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苔藓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海来伍达(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1班)摘要:苔藓植物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对大气成分浓度和全球气候等各方面的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苔藓植物可以作为全球变化、环境污染、养分状况、森林整体性及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的生物指示材料,利用苔藓植物可以监测指示大气污染,识别污染源,揭示大气层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反映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而评价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化;也可以用苔藓来示重金属污染和矿藏。
所以苔藓植物是一种天然的指示剂。
关键词:苔藓植物、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检测、指示作用引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环境的污染负荷日益增加,用灵敏的指示生物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变化应用越来越多。
苔藓植物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代谢特征,常被用来监测环境污染物质及污染程度的变化。
特别是利用苔藓植物指示监测环境中重金属的沉降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可用来指示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迁移及时空分布等。
少数植物仅局限生长于富含某种特殊金属的基质上,而且具有积聚某种金属的能力。
通过研究这些植物的分布状况,分析它们的金属含量,可定性的研究当地的某些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
1 苔藓植物生理结构苔藓植物是一类从水生向陆生生活过渡的生物类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它分布广泛,是生态系统演变关键的拓荒者之一。
苔藓的植物体表面积与其生物量比值高,其解剖构造亦很简单,只由单层或少数几层细胞构成,植物表无蜡质的角质层覆盖,暴露于污染大气时,污染物质可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之中,植物体中无维管束构造,亦没有真正的根,只在植物体的末端生出单列细胞的假根。
苔藓植物的这些简单的结构导致了其植物体抗性弱,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十分有利于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质在其植物体内的富集,从而可以达到指示监测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苔藓植物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之更适合应用于污染的监测研究工作。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是大自然中的生命之源,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够对环境污染起到指示作用。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外观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从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角度进行探讨。
一、叶片变异植物叶片是最容易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的部位之一。
当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有害气体或重金属时,植物叶片会出现变异现象。
例如,叶片颜色变黄、变白或出现斑点等情况,这通常是由于叶片受到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的侵害所致。
另外,如果土壤中富含重金属元素,植物吸收了这些重金属后,叶片也会出现变异现象。
因此,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变异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质。
二、生长受限环境污染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当土壤中存在过量的化学肥料或农药时,会对植物的根系造成伤害,导致植物吸收养分受阻,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
此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也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
因此,如果发现周围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叶片变小、变瘦,就需要警惕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三、花果减产环境污染还会导致植物花果减产的现象。
当植物受到有害气体或重金属的侵害时,会影响植物的花粉萌发、花药发育和受精过程,从而导致花果减产。
此外,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植物的果实发育,导致果实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
因此,如果发现周围植物的花果减产现象,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四、叶片落叶环境污染还会导致植物叶片提前脱落的情况。
当植物受到有害气体或重金属的侵害时,会影响植物叶片的正常生长,导致叶片干枯、变黄、提前脱落。
此外,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植物叶片的养分吸收和水分蒸发,导致叶片失去生长的条件,最终提前脱落。
因此,如果发现周围植物叶片提前脱落的情况,就需要警惕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姓名:杨景全学号:540903010145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01班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
因此,环境治理成为各国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利用植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因为植物有净化环境的能力,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代谢作用,能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而且能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减弱躁声,杀菌除尘,净化环境污染。
本文将主要从大气、土壤、水三个环境要素主要阐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体现出的不可替代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植物修复法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
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
它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植物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净化作用植物对于大气的净化,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即去除环境中微生物,对粉尘等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对化学物质的吸收转化作用。
绿色植物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功能。
利用这一功能栽植适当的绿化植物,可使大气中细菌数量下降。
一方面绿化地区空气中灰尘减少,细菌失去滋生的场所,从而使细菌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植物的分泌物本身具有杀菌作用。
植物一般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植物的叶面有皱纹、粗糙或分泌油脂,可吸附或粘着粉尘,从而降低植物中灰尘等颗粒物的含量,净化环境作用。
蒙尘的植物,一经雨水冲洗,又能迅速恢复吸附的能力;此外,草坪也有显著的减尘作用。
常春藤、无花果、蓬莱蕉和普通芦荟,都可以吸纳灰尘。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然而,人们通常忽略了大气污染对植物生态的影响和意义。
一、大气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是化学污染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化学污染物可以导致植物叶片表面和内部的损伤,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供应,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
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
它可以通过气态和雨水等方式进入植物组织。
二氧化硫会导致植物叶片的脱水和氧化损坏,抑制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2、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也是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氮氧化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在光合作用中,因为氮氧化物会吸收和转移光合作用的能量。
这个过程会使光合作用的产生和传输受到影响,影响植物的生长。
3、臭氧(O₃)臭氧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具有强烈负面影响的化学污染物。
震荡的氧气原子(O₂)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形成O₃,进而在大气中通过光化学反应而产生。
当植物叶片接触到臭氧时,它们会变薄并变成淡黄色,这表明它们的细胞内部受到了氧化损伤。
这进一步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减少。
二、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多种影响,主要影响如下:1、影响植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大气污染会对植物吸收和转化的元素和营养元素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导致生态失衡。
2、影响植物种群分布和物种数量大气污染可以对不同物种的分布和数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些物种对污染物更敏感,而其他物种则更为耐受。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物种渐渐迁移到污染更少的地区,导致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变。
3、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大气污染可加强生态系统内种群之间的竞争,并因物种的消失和依赖性的损失而削弱其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这些变化增加了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加重了环境的破坏程度。
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生物在这一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物对环境污染具有指示作用,可以通过其特定的反应和变化来揭示环境中的污染源、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受污染影响的程度。
本文将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角度探讨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一、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植物是环境中最早受到污染影响的生物。
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状态和生理指标,可以获得环境污染的重要信息。
例如,植物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时,叶片的形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变小、变形或变色。
此外,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敏感性也体现在其生长状态上,例如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或死亡。
通过监测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可以评估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质对植物的影响。
二、动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动物也是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具有不同的响应和指示作用。
例如,鱼类在水体中富集有机污染物质的能力很强,被称为“水生监测器”。
通过检测鱼类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可以了解水体中的污染情况及其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鸟类和哺乳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因此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更为敏感。
通过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可以揭示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来源和积累情况。
三、微微生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也十分重要。
微生物对某些污染物质具有特定的代谢能力,可以通过其在环境中的分布、种类和数量变化来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质,因此通过检测细菌的存在与数量,可以判断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是否存在及其降解能力。
此外,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物量和活性也可以用于评估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监测,可以获得有关环境污染的重要信息,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与监测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科学家们利用生物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器并进行监测,以此来评估和预防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与监测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
一、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是利用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参数来反映环境质量的好坏。
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和物种丧失。
例如,大气污染导致植物叶片受损,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命力。
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
2. 生物生理指标的变化:环境污染会对生物的生理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水体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呼吸道受损,从而影响其呼吸和代谢过程。
通过监测生物的生理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化:环境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导致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变化,可以判断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二、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为了进行环境污染的监测,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不同的生物监测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生物标志物监测法:通过研究生物在污染物暴露下的反应,找到可靠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监测这些标志物的变化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例如,一些水生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利用它们的生理和生化指标来评估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2. 生态毒理学监测法:通过观察生物在不同污染程度下的生态毒理效应,评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监测法常用于评估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
例如,通过研究土壤中蠕虫的种群和行为变化,可以推测土壤的污染程度。
3. 生物积累监测法:通过分析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的含量,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
环保培训试题单位: 姓名: 得分:选择题1.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能够保持相对平衡“功劳”归于( )A.绿色植物B.动物C.微生物D.人类2.SO2是有毒的气体, 植物对此气体可以( )A.吸收B.排放C.无关系3.植物的环境保护作用( )A.吸收尘埃B.净化水源C.降低噪声D.ABC全对4.森林资源的作用(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C.净化大气防治污染D.ABC全对5.下列哪种植物可以对大气污染起指示作用(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6.经科学家介绍哪种植物可治理污水(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7.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 )A.大熊猫B.白暨豚C.杨子鳄D.金丝猴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水域生态系统D.生物圈9.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A.消费者食物的来源B.使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使机构变成有机物D.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10.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的措施( )A.防止超载放牧B.营造草场防护林C.兴修草原水利D.大量开垦草原1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 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12.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A. 火电站建设周期短, 运转时投资少B. 火电站污染空气, 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 水电站综合效益高, 运转成本低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 投资少13.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 )A. 缓解交通压力, 减少交通拥堵B. 扩大居民出行, 方便居民外出旅游C. 降低城市中心人口密度D. 合理规划, 加强城市管理14.下列环境问题, 哪一种是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北京近年公共交通不断改为清洁燃烧车, 它使用的是哪一种?其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 地表水污染汽油B. 臭氧层空洞的不断扩大柴油C. 光化学烟雾天然气D. 全球气候变暖煤油15.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是因为自污染源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 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富集放大后, 进入人体而造成的严重危害。
环境污染指示植物一、摘要: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利用植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因为植物有净化环境的能力,种植抗性植物和指示植物也可绿化工厂环境和监测预报污染状况。
植物保护环境主要表现于下几个方面:1.净化环境高等植物除了通过光合作用保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外,对各种污染物有吸收、积累和代谢的作用,以净化环境。
(1)吸收污染物。
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
(2)分解污染物。
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有的分解为营养物质,有的形成络合物而降低毒性,所以植物具有解毒作用。
2.环境监测监测环境污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除了应用化学或仪器分析进行测定外,植物监测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植物监测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值得重视。
一般都是选用对某一污染物质极为敏感的植物作为指示植物。
当环境污染物质稍有积累,植物就呈现出明显的症状。
在环境监测方面,应用较广的是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因此本文就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做具体阐述。
关键字:大气污染、植物指示。
二、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生物,包括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和大气污染指示动物。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19世纪中期,就有人注意到城市中地衣植物逐渐消失,在烧煤的烟囱附近,植物叶片出现“病斑”,后发现这与空气污染有关,并认为可利用植物来监测和评价空气污染状况。
到20世纪40~50年代,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对指示植物的研究也进一步开展起来。
7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用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等指示植物监测大气的氟化物污染;分析加拿大白杨(Populus canadensis)、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等植物叶片的氟和硫的含量来监测较大范围大气中的氟化物和二氧化硫(SO2)的污染;测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皂角(Gleditsia sinensis)等植物叶片中铅、镉等的含量以监测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等。
地衣与大气污染地衣被誉为自然界的"空气指标植物",因其对大气质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作用而备受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地衣作为植物中的特殊群体,对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敏感性和监测能力。
本文将围绕地衣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探讨,全面展示地衣在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衣的特点。
地衣是一种由藻类和真菌组成的生物体,具有双重共生关系。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地衣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而真菌则为其提供结构支持和水分吸收。
这种独特的合作关系使得地衣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包括寒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高度污染的地区。
地衣对大气污染的敏感性是其独特之处。
由于地衣无法摄取水分和养分,其营养来源几乎完全依赖于大气中的物质。
正因如此,地衣对环境中的各种气体和化学物质呈现出极高的敏感性。
它们可以吸收和积累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估。
地衣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生长在建筑物、岩石、土壤和树木表面,可以作为环境中气体和颗粒物的生物监测器。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地衣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间接推断出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
例如,某地区地衣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较少,往往说明该地区存在较高的大气污染水平。
同时,地衣对不同污染物的特异性吸附和富集能力也使它们成为大气污染来源的指示物。
此外,地衣还可以用于评估和监测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
由于地衣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和富集能力不同,可以通过地衣的分布和生长情况来判断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路径。
例如,一些耐污染的地衣种类更容易生长在城市和工业区,而对污染物较为敏感的种类则往往限制在清洁的环境中。
通过对地衣的研究和监测,可以有效地评估和监控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
除了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地衣还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衣对环境的敏感性,它们常常被用作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
浅析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摘要:苔藓植物在生长特点、基本特征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其监测大气污染的机理简单易懂、便于观测,因此运用苔藓植物作为生态监测的植物。
本文立足于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其监测大气污染的方法展开论述,常用方法主要有:移栽比较法、苔袋法、大气净度指数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应用广泛。
关键词:苔藓植物;大气污染;生物指示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响应作用可以用来指示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物有很强的敏感性,通过苔藓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生长情况变化,可以了解当地大气污染情况。
二、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及监测机理(一)生态监测的优势生态监测优势明显,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受多种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生态监测能够综合地反应环境污染的状况,更有说服力。
与物理和化学监测相比,生态监测能够实现连续监测,反映长时间内大气污染情况变化。
生态监测灵敏度高,若选择合适的植物,如苔藓等将能够达到很好的监测效果。
(二)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世界上已知的苔藓类植物约有21000种,它们分布广泛,生长环境有所不同。
苔藓在高寒高温等恶劣环境中能生存。
苔藓具有特殊的构造,它们没有维管束结构,没有真正的根,只在植物末端有假根。
植物组织与地表接触较少,从其附生基质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少,营养物质大部分来自于大气,同时苔藓植物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大,对环境因子反应的敏感度是种子植物的十倍。
(三)苔藓植物的监测机理苔藓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对大气中营养物质的吸附,可以直观的反映大气污染状况。
苔藓植物在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环境下,生长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大部分苔藓植物喜阴,阳光会对其分布造成影响。
空气质量越好的地方,苔藓种类越多、分布越密集,反之则种类少且分布稀疏。
空气污染会影响苔藓植物的生长情况,空气质量恶化可能导致其含水量降低,叶片表面粗糙、变黄,叶片出现黑点。
大气污染植物指示物研究进展摘要生物指示物(Bioindicator)是指能通过典型症状或可衡量的反应来揭示大气污染物存在与否的生物体或生物反应。
许多对污染物敏感的植物和微生物都可以做为大气污染的生物指示物。
和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物是一种经济、简便而且可靠的方法.植物受到不同的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会表现出不同的受害症状,根据这些受害症状可以判断出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并根据植物受害程度和污染时间来估测其质量浓度范围。
关键词植物;大气污染物;监测;受害症状1 引言生物指示物可以概括为3类:第1类是根据污染物对这个物种造成形态或生理伤害的程度判断污染状况;第2类根据某个敏感物种出现或消失的概率判断污染状况;第3类是动物或植物对污染物有生物累积作用,可以通过分析其内污染物的含量判断污染状况。
常用的生物指示物大多是植物,微生物也较多应用于指示大气污染。
运用植物学方法监测大气污染物,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即植物(主要指叶片)受害症状与大气污染物的种类、质量浓度和接触时间有相关性.根据植物群落受害种类和伤害症状来判断大气污染状况,尤其是用来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并根据植物受害程度及污染时间,估测污染物的质量浓度.1.1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机理大气污染物从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植物叶片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大气污染物可以直接使叶片受害,植物受伤害的程度与污染大气从气孔进入与否,以及进入多少直接相关.从植物受伤害的症状,可以监测出有害气体的种类,并估测污染物的质量浓度.2植物指示物2·1敏感植物植物尤其是敏感植物,一旦遇到污染,可依照污染程度在群落、个体上,在细胞、组织和器官上,在细胞内酶系和生理生化反应等不同水平层面上做出应激反应。
不同植物在解剖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等诸多方面对污染物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决定了其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反应。
植树造林还原自然净化空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空气质量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空气污染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和还原自然生态,植树造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植树造林对于净化空气和还原自然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
一、植树造林对于净化空气的重要性植树造林具有显著的净化空气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树木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树木能够有效地吸收这些有害气体,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其次,树木能够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并有效降低气温。
尤其在城市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地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显著改善气候环境,减轻炎热天气对人们的不适。
此外,树木具有吸附颗粒物和污染物的能力。
树木的树冠和叶片表面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过滤屏障,可以阻挡大部分尘埃、颗粒物和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会在树冠和叶片上沉积下来,减少它们进入人们呼吸系统的机会,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植树造林对于还原自然的重要性植树造林不仅对于空气净化有着重要作用,还能够帮助还原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首先,大量的树木能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吸引和滋养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
树木的树干、树叶和果实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觅食和繁殖的场所。
同时,树木还能够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保持。
其次,植树造林可以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树木的强大根系能够牢固地固定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树木通过根系吸收和过滤地面和雨水中的污染物质,保护水源的纯净。
此外,植树造林还能够改善自然景观,美化城市环境。
树木的绿色和树冠的繁茂可以为城市增添一片绿色,营造出宜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树木的美丽景观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污染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全球环境污染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气污染的检测与治理也成为全球大气环境污染研究的重点。
植物是生物圈生态系统重要成员,大气污染使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广泛而又复杂的变化,植物的参与使环境污染的生态影响更为复杂。
这是因为植物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矿物营养物,通过光合作用与空气进行大量的气体交换,存在于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于植物表面。
沉降到植物体表面的可溶性化合物通过渗透、扩散为植物细胞所吸收,气态物可在植物产生气体交换时扩散入植物体内,在细胞表面溶解而被吸收。
污染物可在植物体山发生积累,当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植物的忍耐限度会使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植物个体死亡,种群消失。
科学家们通过这一现象得到启发,来研究植物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的作用。
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深受所在地方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有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布。
反之,见到某种植物出现,就可以据此判断它所在地方的环境性质。
这种作用叫做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具有这种作用的植物称为指示植物。
显然,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越是狭窄,它受环境的限制越强烈,它对该种环境的指示作用就越显著。
植物的这种指示作用常为人们所利用。
许多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映非常敏感,我们可以根据植物反映出的环境污染“信息”,分析和鉴别环境污染的程度,并研究治理的措施。
这种能够对污染产生敏感反应的植物,被称为“环境污染指示植物”或“污染报警植物”。
许多植物对
空气污染很敏感。
紫花苜蓿和芝麻在受SO
危害时,叶片上会出现白斑,逐渐
2
的监测植物。
唐菖蒲是氟污染的指示植物,只要枯萎死亡,因此,常被用作SO
2
有十亿分之一就会出现症状:叶片尖端和边缘会产生淡黄色片状伤斑。
向日葵受氨污染时,叶子周边也会变黑。
植物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环境条件的变化、生态平衡的破坏都会在植物体内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大气受到污染时,敏感的植物反应最快,最先发出污染信息,如出现污染症状,生长发育受阻,生理代谢过程发生变化和污染物在体内发生积累等。
人们可以根据植物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大气污染的状况,对大气质量作出评价。
指示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
这种影响强度一般是无法用理化方法直接进行测定的。
大气受到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时,一些污染物之间会发生协同作用,使它们的影响比它们各自单独的影响强烈;有时则产生拮抗作用,其影响要比它们各自的影响微弱。
这些影响只有通过对生物各种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和测定来了解。
②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敏感得多,人在SO2浓度达1~5ppm时才能嗅到,接触3~10ppm超过8小时,才对健康有影响;而一些植物接触0.5ppm,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伤害症状。
因而利用植物能及时发现污染,尽早防治。
③能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
不同污染物会使植物的叶片出现不同的受害症状。
SO2污染常使叶片的脉间出现有色的斑点或漂白斑;氟污染常使叶片的顶端和边缘出现伤斑,受害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线;臭氧引起的典型症状是叶表面近小叶脉处产生点状或块状伤斑,因为栅栏组织对臭氧敏感,所以症状大多出现在上表面;受到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急性危害后,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在叶片背面出现玻璃状或古铜色伤斑。
④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
通过对植物进行年轮生长量的分析以及测定积累在植物体内的污染物的数量,能够推测过去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的历史,对大气质量做出回顾评价。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
·对污染物敏感;
·受污染后的症状明显;
·干扰症状少;
·生长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
·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以起到美化环境和监测环境质量的双重作用。
指示植物可以通过人工熏气试验、污染地区的植物调查、污染区栽培比较试验和叶片浸蘸等方法进行筛选。
那些最易受害、反应最快的植物便是敏感植物。
较常用的指示植物如下:
SO2污染指示植物──紫花苜蓿、荞麦、金荞麦、芝麻、向日葵等;
氟化氢(HF)污染指示植物──唐菖蒲、郁金香、金荞麦、小苍兰、杏、葡萄等;臭氧(O3)污染指示植物──烟草)、矮牵牛、光叶榉、牵牛花等;
乙烯(C2H4)污染指示植物──芝麻、香石竹、番茄等;
PAN污染指示植物──早熟禾、矮牵牛、菜豆等。
此外,地衣对大气污染也很敏感,在SO2年平均浓度为 0.015~0.105ppm时就无法生存。
但是它对污染的反应缓慢,适于监测浓度低、时间长的污染。
利用生物特别是利用植物指示大气污染的优点是:指示植物种类多,取材容易,监测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并能美化环境;它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长期地观察污染的积累性影响。
缺点是: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植物本身生长发育的状况都会影响植物对污染的敏感性,使结果出现误差;在污染严重时,植物本身还会受害致死,失去继续监测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