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分与合 2 6789的分与合
- 格式:docx
- 大小:319.06 KB
- 文档页数: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分与合 2 6、7、8、9的分与合(苏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分与合”的6、7、8、9的分与合。
学生需要掌握6、7、8、9的分成3份、2份、1份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表达它们。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将6、7、8、9分成3份、2份、1份,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表示出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将6、7、8、9分成3份、2份、1份,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表示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小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将6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可以是2个苹果。
然后,教师用加法和减法表示出来:2+2+2=6,或者622=2。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将7个苹果分成3份,并用加法和减法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帮助。
4. 合作交流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将8个苹果和9个苹果分成2份、1份,并用加法和减法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6的分与合:2+2+2=6622=27的分与合:3+3+1=7733=18的分与合:4+4=884=49的分与合:3+3+3=993=6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10个苹果分成3份,并用加法和减法表示出来。
(2)将11个苹果分成2份、1份,并用加法和减法表示出来。
2. 答案:(1)101010=0(2)111110=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分与合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拓展延伸,如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与合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3课时 8、9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例3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掌握8、9的组成,加深对8、9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联想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发现、探讨简单规律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学会并掌握8、9的组成。
难点:掌握“有序分”和“从一种组成联想到另一种组成”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对口令:6和7的分与合。
(1)6可以分成1和几?(2)6可以分成几和3?(3)2和几合成7?(4)几和3合成7?2.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些小红花,你能拿到几朵就看你的表现了。
如果你们能自己探索出8、9的组成或在学习时有突出的表现,将会得到小红花。
最后我们来比比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好吗?(板书课题:8、9的分与合)二、新知探索1.探究8的分法。
(1)请小朋友们先拿出8张卡片,每次移动一张卡片,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引导学生按7和1、6和2、5和3、4和4的顺序在教科书上填出分的结果。
(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3)看着这几种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轻轻地说给你的同桌听。
(4)指名回答。
2.探究8的合成。
(1)根据8的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根据8的分法想到8的合成。
(2)哪种方法更容易使大家记住8的分与合呢?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3)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交流,熟记8的几种分与合的方法。
(4)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每次移动一个图片,就能很快得出8的四种不同分法,再由前3种分法想到8的另外3种分法,这样有利于帮助我们记忆8的分与合。
3.自主探索9的分与合。
(1)教师把9张正反面颜色不同的图片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而且都是正面朝上。
(2)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翻图片,每次翻一个后,其他小朋友很快说出9的分与合和由9的一种分法想到的另一种分法。
课题:8、9的分与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教学难点:有序的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了2-7的分与合。
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8和9的分与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8和9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请你拿出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先移动1个,说说8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再移动1个,说说8又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就这样每次移动1个花片,说说8的分成。
1)、学生独自操作,说一说2)、指名上黑板一边操作一边说8 8 8 8 8 8 8/\/\/\/\/\/\/\1 72 63 54 45 36 27 13)、集体边操作边说4)、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的过程说8的分成5)、把书翻到第35页,看8的分成,让我们填写几道?黑板中有几道?那么课本中4道,写哪4道呢?为什么?你能不看黑板将这四道按顺序写出来吗?6)、老师将板书用小黑板盖住,学生独立填写,提醒学生我们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借助花片摆一摆)7)、校对、拿掉小黑板,你写的对吗?8)、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8吗?9)、8的分与合有7道式子,我们只要记几道?2、试一试学完8的分与合接着我们要学几的分与合?1)、出示题目:用9个圆片,每次翻一下,可以分成几和几,推想到几和几你能按照顺序全第1 页共2 页说出来吗?●●●●●●●○(注:这个圆片正面有图案,反面没有)2)、学生独立操作,说一说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9 9 9 9 9 9 9 9 /\/\/\/\/\/\/\/\1 8 2 7 3 6 4 5 5 4 3 6 7 2 8 1 4)、集体边操作边说5)、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过程,说9的分成6)、书上9的分成写哪几道?你能不看黑板全都写出来吗?7)、教师将板书盖住,学生独立填写。
一年级数学教案从6789出发:学习三位数的拆分与合并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三位数的拆分与合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对于孩子们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从6789这个数字出发,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三位数的拆分与合并。
一、认识三位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三位数。
三位数是由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三个数字组成的数字。
例如,6789就是一个三位数,其中6是百位数,7是十位数,8是个位数。
如果我们将这个数字反过来读,就是9876,也是一个三位数。
二、拆分三位数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拆分三位数。
拆分就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部分,例如,6789可以拆分成6、7、8、9四个数字,这四个数字分别代表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
三、合并三位数再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合并三位数。
合并就是将若干个数字组合成一个数,例如,我们可以将7、8、9三个数字合并成789这个三位数。
四、练习题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在这些题目中,我们都要用到拆分和合并的技巧。
题目一:将872拆分成三个数字,然后将这三个数字合并成一个三位数。
解题思路:首先将872拆分成8、7、2三个数字,然后将这三个数字组合成一个三位数,即872。
题目二:将345拆分成三个数字,然后用这三个数字组合成一个比345大50的三位数。
解题思路:首先将345拆分成3、4、5三个数字,然后将这三个数字加上50,得到53、54、55三个数字,最后将这三个数字组合成一个三位数,即535。
题目三:将532和486合并成一个四位数。
解题思路:将532和486组合成一个四位数,即532486。
五、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和练习,相信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拆分与合并。
这个知识点对于孩子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计算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进一步巩固这个知识点,并将它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8、9的分与合》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8、9的分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对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和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活动,将8、9分成两部分,并找出它们的组合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8、9的分成和组合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数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了8、9的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教学道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8、9的小卡片,用于操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8、9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8、9的数字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8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呢?”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将8分成两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然后呈现8的其它分成方式,如分成1和7、2和6等。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图片等材料,自己尝试分一分,并说一说。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活动,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卡片,尝试将8、9分成两部分,并找出它们的组合关系。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8、9的分与合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8、9的分与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本课题教时数 7 教时本教时为第5 教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难点:正确把8和9进行有序的分与合,进一步认识分与合的意义教具学具: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一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7?大家再回想一下,我们在研究7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8和9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8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要求有序)。
如: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7个,右边1个。
(3)教师板书: 8/ \7 1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7和1。
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8/ \1 7(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2、教学9的组成。
(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
(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1、完成例题1。
(1)让学生拿出圆片代替红花。
(2)每次移动一个,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
要求说完整话:“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
”(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
(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
2、完成试一试。
(1)让学生拿出硬币代替贝壳。
(2)每次翻一个,说说9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与合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与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认识“分与合”的概念;2. 学习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3. 学习如何将几个部分合在一起;4. 练习简单的分合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与合”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水果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水果分成几个部分。
2. 概念讲解:讲解“分与合”的概念,并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以及如何将几个部分合在一起。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合问题的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复杂的分合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与合认识“分与合”的概念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如何将几个部分合在一起练习分合问题七、作业设计(1)有10个苹果,你想将它们分成3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苹果?(2)有8个橙子,你想将它们分成2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橙子?2. 答案:(1)将10个苹果分成3个部分,可以有2个苹果、3个苹果和5个苹果;(2)将8个橙子分成2个部分,可以有3个橙子和5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以及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分合问题,以及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分合问题,如分配资源、分配任务等。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教学难点:在每一组分发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分发。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每小组4张桃子图片、4张盘子图片、5张星星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豌豆博士又来考我们了。
他说:“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想请小朋友们把每个小组准备的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来招待老师们,小朋友们想想可以怎样把四个桃分放在两个盘里呢?”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一)4的分与合1、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课件)4个桃分成1和3;4个桃分成2和2;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边说边点出相应的内容)(课件内容:4 4 4/ / /3 1 2 □ □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
这回茄子老师可高兴了,她想请小朋友们再回答一个问题。
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à1和3可以合成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8、9的分与合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分与合8、9。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8的分与合2. 9的分与合3. 8、9的分与合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8、9的分与合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与合。
2. 教学难点:理解8、9的分与合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分与合示意图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8、9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学卡片展示8、9的分与合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PPT演示8、9的分与合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8、9的分与合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8、9的分与合的方法,并交流心得。
6. 练习与展示:学生进行8、9的分与合的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8、9的分与合的方法,并进行反思。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2. 内容:8的分与合、9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完成练习册上的8、9的分与合的题目。
2. 家庭作业: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8、9的分与合的操作。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8、9的分与合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
2. 学生反思: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对8、9的分与合的理解程度,以及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标题:分与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分合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分与合的概念2. 分合的基本操作3. 分合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具:水果、糖果等可分物品2. 学具: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水果,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配这些水果?”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将这些水果分成几个部分,这就是‘分’的意思。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糖果,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我们可以怎样组合这些糖果?”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将这些糖果合在一起,这就是‘合’的意思。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水果和糖果。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合操作,如将水果分成几个部分,将糖果合在一起等。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四、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分合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分合操作。
2.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或纠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分’与‘合’的概念,掌握了分合的基本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分”与“合”的概念,掌握了分合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环节,因为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合物品,不仅能够加深对“分”与“合”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分与合 2 6、7、8、9的分与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数字6、7、8、9的分与合。
2. 利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分与合,以及如何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教学PPT、分与合的示例图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数字6、7、8、9,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这些数字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讲解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概念,通过示例图表和数字卡片进行演示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练习题。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与合知识进行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概念和应用。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分与合 2 6、7、8、9的分与合2. 内容: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概念、示例图表、练习题、实际应用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数字6、7、8、9的分与合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数字6、7、8、9的分与合的理解和应用是否到位。
2.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应反思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部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分与合》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内容包括:认识分成、认识合并、认识分类、认识比较等。
本章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概念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善于模仿和探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与合的概念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准备相关的数学游戏材料,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分与合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水果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何将同种类的水果合并在一起。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例如,讲解如何将水果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何将同种类的水果合并在一起,并示范操作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分与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分与合的概念,理解其含义;2.学习分与合的基本操作方法;3.能够解决简单的分与合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具、课件;2.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先给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发现合的概念。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分与合的概念:分是把一部分东西分开,合是把分开的东西放在一起。
步骤二:引入分的概念1.教师用教具或实际物品展示分的概念:将一块巧克力分成两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引导学生总结分的概念:分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
步骤三:学习分的操作方法1.以具体例子来练习分的操作方法:–例1: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请问每人分到几支铅笔?–例2:把背书包里的2本书平均分给你和你的朋友,请问每人分到几本书?2.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分的常用方法:平均分、按比例分等。
步骤四:引入合的概念1.教师用教具或实际物品展示合的概念:将两个小球合并成一个大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引导学生总结合的概念:合是将若干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
步骤五:学习合的操作方法1.以具体例子来练习合的操作方法:–例1:小华和小明各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例2:小明和小红各有5元钱,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钱?2.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合的常用方法:求和、集合运算等。
步骤六:反思与扩展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并提问复习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分与合的练习题;2.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几个分与合的应用题,并与同桌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与合的概念,并学习了分与合的基本操作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示分与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分与合》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并用语言来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示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分与合。
2.难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和结果。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3.交流法: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与合的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分与合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分与合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实物分成几份,以及如何将这些实物合在一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实物,进行分与合的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和结果。
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与合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与合》|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分与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 让学生理解数字分与合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数字分与合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数字的分与合,包括:1. 学习数字分与合的概念。
2. 学习数字分与合的方法和规律。
3. 学习如何运用数字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字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难点:找出数字分与合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数字分与合的概念,通过PPT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些数字的分与合,并汇报。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字分与合解决。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理解数字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板书设计1. 分与合2. 副数字的奥秘3. 正文:通过PPT展示数字分与合的例子,讲解数字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数字的分与合,并展示在黑板上。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找出一些数字的分与合,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数字分与合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数字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字分与合的概念,找出数字分与合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分与合第3课时 8、9的分与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8和9的分解与组合。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8和9的分解与组合。
2. 相关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8和9的分解与组合。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8和9的分解与组合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白板、彩色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8和9的分解与组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8和9的分解与组合,通过教学卡片进行示范。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剪贴、组合等,巩固对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理解。
4. 游戏:进行相关的数学游戏,如“找朋友”、“猜数字”等,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5. 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分与合第3课时 8、9的分与合|苏教版2. 内容:8和9的分解与组合,相关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题目。
2.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相关的数学游戏,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今天的课程,学生们对8和9的分解与组合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还不能灵活运用8和9的分解与组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我还需要设计更多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约10分钟)- 利用PPT展示8和9的实物图片,如8个苹果、9个橘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8和9。
6、7、8、9的分与合
教材第36~40页的内容。
1.掌握6、7、8、9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9各数的组成。
难点:掌握6、7、8、9的分与合。
投影,图片等。
1.4可以分成几和几?(要有规律,语言要完整。
如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
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同桌互说。
2.数数:从1数到10。
1.学习6的分与合。
(1)课件显示三个小学生,每人都拿着6个气球,然后教师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2)同桌互相商量,想想办法。
(3)集体交流。
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说说,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成6。
启发思考:看到了1和5合成6,你想到了什么?
,然后同桌互查,看看是否正确。
教师指名表述:5和1合成6,6可以分成5和1。
(4)6还可以怎样分?看第2个学生手中的气球,把6分成了2和4。
6分成了几和几?
用语言表述。
教师巡视,针对问题进行辅导。
(5)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分呢?看第3个学生手中的气球,请学生根据图片,
适的数。
(6)说一说,谈一谈。
(可以同桌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合作)
2.学习7的分与合。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大家相互看看每个人拿到的是否正确。
投影出示7个○,教师说要求,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2)小组合作,分一分。
(有几个人要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不能都一样,不能重复)分好后填
(3)小组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并板书三种情况:
看着这三种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出:看到了1和6合成7,想到了6和1合成7。
看到了2和5合成7,想到了5和2合成7。
看到了3和4合成7,想到了4和3合成7。
教师在每种旁边板书出相应的分与合。
(4)引导学生讨论7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一是按数的顺序记,二是记住前3个,推想出其他3个)
3.学习8的分与合。
(1)请每个学生准备8个,大家再相互看看准备的是否正确。
投影出示8个,教师读要求,每次移动一个,可以分成几和几。
(2)小组合作,移一移。
(3)小组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填出分的结果,并板书四种情况:
看到这四种方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说出:看到了1和7合成8,想到了7和1合成8。
看到了2和6合成8,想到了6和2合成8。
看到了3和5合成8,想到了5和3合成8。
教师在每种旁边板书出相应的分与合。
4.学习9的分与合。
(1)用9根木棒(也可用硬币或可以区别正反面的学具)操作。
(2)依次分成两堆,观察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9。
(3)结合操作,填写出9的组成。
1.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可以三个人一组,一人拿数字卡片,其他两人说数的分与合,如学生甲拿6,学生乙:“我说2。
”学生丙:“我说4。
”学生乙:“2和4合成6。
”学生丙:“4和2合成6。
”接下来学生乙与学生丙互换说,学生丙:“我说5。
”学生乙:“我说1。
”学生丙:“5和1合成6。
”学生乙:“1和5合成6。
”
三个人相互交换再练。
2.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出示第一只小螃蟹,让学生观察它身上的数有什么关系,是1和5合成6。
第二只,4和3合成几呢?请你填出来。
第三只,几和2合成7呢?或7可以分成2和几呢?剩下的题学生独立填,教师巡视指导。
3.教材第38页练习三的第2题。
4.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1)仔细观察每张卡片上的点子数。
(2)根据8、9的组成,将点子数合起来。
(3)同桌一组进行操作。
5.教材第39~40页“想想做做”的第3、第4题。
(1)两人一组完成。
(2)练习以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8和9的组成。
(3)对学生的方法尽量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6.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的第8题。
1.
2.
课堂作业新设计
1.3
2.7566
3.546321
4.略
5.第3题:372415第4题:略
6.889
思维训练
1.3455367843826 4
2.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
1.略
2.4和35和26和1
5.从上往下数,分别为1根、2根、3根、4根、5根、6根。
第一层和第五层、第二层和第四层合起来是6根。
第一层和第六层、第二层和第五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合起来是7根。
教材第38页“练习三”
1.略
3.略
4.3377661 5
5.略
教材第39~40页“想想做做”
2.一共有7层,每层各有1、2、3、4、5、6、7块。
第一层和第七层、第二层和第六层、第三层和第五层的块数合起来是8。
5.3和65和41和87和2
6.142586 3
7.2
9.略
6、7、8、9的分与合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以学生生活为素材,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充分运用这些情境开
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积
极主动地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习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
学生的迁移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讲,
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
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
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
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
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
“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
“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
8、9的组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
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