇入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虽有一对静脉瓣,但不能有效阻止血液逆流,故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如右心衰),颈外静脉可明显扩张。
颈外静脉管壁与颈深筋膜紧密结合,颈外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空气栓塞。
3、皮神经:(1)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共四条--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颈横神经--横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