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桥之思》教案及教学反思《桥之思》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熟悉和心智上的联想。
通过图文对比,表达了对美妙“心桥”的赞美。
也寄予了的美妙愿望。
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敏捷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的思想感情。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受沟通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学问,培育同学整理、收集的力量,鼓舞同学学会积累。
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桥的奇妙与漂亮,激发制造美的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桥的图片小黑板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沟通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会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日的安定、团结和幸福。
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
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樊发稼对桥的思索。
出示课题:桥之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日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樊发稼先生对桥的思索,我们一起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精确。
流利,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画下来,读完后小组合作解决不熟悉的字词。
2、小黑板出示课文新词,指名朗读,检查自同学字词的状况。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思索,概括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
其次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连续感受樊发稼的《桥之思》。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知道)了什么?2、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三、朗读感悟,体会感情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成都市实验小学学年度上期年级学科教学设计执教者:教学设计目录索引学生活动设计第 1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在第一篇课文中,作者刘绍棠记述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
虽然老师教给作者的只是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第二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的故事,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语文天地”引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激发敬师爱师的情感。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等环节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再次体验师生间的真挚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金钥匙”环节的交流练习,学生开始学习作为重点发言人,应该怎样准备自己的发言,想想说什么,应该怎样说。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计划教学几个课时)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明月为主题,编排的主体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所有的文字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语文天地通过做摘录笔记,填写成语,自读诗句,品味名篇等活动,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第 3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注:这一部分内容由承担这一单元备课的教师在备课时完成。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课题:师恩难忘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生平事迹简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介绍了解——刘绍棠。
2、师生交流刘绍棠的情况。
二、新授(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4、小结。
(二)详读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解决故事:(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讲给其它同学听一听。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
(3)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着7—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想法。
(4)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了迷。
板书:入了迷。
(5)师:田老师爱编故事,除了让我入迷之外,还对我有什么影响呢?开了窍;怎么让我开窍的?(6)师小结: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你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三个方面,师的评价。
2、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啊,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感激——行礼,终生难忘)3、小结总结板书,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出“师生情深”三、巩固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编故事,同桌交流,下节课集体进行交流。
五、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一、教学目标1.识字6个,写字6个,理解、积累部分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三、教学难点通过研读文本来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一)激情导入1.师生共听《义勇军进行曲》。
2.每当听到这雄伟、激昂的国歌时,你会想到什么?3.自由发言,引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①强调“逊、豁”的读音和“奴隶、简陋、催人奋进、抗日救亡、政协、力荐、豁然开朗、抛头颅”等词语。
②学习生字“聂”,相机了解国歌曲作者聂耳,词作者田汉。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交流)2.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说说读了课文,你对国歌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3.教师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各方面进一步了解国歌。
(三)学习一、二、三自然段1.师轻声唱国歌前两句,“每当听见国歌,就。
”学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理解“油然而生”)2.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读读自己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学生汇报,相机理解“魔爪”、“催人奋进”。
4.教师小结: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之时,《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5.齐读第三自然段,加深体会。
(四)学习四~七自然段1.这首歌不仅迅速传遍全国,而且又传遍了世界,为什么一首歌有如此之大的感召力呢?自读4、5自然段。
2.出示句式练习:这首歌传遍全国、传遍世界,成为成为。
3.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理由。
4.学生汇报,结合上下文理解“力荐”、“豁然开朗”。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参观花圃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们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苗圃,那里有许多的植物。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1.出示课本情境图和题目你能写出算式吗?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154 ÷ = 2.估一估(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2)指3名学生回答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自己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师: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4)、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朗读课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2.能够采用正确的语境和语音,流利朗读基本句式;3.能够初步了解课文背景、名词解释、语文知识点等;4.能够学会团队合作、自我探究,培养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网络阅读活动;2.语文知识点探究;3.语文作业的批改和反思。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好书》1. 课文语文目标1.掌握25个生字词;2.了解、掌握双音节词的语音规则;3.熟记三会句型,并掌握句子结构、基本语法等。
2. 教学内容1.认真阅读课文,朗读、背诵课内文段、诗歌等;2.团队阅读《盗墓笔记》、《麦田守望者》等优秀读物;3.掌握语文轻松原则,讲述课文及相关故事和知识点;4.完成语文作业,和同桌合作检查,及时反思。
第二单元:《爷爷的跳蚤》1. 课文语文目标1.掌握20个生字词;2.学习文言文词汇、语法;3.掌握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拟人等。
2.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核心词、熟练掌握其中的词语、语法;2.小组讨论探究文中的比喻手法;3.扩展阅读《闲情偶寄》、《山海经》等中国古典文学;4.完成语文作业,并和同桌合作互查改作业。
第三单元:《小蝌蚪找妈妈》1. 课文语文目标1.掌握25个生字词、熟记生字词笔画;2.建立三会句型,熟悉汉字结构与拼音规则;3.学习古诗词,练习对韵。
2.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常用词、词语、句型、读音等;2.分组朗读、表演《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片段;3.学习诗词鉴赏、写作等,丰富词汇量。
4.适量布置语文作业,并跟进学生完成度。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以阅读为本,从文本和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认知和思考。
2. 交流探究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 合作教学法通过集体、小组的合作,促进学生彼此沟通、互动、交流。
五、板书设计课文名称重点词汇句型好书书香,狂热,珍藏主语、谓语、宾语爷爷的跳蚤蚤虱,鬼魂,餐馆比喻、修辞手法小蝌蚪找妈妈河底,喜鹊,鉴别汉字拼音、对韵诗歌六、教学评估1.语文基础知识检查、个人阅读笔记点评;2.灵活组织小组、组织学生展示课文和书本阅读;3.随堂练习、作文评估;4.期末考试笔试、口试。
2023年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四年级学生提供有效的语文教学和研究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学生将能够:- 掌握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 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了四年级上册的全部教学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阅读:学生将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实用文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2. 词汇研究:学生将研究并掌握各个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提高词汇量和运用能力。
3. 语法训练:学生将通过语法练,研究并掌握各种常用句式和语法结构。
4. 写作训练:学生将通过写作练,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言能力。
2. 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现等。
2. 听力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的听力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配备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课文解读、词汇研究和练题等内容。
2. 教学实例:提供各单元的教学实例,帮助老师理解如何进行教学。
3. 辅助材料:提供各种辅助材料,如练册、作业册和参考书等。
总结本教案旨在为四年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语文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并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相信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和愿望。
教学重点:1、从《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2、以文本为载体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3、教学难点: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国歌》课件以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国歌,谈感受(或结合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来谈唱国歌的感受)2、小结揭示课题:只要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在何处,一听到激昂雄壮的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您足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因为这歌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国歌》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2)结合上下文火车哈字典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及时正音;重点指导“豪”的书写3、理解下列词义:倾注:感情力量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力荐:竭力推荐。
激越:(声音、情绪)强烈、高昂。
嫉恨:因妒忌而愤恨;憎恨。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居安思危:居,处于。
思,想。
虽然处于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又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再读课文,沥青文章结构;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了哪些内容?2、交流板书:诞生传唱定为国歌3、结合板书给课文划分段落四、熟读课文,质疑,交流五、作业:1、抄写本课字词;2、组词:豪()词()振()弹()毫()饲( )震()掸()伺()3、加偏旁并组词:占()()()尤()()()4、近义词:激发——激起鼓舞——鼓励保卫——捍卫高昂——激昂5、反义词:破坏——维护保卫——侵害伟大——渺小胜利——失败5、积累词语:(带有反义词的)居安思危第二课时一、导入二、深入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从国歌的诞生中体会:1)指名朗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说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件出示:[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习题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习题四年上册语文北师篇一: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北师大版)一、教材编排特点:本册教材仍沿袭前面六册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主题单元形式。
全册书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其中第七单元?地名?为开放单元。
这些单元分别以?师生?、?明月?、?民族之花?、?收获?、?桥?、?方寸世界?、?规则?、?音乐?、?金钱?、?大与小?、?雪?为主题,为我们阐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道理,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文下面依次列出要求会认写的字,最下面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
有故事、诗歌、古诗、评论、说明文、散文、骈文、词等,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题材多样、文质兼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册语文天地的设计同三年级一样,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
?笔下生花?等项目,?金钥匙?和?自检?仍延续。
二、教学目标: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5、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6、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使学生树立对错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7、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
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
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练习卷
班级 姓名
(一)你能依据拼音准确、工整地写出相应的汉字吗?试试看:
zh òu r án x í j ī zh ú g ān ti ào w àng g ē
zhi
(二) 查字典的方法掌握了吗?做做这道题:
(三)请你在分辨下列词语的异同之后,给下列词语找一个合适的家: 宁静 寂静 安静 幽静 僻静
1、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声中( )地睡着,他们的呼吸均匀而又平静。
2、一天晚上,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3、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 )的小站。
4、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 )。
5、他怕再遇到敌人,忙跑到( )的地方,把文件烧掉。
(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2.那怎么行老吕一听急急忙忙地回答
(二)按要求来试着改写句子:
1.下列几个词语除了可以组成“北国的景色多么秀丽啊!”这个通顺的句子外,还可以组成:
秀丽多么景色的北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句子,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
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我们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风雪,为群山和大地披上银装,也为来年的丰收带来希望。
你都积累了哪些风雪主题的佳句,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学习的如何?做个评估吧: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的厚雪。
()目远(),万里江山变成一个粉()玉()的世界。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
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
2读读这段文字,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
3 默读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句子是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很多ABB式的词语,把它们找出来,试着在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进阅读空间,提升一下阅读能力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惊奇),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
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
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
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
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
(果然、居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
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
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细读短文,为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2.你在括号内划去不恰当的词语。
3.默读短文,思考:短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详写的内容是_________。
4.请你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_________”画下来。
5.任选一题做:A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B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工整地摘抄下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并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只多么令人敬佩的野鸭呀!短短的文章中有许多牵动我们心的地方,比如野鸭是如何与暴风雪搏斗的?那十三个蛋能顺利孵出小鸭吗?……张开你想像的翅膀,从以下的题目中任选一题来写一写。
A想像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情景(动作、心理、神态)写一个片断
B续写十三只蛋的故事。
友情提示:注意语句要通顺,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你知道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吗?
杜鹏程()陈残云()王任重()
刘海粟()丁慧中()甘如饴()(试卷设计者:青岛嘉峪关学校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