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配置标准园林植物造景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84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基础建设内容也在不断跟进。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充分发展城市生态,景观园林项目的数量持续增加,而且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关键性的绿化建设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景观园林的功能作用,景观园林的设计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的植物选型。
同时,根据城市的规划需求,合理地进行景观配置,利用植物构建各种自然景观,在提高城市美观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生态发展。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植物选择;配置1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1.1改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利用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除此以外,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植物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法进行配置,注重植物的生态特性和景观效果,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绿色环保性、艺术感及舒适度等方面的综合提升,能够起到增加环境含氧量、空气湿度和降噪、除尘、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
湿地公园同样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持。
1.2提高景观园林美观性美观性强是景观园林的主要特点,也是景观园林的设计导向。
景观园林中包含多种植物,通过植物之间的搭配以形成各种自然景观,尤其是在艺术元素的作用下,景观园林会更加美观,符合城市的建设要求。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审美更加苛刻,原有的景观园林设计模式和思路明显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然而,科学的植物选型和物种之间的有效搭配,可以大幅度提高景观园林的美观性,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而且在景观园林的带动作用下,整个城市的美观性都会有所提高,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1.3弘扬传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在满足一定的美学需求同时,还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设计思想、文化符号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为人们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是在园林设计中根据景观效果的要求和植物的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强景观效果和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目的。
下面将从植物的形态特点、色彩搭配、种植空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
首先,园林植物的形态特点是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植物的形态特点包括植株的高度、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中,可以根据它们的形态特点进行大小层次的搭配,如将高大的乔木与矮小的灌木搭配,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树冠形状来丰富景观效果,如选择具有粗壮且扩展树冠的植物来营造宽阔的场景,选择具有垂直树冠的植物来营造挺拔的效果。
其次,园林植物的色彩搭配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植物的色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以达到美化环境和增强景观效果的目的。
一般来说,植物的色彩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种。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可以将冷色调的植物与暖色调的植物进行搭配,形成明暗对比和层次感。
同时,可以利用植物的颜色来营造不同的场景,如选择红色或橙色的植物来营造热烈的氛围,选择蓝色或紫色的植物来营造冷静的氛围。
第三,园林植物的种植空间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不同的植物对种植条件的要求不同,包括土壤条件、光照条件、湿度条件等。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各个植物对种植条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以确保各种植物能够获得适宜的种植环境。
另外,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空间的限制,避免植物之间过于拥挤,以免互相竞争养分和空间。
最后,园林植物配置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
植物在园林中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提供生态服务的作用,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注重选择具有这些功能的植物,并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配置,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合理组织园林植物的配置,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和自然演替,提高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就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重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一、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现代社会,园林植物绿化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园林植物中,高大的树木与灌木、花卉的巧妙搭配,既可以改善景观,又能满足人们对观赏、休闲娱乐、植物科普的需要。
另外,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中的CO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环境。
(一)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强调其生态特征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绿化的绿色、环保性、艺术性和舒适性,达到防火、防震、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园林的设计不但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比如,在园林的规划中,植物的精心布置,可以使人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给人以足够的视觉乐趣。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远离都市的喧闹,陶冶情操,舒缓身心。
(三)弘扬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是一种既能满足特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又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为人民营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树木进行艺术化的修剪,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义,既可以深化园林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陶冶身心情操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搭配、造景,既可以让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植物的和谐,也可以让人忘记那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生活,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种生机,让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更加迫切。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总观一些单位的绿化状况,有一个通病,即只知种树,不懂配置,将园林绿化与植树造林完全等同起来,使得植物带给园林的魅力大打折扣,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关注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植物的概念及分类(一)大家知道,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低等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一群古老植物,大部分生活存水中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低等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
高等植物是由某些低等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而来,由于长期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在体形结构上以及生理特性上,都较低等植物复杂。
属于高等植物的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
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裸子植物都是木本,而且多为乔木,多数为常绿树种。
我国有苏铁、银杏、松、柏、麻黄等。
其中银杏、水杉、水松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
科学家把它们当作活化石看待,世界各国都在引种栽培。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等的类型,被子植物发展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适应类型最多的一群植物,约有20万种以上,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植物类群。
(二)那么什么是园林植物呢?1、概念: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
2、分类:(1)园林树木: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体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我们按照树木的生长类型将园林树木分为以下三类。
乔木类树木体型高大(通常高于6米),是有明显的主干,如国槐、杨树、柳树等。
灌木类树木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干,如黄栌、米兰、紫薇等。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原则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中唯一具有生命的重要元素,用植物个体或群体美创造各种景观是园林景观美化的重要元素,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只有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才能创造出最佳的园林景观效果。
一、植物配制的概念植物配置是根据植物的功能性要求、生物学特性及美学原理,在特定空间环境中,将活体植物及其他园林物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布局,形成一个优美生态环境的过程植物配置:1、不同数量,同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组合、平面与立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季相的变化以及园林意境的创造。
2、植物与其他园林物种要素:如建筑、道路、山石、水体、雕塑、广场、凳、椅、长廊等之间的配置,一定要考虑种植位置的适宜、环境的适宜、功能的要求、比例的得当以及形式、风格的协调等问题。
二、植物配置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建设的地形、地势、土壤状况等生态环境条件和配置和景观类型以及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将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等植物因地制宜,配置为一个自然式或规则式的人工植物群落,使不同植物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丰富的季相变化,而具有不同特性的植物又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因子,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富有艺术美感的景观生态系统。
2、适地适树不同的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的需求,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将喜光与耐荫、慢生与速生、高与矮、深根与浅根3、以人为本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虑以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的生存、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创造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环境。
如:居住区,绿化充分考虑到人们对阳光的需求,楼房的南面设计落叶树种多些,做到夏阳冬阳。
儿童乐园不能配置带刺及有毒的植物,对于工厂区域多考虑些抗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植物。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简述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及造景要求,怎样才能设计好丛植?一、孤植是指乔木或灌木单株栽植或二、三株同一种的树木紧密地栽植在一起,而且具有单株栽植效果的种植类型。
造景要求:1 树种选择:孤植树主要表现植株个体的特点,突出树木的个体美。
要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即体形巨大、树冠轮廓富于变化、树姿优美、姿态奇特、花朵果实美丽、芳香浓郁、叶色具有季相变化及枝条开展,成荫效果好,寿命长等特点的树种。
如:如榕树、香樟、紫薇等。
2 位置安排:在园林中,孤植树种植的比例虽然很小,却常作构图主景。
其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而引人注目。
最好还要有象天空、水面、草地等色彩既单纯又有丰富变化的景物环境作背景衬托,以突出孤植树在形体、姿态、色彩等方面的特色。
诱导树:起诱导作用的孤植树则多布置在自然式园路、河岸、溪流的转弯及尽端视线焦点处引导行进方向。
安排在蹬道口及园林局部的人口部分,诱导游人进入另一景区、空间。
3 观赏条件:孤植树多作局部构图的主景,因而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观赏点和适宜的欣赏位置。
一般最适距离为树高的4——10倍左右。
4 风景艺术:孤植树作为园林构图的一部分,必须与周围环境和景物相协调,统一于整个园林构图之中。
如果在开朗宽广的草坪、山岗上或大水面的旁边栽种孤植树,所选树种应巨大,以使孤植树在姿态、体形、色彩上得到突出。
5 利用古树:园林中要尽可能利用原有大树做孤植赏景树。
二、对植对植是指用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形式。
造景要求:1对称种植:多用在规则式园林中,如:在园林的人口、建筑入口和道路两旁常运用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轴线作对称布置。
对称式种植中,一般采用树冠整齐的树种。
2 非对称种植:用在自然式园林中,植物虽不对称,但左右均衡。
如:在自然式园林的进口两旁、桥头、蹬道的石阶两旁、洞道的进口两边、闭锁空间的进口、建筑物的门口,都可形成自然式的栽植起到陪衬主景和诱导树的作用。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目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 (1)1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2)2 植物造景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 (4)3 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8)4 结语 (10)2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 (11)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设计的根本 (11)2物种多样性是生态设计的基础 (11)3因地制宜是生态设计的保证 (12)4中间关系是生态设计的关键 (12)5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设计的核心 (13)6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14)7文化和游憩是生态设计的承载品位 (14)8小结 (15)3浅析植物造景中的五感设计 (16)1.形体 (17)2.色彩 (18)3.肌理 (19)1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对城市的水土、空气环境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介绍了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景观设计;应用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1.1 适地适树只有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条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其稳定性。
所以,在植物造景中,首先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或通过引种驯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来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
其次,要合理配置。
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配置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
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直径的大小来确定种植点距离,但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可适当加大密度。
1.2 功能要求人们对不同的园林绿地有着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应考虑其功能要求,以起到强化和衬托作用。
如:行道树要求选择树冠高大、叶密荫浓、生长健壮、抗性强的树种,以达到遮阳、吸尘、隔音、美化的目的;儿童乐园、小游园性质的绿地,可选用姿态优美、花繁叶茂、无毒刺的花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