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1.29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现象及其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初中物理热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温度与热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其单位是焦耳(J)。
-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2. 热膨胀与热收缩- 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在冷却时体积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热收缩。
- 线性膨胀系数和体积膨胀系数是描述物质膨胀程度的物理量。
- 热膨胀和热收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铁路铺设、桥梁设计等。
3. 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 Q 是热量,m 是物质的质量,c 是比热容,ΔT 是温度变化。
- 使用热量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机的原理-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 热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基本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 热效率是热机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加和对外做的功之和。
6.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公式为PV=nRT,其中 P 是压强,V 是体积,n 是物质的量,R 是理想气体常数,T 是温度。
- 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
7. 相变-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相变。
- 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放出潜热,如熔化热、汽化热等。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1.热胀冷缩
物体受热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
比如夏天在架设电线的会略低一些就是为了避免在冬天的时候会紧缩,从而造成风险;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因为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太足,会涨破车胎。
2.比热容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和散热能力越强。
比如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意思是我国新疆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新疆地带多沙石,沙石比热容小,所以沙石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快导致中午温度高,相反沙石释放热量降温快导致早晚温度很低。
3.分子扩散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物体内的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朱者赤等。
物理专业热学知识点总结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的科学,它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状态函数、过程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绝热过程等。
状态函数是系统的状态量,不随过程而改变,如内能、焓、熵等。
过程函数是系统的过程量,随着过程的进行而改变,如热量、功、热效率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的部分等于热量和做功的总和。
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时吸收的热量,包括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
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过程,可用等熵过程描述。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由高温区传向低温区的过程,它遵循热传导定律。
热传导定律有三种,分别是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傅科热传导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
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是最基本的热传导定律,它表明热传导的速率和温度梯度成正比。
傅科热传导定律是傅里叶定律的推广,它介绍了多层的热传导过程。
牛顿冷却定律则是描述了物体表面的对流冷却过程,它表明物体表面的冷却速率和表面与流体的温差成正比。
3.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气体或液体流体的传递过程,它受到流体性质、流体速度、流道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热对流的基本方程是牛顿冷却定律,它描述了流体中温度场的分布和流体速度的关系。
对于不同的流动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对流换热表达式,如自然对流、强制对流、自然对流边界层表达式等。
在工程实践中,热对流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散热设计和流体传热方面。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电磁波,它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表明物体单位面积的辐射热通量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基尔霍夫定律是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发射率、表面特性和入射角度有关。
热辐射是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太空技术和高真空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热学知识在现代科学和工程中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加深对热现象的理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工程设备的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1.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是热学物理的基础,它包括三个基本定律,分别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述,它规定了热力学系统能量的守恒性质。
简单地说,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了热力学系统能量的增减只与系统对外界做功和与外界热交换有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Q表示系统吸热的大小,W表示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的内能变化量等于吸收热量减去做的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系统不可逆性的表述,它规定了热力学系统内部的熵增原理,即系统的熵不会减小,而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简单地说,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了热力学系统内部的任何一种热力学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这意味着热力学系统永远无法使热量全部转化为功,总会有一部分热量被转化为无效热。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表明了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即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能反向传递。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了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任何物质的熵都将趋于一个有限值,这个有限值通常被定义为零。
简单地说,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了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系统的熵都将趋于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对于热学物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理解热学系统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各种状态参数的变化和热力学系统对外界的能量交换。
常见的热力学过程有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等。
这些过程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热力学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之比是一个常数。
这意味着等温过程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在P-V图上表现为一条双曲线。
常见的等温过程有等温膨胀和等温压缩等。
(2)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在无热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热力学过程。
大一物理热学总结知识点热学是大一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研究热能的传递、转化和计量。
下面将对大一物理热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一、温度和热平衡1. 温度: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
2.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异,热量不再流动。
二、热量与热容量1. 热量:热量是物体间能量的传递方式,沿着温度梯度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2. 热容量:热容量是物体温度升高单位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热容量可用公式Q=mCΔT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的热量,m表示物体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三、传热方式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传递,取决于物质的导热性能和温度梯度。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取决于流体的流动性质。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不需要物质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用来描述热量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界做功。
五、热机和热效率1. 热机:热机是将热量转化为功的装置,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和内燃机等。
2.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热机的输出功与输入热量之比,可用公式η = W/QH计算,其中W表示输出功,QH表示输入热量。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学领域的基本定律之一,描述了热能的自发转化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如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七、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热能从高温物体转化为功并完全或部分返还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和斯特林循环等。
八、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度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其熵要么增加,要么保持不变,不会减小。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物理热学是研究物质内部能量传递、传输和转化规律的科学,包括热量与能量、温度与热平衡、热传导、热辐射、热态方程等内容。
下面将对物理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热量与能量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温度差而导致能量的传递。
物体的内能是指分子在物体内部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温度有直接关系。
能量的传递方式有传导、传输和辐射三种。
2.温度与热平衡温度是衡量物体热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热平衡是指不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物体的温度相等。
热平衡是热动力学过程中的基本概念,确保热量的正常传递和能量的守恒。
3.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由于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而导致热量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以及物体的尺寸有关。
导热系数是物质性质的一种表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
在热传导过程中,高温区的分子能量较高,迅速与低温区的分子发生碰撞,通过能量的传递实现热量的传导。
4.热辐射热辐射是由物体的热运动导致的一种电磁波辐射。
所有物体在室温下均会发射热辐射,其所辐射的能量与其温度有关。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表明,热辐射功率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黑体是指对所有入射辐射能量都吸收并完全辐射的物体,其辐射的能量最大化,能够很好地描述热辐射现象。
5.热态方程热态方程是用来描述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方程。
常见的热态方程有热传导方程、热对流方程和热辐射方程。
热传导方程描述了热量在固体中传导的过程,热对流方程描述了流体中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辐射方程描述了物体辐射能量的传递过程。
6.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物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总能量的变化等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和物体吸收的热量的代数和。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行由低温物体转向高温物体)描述了热量传递方向的限制性规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指出,不可能将任何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即绝对热死。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热学是物理学的分支,研究物质内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所带来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热学知识点十分广泛,涉及到热力学、传热学、热量计量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循环、热力学过程、热传导、传热方式、传热计算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作为物理热学知识点的一个概览。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现,是物质状态的客观特征。
通常使用单位摄氏度(℃)或者开尔文(K)来表示。
2. 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系统是指研究对象,是一个空间内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根据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和物质的性质,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3.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相同的温度时,它们之间不存在热量的传递,这种状态称为热平衡。
4.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系统经历的温度、压强和体积等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常见的热力学过程有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
5.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保持恒定温度的过程,这时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传递速率相等。
6.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热量始终保持在系统内部,即Q=0。
7. 等容过程等容过程是指系统在容器内不发生体积改变的过程,容器是固定的,从而使得温度和压强成正比。
8.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系统保持在恒定的压强下发生温度、体积改变的过程,通常指气体在固定压强下受热膨胀或受冷压缩的过程。
二、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上的表述,它说明了物体内能和热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即热量的增减等于物体对外界做功和内能的增减之和。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基本规律之一,它指出自然界中热能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即热能永远不可能从低温处转移到高温处而不受外界的影响。
3.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物质的熵近似于零。
物理热学知识点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热学中,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理热学中的几个主要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态函数等。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是热学基本原理之一。
该定律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具体而言,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量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有关热传递方向和不可逆性的信息。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体传递到高温体,而是相反的。
同时,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涉及到熵的概念,熵是衡量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ΔS"。
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混乱程度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进行描述:ΔS = Q/T其中,ΔS表示系统熵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T表示温度。
3. 常见的态函数在物理热学中,有一些与态函数相关的重要概念。
态函数是只与系统的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有关的函数,与系统的路径无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态函数:- 内能(U):系统的全部能量,包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转动能、振动能等。
- 焓(H):定义为H = U + PV,即焓等于内能加上压力和体积的乘积。
- 自由能(G):自由能是系统能量在规定条件下的最小值,当系统平衡时取得最小值。
- 熵(S):系统的混乱程度。
熵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混乱程度增加。
4. 热传导和传热方式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主要依靠分子之间的碰撞实现。
在热学中,还存在其他传热方式,包括传热和传辐射。
传热是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而传辐射是通过辐射传递热量。
综上所述,物理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很多关键知识点和概念。
本文只介绍了其中的几个热力学定律、态函数以及热传导等内容。
物理中的热学知识点梳理热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热的性质和热现象的规律。
热学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的现象。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梳理一些物理中的热学知识点。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平均动能越大。
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文(K)。
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物体达到热平衡。
2. 内能和热容内能是物体分子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它与物体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而热容则是物体单位质量温度变化的热量,单位通常是J/(kg·K)。
不同物质的热容不同,具体的热容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3.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过程。
热传导通常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之间的碰撞和振动传导热量。
固体是最好的热传导材料,液体次之,气体传热能力较差。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传递热能的过程,不需要介质。
根据黑体辐射理论,物体的辐射功率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热辐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量传输方式,也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5. 膨胀性物体在受热后会发生膨胀,而在冷却后则会收缩。
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不同物质的膨胀系数不同,金属通常具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而玻璃等非金属物质膨胀系数较小。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一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E = Q - W其中,ΔE 是系统内能量的变化,Q 是吸热(从外界传入的热量),W 是对外做功。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转化效率的定律,它明确了热能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的事实以及热量自发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的方向。
高三物理热学必背知识点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热现象及其规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掌握热学的必备知识点对于理解热现象、解题以及应对考试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高三物理热学的必背知识点。
一、热传递1. 热传递方式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1)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传导的速率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截面积、温度差和传热长度有关。
(2)对流: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或气体中的传热。
对流传热的速率与流体的流速、接触面积、温度差和流体性质有关。
(3)辐射: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空气、真空或者其他物质中的热辐射进行热传递。
辐射传热的速率与物体表面的温度、表面的辐射性质以及表面积有关。
2. 热传导的数量关系热传导的速率可以通过导热方程进行计算,即热传导速率与物体的温度梯度成正比,与物体的热导率成反比。
导热方程可以表示为:Q = kA(ΔT/Δx)其中,Q表示热传导速率,k表示物质的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Δx表示传热长度。
3. 温度的测量温度可以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进行测量。
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C/100 = (F-32)/180其中,C表示摄氏度,F表示华氏度。
二、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2. 热力学量的定义(1)内能:系统内各种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
(2)焓:系统的内能与对外界所作的功之和。
(3)熵:表示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它随时间的变化不会减小。
3. 热力学过程(1)等温过程: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的变化全部转化为对外界的功。
(2)等压过程:系统的压强保持不变。
(3)等体过程: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1. 热量与功的转化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热量可以转化为功,也可以转化为内能的变化。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框架引言1. 热学的定义2. 热能与温度3.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基本概念1. 热力学系统与外界2. 热力学态函数3. 热力学平衡4.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热力学第二定律3. 热力学第三定律气体热力学1. 热力学过程的气体方程2. 理想气体定律3. 热容与比等容热容4.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功与功率1. 线性热力学功2. 热机效率3. 热能转化传热学1. 热传导2. 热辐射3. 对流传热相变热力学1. 物质的相变2. 相变热3. 水的特殊性质平衡态统计物理1. 统计物理基本概念2. 统计物理与热力学的关系3. 统计力学的基本公式热力学应用1. 工程热力学2. 生物热力学3. 天体热力学结语引言热学是研究热能的运动规律、平衡状态和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包括热力学、传热学和相变热力学等内容。
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物质热运动和热能转化过程的规律性,对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推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热能与温度热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它决定了物体的热状态和热性质。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平衡和热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表示了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
热能和温度是热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它们在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热能转化和热力学过程规律的基本原则。
热力学第一定律规定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它指出了热能转化过程中热量和功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热能转化过程中熵的增加原理,提出了热机效率和热力学不可逆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指在绝对零度时熵为零的原理,它规定了物质在极低温下的行为规律。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物质组成,并且可以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热力学态函数是描述热学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包括了内能、熵和焓等。
热力学平衡是指热力学系统的各种态函数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发生宏观变化。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力学基本概念1. 热量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一种形式,是指物体由于分子、原子内部的运动而表现出来的能量。
热量是热力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指热能的传递和转化,也是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函数。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分子、原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的一种度量。
温度是热学的基本物理量之一。
温度是一个标量,通常用开尔文(K)作为单位。
绝对零度即0K时,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能完全停止,这时所有物体的温度都是0K。
3.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不存在净热量的传递。
热平衡是热力学平衡的一种,这是指物体内各部分达到了相同的温度。
4.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方式,是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热传导是导热性能的一种,物体具有这一性能时,它的各处温度变化均匀,时间过后而达到稳定状态。
热力学基本原理1. 热学第一定律热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物体内部传递的热量和外部对物体做功的总和等于物体内能的增量。
数学表达式为:ΔQ = ΔE + ΔW,其中ΔQ表示系统所吸收的热,ΔE表示系统内部能量的增量,ΔW表示对系统所做的功。
2. 热学第二定律热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者说热量不会自发地从冷物体流向热物体。
这个定律限制了热量的转化,说明了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
热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表述是克劳修斯表述,它指出任何一个热机都不可能从一个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然后将这个热量完全转化为功。
3.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的重要原理,它指出在孤立系统中,熵不会减少,而是随着时间增加。
熵增原理表明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趋势,是热力学的基础概念,其中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是热学和统计物理学两个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
热动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热力学中的一种理想热机循环,它是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也是理想热机的性能上限。
大学物理热力学知识点汇总热力学是大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研究的是热现象的规律以及与热相关的能量转化和传递。
以下将对大学物理热力学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热力学系统和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系统是指研究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气体、液体或固体,也可以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而热力学平衡态则是指系统的宏观性质在长时间内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这包括热平衡(系统各部分温度相等)、力学平衡(系统各部分压力相等)、化学平衡(系统内各化学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二、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热力学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这个定律为我们定义了温度的概念,使我们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系统之间的热平衡来测量温度。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一个热力学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ΔU = Q + W。
其中,Δ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
在这个定律中,需要注意功的正负。
当系统对外做功时,W 为负;外界对系统做功时,W 为正。
同样,当系统吸收热量时,Q 为正;系统放出热量时,Q 为负。
四、等容过程等容过程是指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在等容过程中,系统不做功(W = 0),内能的变化等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ΔU = Q。
五、等压过程等压过程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此时,系统所做的功为 W =pΔV,内能的变化和吸收的热量的关系为ΔU =Q pΔV 。
六、等温过程等温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在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中,内能不变(ΔU =0),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界所做的功,即Q =W 。
七、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Q =0)。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做功导致内能变化,即 W =ΔU 。
八、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有多种表述方式,常见的有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和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大物知识点总结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现象及其性质。
热学知识在工程、冶金、地质、环境科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热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热辐射、热力学循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热学的基本概念1.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由于内部分子、原子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能够转移的能量形式。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是热平衡状态下物体性质的一种量度。
2. 内能和热力学功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总动能称为内能,是物体固有的一种能量。
热力学功是由热量和温度差产生的功。
3. 热力学系统和热平衡热力学系统是指与外界有能量交换的物体或物质的集合。
当两个或多个热力学系统之间没有能量交换或能量交换的速率相等时,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4. 热力学过程和状态参数热力学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平衡状态转变为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状态参数是用来描述热力学系统状态的参数,比如温度、压强、体积等。
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即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热量和功是能量的两种形式,能量守恒,即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界做的功。
二、热力学定律1. 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通过固体间的分子振动和传递热量,对流是通过流体的对流运动传递热量,辐射是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辐射传递热量。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能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需要外界帮助,即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提出了熵增加原理,即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不会减少。
3.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理想的热力学循环,由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组成。
根据卡诺循环,工作在两个不同温度热源之间的热机的效率最大值为1减去两个热源温度的比值。
物理初三热学知识点总结
1.温度、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100等分后每一份为1℃)
℉:华氏度
注意:在做“读出温度计示数”题时应看好温度数值增加是向上还是向下,上则为正度数,下则为负度数
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基本概念
固→液熔化吸热液→气汽化吸热固→气升华吸热
液→固凝固放热气→液液化放热气→固凝华放热
--重要知识点
熔化&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凝固点)一般不同。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海拔低,气压高,沸点高。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蒸发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3.分子动理论&内能
--基本概念
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实例:两物体吸在一起拆不开,错例:挂钩吸在墙壁上——压强)
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剧烈),扩散现象进行越快。
内能:①物体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③内能改变的两种宏观表现:温度、物态
--易错点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对外做功)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吸收热量)
3.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上升(晶体熔化时)
4.水达到沸点后,内能增加,温度不再上升
5.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6.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4.热量&比热容、燃料&热机
--热量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时内能变化的量度)。
单位焦耳(J)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公式:Q=cm∆t 单位: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变,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注:①Q=cm∆t中,任意一个量和Q为定值时,其他两个量成反比;②通常情况下水的比热容要比大多物质要大。
)
--燃料、热机
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柴油)、喷气式发动机。
汽油机四冲程:吸气(汽油和空气)、压缩(机械→内)、做功(内→机械)、排气
热机效率:转化为机械能的内能÷总内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