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与白菜的那些事儿_名人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导语: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谢谢。
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在齐白石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蔬果类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蔬果类中他又对白菜情有独钟。
齐白石在乡下时对白菜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下笔时,他总是能抓住白菜肥大、嫩白、翠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甚是鲜活,“通身蔬笋气”。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齐白石请教画白菜的诀窍,齐白石毫不客气地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齐白石画有一幅《清白传世图》,淡雅的画面上一棵白菜,三个柿子。
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然后以几笔淡墨画出菜头和菜根须,一棵青鲜的白菜便跃然纸上。
作为与白菜形成对照的'三个柿子,则用加了稍许淡墨的橙色圈写出,再以浓墨点出柿蒂,呈现出柿子的成熟甜美。
极为平常的白菜和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就了一幅素雅、生动的《清白传世图》。
柿子有“食之可清火”之意,寓意“清”,白菜则寓意“白”,两者同处一图,象征着齐白石清白于世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也爱吃白菜,他说大白菜“越嚼越香”。
在他读到曾国藩“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时,他又补充道:“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
不若冬笋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卤肉去齐白石家,卤肉外包裹着大白菜的叶子。
齐白石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
他吩咐家人把这些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再加点油,得意地说,中午又是一顿美味。
据说还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一张“白菜画”,换小贩的一车大白菜,小贩根本不知道这个老头是何许人,不屑地说:“我的白菜可以吃,你的白菜能吃吗?”齐白石只好黯然离开。
齐白石一生起伏跌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那颗平常心。
正像他自己所言: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
光绪14年〔公元1888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
附近有个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假设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
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
胡问:“你愿不愿意读读书、学学画?〞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穷,年岁又大了,怕学无所成。
〞胡沁园说:“怕什么!?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正当此年龄,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学得好,我有意收你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读书,一面卖画养家。
〞芝木匠听了,冲动万分,立即向胡沁园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礼。
从此,纯芝在胡家住下,“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
胡沁园是书香门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纯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并准备了15担谷、300两银子,着几个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顾之忧。
胡沁园为便于纯芝将来作画题诗,给他取了几个名字。
胡沁园对为纯芝授课的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
〞陈述:“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
取个什么号呢?〞“你看,濒生如何?〞“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
〞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
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齐白石自称在诗书画印中其“诗第一〞。
齐白石很爱诗,作画从学诗开始,从学诗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齐白石开始攻读唐诗,不到半年就把?唐诗三百首?根本读完。
一次,胡沁园询问他学唐诗的情况,他对答如流,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
又过了2个月,他读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攻下来了。
齐白石在胡家日夜吟诗作画,进步神速。
齐白石画画价钱:画一棵白菜换一车白菜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1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可以呵,不知如何换法?”小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
”齐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白石提笔很快就画出来了。
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拉车就走。
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说着,拿几棵白菜走了。
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
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
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才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
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
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
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
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
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5篇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1、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2、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3、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4、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5、达尔文惜时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6、抓紧时间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
”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剧本。
7、司光光惜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8、枕头睡觉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精心整理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1949年,毛泽东进北平后,亲自给齐白石写了封信,邀请他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备了豆豉为主料的几样湖南菜。
席间,齐白石表示:“在我的余年里,要为这个太平盛世多画些东西。
”,一幅泽东。
毛泽东收到后,立刻派田家英到齐白石家,回赠他最爱吃的湖南风味“菌油”。
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赠毛泽东《茶具梅花图》齐白石的故事:争画记齐白石一怔,不知何时给毛泽东作过画。
毛泽东让秘书把画取来,展开挂到了墙上。
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立轴,画着一棵郁郁葱葱李子树,树上落着一群毛绒绒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齐白石发急,站起身想自己摘画,却被郭沫若拦住,说此画应是齐白石送郭的,画上标着郭的名字。
且慢!毛泽东挥挥手,要如此说,画上也标有本人的名字嘛!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李子树。
李子树画得茂盛吗?茂盛。
这不就是敝人之名吗?当年八路军撤离延安时,毛泽东曾对人说,离开者得胜也。
于是取名李得胜。
最终,此画还是被齐白石带回了家。
以后不知下落。
齐白石的故事:通身蔬笋气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得总不像,他最后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有什么诀窍?齐白石的故事:无论何人先收钱齐白石一生订过许多份润格,有的亲订,有的是弟子代订,以下这份润格,为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亲手订的,全文如下: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
字小不刻,字大者加。
一石刻一字者不刻。
金属、玉属、牙属不刻。
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
刻上款加十元。
石有裂纹,动刀破裂不赔偿。
随润加工。
无论何人,润金先收。
有人要一幅虾子为题材的画。
齐白石画完,即以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
那人看画,发现这只虾画得像是走了样,毫无生气,有点奇怪。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曾得一枚齐白石为其刻的石章,看了却不喜欢,认为太粗犷。
可石是好石,谭延闿就将齐刻的印磨去,留下了印石。
30年代后,齐白石名声倍增,谭这才感到齐印的可贵,于是再请齐白石为他重刻一印。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在齐白石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八岁大的时候他便出去给人家放牛,干活,他深知自己家里给自己交不起高昂的上学费用,于是他便每天用一个小树枝在地上练习画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画在上面。
齐白石照片后来,为了谋生,家里让他去跟着别人学习木匠这门手艺,白天劳累的生活并没有让齐白石放弃绘画,晚上在别人都睡下后,他借着微暗的灯光,依然练习画画,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一直坚持到深夜才睡去。
这便是齐白石的故事。
再到后来,齐白石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有一次,他一直想画蚂蚱这种小动物,但是这个动物非常敏捷,往往是还没来得及观察就已经跑了。
很多人都劝齐白石抓一只来观察,而齐白石却说,如果把蚂蚱抓来观察的话,他会恐惧不舒服,也便不是自然界真正的蚂蚱了。
于是他依然每天坚持自己悄悄的观察蚂蚱。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齐白石绘画的技艺也一天天的开始进步。
这是关于齐白石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关于齐白石的故事是他和白菜。
齐白石从小是吃过苦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白菜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画的白菜叶子是翠绿色的,茎也是白亮亮的,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水灵灵的生机,这时候也有一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画家,一直都想学画齐白石的白菜。
但不管怎么画,总是感觉有差距。
于是他便去请教齐白石,齐白石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你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蔬笋的气息,怎么能画的和我一样呢?”这便是关于齐白石幽默风趣的故事。
齐白石老婆作为一个男人,齐白石先生在事业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他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其实在感情方面,齐白石先生也可以称得上是美满的。
齐白石老婆一共有3位。
齐白石老婆齐白石的第一位老婆叫陈春君,在他十二岁的那年,由于家境比较贫寒,担心以后的齐白石娶不到媳妇,便为他收养了陈春君做为童养媳。
虽然齐白石的这位老婆没有上过私塾,但她却是整理家务干活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在齐白石放弃雕刻改学画画时,这位没有读过书的陈春君也一直全力支持着自己的丈夫,任劳任怨。
齐白石以画换白菜的读后感
这是一个齐白石用画的白菜与菜农换白菜而菜农却不换的故事。
如果菜农与齐白石交换,这幅画势必后来能卖大价钱。
就在2014年,北京保利拍出了齐白石的一幅《白菜小鸡图》,成交价212万。
后来人们每当聊起这个故事,无不感慨:菜农太不识货了,纵然种一辈子白菜也换不来那幅画!设若当时换了,那该多好。
甚至,有人还得出了“穷人之所以穷,是有原因的”结论。
但事实真如此吗?虽然在2014年卖出212万放在当时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书画市场的低潮期,频繁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东逃西窜的生活。
物质生活不能过好,精神生活自然不能再有所期盼了,因此画作在当时不值钱,齐白石的画,那时候只卖一两块钱。
菜农并不是收藏画的,他当然不会用一车的时候就菜换一张不是很值钱的纸。
我们现在换一个人,换成一个有知识,有远见的收藏家,他也许看到了齐白石的潜力,但是这个收藏家很穷,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他的话换收藏家的白菜,虽然这个收藏家知道齐白石的潜力,但他依然不会去买他的画。
为什么呢?收藏家当时没有钱,迫于生计不能买。
只是,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除此之外,齐白石先生还擅长画白菜。
根据细致入微的观察,齐白石抓住白菜肥大、脆绿、嫩白的特点,将白菜画的新颖活泼,处处洋溢着活力勃勃的气息,非常的讨人喜欢。
关于齐白石画白菜,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说出来倒是让人忍俊不禁!那天,北平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齐白石正坐在画室内认真作画,突然听到外面有卖白菜的吆喝声。
大师作画的笔倏然停住,因为齐老先生突然想吃白菜了。
老先生本想去抽屉里去取钱袋,但他突然想到山阴羲之爱写?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写蛮书的传奇故事,他灵机一动想:既然那些古人可以以物换物,那我何不效仿呢?倘假设我画一张假白菜,去换那菜农的真白菜,岂不是也会沦为一段文人佳话呢?心动不如行动,齐白石立即翻开了房门,打算征询那菜农的意见。
门刚翻开,他便看到一个高大魁梧的北方糙汉子脖子抻得老长,正守着一车水灵灵的白菜,在大声卖力的吆喝着。
当他看到一个鬓须发白,戴着小圆眼镜的老头,正笑眯眯的盯着他的白菜,一副看起来特别想吃的样子。
汉子嘿嘿一笑,知道生意来了,连忙招呼道:“老先生,我这白菜可好吃了,你要几斤?我马上给你称!〞齐白石向卖菜的汉子摇了摇手中的卷画道:“小伙子,老朽跟你商量个事儿,我拿我手中这幅画的假白菜,来换你这一车真白菜怎么样?〞那蠢汉子一听,立即勃然大怒,指着齐白石怒骂道:“我看你这老头是不是神经不正常,都这么一大把岁数了还想占人廉价,你不觉得脸红?这大冬天的北风呼呼刮着冻死人了,就算你不买我的菜,也不用这么消遣我吧!想用一幅破画来换我一车白菜,做梦去吧你!〞汉子一顿怒火咆哮,让齐老先生莫名其妙,见他不愿意以物换物,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摇头叹息的走了。
当他从铁樱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的时候,他无奈的说了一句话:“嗨,小伙子脾气那么大,真是有辱斯文也!〞这件事被圈中好友们知道后,他们哈哈大笑,纷纷以此A事来调侃齐白石,同时也暗忖那菜农的愚蠢不识货。
现实生活中的齐白石,常被友人们扣以“抠门〞、“鸡贼〞、“会来事儿〞等标签,他的故事,处处透着可乐和兴趣,确实是个很得意的老先生。
名人轶事|齐白石画白菜的故事
一天早晨,齐白石去买菜。
他看到一小伙子的白菜好,便问:“白菜多少钱一颗?”小伙子抬眼一看,立刻回答:“不卖!” 齐白石奇怪,追问:“为何不卖?”小伙子接下来的一句话,把齐白石逗笑了。
原来,小伙子抬头一看这个留着大胡子的老头儿,就认出他是大画家齐白石了,于是小伙子就说:你要用画来换,你画一棵白菜,我送你一车。
齐白石一听,就知道小伙子认出了自己,于是乐呵呵地问:你就不怕我画一颗烂白菜?
小伙子人也耿直:只要你敢画,我就敢换,一棵白菜还一车。
就这样,齐白石真的画了一颗白菜,不过他不肯收那一车白菜,没办法,小伙子只好把白菜分给邻居们,还嘱咐说:齐先生请大家吃白菜了。
更新于 01-13。
齐白石买菜朗读课文齐白石《白菜图》通过不断的努力,齐白石在画坛上越来越有名气,就连许多普通百姓也知道他。
而且创作之余,他还乐于厨事,经常去买菜。
一天早晨,齐白石又提着菜篮子去买菜。
市场上,他看到一个乡下小伙子的白菜又大又鲜,就问:“你这白菜多少钱一个哪?”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地一看,认出了齐白石,就笑了笑说:“您老买菜啊,不卖!”齐白石听后有些不高兴,说:“那你来干吗呀?”小伙子说:“您要吃菜,就得用画换。
”齐白石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过来,知道对方认出自己了,就说;“用画换?可以呀,只是不知怎么个换法?”小伙子回答:“您画一棵白菜,我就把一车白菜给您。
”齐白石不由笑出了声:“小伙子,你可吃大亏了!”“不亏,您画我就换。
”“行!”齐白石也来了兴致,“快拿笔墨来!”小伙子十分高兴地跑着买来宣纸和笔墨,又借来一张桌子,请齐白石作画。
齐白石提笔挥腕,当众作起画来……不一会儿,一幅淡雅清素的水墨白菜图便画成了,看着齐声称赞。
齐白石放下画笔,对卖菜人说:“小伙子,画归你,菜可归我了。
”“行,行,这一车都是您的!”齐白石望望满车的白菜说:“小伙子,这么多菜让我怎么拿呀?”小伙子想了想说:“哎,这样吧,您在这画上再添一只蚱蜢,我连车都给您!”齐白石也不答话,拿起笔又在白菜上画了一只大蚱蜢。
小伙子望着画连声说好,边收画边说:“老先生稍候,我这就给您把菜送家去。
”小伙子收起了桌子,拉起车就走。
齐白石连忙拦住他,从车上拿了一棵白菜放在篮子里,对他说:“小伙子,白菜还是一颗换一颗,剩下的你还是留着自己卖吧!”小伙子一听就急了:“这不行,咱们讲好了的,菜和车都是您的。
”齐白石说:“我怎能吃得了这么多的菜啊?”“您慢慢吃。
”“不行……”两人正在争执,忽然,小伙子放下车,从车上抱起几颗白菜便向别人的菜篮子放,边放边喊:“帮忙,齐老先生今天请大家吃新鲜的大白菜了!”不一会儿,一车白菜就剩下了不多几颗,小伙子笑着对齐白石说:“现在该不多了吧?我给您送去吧!”齐白石望着小伙子忠厚善良的面容,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带他向家里走去。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一幅画动辄以千万计。
与很多画家死后成名不同,齐白石在世时就已经闻名世界,所以对他来说,钱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可是早年的生活境遇,让齐白石染上了一个小毛病,就是抠,非常的抠。
他的学生李可染就曾告诫各位,如果去齐老爷子家做客,千万别动桌子上的点心,否则齐白石不高兴,你也会很难受。
家里每次来客人,齐白石都会从柜子里取出两碟点心,一碟月饼,一碟花生。
但这仅仅是个待客礼数,摆出来看的,而且真的“吃不得”。
碟中只有一块月饼,还只剩下3/4,不知道放了多久,都发霉长了白毛,仔细看还有微小的生物在里面活动,天知道是哪个冒失的客人真的动手吃掉了一小块。
另一碟放着浅浅一层花生,剥开之后会发现,里面都有一层蜘蛛网。
这东西吃了,保准回家拉肚子。
对客人抠门就算了,对自己家人也抠。
齐白石亲自保管着自家的量米桶,每天煮饭都得自己亲自量米。
可他家里人多,一大家子40多人,每天光吃米都不是小数。
齐白石每次都舍不得,跟食堂大妈抖勺似的,把米往下多抖出来一点。
儿媳妇嫌米不够吃,齐白石就嘀嘀咕咕的说道:“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量一些米出来。
有一次吃螃蟹,李可染让人买了40多只螃蟹孝敬老师,齐白石当然高兴,安排小保姆去把螃蟹蒸了。
但小保姆转身刚走,又掉头回来了,对齐白石说道:“你数,44只对吧!”齐白石数了一下,“嗯”了一声表示认可。
不是小保姆多事,而是不让齐白石数一下,他会觉得小保姆偷吃了,心里有数才不会多想。
由于家里人多,周总理给齐白石换了一处大院子,老屋给后辈住。
但他没住几天,就死活要回原来的老屋。
众人不解,好好的四合院有花有草,住着多舒服,老舍先生还以为他住不习惯,其实另有原因。
齐白石是木匠出身,又喜欢藏东西,经常做一些暗格、小抽斗之类的,东藏一处,西藏一点。
虽然这些东西只有他知道藏在哪,但他不住在家里,始终不放心。
有人向他求画,免不了说一句:“老先生您再给添条虾吧!”或者“老先生您受累,多花一条鱼!”齐白石虽然不好驳人面子,但都画成死鱼烂虾。
清白传家的齐白石一生尤喜“白菜萝卜保平安”,白石白菜天下闻名世界上最为长寿的职业之一,应该是做中国的书画家。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的大部分著名书画家都是当时高龄之人,可见书画养生的作用。
再者中国人认为,吃素食比较养生,认为“三分肉,七分菜”比较合适。
近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1864-1957)享年94岁,算是一个高寿的大画家了。
他的长寿之秘,除了喜好书画,就是喜欢吃蔬菜这一秘诀了。
从他的许多画作中,可见他经常食用的几种蔬菜,如白菜、萝卜、蘑菇、竹笋、丝瓜、莲藕等。
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最能触及老人思乡之情;有时老人也以菜蔬题材寄情教育下一代,不要忘本,忆苦思甜,其立意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他的菜蔬类作品雅俗共赏,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寄予着他的真情实感。
白石老人出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人世家,独以白菜为“菜之王”,他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认为“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
“清白传家”“清白人家”是齐白石画白菜的常用标题。
在中国传统国画中,白菜有很好的寓意,谐音“百财”,有聚财、招财、发财、百财聚来的含意;还有一寓意,取自白菜的颜色和外形,寓意清白,表示洁身自立,纯洁无瑕。
齐白石一生喜画白菜,老人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劝导着后辈做人处事朴厚的价值取向。
白石老人一生生活清苦,晚年虽然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喜欢清淡简朴。
他不讳言自己的贫苦出身,常吃的是从前的虾皮熬白菜,常睡的是从前睡过的木板床。
▲齐白石《白菜冬笋》白石老人曾在一幅《白菜冬笋》题跋中写道:“曾文正公云: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
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炒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可见清淡美食是他的一个喜好。
中国有句老话叫“白菜萝卜保平安”,白石老人就画了许多关于白菜萝卜的题材画作。
一起欣赏一下吧!。
齐白石励志故事齐白石励志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齐白石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齐白石励志故事1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
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印就刻好了。
”别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泥却越来越厚。
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
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
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
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
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闲过’”。
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喜爱。
齐白石励志故事2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
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
吴昌硕齐⽩⽯张⼤千笔下的⽩菜郊野初霜青抱叶,宫闱博古翠雕菘。
也堆⽥畔临暖⽇,还码街头沐寒风。
家宅少隙安窗下,庭院有余进窖中。
帮⼦盆腌能果腹,菜头碟养有花容。
最爱擀⽪包⽔饺,但期发⾯⼊蒸笼。
当年每⾷粗餐饱,今岁鲜尝好味浓。
在北⽅冬季的餐桌上,⽩菜绝对会是主⾓。
这种最适合冬季⾷⽤的廉价“养⽣菜”,已成为普通百姓对于冬天最温暖的记忆。
宋代的⼤⽂豪兼美⾷家苏东坡曾说,“⽩菘似羔豚,冒⼟出熊蹯”。
“⽩菘”即⽩菜,在苏东坡看来,⽩菜的鲜美可以⽐得上⽺⾁河豚。
苏东坡像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古⾄今的很多艺术⼤师都是美⾷家。
这可能是因为学艺术的⼈更懂的如何⽣活吧。
近代中国画坛,有三位巨匠级⼈物,不但画艺⾼超,更是出了名的美⾷家。
对于像⽩菜这种集美味,养⽣,美好寓意于⼀⾝的事物,⾃然会百般表现。
本篇借助⼤师们笔下的颗颗⽩菜,希望在这隆隆冬⽇,为⼤家带去融融暖意。
吴昌硕画⽩菜海派⼤师吴昌硕,出⾝于⼀个贫穷的书⾹门地,32岁之前,⼀直再家乡耕种务农。
因此,以蔬果类为绘画表现题材对于他来说有种亲切之感。
他曾多次以“葱蒜鱼⾁损肝肺,咬之不厌唯菜根”之句为画作题款便很说明问题。
吴昌硕的画风⼀直以古拙浑厚豪迈⽽著称。
因他⾦⽯书法功底深厚,所以⽆论画什么题材都会给⼈⼀种格⾼韵古,元⽓淋漓之感。
⽩菜是吴昌硕⼗分喜爱的题材,他⼏乎在每⼀副⽩菜作品上都会题有长长的跋⽂。
内容多是赞美⽩菜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同时还表达着浓浓的思想之情。
齐⽩⽯画⽩菜对于齐⽩⽯来说,⽩菜是最能触及⽼⼈思乡情结的⼀种题材。
他⽣于“糠菜半年粮”的穷⼈世家,独以⽩菜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三代咬其根”。
在⽼⼈看来,“菜根⾹处最相思”。
齐⽩⽯常以青⽩菜谐“清⽩”之⾳,时刻提醒着⾃⼰做⼈要清清⽩⽩。
他曾写道:“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菜为蔬之王,何也?”。
也因为如此,⽩⽯⽼⼈⼀⽣尤喜画⽩菜,并以⾃⼰画⾯洋溢的“蔬笋⽓”为荣。
⽼⼈以⾃⾝的丰富阅历劝导着后辈做⼈处事朴厚的价值取向。
齐白石画白菜的故事齐白石画白菜的故事导语: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
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齐白石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人物简介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1]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人物故事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
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
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
齐老先生画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
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
世界之大,那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二笔。
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
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象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
客人不解问曰:“这虾怎么看着象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
平常在家齐老先生是个“无事忙”。
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
齐先生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
吩咐家里人把这片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大不了加点秋油,中午老先生要吃。
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欣赏齐白石笔墨下的大白菜情结在齐白石的蔬果绘画作品中,白菜、冬笋是齐白石的最爱。
齐白石生于穷人世家,以白菜为菜中之王。
他一生爱吃白菜。
对白菜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画白菜时,总是能抓住白菜大、白、翠绿的特点,画出的白菜甚是鲜活。
有位画家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齐白石请教。
齐白石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民国时期,一次,齐白石在家中作画,画的是白菜,一位宾客见了,问道:为何用墨浓淡不一。
齐白石回答:这是苍生色。
齐白石认为是白菜养育了他,因此在齐白石的笔下,白菜充满了生机勃勃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白菜之浓淡墨色喻为大众的'苍生色',意谓苍生的贫苦,笔墨中饱含对百姓的情感。
齐白石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故而一生喜画白菜。
齐白石《白菜草虫》在齐白石众多的绘画题材中白菜作品是最能触及老人思乡情结的一种,他将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寄予了深层的精神内涵,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齐白石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人世家,独以白菜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认为“菜根香处最相思”。
齐白石《白菜辣椒》齐白石老曾经画过一幅大写意白菜图,画面上点缀着鲜红的辣椒,他题句道:“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
齐白石《清白传家》“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的常用标题,以青白菜谐“清白财”之音。
上面这幅作品,白石老人用水墨画了四棵大小、舒卷、深浅不同的白菜,干净、壮实,带着泥土的芳香。
他用篆书笔法中锋一转锋,准确地勾出白菜的轮廓,再用蹲笔刷出菜叶,然后用小笔破墨勾筋,使菜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
四棵白菜的方位聚散穿插得恰如其分。
好一副田园之气。
齐白石《白菜萝卜》白石老人一生喜画白菜。
他笔下的白菜特别的鲜活,处处都透露出旺盛的生命活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老人用他那简练的笔墨,诙谐有趣的画面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饱含别样情思的生动图画。
齐白石画白菜也喜食白菜。
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
齐白石与白菜的那些事儿
在齐白石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蔬果类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蔬果类中他又对白菜情有独钟。
齐白石在乡下时对白菜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下笔时,他总是能抓住白菜肥大、嫩白、翠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甚是鲜活,“通身蔬笋气”。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齐白石请教画白菜的诀窍,齐白石毫不客气地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齐白石画有一幅《清白传世图》,淡雅的画面上一棵白菜,三个柿子。
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然后以几笔淡墨画出
菜头和菜根须,一棵青鲜的白菜便跃然纸上。
作为与白菜形成对照的三个柿子,则用加了稍许淡墨的橙色圈写出,再以浓墨点出柿蒂,呈现出柿子的成熟甜美。
极为平常的白菜和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就了一幅素雅、生动的《清白传世图》。
柿子有“食之可清火”之意,寓意“清”,白菜则寓意“白”,两者同处一图,象征着齐白石清白于世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也爱吃白菜,他说大白菜“越嚼越香”。
在他读到曾国藩“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时,他又补充道:“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
不若冬笋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卤肉去齐白石家,卤肉外包裹着大白菜的叶子。
齐白石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
他吩咐家人把这些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再加点油,得意地说,中午又是一顿美味。
据说还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一张“白菜画”,换小贩的一车大白菜,小贩根本不知道这个老头是何许人,不屑地说:“我的白菜可以吃,你的白菜能吃吗?”齐白石只好黯然离开。
齐白石一生起伏跌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那颗平常心。
正像他自己所言: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