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陶瓷的烧结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11.90 KB
- 文档页数:1
多孔陶瓷材料一.概述多孔陶瓷是一类经高温烧结,内部具有大量彼此连通孔或闭孔的新型陶瓷材料。
随着制备方法的逐渐成熟和控制孔隙方法的不断改进,多孔陶瓷独特的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应用:冶金方面作为过滤器可除去液态金属中的杂质;石化应用方面,因其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可作为催化剂载体;汽车行业用来吸收发动机排放的有害气体;医学领域,可作为骨移植材料等。
多孔陶瓷还可以作为吸音材料、隔热材料、敏感元件等。
对于多孔陶瓷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多孔陶瓷材料的概念研究、制备、基本性能与表征、应用领域等各个方面。
二.制备原理多孔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也称之为气孔功能陶瓷,它是一种利用物理表面的新型材料。
多孔材料具有如下特点:巨大的气孔率,气孔表面积;可调节的气孔形状,孔径及其分布;气孔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连接可调;具有一般陶瓷基体性能的同时,具有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相匹配的优良热,电,磁,光,化学等功能。
目前新兴多孔陶瓷,如多孔陶瓷载体,多孔吸声材料,多孔过滤渗透材料,多孔陶瓷敏感元件,生物医学多孔材料,多孔性光学材料,蓄热储能多孔性陶瓷材料,蜂窝式红外多孔陶瓷板等,不断涌现,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1.多孔材料的种类多孔陶瓷的种类很多,按所用的骨料可分为刚玉质材料,碳化硅质材料,铝酸硅盐材料,石英质材料,玻璃质材料及其他。
按孔径分为粗孔制品(0.1mm 以上),介孔材料(50nm~20um),微孔材料(50nm以下)。
2.多孔陶瓷的制备陶瓷中的孔包括封闭气孔(与外部不相连通的气孔)和开口气孔(与外部相连通的气孔)。
多孔陶瓷中孔的形成方法包括添加成孔剂工艺,有机泡沫浸渍工艺,发泡工艺,溶胶—凝胶工艺,利用纤维制得多孔结构,腐蚀法产生微孔,中孔,利用分子键构成气孔等,以上不同方法的组合还能赋予多孔陶瓷材料其他性能,尤其是骨架性能。
3.多孔陶瓷的配方设计(1)骨料:为多孔陶瓷的重要原料,在整个配方中占70%~80%的比重,在胚体中起到骨架的作用,一般选择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的材料。
多孔陶瓷制备工艺1. 多孔陶瓷概述多孔陶瓷又被称为微孔陶瓷、泡沫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是由骨料、粘结剂和增孔剂等组分经过高温烧成的,具有三维立体网络骨架结构的陶瓷体。
多孔陶瓷是近30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因其基体孔隙结构可实现多种功能特性,所以又称为气孔功能材料。
多孔陶瓷不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而且还具有优异的透过性、高比表面积、极低的电导率及热导率等性能。
可用作过滤材料、催化剂载体、保温隔热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冶金、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多孔陶瓷一般可按孔径大小分为3类:微孔陶瓷(孔径小于2nm)、介孔陶瓷(孔径为2~50nm)及宏孔陶瓷(孔径大于50nm)。
若按孔形结构及制备方法,其又可分为蜂窝陶瓷和泡沫陶瓷两类,后者有闭孔型、开孔型及半开孔型3种基本类型。
根据陶瓷基体材料种类,将其分为氧化铝基、氧化锆基、碳化硅基及二氧化硅基等。
需要指出的是,多孔陶瓷种类繁多,可以基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 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多孔陶瓷是由美国于1978年首先研制成功的。
他们利用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制成多孔陶瓷用于铝合金铸造中的过滤,可以显著提高铸件质量,降低废品率,并在1980年4月美国铸造年会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此后,英、俄、德、日等国竞相开展了对多孔陶瓷的研究,已研制出多种材质、适合不同用途的多孔陶瓷,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日益先进,产品已系列化和标准化,形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多孔陶瓷。
多孔陶瓷首要特征是其多孔特性,制备的关键和难点是形成多孔结构。
根据使用目的和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同,近年逐渐开发出许多不同的制备技术。
其中应用比较成功,研究比较活跃的有:添加造孔剂工艺,颗粒堆积成型工艺,发泡工艺,有机泡沫浸渍工艺等传统制备工艺及孔梯度制备方法、离子交换法等新制备工艺。
2.1 多孔陶瓷的传统制备工艺2.1.1 添加造孔剂工艺该工艺通过在陶瓷配料中添加造孔剂,利用造孔剂在坯体中占据一定的空间,然后经过烧结,造孔剂离开基体而成气孔来制备多孔陶瓷。
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可控烧结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多孔氧化物陶瓷因其独特的孔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众多领域如催化剂载体、能源存储与转换、环境保护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制备过程复杂,其孔结构、孔径分布和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料性质、烧结工艺等。
因此,研究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可控烧结制备技术,探索其性能调控机制,对于推动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可控烧结制备技术,并分析其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概述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基本性质和应用领域,然后详细介绍可控烧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原料选择、配方设计、成型工艺和烧结过程控制等。
接着,我们将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孔结构、微观形貌和性能变化,揭示其性能调控机制。
我们将总结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可控烧结制备技术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多孔氧化物陶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
二、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制备技术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模板法、溶胶-凝胶法、泡沫法、添加造孔剂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可根据所需的孔结构、孔径大小以及孔隙率等特性进行选择。
模板法是一种通过利用具有特定孔结构的物质作为模板,再填充陶瓷前驱体,经过煅烧后去除模板,从而得到具有特定孔结构的多孔氧化物陶瓷的方法。
模板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度有序孔结构的多孔陶瓷,但其制备过程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等原料在溶液中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形成溶胶,再经过老化、凝胶化、干燥和烧结等过程,得到多孔氧化物陶瓷。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孔径小、孔径分布均匀的多孔陶瓷,但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如溶液浓度、pH值、温度等。
泡沫法是一种利用气体发泡原理制备多孔陶瓷的方法。
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和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骨损伤等骨相关疾病的增加,对于骨修复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
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逐渐成为骨修复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制备工艺、孔隙结构的控制等环节。
原料选择是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制备的首要步骤。
通常选择的材料包括氧化锆(ZrO2)、羟基磷灰石(HA)、β-三磷酸钙(β-TCP)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促进骨组织再生。
制备工艺主要有烧结法、凝胶注模法、切割法等。
其中,烧结法制备的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孔隙结构不易调控;凝胶注模法制备的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孔隙结构可控制性强,但力学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并通过后续的表面处理、改性等方法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
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骨缺损修复方面,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能够提供良好的骨结合性和骨再生能力,促进骨组织的生长。
其孔隙结构可以提供生长因子的载体,有利于生长因子的控制释放,进而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其次,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还可以用于人工关节的替代。
通过与骨组织的无缝连接,可以实现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
此外,在口腔修复和植入材料领域,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减少植入材料与机体之间的反应和排斥,提高植入材料的稳定性和生物学效应。
然而,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结构之间存在矛盾。
孔隙结构越大,更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骨成生,但相应地,材料的力学性能会降低。
因此,如何在兼顾力学性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孔隙结构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多孔陶瓷骨修复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验一多孔陶瓷的制备与加工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多孔陶瓷的用途2. 掌握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3. 了解多孔陶瓷的制备工艺二、实验原理多孔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也可称为气孔功能陶瓷,它是一种利用物理表面的新型材料。
多孔陶瓷具有如下特点:巨大的气孔率、巨大的气孔表面积;可调节的气孔形状、气孔孔径及其分布;气孔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连通可调;具有其它陶瓷基体的性能,并具有一般陶瓷所没有的主要利用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相匹配的优良热、电、磁、光、化学等功能。
实际上,很早以前人们就使用多孔陶瓷材料,例如,人们使用活性碳吸附水份、吸附有毒气体,用硅胶来做干燥剂,利用泡沫陶瓷来做隔热耐火材料等。
现在,多孔陶瓷,尤其是新型多孔陶瓷的应用范围广多了。
1. 多孔陶瓷的种类多孔陶瓷的种类很多,按所用的骨料可以分为以下六种:按孔径分为以下三种情况:2. 多孔陶瓷的制备:陶瓷产品中的孔包括:(1)封闭气孔:与外部不相连通的气孔(2)开口气孔:与外部相连通的气孔下面介绍多孔陶瓷中孔的制备方法和制备技术2.1孔的形成方法:(1)添加造成孔剂工艺:陶瓷粗粒粘结、堆积可形成多孔结构,颗粒靠粘结剂或自身粘合成型。
这种多孔材料的气孔率一般较低,20~30%左右,为了提高气孔率,可在原料中加入成孔剂(porous former),即能在坯体内占有一定体积,烧成、加工后又能够除去,使其占据的体积成为气孔的物质。
如碳粒、碳粉、纤维、木屑等烧成时可以烧去的物质。
也有用难熔化易溶解的无机盐类作为成孔剂,它们能在烧结后的溶剂侵蚀作用下除去。
此外,可以通过粉体粒度配比和成孔剂等控制孔径及其它性能。
这样制得的多孔陶瓷气孔率可达75%左右,孔径可在μm—mm之间。
虽然在普通的陶瓷工艺中,采用调整烧结温度和时间的方法,可以控制烧结制品的气孔率和强度,但对于多孔陶瓷,烧结温度太高会使部分气孔封闭或消失,烧结温度太低,则制品的强度低,无法兼顾气孔率和强度,而采用添加成孔剂的方法则可以避免这种缺点,使烧结制品既具有高的气孔率,又具有很好的强度。
多孔SiC陶瓷的制备与应用摘要多孔SiC陶瓷具有高温强度高、抗氧化、耐磨蚀、抗热震、较高的热导率及微波吸收能力等特点,在过滤材料、复合材料骨架、催化剂载体和吸声材料方面应用广泛。
本文从产业化及应用的视角,综述多孔SiC陶瓷的多种制备技术及工艺特点,介绍多孔SiC陶瓷的应用情况,展望其发展方向并提出技术发展建议。
关键词多孔陶瓷;SiC;制备技术;应用0 前言多孔陶瓷是指经过特殊成型和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的一种具有较多孔洞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具有耐高温、开口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可控等特点,因而在吸附、分离、过滤、分散、渗透、换热隔热、吸声、隔音、催化载体、传感以及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2]。
商业化的多孔陶瓷以SiC、SiO2、Al2O3等材质为主。
多孔SiC陶瓷还具有高温强度高、抗氧化、耐磨蚀、抗热震好、比重小、较高的热导率及微波吸收能力等特点,在过滤材料、催化剂载体、吸声材料和复合材料骨架材料方面应用广泛。
本文以多孔SiC陶瓷材料为例,从产业化及应用的视角,综述多孔陶瓷的多种制备方法以及工艺特点,介绍其应用,并为高性能多孔SiC陶瓷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1 制备技术本文根据多孔陶瓷孔隙成因及成型工艺特点,将其制备方法分为:造孔剂法、有机泡沫浸渍法、3D打印法、模板法以及其他方法,详述如下:1.1 造孔剂法造孔剂法基本原理是在陶瓷配料中添加可烧失的造孔剂,利用造孔剂在陶瓷坯体中占据一定空间,经过排塑和高温烧结等方法让造孔剂离开基体从而形成孔隙,从而得到多孔陶瓷。
造孔剂法制备多孔陶瓷的工艺流程与传统的陶瓷工艺类似,主要有混料、成型和烧结等工序,成型工艺可以选用模压、挤压、等静压、注射和注浆等。
多孔陶瓷中气孔的大小、形状和孔隙率决定于造孔剂颗粒的大小、形态以及用量,因此关键在于造孔剂的种类和用量的选用。
郭兴忠[3]等采用淀粉为造孔剂,氧化铝和氧化钇为烧结助剂,以传统造粒粉模压工艺成型,制备了多孔SiC陶瓷,發现高造孔剂含量是可以产生大的气孔和较高的气孔率,通过调节造孔剂用量可以控制和调节孔结构,淀粉对多孔碳化硅陶瓷的物相成分没有影响。
成绩______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化学专业 2011级罗庆芬指导教师:周芸摘要: 概述了多孔陶瓷的形成机理, 并详细介绍了多孔陶瓷的制备工艺, 具体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关键词:多孔陶瓷;形成机理;制备工艺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rous ceramics, and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porous ceramics, detailed elabo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thods.Key words: porous ceramic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preparation process1 引言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而多孔陶瓷材料是以刚玉砂、碳化硅、堇青石等优质原料为主料、经过成型和特殊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的一种具有开孔孔径、高开口气孔率的一种多孔性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压、抗酸、碱和有机介质腐蚀,良好的生物惰性、可控的孔结构及高的开口孔隙率、使用寿命长、产品再生性能好等优点,可以适用于各种介质的精密过滤与分离、高压气体排气消音、气体分布及电解隔膜等。
2 多孔陶瓷的空隙形成机理[1]多孔陶瓷就微孔结构形式可分为2 种:闭气孔结构和开口气孔结构。
闭气孔结构是指陶瓷材料内部微孔分布在连续的陶瓷基体中, 孔与孔之间相互分离, 而开口气孔结构又包括陶瓷材料内部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和一边开口, 另一边闭口形成不连通气孔2 种。
多孔陶瓷的孔隙结构通常是由颗粒堆积形成的空腔、坯体中加入的大量的可燃物或者可分解物形成的空隙、坯体形成过程中机械发泡形成的空隙以及由于坯体成型过程中引入的有机前躯体燃烧形成的孔隙等。
多孔陶瓷的烧结工艺
多孔陶瓷的烧结工艺是将陶瓷粉末通过烧结工艺形成多孔结构的过程。
该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粉末的混合、成型、干燥和烧结等步骤。
其中,原料的选择和粉末的混合直接影响到烧结后多孔陶瓷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成型可以通过压制、注塑、挤压等方法实现。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水分,使陶瓷粉末紧密结合。
最后,将成型坯体置于高温下进行烧结,使粉末颗粒间的结合更加牢固。
多孔陶瓷的烧结工艺在制备陶瓷过滤器、陶瓷膜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