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之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医学基础知识热点:病理学之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1.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
该类型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
该病有多中心性发生倾向,且可能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需争取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预后现对较好。
2.滤泡状癌
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
此型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
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
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且约50%便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
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0%。
4.髓样癌
少见。
发生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
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状,
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分化癌不同。
恶性程度中等,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
例题: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乳头状癌
B.滤泡状癌
C.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状癌
D.髓样癌
E.未分化癌
正确答案:A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一、引言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训报告主要针对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2. 掌握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3. 熟悉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
三、实训内容1.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甲状腺癌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1)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
乳头状癌可分为经典型、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和鞋钉型等亚型。
(2)滤泡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恶性度较高,发展迅速,预后较差。
滤泡癌主要经血液转移至肺、骨和肝。
(3)髓样癌:由滤泡旁细胞(C细胞)起源,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
2. 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甲状腺结节、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2)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金标准,包括细针穿刺活检(FNA)、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和术后常规病理等。
3. 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1)肿瘤大小:肿瘤越小,预后越好。
(2)肿瘤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高,预后越好。
(3)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4)基因突变:如BRAF基因突变等,预后较差。
四、实训过程1. 观察甲状腺癌的病理切片,了解其组织学特点。
2. 学习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3. 分析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包括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基因突变等。
五、实训总结1.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点、诊断方法和预后评估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WHO2004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病理及遗传学分类WHO2004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病理及遗传学分类的特点是简化了以往的分类仅保留了四类28种肿瘤增加了近年发现的肿瘤新类型及免疫组化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果更趋与临床相关使分类能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估预后。
新分类改变了传统肿瘤分类的观念对重点肿瘤均从定义、ICD-O编码、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征、病理学、遗传学、预后及预见因素等全面系统地阐述各器官肿瘤均有TNM/FIGO分期系统新版分类远较前一版分类更详尽更有利于对各类肿瘤的认识和正确的临床干预。
WHO2004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组织学分类1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s 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 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未分化间变性癌undifferentiated anaplasticcarcinoma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硬化性黏液表皮样癌伴嗜酸细胞增多sc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with eosinophilia 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混合型髓样-滤泡细胞癌mixed medullary and follicular cell carcinoma 梭形细胞肿瘤伴胸腺样分化spindle cell tumour with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 癌显示胸腺样分化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 2 甲状腺腺瘤和相关肿瘤thyroid adenoma and related tumours 滤泡腺瘤follicular adenoma 玻璃样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lar adenoma 3 其他甲状腺肿瘤other thyroid tumours 畸胎瘤teratoma 原发性淋巴瘤和浆细胞瘤primary lymphoma and plasmacytoma 异位胸腺瘤ectopic thymoma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urs 外周神经鞘肿瘤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urs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 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tumour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继发性肿瘤secondary tumours 4 甲状旁腺肿瘤parathyroid tumours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 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 继发性肿瘤secondary tumours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简介甲状腺流行病学甲状腺癌约占发达国家所有恶性肿瘤的1世界范围年发病为122000例。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15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答案+完整解析1、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A、乳头状癌B、髓样癌C、未分化癌D、滤泡癌E、C细胞癌解析:甲状腺癌病理分4型:乳头状;癌最常见,约占60%,滤泡癌占20%~25%,髓样癌占5%~10%,未分化癌占:5%~10%。
正确答案:A2、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B、生长激素细胞腺瘤C、催乳素细胞腺瘤D、多种激素细胞腺瘤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解析:垂体腺瘤中功能性腺瘤约占65%,其中最多见为催乳素细胞腺瘤,约占30%,其次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占10%~15%。
正确答案:C3、下列甲状腺癌中,可大量分泌降钙素的是()A、乳头状癌B、髓样癌C、滤泡癌D、未分化癌E、巨细胞癌解析:甲状腺髓样癌属于APUD瘤,可分泌降钙素。
正确答案:B4、患者,女,30岁。
甲状腺右叶包块3年,无不适症状,包块增大缓慢。
B超检查:包块内有点状钙化,行甲状腺右叶和峡)i部全切、左叶次全切除术。
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断为预后良好的一种恶性肿瘤,但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
其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有复杂分支乳头样结构B、可见印戒细胞C、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D、含大量黏液E、癌巢少而间质纤维组织多解析:①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4种病理类型。
乳头状癌预后好,镜下特点为乳头分支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间质内有钙化小体,细胞核呈透明状或毛玻璃状,无核仁。
②印戒细胞是胃肠腺癌的特殊类型。
“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为囊腺癌的特点。
“含大量黏液”为黏液癌的特点。
“癌巢少而间质纤维组织多”为硬癌的特点。
正确答案:A5、嗜铭细胞瘤最常见于()A、肾上腺髓质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胰岛E、垂体解析:嗜铭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铭细胞的一种肿瘤,但少数可发生于肾上腺外。
正确答案:A6、分化良好的滤泡癌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癌组织是否侵犯包膜或血管B、肿瘤的大小C、组织结构的异型性D、细胞的异型性E、核分裂的多少解析:分化良好的滤泡癌与腺瘤难以区别,主要观察癌组织是否侵犯包膜或血管。
甲状腺肿瘤分类标准甲状腺肿瘤的分类通常基于病理学和组织学的特征,包括细胞类型、组织结构、生长模式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等机构发布了一些标准,用于对甲状腺肿瘤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甲状腺肿瘤分类:1.根据病理学特征分类:•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这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占甲状腺癌的大多数。
其特征包括乳头状生长模式和核分裂。
•滑膜瘤样甲状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这种类型的癌症通常以滑膜瘤样结构为特征,也分为滤泡型和实质型。
•髓样甲状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这是一种来源于甲状腺C细胞(产生钙化素)的癌症。
•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这是最为恶性和罕见的一类,通常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不同形态的细胞。
2.根据组织学特征分类:•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Microcarcinoma):指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型乳头状甲状腺癌。
•良性甲状腺肿瘤:包括良性的滤泡腺瘤、滑膜瘤、乳头状囊性腺瘤等。
3.分子分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得对甲状腺肿瘤进行分子分型成为可能。
例如,分析甲状腺癌中的BRAF、RAS、RET/PTC等基因的突变状态,有助于更精准地划分亚型和预测患者的生存和治疗反应。
这些分类标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分类标准可能因医学研究的进展而更新,因此最新的分类信息可能需要参考最新的医学文献或专业机构的指南。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究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录2021.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共计80例,样本入组后行常规手术治疗,并于术中给予患者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最终以术后石蜡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价值。
结果:80例甲状腺癌患者经术后金标准(术后石蜡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确诊为乳头状癌的患者有46例,未分化癌患者有11例,髓样癌患者有6例,滤泡癌患者有17例;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三种病理学类型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未分化癌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
80例患者经由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有78例,其中有1例被误诊为不典型腺癌,误诊率为1.25%;有1例因癌组织无法进行冰冻切片,致使其发生漏诊,漏诊率为1.25%;无延迟诊断患者;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97.50%。
结论:将术中冰冻切片应用于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但是,想要有效保证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术后石蜡切片病理。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中冰冻切片;术后石蜡切片;诊断效能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占恶性肿瘤总值的1%,在发病的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是随之而来的由于病情不断恶化造成的甲状腺内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平等表现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
常规检查方案效果甚微,大多患者会给予其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的方式,来明确患者疾病类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均为肿瘤患者的常见手术病理诊断方式,且其诊断价值的差异性一直颇受争议[2-3]。
基于此,本文特收录8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探究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研究样本收录时间区间为2021.7——2023.7,均为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变患者,统计样本量80例,其中纳入男患、女患各42例、38例;年龄阈值35-60岁,求取平均值(46.52±9.13)岁。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与预后评估引言甲状腺癌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学分级及预后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分级是根据组织学特征和病理特点对甲状腺癌进行分类,而预后评估则是对患者术后预后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评估的相关内容。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级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主要通过观察组织学特征来进行。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甲状腺癌病理学分级系统为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来评估肿瘤的分期。
除此之外,甲状腺癌还可以根据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等。
•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其特点是细胞内形成乳头状结构。
乳头状癌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低分化乳头状癌和浸润甲状腺包膜则预后较差。
•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滤泡状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其特点是形成实性结构和胶质状结构。
滤泡状癌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未分化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其特点是高度恶性,具有快速生长和广泛浸润的特点。
未分化癌的预后非常差。
•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的髓样细胞,其特点是分泌甲状腺钙素和儿茶酚胺。
髓样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主要通过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指标来进行。
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学分级、细胞学特征、基因突变等。
1.年龄:年龄是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2.性别:据统计,女性患者的甲状腺癌预后较好。
甲状腺癌[单项选择题]1、最常见的甲状腺癌是()A.乳头状癌B.滤泡癌C.髓样癌D.梭状细胞癌E.巨细胞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甲状腺癌根据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
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
滤泡癌较乳头状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
髓样癌的比例较低,占2%~5%,而未分化癌所占的比例为5%。
故选A。
[单项选择题]2、患者女,50岁。
颈部肿块3个月,生长快,无疼痛。
查体发现甲状腺右叶直径4c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吞咽时活动度小。
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治疗首选()A.手术治疗B.外放射治疗C.放射性Ⅰ治疗D.口服甲状腺干制剂治疗E.化疗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1.甲状腺肿块生长快,质硬,边界不清,吞咽时活动度小,应考虑恶性的可能性大,因此对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答案为C。
心脏扩大、心率增快、脉压增大均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气管移位提示肿块体积较大。
因此ABDE均不能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
2.病理学诊断为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因手术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
外放射治疗仅用于未分化癌。
放射性碘治疗必须行甲状腺全切之后才有效。
口服甲状腺干制剂主要用于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术后的患者。
甲状腺癌对化疗不敏感。
故本题选A。
3.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为:若无颈淋巴结转移,癌肿局限于一侧腺体内,应行患侧腺体及峡部全部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若癌肿侵犯左右两叶,应行双侧腺体及峡部全部切除;若已有淋巴结转移,则应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清扫患侧颈淋巴结。
本例为乳头状癌,无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局限于右叶内,故应行患侧腺体及峡部全部切除十对侧腺体大部切除。
答案为B。
[单项选择题]3、患者女,50岁。
颈部肿块3个月,生长快,无疼痛。
查体发现甲状腺右叶直径4c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吞咽时活动度小。
如术中冷冻切片报告为良性肿瘤,而行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石蜡切片报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下一步的治疗首选()A.外放射治疗B.重新手术,行甲状腺患侧、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除术C.放射性Ⅰ治疗D.口服甲状腺干制剂治疗E.中药治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1.甲状腺肿块生长快,质硬,边界不清,吞咽时活动度小,应考虑恶性的可能性大,因此对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类研究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类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逐年上升。
尽管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类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异质性较强、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其病理学分类的研究仍然亟待深入。
因此,本课题旨在对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类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与预后,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一)研究内容1.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对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类历史回顾,分析现行分类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征研究:通过大样本的甲状腺癌病理资料,分析不同亚型的病理形态特征、生长模式和组织学特点。
3. 甲状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样本进行分子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揭示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
4. 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与个体化治疗研究:根据病理学分类和分子标记物,分析甲状腺癌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优化治疗策略。
(二)研究目标1. 系统整理和分析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类历史与现状,明确现行分类的优缺点。
2. 揭示甲状腺癌不同亚型的病理学特征,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3. 通过分子病理学研究,寻找甲状腺癌的潜在分子标记物,加深对其发生机制的理解。
4. 建立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模型,实现个体化治疗。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甲状腺癌病理学分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系统性回顾,并分析其优缺点。
2. 病理学研究:采集大量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运用常规病理学方法进行组织学分析,对各亚型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
3. 分子病理学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样本进行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筛选与鉴定甲状腺癌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4.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和R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模型。
医学基础知识热点:病理学之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1.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
该类型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
该病有多中心性发生倾向,且可能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需争取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预后现对较好。
2.滤泡状癌
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
此型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
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
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且约50%便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
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0%。
4.髓样癌
少见。
发生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
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状,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分化癌不同。
恶性程度中等,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
例题: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乳头状癌
B.滤泡状癌
C.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状癌
D.髓样癌
E.未分化癌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