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15.32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变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发布时间:2021-05-14T14:33:45.79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第4期作者:雷英明[导读] 城市水管网的水质一旦受到污染会影响到城市正常的运作打破城市正常节奏,雷英明河北唐山海港开发区供水工程管理中心河北唐山063611摘要:城市水管网的水质一旦受到污染会影响到城市正常的运作打破城市正常节奏,所以人们需要了解城市供水系统,找出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污染原因,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城市供水管网清洁工作。
本文主要就是通过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方面来进行了探究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供水;水质变化;原因及解决方法引言水是大自然生命的源泉,对于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
根据我国目前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很多城市已经向人们公开,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而且还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加快,科技不断创新,对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处理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在我国城市当中水资源的保护仍相对落后。
1.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1.1城市供水系统的作用城市供水系统是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的重要系统。
无论是在工业上还是农业上,水资源应用都是不可缺少的。
水资源不仅可以推动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是维护整个城市运作的关键。
城市供水管网将不同水源的水送到城市的每一处,确保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都能够得到足够的水资源供应。
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各地区相关部门都提出了符合各种标准的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案并且进行了具体实施,通过对地下城市供水管网更新管理方法,及时添加水污染处理设备,使城市水源水质的治理得到有效提高,推动了城市不断发展[1]。
1.2城市供水管网的管理及建设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市区水源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增加,所以市区供水部门在进行供水的过程中需要加大供水量。
在建设城市供水管网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整个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结合现代化技术对城市的供水管网进行升级和维护。
时 代 农 机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第 45 卷第 4 期2018 年 4 月 Apr.2018 Vol.45 No.42018年第4期38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分析赵程伟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现状,阐述了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定义,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体系。
所谓化学稳定性的改变就是指管网水在输配水过程中,水中各种化合物之间或者化合物与管道内壁之间发生反应,使得管网水水质恶化和管道内壁结垢或腐蚀。
管网水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在水工业中被定义为既不溶解也不沉积CaCO3。
给水管网的化学稳定性能在较长时间内表现的较为稳定,但水流状态和离子浓度的改变会引起稳定性的波动,特别是水中的腐蚀性离子。
因此,完善供水管网的水质化学稳定性评价体系,对控制管网的腐蚀、保护管网和提高管网水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管网水质;指标分析;化学稳定性(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作者简介:赵程伟,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1 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给水化学稳定性的判定指数通常被分成两类:基于碳酸钙溶解平衡理论的指数和基于其它水质参数的指数。
1.1 基于碳酸钙溶解平衡的指数1.1.1 Langelier饱和指数饱和指数LSI 由Langelier 提出,其计算方法为:LSI=pH-pHs,其中pHs 称作饱和pH 值,指在CaCO 3 饱和平衡时的pH 值。
其判定方法为:当LSI<0 时,CaCO 3 未饱和,有腐蚀趋势;LSI>0 时,CaCO 3 过饱和,有结垢趋势;LSI=0 时,既无结垢也无腐蚀趋势。
该指数认为在某一水温下水体达到碳酸钙饱和状态时,pHs 是一个定值。
这样就可以根据pHs 判断水中CaCO 3 的溶解平衡,还能通过LSI 值来调整实际pH 值来控制水质稳定。
但该理论没有考虑到水中悬浮杂质和腐蚀产物对结晶的诱导作用,也没有考虑到天然阻垢剂对结晶成长的阻碍和分散作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5期 93影响二氧化氯稳定的因素有哪些毛克芳 杨玉青 刘海霞 安 红 胜利油田供水公司,山东 东营 257200摘要:由于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不便于运输和贮存,因此要在现场发生和使用,但如果加入稳定剂之后,使二氧化氯性质稳定,方便于贮存和使用,这就是稳定性二氧化氯,保质期可达2 a 。
碱性溶液稳定性优于酸性者,低温下存放优于高温存放者,高浓度溶液优于低浓度者,棕色瓶装优于白色瓶装者。
影响二氧化氯的稳定有较多因素,如pH 、温度、光、杂质离子(特别是重金属离子)等。
关键词:二氧化氯;消毒剂稳定性;有效氯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05-0093-02引言二氧化氯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I 级安全消毒剂,具有消毒、杀菌、防腐、除臭、保鲜、漂白等多种功能,二氧化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具有类似于氯和臭氧的特殊刺激性臭味,毒性与氯气相似,其氧化能力是氯气的2.63倍。
1 二氧化氯的选用很多化学药剂和物理反应都是很好的消毒剂,如热、阳光、氯、高锰酸钾、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等都是有效的消毒剂。
当前最常用的就是氯消毒、二氧化氯和紫外线消毒。
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杀菌力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杀菌剂。
它对水处理系统中的水池、设备和水管中的藻类、铁细菌和硫细菌等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有利于设备的长期运转,考虑到生产的成本问题,选取氯酸盐制取复合二氧化氯。
氯气作为消毒剂已有百余年的应用历程了,近年来人们对氯消毒所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研究氯消毒的替代品也越来越多。
目前二氧化氯替代氯作为新型地消毒剂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
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易得且具有持续的杀菌。
二氧化氯选用结合分别以下几点:(1) 二氧化氯副产物的生成较少,能够直接和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2) 由于二氧化氯不会溶解于水,在消毒杀菌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水的酸碱度以及氨氮浓度;(3) 二氧化氯对水中的藻类以及酚类和硫化物能够有效的降除,比氯气处理效果更佳;(4) 二氧化氯杀死水中病毒的处理效果比氯气要好,如细菌芽胞、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以及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等;(5) 除了可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还对水中的原虫和藻类具有一定地消灭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水质,二氧化氯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比氯高5倍以上。
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初探摘要:城市供水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公共用水以及消防用水,涉及了整个城市的各个部门。
城市供水水质的质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供水管网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水质偏黄、有悬浮物和产生异味等问题经常出现。
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对造成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供水;二次污染;成因;对策;维护城市供水安全影响着城市的各部分的正常运行,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供水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在庞大的供水管网系统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水质二次污染,这是导致城市供水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强对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已成为了城市供水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1.1管材对水质二次污染的影响(1)金属管道传统的供水管道大多采用铸铁管以及钢管等金属管道,虽然目前大部分已逐渐被塑料管所代替,但对于dn500以上的大口径给水管大部分依然采用的是金属管。
由于水是一种弱电解液,在金属管中流动时,会引起管道发生电化学腐蚀,造成管壁的腐蚀、沉淀以及结垢,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壁上的垢层厚度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管道的有效截面逐渐减小,当内部流速突然增大时,铁锈等沉积物会从管壁上脱落下来进入到水体中。
这些铁锈中含有大量的铁、锰、铅及锌等金属物质以及各种细菌和藻类,会严重污染水体。
(2)塑料管材塑料管材主要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者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成,由这些化学物质制成的管道具有质量轻且抗腐蚀性好的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但这类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浸泡出一些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有害物质,从而污染水质。
(3)复合管复合管主要由工作层、支撑层以及保护层三个部分组成。
这类管材对材料之间的亲和力要求较高,要求各材料的物理性能比较接近,且接头方式良好。
1.2管道施工对水质的污染管道施工主要包括对管道的维护及修理、事故抢修、新安装管道的直接并网和新水管的安装施工等。
影响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与治理技术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对饮用水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然而,水质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如何保障水质,防止水质问题的发生,一直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本篇文章将从影响饮用水水质的因素和治理技术两个层面展开阐述。
一、影响饮用水水质的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造成饮用水质量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气候变化、降雨量、土壤质量、水系状态等都会影响到水质的自净能力和保护能力。
此外,污染源的距离和分布也是影响水质因素的一大部分,下游城市和农村区域的水质普遍较差,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位于污染源附近。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破坏水体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人们习惯性地将各种废水、污水定期排放到水体中,这些污水中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垃圾及微生物等,极易导致水体破坏。
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筑施工中,由于钢筋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也很容易影响饮用水的水质。
3、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工程水源、地下水等领域。
例如,某些水源岩溶地区的水质,由水化学、地质、地形等自然因素各不相同,水质的成分和性质直接决定了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饮用水水质治理技术1、物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通常包括过滤、沉淀、吸附、混凝和膜分离等。
其中过滤技术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水质处理方法。
水先经过一系列过滤器,去掉大部分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然后进行沉淀,最后再经过加氧沉淀、水解电解等多重处理,达到消除水中难以去除的物理污染的目的。
2、生物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通过其的代谢和生理反应来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
生物技术的优点在于处理过程简单、稳定性好、效果明显,同时这种技术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特殊的适应性,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毒物质和嗜酸嗜氧的有机物质等。
3、化学技术化学水质治理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来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水环境质量是指水体中包括水质、水量和水流动状态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和水体自身等方面。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人类活动是水环境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工业、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都直接影响着水环境质量。
工业排放的化学物质和废水、农业使用的农药和化学肥料以及城市生活污水,都会对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质恶化。
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水环境质量。
气候变化会导致水文过程的变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和水量的波动。
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等因素也会影响水质的稳定性和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体自身的特点也对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水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流速度和水深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水质的稳定性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的开发和利用,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对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治理。
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的治理,同时加强对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证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
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变化,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水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水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和保护湿地、河流和湖泊等水生态系统,同时加强水生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工作,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涉及到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和水体自身等方面。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第33卷第1期2021年1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Vol.33No.1Jan.2021水体自净能力影响因素与水质模型选择的研究综述杨新吉勒图,尹慧燕,韩炜宏(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010000)摘要:在进行水质分析时,因选择的水质模型不同或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使得对同一水域的测算结果存在差异。
从客观性、主观性及资源性3方面分析了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探讨了零维水质模型、一维水质模型、一维S-P水质模型、二维水质模型和三维水质模型的特点、适用条件和改进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客观性影响因素是水质模型设置的重要参数,而主观性因素的实施会直接影响客观性因素,但在水质模型中,并不会直接体现主观因素。
关键词:水体自净能力;影响因素;水质模型;模型特点;适用条件中图分类号:TV21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81/41-1282/tv.2021.01.0050引言水体自净能力是水体自然净化污染物的能力。
正确评价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水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体自净能力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国对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初期,侧重于对水体自净机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之后为了增强研究的准确性,把水体自净能力与水环境监测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咱1]。
目前,国内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多学科与水体自净能力的融合。
而国外对水体自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质模型方面咱耳。
在国际上,常用的水质模型为丹麦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所开发的MIKE系列水利模型、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发的WASP水质模型和QUAL系列模型。
国内外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影响因素与水质模型两个方面,而影响因素对于水质模型的设置与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解析与评价研究水源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水环境质量的保护与改善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深入研究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解析与评价,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展开评价研究。
一、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解析1. 水源地地质地貌条件水源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对水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决定了水源地的水质稳定性,如果地质构造不稳定,如存在断层、裂隙等现象,可能容易导致水源地水环境污染。
地表地貌的起伏情况也会影响水的渗漏、径流和沉积过程,从而影响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
2. 水体自净能力水源地水体的自净能力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体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能够通过生物作用、自然沉淀等过程去除一部分污染物。
然而,当污染物浓度过大或水体自净能力受到破坏时,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3. 化学物质污染物化学物质污染物是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
化学物质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等,它们可能来源于工农业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中生物体造成毒害等。
4. 大气沉降大气沉降是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大气中的污染物在降水过程中会随着雨水一同进入水源地,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沉降。
大气沉降使水源地的水环境受到了来自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如酸雨、大气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沉降不仅导致水体酸化,还可能引起水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对水质产生严重威胁。
二、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水源地并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1. 监测指标的选择水环境质量评价需要选取合适的监测指标,以全面反映水资源的状况。
水环境化学2000字介绍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圈中的化学物质在水中迁移、转化和积累的学科,涉及到水圈中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各个领域。
随着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水环境化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价值,以及当前水环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一、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圈中的化学物质在水中迁移、转化和积累的学科。
水圈中的化学物质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化学物质,如氮、磷、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迁移和转化,例如通过地表水的流淌、地下水的渗透等方式进入水环境,也可以通过生物、化学等过程进行转化和降解。
水环境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些物质在水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从而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水圈中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内容:1.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化学组成及变化规律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是水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环境化学研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化学组成及变化规律,可以了解水圈中化学物质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及地下水污染修复地下水是许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水源,但是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污染。
水环境化学研究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及地下水污染修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制定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地下水的修复和治理方案。
3. 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和代谢过程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和代谢过程对水环境的化学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环境化学研究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和代谢过程,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水环境中生物群落和代谢过程的影响,以及水环境中生物群落和代谢过程对化学物质的转化和降解作用。
三、水环境化学的应用价值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价值:1.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水环境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给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定义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本文分析了影响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因素,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措施。
标签:供水管网;化学稳定性;影响因素;控制方法近些年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提升,城镇供水出厂水水质已经基本上达标,但是出厂水进入城市市政管网后还是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导致浊度、色度等升高,造成管网水质二次污染。
因此研究控制管网稳定性的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1 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定义水质化学稳定性指的是管网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既不会腐蚀管道也不会结垢,在水工业中,被定义为既不溶解也不沉积CaCO3 [1]。
达标的出厂水经过管网时,由于供水管网内水流状况发生变化,管道内壁的腐蚀物很可能脱落进入自来水中,造成管网水的浊度、色度及其他指标超标。
[2]因此,控制管网腐蚀,提高管网的水质化学稳定性对保护管网和提高管网水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2.1 管材的影响目前常用的管网管材有金属管道、塑料管道以及复合管等。
国内的管网大多是采用铸铁管,而国内大部分水厂采用液氯消毒,出厂水中含有具有腐蚀性的CL-,所以水在金属管道流动过程中易形成管内腐蚀,导致产生铁锈。
相对来说,塑料管道和复合材料管道的水质稳定性要好得多。
2.2 水质指标对管网的影响管网水的水质状况与铸铁管网的腐蚀情况密切相关。
管网腐蚀有重要影响的水质参数有:余氯、溶解氧和温度。
2.2.1 余氯余氯含量过低,氯的消毒效果会降低,对细菌的杀灭和抑制效果减小,导致管壁滋生大量细菌,从而腐蚀管壁。
余氯含量过高,也会导致CL-腐蚀管壁,所以管网中要保证适宜浓度的余氯。
2.2.2 溶解氧研究表明,高溶解氧浓度下,铸铁管道腐蚀小;而低溶解氧浓度条件下,铸铁管道腐蚀较大[3]。
2.2.3 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溶解氧的变化。
温度越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越低;温度越低,水中溶解氧含量越高。
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溶解氧和腐蚀性离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影响管网的腐蚀速度。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摘要:由于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得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对水的需求日渐增加,进而导致水环境污染严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水资源若是出现紧缺状况,或者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那么人类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转。
鉴于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影响水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与解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进而为水生态环境提供安全保障,改善水质量,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监测概述(1)自动监测。
自动监测主要是利用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对水环境的自动、远程监测,能够及时获取水体中的各类污染物信息,并结合监测数据合理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现状进行评价。
水环境的自动监测,具有连续性、及时性的特点,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并且所获取的监测数据误差较小,针对水环境污染能够做到及时预警[2]。
(2)常规监测。
常规监测主要针对水质状况、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变化趋势等进行定期、长期监测,通过实施相关监测措施的方式,对水体的质量以及污染情况进行衡量,并做好水环境的长期监控和保障策略,有效分析并优化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同时也能够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进行衡量,对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有良好的效果。
水环境的常规监测项目一般有反映水质基本状况的综合指标监测(如温度、PH、溶解氧、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等)及反映水质污染状况的无机物、营养盐、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的监测。
水环境的常规监测除小部分需现场测量的项目外,一般是在实验室内进行。
依照先进的分析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流动注射仪等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污染情况。
(3)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主要针对突发性的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监测,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水环境的污染情况,快速判定出水体中含有的污染物、浓度及其范围,并结合监测数据对污染物的扩散程度、危害程度进行评价,为后续突发性事故处理提供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