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高校英语课堂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一、教师要创设非常良好课堂气氛1.首先教师要对于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引导,关注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价值,特别是对于学习不自觉的孩子,更加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关心爱护,所以教师要非常关注学生和尊重学生,不能只是口头上,要施行在实际行动中,教师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语、态度和表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上学习。
教师要拥有互换心理,任何时候都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真诚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进行积极交流,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健康地进行语言和思维交流互动,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是朋友对待,发挥学生自身优势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创建非常良好交际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语言本身就一种文化和艺术,学生要有目的地进行英语语境学习,生动具体进行和谐场景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辩论,把学生带到自己理想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冬动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够非常积极态度对于教学,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加快思维进程。
3.教师要能够创造性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把课堂知识可以很好转化给学生进行学习i,让学生能够独特个性和良好习惯对于课堂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表现欲,努力把课堂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
二、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措施1.教师要及时发挥主动性,激励学生学习,增加积极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于问题做到非常合理了解和判断,对于思维习惯方式进行合理管理,让学生对于问题能做到非常合理认识。
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客观评价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天赋差异问题,教师要对于学生评价进行合理分析,对比问题不断激励学生进步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努力实现成功。
2.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评价,加强集体意识,适应学生好胜心理,对于学生个体进行合理体验活动,提出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小组竞赛中,努力实现个人成功体验活动,获得自我价值体现,增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更多体验到被关注,及时沟通分享团结和合作。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一门专业学科。
它探讨了教育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为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上。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自我调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心理学还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教学评价和反馈上。
教育心理学强调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规律的重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指导;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语表现、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地给予学习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体现在课堂管理和学生情绪调节上。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育心理学提倡建立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还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还需要具备情感管理和心理疏导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教育心理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详细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个体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心理健康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励策略的运用以及教育心理学在评价与奖励上的应用。
在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中学英语教学、应用研究、个体差异、心理健康、激励策略、评价与奖励、实际应用、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与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和教学指导,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理论,探讨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有必要深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的部分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教育心理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有助于有效指导教师在授课和教学管理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心理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探析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应用论文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概要地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及其对改进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并介绍了作者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收获。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重任。
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积极性不高,使得英语教育处于被动状态。
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大大改善这一教学状态。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英语教学是双边活动,由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
本文拟就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在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1.心理特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英语语教学法史上出现过很多教学法体系,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结构法及现在的交际法等,这些都与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盛行有关。
究竟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不少人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自己对某理论的偏好进行选择,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判断一种教学方法的适当与否,除了要考虑既定的教学目的域外还要适合特定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由于儿童大脑中语言习得机置处于活跃期,他们学习母语完全靠直接的模仿。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作“语言习得”。
而成年人的语言习得机置已大大衰退了。
对于他们来说,单纯靠模仿、靠情境,或者通过实际使用,都不能奏效。
但是他们的智力发达,思维能力成熟,意志坚强。
他们借助于这些条件学习语言(外语),这就是所谓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学习语言规则和接受技能训练,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以及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实践的改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
本文将就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展开论述。
一、发展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并提供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有关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对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尼尔·弗莱斯利的交际教学法强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习语言。
这种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学习。
教育心理学还提供了有关学习动机、情感和动机因素的研究成果,对英语教学的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教育心理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合作、学生参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和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育心理学提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多种学习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十分广泛。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本文概述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心理因素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随着语言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期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
文章将首先回顾教育心理学和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实例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
本文旨在为英语教师提供一种以心理学为指导的教学视角,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本文也期望为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探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旨在理解并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育者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心理学的视角下,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间复杂心理活动的互动过程。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
这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它们在学习者接收、处理、存储和应用知识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记忆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育心理学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如动机、兴趣、态度等,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育心理学还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
教育心理学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论文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论文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论文教学心理学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研究学生如何习得外语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的心理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关于英语教育的改革可谓史无前例,它弱化了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
笔者认为,国家教育部做出这项决策的本意并不是要降低英语在各学科中的地位,而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英语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老大难”。
基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
一、激发学习动机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习阶段分为: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记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和反馈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动机阶段排在学习阶段的首位,学习动机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更多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其爱上学习,这也是学习英语成功的关键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即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
其中内因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使其对学习保持一种持久的热爱状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的求知欲才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关键。
因此,英语教师应当认识到内因的重要性,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冬季,使其能够真正地意识到学习的意义,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与课后学习中,使其能够真正地爱上学习-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与学生多互动,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
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消化所学内容。
二、兴趣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中涉及的心理现象的学科,它关注教育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过程,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一、认知发展与英语教学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人类的认知能力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和变化。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愿望。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
在青少年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动力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学习。
教师还可以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成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探讨一些英语学习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二、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探讨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设立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的奖励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基于认知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认知活动。
英语教育心理学应用分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试论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所以,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同,《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角,是不断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塑造。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输出知识,还要关注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过程,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目标。
2英语学习障碍英语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工具性和技巧性课程。
学生不仅要学习英文单词、语音、语法,还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才能理解不同语境下的所表达的英文意思。
这对从小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习惯汉语表达方式的学生而言,存在着文化上、思维上及心理上的障碍。
文化障碍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夸父追日这些充分体现汉民族的独特性的古代文化很难再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
思维障碍中国学生从小在汉语言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惯用中国思维,听说读写流露的皆是汉语的语法规则。
所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便用中文发英记忆英文单词,中文语法表达英文句子,对英语学习形成了负迁移的作用。
心理障碍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学英语之初,有些学生发音不准,考试失利,被同学嘲笑,便慢慢自我放弃,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学不好英语,逐渐变得内向,孤僻、胆怯、自卑,之后便形成了心理障碍,屏蔽掉了一切和英语有关的学习内容。
3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优化英语教学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各理论的基础之一。
心理学英语论文有关英语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论文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英语教师应该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英语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英语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英语教师应该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心理学初中英语教学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跨学科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形成。
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时时处处渗透着心理学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正确地利用心理学原理,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英语教学,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了解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机制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潜在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自然表现。
通过外界刺激,才能使人类的大脑作出反应。
因此,学习外语最关键的问题是把大脑的机制充分地运用起来,人脑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归纳,这也被称为认知。
学习语言的过程既属于模仿行为,也是创造行为。
进行单纯机械的模仿不能学好外语,还要通过运用人的大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思维。
初中生的语言系统和成年人的语言系统并不相同,人类的语言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这也是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并在人类语言的学习中起到作用。
英语的学习要通过交际才能学得和习得,才能得到提高。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把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
人类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天赋,通常来说,儿童学习外语,学得既快又好,主要是因为儿童有天赋的学习语言才能。
同样,初中生正处于语言的形成阶段,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注意观察,同时另一方面进行记忆,通过思维,慢慢得出一些规则。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了的大量优秀人才,而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软实力方面,这就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作为我国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同时又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培养一批更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成效偏低。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创新传统英语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本文主要就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教育心理学运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相关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素养,提升英语教学成效,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学好英语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就业竞争中还是日常交流中都起到了突出作用。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教师们认识到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外,还应该将教育心理学内容运用其中。
可以说,当前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同教育心理学整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效。
由此看来,加强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教育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一)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作为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的界定是刺激和反映的集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习惯的加强。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反应形成一种习惯,而教学则是对这种行为约束的过程,英语教师通过自身的控制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转变,更加注重模式化的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大多数教师认为语言学习中应该突出听说,读写紧跟,通过反复的语言训练即可提升语言能力,最终实现一种自动化的习惯。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摘要】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设定,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导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
情感与态度管理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影响,未来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影响、应用、学习动机、目标设定、教学方法、策略、评价、反馈、情感管理、态度管理、重要性、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设定,设计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有效管理情感与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学习动机与目标设定、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价与反馈、情感与态度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以期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深入分析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评价与反馈以及情感与态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探讨,旨在为英语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进一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潜在作用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深化对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2. 正文2.1 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从而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
英语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论文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teaching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involves much more than simply imparting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to students. Indeed, the succ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is highly dependent upon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 personalities,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Therefore, an aspect of teaching that is increasingly being given significant attention i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hich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w learners learn and th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used.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is learner motivation. This requires that teachers know their students well enough to understand their desires and goals with regards to the learning of a new language. The best motivators generally would be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however, these are often limited by language anxiety or fear of failure. This is where the teacher comes in, by creating a safe and encour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participation and building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Teachers should also praise students’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and this would motivate them to take their learning seriously and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the use of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techniques that match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In the classroom, some students learn better through visual aids such as videos and pictures while some may learn better through the use of textbooks or other written materials, and yet others may learn better through auditory presentation.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identify the learning styles of their students and desig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round it. Teachers could also teach through games and role play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grasp the language quickly.Furthermore, it is important for teachers to encourage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as this can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trinsic motivation is related to the drive to learn that comes from within the individual. Students can be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when they feel that they have autonomy, mastery, and purpose in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Autonomy means that the students feel that they have the freedom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about what and how they learn. Mastery refers to the desi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in a specific area. Purpose involves having a clear and meaningful goal to achiev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Finall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feedback in language teaching. Feedback is crucial in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and it should be provided regularly by the teacher. Teachers should make sure that their feedback is consistent, precise, and encourages the students to do better. Moreover, teachers should provide feedback promptly and using positive language to avoid causing anxiety to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that, teacher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feedback given to the students would focus on their efforts and not their personal qualities.In conclus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an essenti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as it helps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er andtailor their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techniques to cater to the needs and abilities of each individual student. By providing a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giving regular feedback, and encourag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teachers can effectively assist learners in acquiring a new languag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an enhance language learning and make it more practical and enjoyable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教育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教育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科。
本文以教育心理学视角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提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是一门聚焦于教育环境,探究教与学心理现场与基本规律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是现阶段高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理论出发,提出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大学新生心理现状基于心理发展周期来分析,高校大学新生对社会问题认识上处于过渡状态,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热情激进、积极向上,敢于创新、挑战,但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稳定,需要高校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其科学引导。
1.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步入大学后独立意识与成人感增强;第二,渴望自我能力与人格被认可;第三,自我意识较强。
2.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对大学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第二,情感与性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三,网络对大学新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3.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社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社会多元文化进入校园的速度超乎想象。
在国内综合化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各个高校的充分重视。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设心理理论课堂与实践教学课程,解决部分特殊群体心理问题;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开发其自身存在的潜力。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对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方面,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和应用也十分广泛。
本文将从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和应用。
一、认知方面的影响和应用英语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类认知和思维的理论和方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学的思路。
1. 认知风格的了解和应用人的认知风格不同,有的学生是视觉型的,有的学生是听觉型的。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以此调整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视觉型的学生,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动画等视觉教学材料;对于听觉型的学生,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等。
2. 意义的构建意义的构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归纳理论认为,学生建立新知识的过程就是把新的知识联系到已知的知识上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语言知识,理解新的语言知识。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新的语言知识,教师需要重新解释或者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类比等方法理解。
英语学习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初学者的阶段,学生往往面临着挫折和挑战。
情感因素作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需要在英语教学中予以重视。
1. 积极情绪的建立积极情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前提条件,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学生的积极情绪,例如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以建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心理支持的提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教师提供心理支持。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积极评价、及时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以克服挫折和困难。
英语学习是一种行为活动,学生需要在具体的行为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对于行为学习的研究,可为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1. 回答问题的技巧教育心理学认为,回答问题是一种行为学习,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馈加强巩固。
第1篇:教学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心理学从属于教学心理学,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Psychology)概念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RobertM.Gagner)等人在1969年提出的,至今教学心理学已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
它的许多理论和研究成果备受教学理论界的关注,对教学科学的发展产生着日益巨大的作用,1978年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格莱塞(RobertGlaser)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进展》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最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诞生。
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尚处于理论形成和体系建构过程中,"教学心理学"至今尚无统一的界说。
美国当代心理学带头人罗波特.格莱塞(Robert.Glaser)提出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根据他的定义,教学心理学是研究知识和认知技能的获得以及如何设计并安排学习条件来发展这种知识和技能的科学。
我国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教学前景中教和学双方有关知识掌握与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有关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了心理学与外语能力(听、说、读、写)的关系以及具体外语教学方法;第三部分分析讨论了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外语学习者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消除这些心理障碍的一些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外语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合格标准。
一、心理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华生(J.B.Waston)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集中条件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联结)而形成的。
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刺激的反应行为,是条件反射。
英语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相互合作、协同活动的一种具有教育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的特殊认知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一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
本人在自己的英语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一、直观教学和建立错题档案英语是一门实践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英语,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和操练。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有一个联结,学习的实质是情景与反应的联结。
根据这一学说,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接受英语新知识时,一定要让这个刺激在他脑海里有一个强烈的反应,即深刻的印象。
老师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或运用有声、有图画、有动感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挂图、简笔画等多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住,并且久久难忘。
同时桑代克又指出,学习是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率不断加强、失用率不断减弱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我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让学生把平时练习和小测试做错的题归纳总结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琢磨、领悟,直至掌握。
每次考试前,让学生再重新复习一下错题本上的题,使其尝试错误的重复率大大降低,考试时准确率大大提高。
二、兴趣教学1、引入竞赛中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比赛引入课堂,并贯穿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用比赛积分的方式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一线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职业中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
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
如何防止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即有的放矢的对学生的心行为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哪些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呢?
1.存在矛盾心理: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但怕吃苦的矛盾心理。
2.存在怕羞心理: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
学习上困难重重。
3.存在畏惧心理: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如
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后考试受挫,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
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形成
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的处理某些事情造成学
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
6.存在着骄傲的心理:比较简单,兴趣又高,故而成绩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
当难度不断加大,成绩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有“失宠”之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下面着重谈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
织和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尊爱学生,创设情感氛围
尊重热爱学生是消除学生情感障碍的前提。
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
如果一个学生能经常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对他人格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容易使他们产生积极动力,从而对学习英语的能力充满自信。
研究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亲切”的老师上课。
而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在学生身上会起到“皮革马利翁”的效应,反过来也激发了教师教好英语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努力使师生的情感交流畅通无阻。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师生间彼此获得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
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信心
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深处
地的为学生着想。
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智力。
人的智力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小的。
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水平,智力水平不是主要原因,要想学好英语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
程度。
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注意协调师生情感,把自己的积极情感转化成学生自身的情感,产生强大的情感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勤学。
最后,教师要善于正确评价学生,捕捉学生学习英语的闪光点,
多运用激励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自强是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不但要正确评价学生,还要教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树立“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观念,逐步培养自信心。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
生的差异性。
切记简单的用强迫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进度。
目前,职业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
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后,因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学习差异性较大,英语学习差异性更大。
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加剧,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在一个有四十多人的班级里,对这些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用统一的内容,进
度,方法授课,因材施教将无法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从而使得英语教学陷入被动的状态。
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到既不压
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的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是指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并在班级授课之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英语的“分层次教学”有其心理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内容主体应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内,新知识只能从“最近发展区”,即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外延。
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主体应该是不同的。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的。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分层次教学”是适合学生的一种教学组是形式。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教师必须是教学双方,师生双方在心理上和谐一致。
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活的个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消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行动上积极帮助他们,是他们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而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
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