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破坏环境的资料关于破坏环境的资料2010-10-28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其中产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天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产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这些废水尽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了江河湖海.此外,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眼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水质分歧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问可知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舒适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净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熟悉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看垃圾过剩与环境题目从喝纯水想起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题目并非始自本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题目就已非常严重。
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
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生态灾难资料篇一: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害的具体事例,以及因生态问题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例自古就有。
楼兰古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汉代是一个水草丰饶、经济繁荣的文明国家。
它也是丝绸之路上商人眼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加、森林砍伐和塔里木河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被切断。
楼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最终被沙漠吞没并征服了这个国家。
我国水体被污染。
人口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
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
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
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第二章:世界十大生态灾难清单切尔诺贝利核事故4月14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石棺”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
石棺是一个混凝土外壳,用于防止20年前发生核泄漏事故的4号发电机组外部发生核泄漏。
加固工作于今年年初开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结束。
新华社记者魏忠杰摄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核灾难。
当地时间1时24分,一个反应堆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和核泄漏,造成50人死亡。
真正的灾难在后头。
辐射物质污染空气、食物来源和地下水,事故发生数年后,当地上万人死于癌症,而这种影响将持续数十年之久。
金斯顿电站坍塌事故美国的煤炭发电厂多达600家,很多发电站都是随便将厚厚的煤灰堆放在煤灰池里。
2021年12月,美国田纳西州的金斯敦发电站倒塌,煤灰弥漫到空气里,摧毁数间民居,土地和河流受污染,积累了大量水银,造成野生动物死亡。
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例子小学生
1、大气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科学家测出,云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气体,有三分之二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工业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
2、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
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平方千米的历史记录;
3、水圈污染严重,水圈中最大的问题是淡水资源不足,造成水和水体污染,但工业的发展,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学制品的使用,才使水圈中的污染发展到现今的危害程度;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常成为今天的主要污染源;。
地球被破坏的事例地球被破坏的事例(一)全球气候变化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
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
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地球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
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
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
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地球被破坏的事例(三)酸雨污染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
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
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
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
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
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
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
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
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保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
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
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三:罗布泊消失了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常问题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世纪十大环境灾难(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比利时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的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人们称这种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洛杉矶又一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1970年又一次光化学烟雾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因此患病。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17人死亡。
(4)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形成的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
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5)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废水,进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一):环境污染(environmentpollution):人一向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
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一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一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
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必须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潜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到达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地球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森林破坏: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损失约36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
这导致了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破坏,使得物种数量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加剧,进而影响了地球的碳平衡和气候稳定。
气候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气温不断上升。
全球海平面已经上升了约20厘米左右,而且上升速度还在加快。
这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洪水、风暴潮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森林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许多物种的数量正在减少甚至灭绝。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天有约75个物种灭绝。
水资源短缺: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减少,许多地区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威胁了农业和食品供应。
土地荒漠化:由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出现荒漠化现象。
这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丧失,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空气污染:由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排放和农业活动等原因,
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的增多。
以上资料表明,地球环境现状十分严峻,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改善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地球被破坏的事例导语:地球被破坏的事例(一)全球气候变化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
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
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地球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
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
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
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地球被破坏的事例(三)酸雨污染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
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
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
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
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
环境被破坏资料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污染及其后果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
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
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
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
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