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岩矿鉴定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51.11 KB
- 文档页数:173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印尼塔里阿布铁矿Ⅰ矿段普查岩矿鉴定报告(李健等送钻孔探槽样)华东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二○○九年三月责任表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光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光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光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光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光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光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印尼塔岛铁矿区采样地点Ⅰ矿段鉴定类型薄片。
现代岩矿测试方法与技术读书报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2014050048 杨雨凡传统的岩矿鉴定方法是利用显微镜,通过观察矿物物理性质、矿物形态、矿物共生特征及矿物间相互关系来鉴别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别,是岩矿鉴定的基本手段。
但是自然界很多矿物存在类质同象现象,如黝铜矿和砷黝铜矿、方铅矿和硒铅矿、钨铁矿和钨锰矿等,这些矿物在显微镜下特征相似难以区分。
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离子探针分析等手段,以获取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为矿物鉴别、命名和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此是利用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微区分析功能,建立一个以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分析为主的岩矿鉴定全新方法,获取矿物的微区原位化学成分,解决类质同象矿物、大部分不常见硫化物以及一些少见矿物在显微镜下鉴定困难的问题,提高矿物定名的准确性。
一、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简介X射线劳光光谱分析(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XRFA)是一种非破坏性的仪器分析方法。
由X射线管发出的一次X射线激发样品,各元素的内层电子被逐出,而引起壳层电子跃迁,使样品所含元素辐射特征劳光X射线(二次X射线),特征焚光X射线由探测器记录,根据元素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当样品中的元素受X射线照射,内层电子摆脱束缚被击出产生空穴,这时的原子变成激发态。
外层电子从高能轨道跃迁到低能轨道来填充轨道空穴,就会以X 射线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原子恢复到稳态。
发射的X射线与元素结构相关,不同元素能级差不同,受激发产生的X射线波长也不同,故称为特征X射线,是一种分离的不连续谱。
为了把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从众多谱线中分离出来,必须使用单色器进行分光。
X射线的分光原理是根据X射线的衍射现象。
由于X射线的波长短,需使用自然界各类单晶或人工合成晶体进行分光。
同能量的特征X射线(AE=hcM)对应不同的波长,经晶体分光(遵守布拉格定律n \ =2dsin 9 )后在某特定角度被探测器探测。
岩矿鉴定报告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0.9m)薄片号:1野外定名:浅灰色含炭质油迹细砂岩肉眼观察:手标本为灰黑色,有少量植物炭化的碎片,水平层理明显。
镜下观察:水平纹理构造,粉砂状结构。
岩石中的水平层理由粉砂砂粒与粘土物质及有机质等含量的不同表现出来。
有的层理石英粉砂多,有的云母等类多,有的有机质多(呈灰黑色),水平层理十分清晰。
岩石中有二条裂缝(指该薄片中),这二条裂隙平行水平层理连续延伸,一条长10.8mm,另一条8.3mm,裂隙宽度0.03mm—0.08mm之间。
岩石很细,砂粒约占80%±,粘土质点(隐晶质)、有机质等约占20%±。
砂粒:都在粉砂级范围内,大体上长粒状粉砂粒有定向性,与层理一致。
粉砂粒主要由石英(50%±)、长石(10%±)、黑云母(15%±)、白云母(2%±)、黑色铁质(3%±)、碳酸盐(20%±)组成。
此外还有微量绿泥石、磷灰石等。
石英粉砂:棱角状、长棱角状较多;粒状石英粒径在0.02mm—0.06mm之间,长棱角状的最高达0.1mm,但宽度在0.02mm±,消光均匀,干净、透明,一级白干涉色。
黑云母:棕黄色,条状,长在0.05mm±,宽在0.01mm±,定向性强,多色性为棕黄(Ng’)→浅黄(Np’)。
碳酸盐:有方解石和白云石,后者远多于前者,常见菱形颗粒,高级白、闪突起明显,粒径多0.04mm。
长石:粘土化和绢云母化均有,有的可见聚片双晶,粒径在0.02mm—0.04mm之间。
油迹:棕黄色,与黑云母颜色相同,二者难区分。
区别处:油迹不是条状,也没有多色性,呈均质性。
鉴定名称:灰黑色含炭质油迹粉砂岩柳评177井(1560.9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1.02m)薄片号:2野外定名:肉眼观察:镜下观察:细粒砂状结构,水平纹层理构造。
岩石由细粒砂—极细粒砂及胶结物组成,主要是细粒砂,砂粒约占85%±,胶结物仅占15%±;为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某铁锰矿岩矿鉴定报告一、矿石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该矿的主要有用元素为Fe和Mn,分别为35%和17%,主要杂质元素为P、S、Si、Al、K、Ca等。
表1 矿石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二、矿石的矿物组成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该矿的矿物成分组成十分复杂,主要矿物为硬锰矿、褐铁矿、赤铁矿、少量磁铁矿、钛铁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白云母、钠长石和绿泥石等。
表2 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图1 矿物组成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矿物应该是硬锰矿(红色)和褐铁矿(草绿色)、和铁锰氧化物(粉红色),以及是高含铝硅的褐铁矿褐锰矿混合物(黄色)以及石英(浅蓝色),其他矿物含量较低,基本与脉石矿物解离,说明矿石中铁、锰矿物的原生力度想对较粗。
三、主要矿物的特征1、硬锰矿黑色,莫氏硬度4—6,性脆,比重4.4—4.7,产于矿床氧化带中,该矿中硬锰矿的组成复杂,粒度粗细不均,主要0.01-0.1mm之间,细粒在0.005mm左右。
在经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主要杂质元素有Al、K、P、Si、Fe等,平均含Mn60.39%。
其中P元素的含量较高,平均为1.74%,磷将影响锰精矿的品质,选矿时应该注意。
表3硬锰矿中元素组成(x射线能谱结果,wt%)平均35.930.4760.39 2.850.93 4.29 1.74图2硬锰矿含有一定量的K和Si,能谱图图3硬锰矿含有一定量的Al和Si,能谱图图4硬锰矿余褐铁矿连生产出,EDS背散射图像图5硬锰矿呈细脉状与褐铁矿连生产出,光片(单偏光)图6 胶状结构产出的硬锰矿,Mn的含量不均一,光片(单偏光)图7硬锰矿中反射率的差异显示组成不均一,光片(单偏光)图8胶状结构产出的硬锰矿,光片(单偏光)图9 Fe、Mn、P、Si、K面扫描分析结果,硬锰矿含铁很低,含有一定量的K 和P,也显示硬锰矿为后期产出。
2.褐铁矿在矿石中的含量约为16%左右,多与其他矿物程杂乱状分布,应为矿石为后期氧化的结果。
岩矿鉴定报告鉴定批号:1507082共87页第1 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5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7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0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2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3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4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5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6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9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1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4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6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7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8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9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0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3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5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8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0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1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2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3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4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7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
河南省卢氏县某铜铁矿岩矿鉴定报告2020年10月1.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1.1原矿光谱分析原矿进行光谱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示灵敏度以下未出现检测线1.2原矿化学多项分析对原矿样品进行化学多项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注:Au、Ag单位为10-6从上表可知,矿石中有价元素主要为铜、铁和硫,伴生贵金属银的品位为2.80g/t,达到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标准,可考虑综合回收。
表3 铁物相分析结果表4 铜物相分析结果该矿属于铜铁混合矿石,磁性铁占41.61%,硫化铜占66.47%,铜的氧化率较高。
2 矿石的矿物组成2.1 X衍射分析结果表5 矿物X—射线衍射粉末数据表2.2 矿物组成及含量通过光薄片的鉴定,人工重砂分析、X衍射分析结果,初步得出该矿的主要矿物组成如表6。
表6主要的矿物的相对含量(%)3矿石的结构构造3.1矿石构造(1)块状构造:矿石各组分分布比较均匀,呈块状构造。
(2)细脉状构造:黄铜矿呈细脉状分布在矿石中。
(3)浸染状构造:金属硫化物和磁铁矿多呈稠密浸染状分布在矿石中。
3.2矿石结构(1)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大部分的黄铁矿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2)细粒浸染状结构:细粒磁铁矿和赤铁矿多呈细粒浸染状结构。
(3)交代结构:赤铁矿沿着磁铁矿边缘交代,或斑铜矿交代黄铜矿,构成交代结构。
(4)包含结构:黄铁矿包裹黄铜矿,或磁铁矿包裹黄铜矿。
4.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和粒度分析4.1黄铜矿黄铜矿多呈不规则粒状,浸染状分布,多与磁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密切共生,少量黄铜矿被辉铜矿交代,构成交代反应结构。
黄铜矿多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但是由于黄铜矿为不规则状,与脉石矿物的多为不平直接接触,部分黄铜矿包裹细粒的黄铁矿,或黄铁矿包裹细粒的黄铜矿,黄铜矿粒度一般在0.01-0.7mm之间,主要集中在0.05-0.4mm 之间,对黄铜矿进行原生粒度统计,结果见表7。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序号样品号
取样位置产状
野外定名硅化灰岩
镜下定名安山质晶屑熔结凝灰岩
镜下特征1.结构构造:
晶屑熔结凝灰岩,假流动构造
2.矿物成分:
组成岩石的成分为晶屑、基质及胶结物。
少量的副矿物为黄铁矿。
其中晶屑含量约为40%。
主要为石英,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大小在0.1~0.8mm,个别粒径小者达0.02~0.05mm。
干涉色为一级黄白,局部可见波状消光,负低突起。
胶结物成分主要为安山质,其中安山质中长石具有绢云母化,胶结物熔结晶屑、基质分布。
整体具有塑性流动特征,胶结物含量约为岩石总体的30%~35%。
副矿物成分为黄铁矿,自形程度为半自形-他形,含量约为3%,黑色不透明。
其余基质成分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含量约为岩石总体的30%。
显
微
照
片
4×10(+) 4×10(-)。
原编号:D0001-b1 室内编号:1鉴定名称:含白云质中细砾状砾屑灰岩野外定名:灰黑色微晶灰岩结构:中细砾、砾屑结构构造:块状构造1、矿物成分: 砾屑:60-70%中细砾砂屑灰岩细粒砂屑灰岩2、细晶白云石填隙物:30-40%描述:岩石由上列矿物组成,呈中中细砾、砾屑结构,块状构造。
砾屑约占岩石的60-70%,成分如上所列。
中粗粒砂屑灰岩由砂屑和粉晶方解石胶结物组成。
砂屑成分为泥晶方解石,色暗,形状不规则,粒径大小主要在0.5-2mm的粗砂级,少数在0.3-2mm的粗砂级,少数在0.3-0.5mm的中砂级,磨圆度高,呈次圆-圆形。
砂屑分布均匀,由粉晶方解石胶结。
细粒砂屑灰岩由砂屑和粉晶方解石胶结物组成,含少量藻迹和细小的模糊的生物碎片。
砂屑成分为泥晶方解石,砂屑大小在0.05-0.25mm的细砂级。
呈次圆-次棱角状。
砾屑形状不鬼咋,粒径大小在5-15mm的中细砾级,呈次圆状。
有些被胶结物交代后边界模糊,杂乱散布。
胶结物约占岩石的30-40%,成分为白云石,呈不规则粒状,菱面体状,粒径大小在0.06-0.25mm的细晶级,充填于砾石之间。
呈基底式胶结。
原编号:D0002-b1 室内编号:2鉴定名称:粉屑灰岩野外定名:灰白色白云石化灰岩结构:粉屑结构构造: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方解石:100%描述:岩石由方解石组成。
呈粉屑结构,块状构造。
方解石含量100%,呈细小的粒状,粒径大小在0.01-0.03mm,有些小于0.01mm,均匀致密分布。
少数发生重结晶,粒径到0.05-0.2mm,但呈小集合体状散布。
薄片中未见有白云石化特征。
原编号:D0002-b2 室内编号:3鉴定名称:含硅质细晶白云岩野外定名:灰白色白云岩结构:细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矿物成分: 白云石:>90%次生石英碳酸盐脉硅质物:5-10%描述:岩石由上列矿物组成,呈细晶结构,块状构造。
白云石含量在90%以上,呈半自形菱面体状,粒径大小在0.1-0.25mm的细晶级,均匀分布。
样品编号:QB1标本描述:岩石呈灰紫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碎屑为长石、石英,火山尘充填其粒间,碎屑粒度大部分<2mm,仅个别颗粒约3mm。
见照片QB1-1。
野外定名:英安岩室内定名:蚀变(晶屑)凝灰岩(见照片QB1-2、3)结构构造: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一、晶屑:估量40-45%,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分述如下:1、石英:估量10-15%,粒度大小约0.04-0.4mm,半自形粒状,有的呈棱角状,少量有碎裂现象,分布比较均匀。
2、长石:估量20-25%,粒度大小约0.01-0.5mm,由钾长石和更长石组成。
钾长石表面比较脏,析出铁质而呈褐红色,以正长石为主,有少量条纹长石,具条纹结构;斜长石为更长石,聚片双晶发育,具弱绢云母化。
3、暗色矿物:估量3-5%,粒度大小约0.1-0.2mm,已全部蚀变氧化析出铁质,原矿物已分辨不清。
二、岩屑:估量5-6%,粒度大小约0.01-0.3mm,次圆状,岩性为蚀变安山岩,属安山岩基质部分,由长石和暗色矿物组成,长石呈细长条状,定向排列,形成交织结构;暗色矿物已全部蚀变析出铁质,原矿物已分辨不清。
三、火山尘:估量>45%,主要由粒度<0.064mm的晶屑和火山尘组成,火山尘由于粒度细,结晶不好,矿物成分分辨不清,比较均匀充填于碎屑间。
样品编号:QB2标本描述:岩石呈灰紫-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粒度大小约<0.5-4mm,其中>2mm者约占6-8%,碎屑呈棱角状-次圆状等,分布比较均匀,在其粒间充填有火山尘。
见照片QB2-1。
野外定名:斑状安山岩室内定名:含砾(岩屑)凝灰岩(见照片QB2-2、3、4、5)结构构造: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一、岩屑:估量30-35%,大小约0.1-2.0mm,主要由蚀变安山岩组成,其次有中性岩屑和凝灰岩组成,岩性特征如下:(一)蚀变安山岩:估量20-25%,大小约0.1-2.0mm,一般为0.2-1.5mm,棱角-次棱角状,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块状构造。
(岩矿报告)地(矿)区:猴子石ZK001报告编号2006-9光薄片室内编号2006-25-29数量薄片5片光片 3 片报告页数5页主管审查鉴定人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807 队2006年5月27日岩矿鉴定表野外编号:2K001-1 产地:猴子石ZK001野外名称:花岗闪长斑岩室内编号:2006-25 产状或深度:164.90M鉴定名称: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石英二长斑岩1.结构构造:细-中斑(局部聚斑)结构,基质为微细晶,块状(局部碎裂状)构造。
2.矿物成分:斑晶主要为斜长石(37%),次为钾长石(26%),少量石英(5%)。
斜长石:呈柱板状,粒径一般为0.3-2mm,少量大于2mm,不同程度被绢云母少量粘土矿物绿泥石碳酸盐交代,有的具环带状构造,属中更长石,有的具钾长石镶边,有的构成聚班(晶),分布不均匀。
钾长石:呈柱板状,粒径0.2-1.5mm,亦被少量绢云母粘土矿物碳酸盐交代,不具双晶或具简单双晶,具突起,区别于斜长石,较少构成聚斑(晶),分布不均匀。
石英:呈他形粒状,受溶蚀呈港湾状,粒径0.3-0.8mm,周边有长英质镶边,分布亦不均匀。
斑晶分布不均匀,平均含量68%左右。
基质微细晶,粒径一般0.02-0.15mm,由钾长石、斜长石少量石英(4%)组成,钾长石呈他形,而斜长石大多为小柱状,两者被少量绢云母粘土矿物交代,石英呈他形粒状,与钾长石伴生,分布不均匀。
次生矿物主要为绢云母,次为碳酸盐、绿泥石、黄铁矿(8.5%)再次为石英粘土矿物,绢云母呈鳞片状及其复合体交代,长石分布不均匀。
碳酸盐为方解石,呈浸染状不规则细脉状产出(脉宽0.01-0,12mm),分布不均匀。
黄铁矿呈他形至半自形粒状(立方体、几何体),粒径0.01-0.6mm,受力作用碎裂。
石英呈他形微细晶,与黄铁矿绢云母伴生。
岩石受构造了作用产生碎裂,碎裂处岩石蚀变强烈,主要为绢云母化,次为碳酸盐化、黄铁矿化。
3.定名: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石英二长斑岩。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在室内对手上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掌握其各种物理特征;2 )区分相似矿物;3 )根据各种特征对岩石准确命名;4 )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分类;
(2)实验仪器:
放大镜、计算机
(3)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 )观察各种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粒状、片
状、致密块状等集合体)和物理性质(颜色、光泽、解理等),2 )还可以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3 )对矿物进行分类;4 )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5)按三大类岩石进行分类;6)观察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对火成岩进行分类;7)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对沉积岩分类;8)观察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等
(4)实验结果分析(重点部分):
矿物分类:
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
相同点
颜色均为绿黑至黑色,
条痕为灰绿色,玻璃光泽,
两组解理
不同点
辉石晶体为短柱状
角闪石晶体为长柱状
2)爱护仪器,
区分相识岩石:
(5)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严肃认真
保持环境卫生。
3)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
4)室外采集岩石样品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5)室内识别岩石样品时不得大声喧哗,节约水电
(6)总结与感悟:通过老师讲解和认真地观察,认识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能对岩石进行初步的分类和描述,能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和颜色等
物理特征,对岩石进行完整、准确的命名。
认识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为以后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