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性能及生物相观察(精)
- 格式:ppt
- 大小:319.01 KB
- 文档页数:11
活性污泥系统的观察与评价(一)现场观察——感官指标操作管理人员每班数次定时登上处理装置作一观察,了解系统运行的状况。
主要观察内容如下。
①色、嗅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一般呈黄褐色。
在曝气池溶解氧不足时,厌氧微生物会相应滋生,含硫有机物在厌氧时分解释放出H2S,污泥发黑、发臭。
当曝气池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时,污泥中微生物可因缺乏营养而自身氧化,污泥色泽转淡。
良好的新鲜活性污泥略带有泥土味。
②二沉池观察与污泥性状活性污泥性状的好坏可从二沉池及后面述及的曝气池的运行状况中显示出来,因此,管理中应加强对现场的巡视,定时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脸色”进行观察。
二沉池的液面状态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有密切关系,在巡视二沉池时,应注意观察二沉池泥面的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漂泥的有无、漂泥泥粒的大小等。
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形状良好上清液混沌负荷过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SVI高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该处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泥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③曝气池观察与污泥性状在巡视曝气池时,应注意观察曝气池液面翻腾情况,曝气池中间若有成团气泡上升,即表示液面下曝气管道或气孔有堵塞,应予以清洁或更换;若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尤应注意四角有无积泥。
此外,还应注意气泡的形状。
a.气泡量的多少在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量较少,泡沫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
污泥负荷过高、水质变化时,泡沫量往往增多,如污泥泥龄过短或废水中含多量洗涤剂时,即会出现大量泡沫。
b.泡沫的色泽④泡沫呈白色且泡沫量增多,说明水中洗涤量较多;⑤泡沫呈茶色、灰色,这是因为污泥泥龄太长或污泥被打碎而吸附在气泡上所致,这时应增加排泥量;⑥气泡出现其他颜色时,则往往因为是吸附了废水中染料等类发色物质的结果。
c.气泡的黏性用手沾一些气泡,检查是否容易破碎。
在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时,气泡较黏,不易破碎。
污水处理学问——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察看在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起着极其紧要的作用。
它不仅反映了微生物培育和污泥驯化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了废水的处理情况。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构成的混合体。
细菌具有高增殖率和强有机物分解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本领。
原生动物重要以游离细菌为食,进一步净化水。
后生动物重要是原生动物。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察看丝状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生物相。
通过对丝状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察看和鉴定,可以判定污泥的质量和处理后的水质。
因此,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被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除了活性污泥的宏观指标外,污泥的微生物指标,即污泥的生物相,可以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察看。
生物量观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察看指示性生物(如原生动物和元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质量的指示生物。
通过对指示性生物的察看,可以间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
另一部分是察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不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是不同的,通过测量丝状菌的数量,也可以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质量。
(1)指示性生物察看:对于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当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时,生物相基本稳定。
假如有变化,表明活性污泥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应实行进一步的察看和治疗措施。
微生物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非常多而杂。
从实际启程,操作人员应娴熟把握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指示菌:阿米巴、鞭毛虫、草履虫、钟虫、线虫等。
这些微生物中是否有一个或多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其比例将取决于该过程的运行状态。
在活性污泥培育的早期阶段,活性污泥很少或没有。
这时,在显微镜检查中会显现大量的变形虫。
当变形虫占优势时,对污水基本上没有处理效果。
超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中以鞭毛虫为主,出水水质较差。
然而,在活性污泥培育过程中,鞭毛虫的显现和优势表明活性污泥已经形成并向良性方向进展。
中负荷活性污泥中以草履虫为主。
此时活性污泥处理效果良好。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教研室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
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
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
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
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
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
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实验活性污泥性能与生物相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的颗粒物交织凝聚在一起形成的絮状绒粒,是由细菌为主体包含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
对活性污泥生物性能的了解,可以迅速对污泥的活性及其沉淀性能做出判断。
活性污泥生物相包括微生物的种类、菌胶团形态与质地、微生物的活动情况,是反映污泥生物性能的重要特征。
通对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污泥沉降性能的简单测定,了解污泥生物相与污泥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掌握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的种类和辨别方法、微生物数量的测算和污泥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滤纸、100ml量筒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
2.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活体观察;
3.污泥沉降体积比测定。
四、实验步骤
1.用滴管将污泥混合液从血球计数板的盖玻片边缘注入计数区,1-2分钟后在
显微镜下观察与计数;或者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活性污泥混合液,盖上盖玻片(压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
2.污泥生物相描绘。
通过与微生物图谱比较,辨识观察到的各种微生物种类,
并对生物相进行详细的手工描绘。
3.测定污泥沉降体积比。
将摇匀的污泥混合液100ml倒入量筒,静置30min,
观测污泥所占体积。
比较不同污泥的生物相与它们的污泥沉降体积比。
五、实验结果
1.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特点
2.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详细的手工描绘
六、思考题
1.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起指示作用?
2.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与微生物的种类及活动情况有没有相关性?。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原理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方法。
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
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故又称为总菌计数法。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当含有细菌的溶液滴在槽里时,通过水的表面张力扩散到计数室里,细菌也被分散到不同的格里,通过计算不同的格里的细菌数,最后就可以计算出,溶液里所含的细菌数量。
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比较好照样,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在正常的成熟污泥中,细菌大多集中于菌胶团絮绒体中,游离细菌较少,此时,污泥絮绒体可具有一定状、稠密、扩光率强、沉强性能好。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一般认为污水处理池运转失常;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所以可以通过观察原生动物,来评价活性污泥的状况,而且原生动物也较微生物要大,容易观察。
二、实验器材活性污泥样品、菌种:浓缩酵母菌液仪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三、实验步骤1.检查与清洗血球计数板:在正式计数之前,如果沾有杂质或菌体要用95%乙醇轻轻擦洗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蒸馏水彻底清洗血球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调整好显微镜找到计数板刻度,检查有没有损坏。
2.加样: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滴一滴已稀释好的菌液于盖玻片边缘即是旁边的板槽里,让菌液自行渗入,多余的菌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
3.计数: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板的大格位置,然后将其移到视野中间,然后转到高倍镜,适当调节光亮度,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然后将计数室要计数的格子移到视野中进行计数。
可以先用手机拍下,在手机里进行点数,另一个人就可以继续移动计数板到另一计数区域,这样就可以更快、更轻松地完成计数。
4. 计数:本实验用的是25*16型的计数板,所以应该要选择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中间五个中格计数,如果有菌体落在双线上时,只计算一边,对应的另一边不算,对每个样品重复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毫升菌液中所含酵母菌的细胞数。
活性污泥微⽣物镜检解析(附图)活性污泥微⽣物镜检解析(附图)⼀、微⽣物镜检概述在活性污泥中占⼤多数的细菌在进⾏显微镜观察时有诸多不便,⽽其中的原后⽣动物多以单体存在,且以游离细菌作为捕⾷对象,在活性污泥控制参数及环境变化时,其种类、数量、丰度等变化可⽤以指⽰活性污泥性状。
1、镜检注意事项1)取样于曝⽓池末端采样。
因为在活性污泥中原后⽣动物种群在曝⽓池⾸端常见的为⾮活性污泥类原⽣动物占优势,中段是中间性活性污泥原⽣动物占优势,⽽末端的最终原⽣动物以何种类占优势决定了活性污泥⽣物相所处功能性状。
2)采样样品应为泥⽔充分混合液;⽣物相观察⽤样品不可与其他样品混合。
3)取样器要洗涤⼲净;样品绝不可放⼊冷藏、冷冻箱内,需进⾏保存,应该常温下操作并尽早观察。
2、原后⽣动物分类1)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分化的细胞器。
通常于⽔体中常见的有鞭⽑纲、⾁⾜纲、纤⽑纲(原吸管纲并⼊)三⼤类。
鞭⽑纲:具有⼀根或多根鞭⽑,⼀般统称为鞭⽑⾍。
包括滴⾍、侧跳⾍、波⾖⾍、眼⾍、内管⾍等。
⾁⾜纲:其机体仅有细胞质形成的⼀层薄膜,体型较⼩,⼤多⽆固定形态。
包括变形⾍、太阳⾍等。
纤⽑纲:⾝体表⾯具有纤⽑,并以纤⽑作为运动和摄⾷的细胞器。
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
包括喇叭⾍、斜管⾍、⾖形⾍、肾形⾍、草履⾍、漫游⾍、楯纤⾍、裂⼝⾍、扭头⾍;钟⾍、独缩⾍、聚缩⾍、累枝⾍、盖纤⾍等。
2)后⽣动物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其中微型后⽣动物需要借助显微镜予以观察。
这类包括轮⾍、线⾍、寡⽑类动物、浮游甲壳动物。
3、⽣物相变迁活性污泥形成过程中⽣物相变化情况⼆、常见原后⽣动物⼀览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根据对活性污泥是否有利将原⽣动物分为⾮活性污泥类原⽣动物、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动物和活性污泥类。
1、⾮活性污泥类原⽣动物2、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动物3、活性污泥类原⽣动物4、后⽣动物三、⽣物相与运⾏1、活性污泥结构活性污泥絮体的⼤⼩、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体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例及其⽣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处理状况。
《环工综合实验(2)》(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质测定实验)实验报告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工1301姓名指导教师余阳成绩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二0一六年5月(13)坩埚:1只(14)电炉:1台(15) 500mL烧杯:2个(16)玻璃棒:2根三、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有些也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活性污泥组成可分为四部分: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悬浮固体。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等。
一、活性污泥(一)什么是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二)曝气池活性污泥的性状1、正常(二)活性污泥的性状1、不正常(三)活性污泥的组成1、栖息着的微生物大量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除活性微生物外,活性污泥还挟带着来自污水的有机物、无机悬浮物、胶体物;活性污泥中栖息的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是一个以细菌为主体的群体,除细菌外,还有酵母菌、放线菌、霉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细菌含量一般在107~108个/mL;原生动物103个/mL,原生动物中以纤毛虫居多数,固着型纤毛虫可作为指示生物,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独缩虫、聚缩虫等出现且数量较多时,说明培养成熟且活性良好。
2、干固体和水分含水98%~99%干固体1%~2% MLSS3、活性污泥的组成(2)取100mL混合液置于l00mL量筒中,并从此时开始计算沉淀时间。
(3)观察活性污泥凝絮和沉淀的过程与特点,且在第1、3、5、10、15、20、30min分别记录污泥界面以下的污泥体积。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07生物工程2班3207008361 一、实验目的观察显微镜下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
了解污泥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的基本概念1.活性污泥是指: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除活性微生物外,活性污泥还挟带着来自污水的有机物、无机悬浮物、胶体物;活性污泥中栖息的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是一个以细菌为主体的群体,除细菌外、还有酵母菌、放线菌、霉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构筑物及何种工艺流程,都是通过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活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处理后出水水质的好坏同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有关。
活性污泥中细菌含量一般在107~108个/mL;原生动物103个/mL,原生动物中以纤毛虫居多数,固着型纤毛虫可作为指示生物,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纤虫、独缩虫、聚缩虫等出现且数量较多时,说明培养成熟且活性良好。
在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部分微型后生动物,通过辨别认定其种属,据此可以判别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微型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2.活性污泥的物理性质颜色:黄褐色状态:似矾花絮绒颗粒味道:土腥味含水率:99%左右3.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1)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液至1000mL或100mL量筒,静止沉淀30min后,度量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以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表示污泥沉降比。
(2)污泥体积指数:SVI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
实验二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一、实验目的:1.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基本形态。
2.了解活性污泥生物相中指示生物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好氧活性污泥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是由细菌及其分泌物组成,而活性污泥以此为中心聚集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及有机、无机固体。
其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具有指示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⑴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⑵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⑶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⑷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⑸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⑹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⑺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⑻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⑼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⑽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三、部分图谱活性污泥培养初期眼虫变形虫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游泳型纤毛虫波豆虫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期钟虫螅状独缩虫累枝虫吸管虫轮虫水蚤。
通过生物相判断活性污泥性状通过生物相判断活性污泥性状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担负着分解、转化污染物的重任,其种类繁多,其中以细菌占主导地位,数量可占总重量的90%-95%;此外,还有一些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但在观察活性污泥性状时,一般不能将细菌作为观察对象,较为成熟的方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内的原生及后生动物,利用原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活性来判断活性污泥的状态及发展,从而保证工艺的有序运行,并及时做到调整。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原后生动物都以单体形式存在,因此,在抗冲击负荷和活性污泥运行条件改变时,其通常会在活性、数量、种类上发生波动,通过这些波动判断活性污泥的状态及工艺的运行状况,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1、活性污泥原后生动物概述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根据对活性污泥是否有利,可将原生动物分为:非活性污泥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第一种通常为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参数控制不合理才会大量繁殖并占优势。
第二种一般存在于系统培菌初期到污泥成熟的过渡阶段或活性污泥由好转差和由差转好的阶段。
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后生动物,一般数量不会太多,其存在具有指示作用。
在实践中,后生动物占优势时,活性污泥常处于老化状态。
下面就相关的交流问答实例做了简单的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分类不妥和有待补充完善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指出。
2、交流实例问答问题1: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回答:(1)微生物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
(2)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考虑,从而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问题2:生物相观察:轮虫占绝对优势,能说明什么问题吗?回答:(1)轮虫为后生动物,一般出现在水质良好的情况下。
(2)如果轮虫过量出现则说明活性污泥呈现轻度污泥老化,可配合沉降比上清液情况确定老化程度。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是一种由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膜,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的废水。
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是其功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活性污泥性状主要包括:
外观:活性污泥应是稠糊的,呈现浓稠的状态。
浊度:活性污泥应具有较低的浊度,表现为透明度高。
流动性:活性污泥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结块。
化学需氧量(COD):活性污泥应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COD值应低于原水。
生物相观察主要包括:
微生物种类:活性污泥中应含有多种微生物,如细菌、厌氧菌、真菌等。
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应达到一定水平,保证其高效降解能力。
微生物多样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降解能力。
微生物活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表现为高的降解率和生长速率。
指导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节和改善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
调节污泥负荷:适当调整污泥负荷,使其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
控制水温:保持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添加营养物质:适当添加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控制氧气浓度:保持氧气浓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
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通过观察和指导,能够使活性污泥保持较好的性状和生物相,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