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罐
- 格式:docx
- 大小:34.01 KB
- 文档页数:7
储油罐管理规定一、引言为了确保储油罐的安全运营,保护环境,本文旨在规定储油罐的管理要求和安全措施。
二、储油罐的分类1.根据用途划分,分为石化储油罐和非石化储油罐。
2.根据材质划分,分为钢制储油罐和玻璃钢储油罐。
3.根据安装方式划分,分为地上式储油罐和地下式储油罐。
三、储油罐的安全管理1.储油罐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2.储油罐的设计、安装、验收和检验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应当在符合规定的检验机构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3.储油罐的安全防护设施必须做好,如防雷、防爆等设施必须完好有效。
4.储油罐应当设置罐区标志,标志应当明显清晰,易于识别。
5.储油罐应当设置相关管线,管线应当满足安全要求,防止泄漏。
四、储油罐的日常管理1.储油罐的运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储油罐应当设立专管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安全检查。
对储油罐的注册、用途、内容物和动态管理应当进行记录和备案。
3.储油罐应当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漏损检查,检测记录和报告应当保存并备查。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处理,确保储罐安全。
4.储油罐应当定期进行清洗和保养工作,清洗和保养记录应当保存并备查。
5.储油罐应当保持罐区内环境整洁,易于管理和操作。
五、储油罐的维修和更新1.储油罐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储罐的安全和可靠性。
2.对于老化和磨损的储油罐,应当及时更换或进行更新,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六、结论以上是储油罐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遵守,并确保储油罐的安全运营。
同时,国家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储油罐的监管,加强储油罐的安全管理工作。
储油罐标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储油罐的标准有所不同。
在我国,油罐的最大容积一般为5万立方米,而在欧美等国,油罐的容量可以达到20万立方米以上。
我国对于储油罐的标准主要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而欧美国家则主要依据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规定,这些标准对于油罐的设计、生产、安装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
国内比较常见的储罐工程技术规范有GB12337《储罐工程技术规范》和GB50128《钢质储罐设计规范》等。
其中GB12337规定了国内常见的储罐的设计、施工、监督检验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油品、化工品、气体等介质的储罐;GB50128则规定了钢质储罐的设计要求,包括结构、材料、容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些储罐标准,如API 650(美国石油学会规范)、EN 14015(欧洲标准)、BS 2654(英国标准)等,这些标准也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储罐工程中。
储油罐安全管理储油罐是指用于存放各种油品(如石油、化工品等)的容器,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储存和运输。
由于油品的易燃、爆炸性质,储油罐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从储油罐的管理目标、管理体制、安全措施、应急处理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储油罐安全管理目标1. 保障人员安全:储油罐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2. 保障财产安全:储油罐安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储油罐及其周边设施的完整性,减少因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
3. 环境保护:储油罐安全管理还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防止油品泄漏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
二、储油罐安全管理体制储油罐安全管理体制是指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体系,包括管理层级、职责划分、操作规程等内容。
1.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储油罐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对罐区进行监督和管理。
2. 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储油罐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日常巡检、安全培训、安全演练等。
3. 安全监察员:定期对储油罐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制定安全改进方案。
4. 管道维护人员:负责对输油管道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输送油品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三、储油罐安全措施储油罐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安全:储油罐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确保罐体的强度和密封性。
2. 防火防爆:储油罐周围应设有防火墙,使用防火材料包裹,防止火源直接接触储油罐,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3. 安全检查:定期对储油罐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罐体和管道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4. 技术培训:对储油罐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工人的操作技能。
5.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定期进行演练和训练,以应对突发事件。
储油罐原理储油罐是一种用于存储液体石油产品的设备,通常用于石油加工厂、石油储运企业等场所。
其主要作用是在石油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对石油产品进行储存和保护,确保石油产品的安全和稳定供应。
储油罐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科学的工作原理,保证储存的石油产品不泄漏、不挥发、不受污染,从而保障石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储油罐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础。
通常,储油罐由罐体、罐顶、罐底、支撑结构、附件等部分组成。
罐体是储油罐的主体部分,承载着储存的石油产品;罐顶和罐底则起到了密封和支撑的作用,保证了储油罐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支撑结构则是保证了储油罐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件则包括了进出料口、测量仪表、排气阀等,这些附件保证了储油罐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其次,储油罐的工作原理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储油罐内部,通常会有一层内衬,用于防止腐蚀和保护罐体。
此外,还会有一套排气系统,用于排除罐内产生的气体,保持罐内压力平衡。
同时,储油罐还会设置有测量仪表,用于监测储存石油产品的液位和温度,确保储存的石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储油罐还会设置有防火、防爆装置,以防止罐内发生意外事故。
最后,储油罐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保障。
储油罐需要定期进行内部清洗和涂层维护,以防止罐体内部的腐蚀和污染。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排气系统、测量仪表、防火、防爆装置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油检查,保证储油罐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综上所述,储油罐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科学的工作原理,保证储存的石油产品不泄漏、不挥发、不受污染,从而保障石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储油罐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和维护管理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储油罐的长期稳定运行。
储油罐设计规范1. 引言储油罐是一种用于存储液体石油和石油制品的设施,广泛应用于石油储运行业。
储油罐的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储油罐的安全可靠运行,防止泄漏和其他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本文将介绍储油罐设计的一些基本规范和要求。
2. 设计要求2.1 容量要求储油罐的容量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在确定储油罐容量时,需要考虑石油产量、储存周期以及预留的安全储备容量等因素。
2.2 结构要求储油罐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抗压性。
常见的储油罐结构包括固定式罐、浮顶罐和移动式罐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储油罐结构。
2.3 材料要求储油罐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压性能。
常见的储油罐材料包括钢材和混凝土材料。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储存液体的化学性质和温度等因素。
2.4 安全要求储油罐的设计应考虑各种安全因素,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和爆炸等事故。
常见的安全要求包括防雷、防静电和防腐等。
2.5 环境要求储油罐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环境要求,如抗风、抗震和防火等。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3. 设计流程储油罐的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储存需求和场地条件,确定储油罐的容量、结构和材料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安全和环境要求。
3.2 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储油罐的结构计算和分析,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储油罐结构和材料。
3.3 安全设计在安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如防雷、防静电和防腐等措施。
同时,还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以确保储油罐的安全运行。
3.4 环境设计在环境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抗风、抗震和防火等环境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确保储油罐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
3.5 施工和验收在储油罐的施工和验收阶段,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验收工作。
必要时进行改进和修复,确保储油罐的质量和安全性。
储油罐安全管理标准储油罐是一种专门用于储存石油、化学品、液体气体等的大型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轮船等各个行业。
由于储油罐容量巨大、储存材料易燃易爆等特点,储油罐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是对储油罐安全管理标准的介绍。
一、管理机构和负责人储油罐的管理和安全工作需由单位的主管部门或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储油罐的安全工作。
储油罐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能熟练操作储油罐、掌握储油罐的运行情况、危险特性等,以及了解应急处理措施。
二、储油罐的安全技术要求1. 安装要求储油罐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各种介质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储罐材料和附件。
储油罐安装前应进行技术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监测要求储油罐应安装可靠的油位、压力、温度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定期检查和校准。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
3. 维护要求储油罐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罐体、附件完好无损,并进行适当的消防清洁和防腐蚀保养。
储油罐内部应定期清理和除锈,保持罐内清洁干燥,防止罐内存储介质的混合和化学反应。
4. 应急管理要求储油罐应配备灭火设备和应急处理装置,如消防泡沫、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并做好应急预案和演练,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反应和处理。
三、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储油罐负责人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保障储油罐的安全运行。
2. 安全防范储油罐应设置围墙和警示标识等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外界因素对储油罐的影响,确保储油罐的安全。
3. 安全检查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储油罐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维护储油罐的安全运行。
4. 安全记录储油罐的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记录,记录储油罐的运行情况、维护记录、监测数据和应急处理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询和分析。
以上是储油罐安全管理标准的简要介绍,储油罐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必须重视储油罐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稳定地运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储油罐输油管道的首、末站和中间站都需要设置储油罐。
首、末站储油罐分别用来调节油田与首站,末站与收油(或转运)单位间输量的不均衡。
储油罐还可以作为原油交接计量之用。
首、末站的储罐容量一般都较大。
非密闭(旁接)输油的中间站设置储油罐是为了平衡中间站进出油的输差。
密闭输送的中间站可以只设置供水击泄放的储油罐。
第一节输油管道储油罐的结构特点1 储油罐的类型⑴按建筑安装位置分类有地上油罐、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山洞油罐。
⑵按几何形状分类有立式圆筒形油罐、卧式圆筒形油罐和特殊形状油罐。
立式圆筒形油罐根据顶结构又分为桁架顶罐、无力矩顶罐、梁柱式顶罐、拱顶罐、套顶罐、浮顶罐等。
⑶按储罐的材质分类有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
①金属油罐一般为钢质油罐。
②非金属油罐凡是用非金属材料作为建罐主要材料的均为非金属油罐,常见的有砖砌油罐、钢筋混凝土油罐等。
2 储油罐的结构⑴立式圆筒形拱顶金属罐目前输油管道上常用的油罐是立式圆筒形金属拱顶罐和立式金属浮顶罐。
中间站主要使用小容量的金属拱顶罐,首、末站主要使用大容量的浮顶罐。
立式圆筒形钢油罐由底板、壁板、顶板及油罐附件组成。
其罐壁部分的外形为母线垂直于地面的圆柱体。
立式金属油罐一般都是在现场焊接安装,底板直接铺在油罐基础上,立式金属油罐的基础、底板、壁板等做法基本相同。
①油罐基础②油罐底板③油罐(身板)壁板④油罐顶板⑵立式浮顶金属罐根据油罐外壳是否封顶,浮顶油罐主要分内浮顶和外浮顶油罐两种,通常外浮顶油罐储存原油,内浮顶油罐储存轻质油品。
输送原油管道常用的是外浮顶油罐,并且浮顶油罐只是在首、末站及油库常见,一般中间站很少安装浮顶油罐。
浮顶油罐与拱顶油罐大同小异,主要区别是增加一个浮顶,其结构和操作使用比拱顶油罐复杂。
浮顶是一个覆盖在油面上并随油面升降的盘状物。
由于浮顶与油面几乎不存在气体空间,可以极大地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减少油气对人身的危害,减少油气对大气的污染,减少油气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储油罐安装安全规定一、油罐的选址、安全距离1、醇基燃料安全双层油罐应地上或者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室内油罐不能大于1M3的罐体。
2、单层油罐与站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埋地距离不小于6M。
3、油罐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安全距离不应少于15M。
4、油罐与室外变配电站安全距离不应少于18M。
5、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跨越油罐且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M。
6、工地小型临时油库应远离生活区50M以外,并设围栏。
二、油罐的安装1、埋地罐区1)、油罐的设计和建造,应满足油罐在所承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并应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和导静电性能。
钢制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6mm。
2)、油罐的外表面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3)、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
4)、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
当油罐设在行车道下面时,人孔操作井宜设在行车道以外。
5)、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m。
油罐的周围,应回填干净的沙子或细土.其厚度不应小于0.3m。
6)、油罐的各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出油接合管宜设在人孔盖上。
7)、油罐的进油管,应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
8)、当采取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出油管的底端应设底阀。
底阀人油口距离罐底宜为0.15~0.2m。
9)、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帽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
2、地上罐区1)、油罐的设计和建造,应满足油罐在所承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并应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和导静电性能。
钢制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6mm。
2)、油罐的外表面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以及1层防锈漆和5层防晒漆和反射漆。
储油罐原理
储油罐是一种用于存储液体石油产品的设备。
它通常由金属或混凝土制成,并具有一个密封的容器来防止液体泄漏或被污染。
储油罐的原理是利用重力来使液体沿着斜坡自由流动。
当液体被注入储油罐时,它会通过入口进入罐内,在罐内自由流动,最后通过出口流出。
这种流动是由液体自身的重力作用引起的,而不需要外部力量的辅助。
为了确保液体的稳定流动,储油罐通常设计为底部凸起,以形成一个斜坡。
液体会沿着这个斜坡流动,从而保持持续的流动和循环。
在储油罐的设计中,还考虑到液体的压力。
液体的压力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罐内的深度。
正常情况下,液体在罐内的压力会随着液位的上升而增加。
因此,储油罐通常具有受压设计,以承受高压力的液体。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的安全,储油罐还配备了安全设备,如防溢出装置和泄漏探测器。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检测到泄漏或溢出,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污染。
总之,储油罐是一种用于储存液体石油产品的设备,利用重力使液体沿着斜坡流动,并采取了安全设计来防止泄漏和污染。
储油罐设计规范储油罐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储油罐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下面是储油罐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1. 抗震设计:储油罐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是在地震、风压等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安全稳定,不发生破裂或倾覆。
因此,在储油罐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地震、风压等外力的作用,并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
2. 安全阀装置:储油罐必须装备安全阀装置,以防止内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安全阀需能自动启闭,确保储油罐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3. 密封设计:储油罐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到储油罐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储油罐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设计,能够防止油品泄漏和外界潮湿空气的进入,以保护油品的质量。
4. 材料选用:储油罐的材料选择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常用的材料包括低合金构件钢、耐热耐腐蚀钢等。
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承受长期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力和环境的侵蚀。
5. 定期检测和维护:储油罐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储油罐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
定期检测包括储油罐的机械性能检测、防腐蚀层检测等,维护工作包括清洗储油罐、修补漏点等。
6. 设备安装:储油罐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设备要安装在固定的基础上,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周围设备和管道的连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7. 安全设施:储油罐周围必须设置安全设施,包括消防器材、监控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保护储油罐的安全。
消防器材要配备在适当的位置,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控制火灾和扑灭火源。
总之,储油罐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储油罐的安全运行和油品质量的保持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其目的是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保护环境,确保储油罐的安全和可靠性。
储存油罐的安全注意事项储存油罐的安全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油罐内的油品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
以下是一些储存油罐的安全注意事项:1. 合规操作:在储存油罐之前,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法规和安全标准。
确保储存油罐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的规定。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油罐进行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其安全性能。
检查包括外观、结构完整性、防腐蚀涂层、泄漏、防火设备等方面。
3. 防火设备:安装和使用适当的防火设备,例如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扑灭火势。
4. 防雷措施:由于油罐可能会积聚静电,安装避雷设施以及接地保护装置是必要的,以避免雷击引发火灾。
5. 密封:确保油罐的密封性能良好,以防止外界湿气和空气的进入。
这可以帮助防止腐蚀、氧化和油品变质等问题。
6. 排水系统: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使雨水和其他液体能够及时排除。
这有助于减轻油罐的结构和材料的压力,提高其安全性。
7. 防污染:定期清理油罐周围的环境,防止杂物和污染物进入油罐,这些物质可能对油品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危险。
8. 预防火源:在油罐附近要严禁使用明火、施工工具、电动设备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物品。
保持油罐周围的清洁和无火花的环境。
9. 紧急预案:制定并训练员工如何处理紧急情况的紧急预案。
这些计划应该包括撤离、报警、灭火等紧急措施。
10. 储存量控制:根据油罐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要求,控制储存量。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油罐的额定容量,以避免其泄漏或破裂。
11. 储存位置选择:选择安全的储存位置,远离人员密集的区域、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或设施等危险场所。
12. 周期性培训:定期对参与储存油罐工作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响应能力。
总结以上几点,储存油罐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合规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设备、防雷措施、密封、排水系统、防污染、预防火源、紧急预案、储存量控制、储存位置选择以及周期性培训等。
各种常见油罐储油量的计算方法常见油罐的储油量是指油罐内能够容纳的最大油量。
为了保证油罐的储油安全,必须准确计算和掌握油罐的储油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油罐储油量的计算方法。
1.圆筒形储油罐的储油量计算方法:圆筒形储油罐是最常见的一种油罐类型。
储油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圆筒的容积公式来求解。
圆筒的容积公式为:V=πr²h,其中V为圆筒的容积,r为圆筒的底面半径,h为圆筒的高度。
储油量的计算方法是:V=πr²h+0.5πd²H,其中d为圆筒的直径,H为圆盖的高度。
2.椭圆形储油罐的储油量计算方法:椭圆形储油罐由两个椭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储油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椭圆和长方形的容积公式来求解。
椭圆的容积公式为:V=πa²b,其中a为椭圆的长半轴,b为椭圆的短半轴。
长方形的容积公式为:V=B×H,其中B为长方形的底面积,H为长方形的高度。
储油量的计算方法是:V=πa²b+B×H。
3.球形储油罐的储油量计算方法:球形储油罐的储油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球的体积公式来求解。
球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4/3)πr³,其中V为球的体积,r为球的半径。
4.定型油罐的储油量计算方法:定型油罐属于非常规形状的油罐,其储油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使用建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根据模型计算储油量;或者通过实际测量油罐容积进行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都是基于理想情况下的容积计算,实际油罐的储油量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油罐内的浮标或其他装置,油罐的形状和尺寸测量误差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操作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精确计算或设置相应的安全裕量。
储油罐应急预案储油罐是一种常见的储存石油、化学品和其他物质的设备,而储油罐应急预案则是一项保障储油罐运作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储油罐应急预案展开讨论,重点关注储油罐可能遇到的各种应急情况以及应对措施。
一、火灾应急预案一旦储油罐内的液体发生着火时,应该立即执行火灾应急预案。
首先,应及时通知消防部门,尽可能控制火势,同时启动应急泵将液体泵出储油罐。
若火灾无法控制,可考虑利用防火堤或防火墙将火灾隔离开来。
二、泄漏应急预案油罐泄漏可能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泄漏应急预案也十分重要。
在发现储油罐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油罐的管道,同时启动应急泵将液体泵出储油罐,防止液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三、地震应急预案地震是一个威胁储油罐安全的自然灾害,因此地震应急预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查看储油罐是否有损坏情况,如果发现损坏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复。
四、气体泄漏应急预案储油罐中的部分物质可能是易燃物质,因此在发现气体泄漏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切断油罐与外界的通道,将储油罐内的物质泵出,直至停止泄漏。
五、爆炸应急预案储油罐可能发生爆炸是因为储存的物质为易燃、易爆物质,或者罐内出现了高温情况。
在发现储油罐发生爆炸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切断与储油罐有关的管道,将储油罐内的物质泵出,防止爆炸的扩散。
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储油罐正常情况下一般会集中在石油化工园区内或者储油罐小区内,而这些地方都会面临交通事故的威胁。
因此,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也是储油罐应急预案中的重要一环。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及时通知消防、环保、交警等相关部门,并立即组织泵车采取分装措施,将储油罐内的物质泵出,防止物质泄漏造成安全事故。
以上是一些储油罐应急预案的应对措施,每个情况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储油罐应急预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它可以为储油罐运作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储油罐应急预案一、引言储油罐作为储存油品的重要设施,在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储油罐内储存的油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储油罐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储油罐常见事故类型及危害(一)火灾爆炸油品泄漏后遇到明火、静电火花或高温等点火源,极易引发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还可能导致油品的大量燃烧和爆炸,对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二)油品泄漏储油罐的罐体破裂、管道泄漏、阀门损坏等都可能导致油品泄漏。
泄漏的油品会污染土壤、水体,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增加了火灾爆炸的风险。
(三)中毒窒息油品挥发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如苯、甲苯等,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窒息。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下达应急救援指令、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等。
(二)抢险救援组由专业的消防人员、维修人员组成,负责火灾扑救、泄漏封堵、设备抢修等抢险救援工作。
(三)医疗救护组联系当地医疗机构,组织医疗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四)环境监测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环境污染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五)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物资供应。
四、预防措施(一)设备维护定期对储油罐、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密封性。
(二)安全监测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监测系统等安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储油罐的运行状况。
(三)人员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五、应急响应程序(一)事故报告当发生储油罐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和油品泄漏情况等。
储油罐安全保障措施
一、储油罐应置于干燥、阴凉、通风良好处,远离明火。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潮湿、高温或火花引起的火灾或爆炸。
二、储油罐应安装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和静电引起的火灾或爆炸。
三、储油罐应配备消防器材,定期检查。
消防器材应该包括灭火器、灭火砂、消防水带等,定期检查可以确保消防器材的正常使用。
四、储油罐应定期清洗,防止杂质沉积。
长时间的沉积物不仅会影响油的质量,也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五、储油罐进油时,应控制流量,避免满溢。
这样可以防止油溢出引起的火灾或环境污染。
六、储油罐出油时,应先开出口阀,再开泵。
这样可以防止泵的突然启动对储油罐造成的压力冲击。
七、储油罐应定期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无泄漏。
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泄漏引起的火灾或环境污染。
八、储油罐应配备温度计和液位计,随时监控。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九、储油罐应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这样可以确保储油罐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十、储油罐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这样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储油罐的安全使用。
储油罐安全管理标准储油罐是用于储存各种液态石油产品的设备,它的安全管理对于保障环境安全、防止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是储油罐安全管理标准的一些要点。
1. 设备维护与检修- 对储油罐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定期维修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件和部件,确保其正常使用。
-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储油罐进行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
2. 安全设备配备与使用- 根据储油罐的特点和容量,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防爆门、安全阀、消防设备等。
- 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检测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可靠。
- 储油罐操作人员要熟悉使用安全设备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 储油罐防雷与灭火- 储油罐应设置防雷装置,防止雷击引发火灾。
- 储油罐区域内应设置消防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 储油罐操作人员要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
4. 防止漏油与泄漏- 定期检查储油罐的密封性,并及时修复泄漏点。
- 定期进行漏油防护设施的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 对于发生泄漏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避免油品泄漏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5. 废水处理与排放- 储油罐区域内产生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 废水处理设施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6. 安全培训与演练- 对储油罐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各种安全规程和操作方法。
- 定期组织演练,培养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能力。
7. 安全监管与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的储油罐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储油罐区域的监测和巡查,以及设备的检验和评估。
- 明确储油罐安全管理的责任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通过上述储油罐安全管理标准的要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储油罐的运营和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
储油罐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储油罐英文名称:oil tank其他名称:油库定义:储存燃油、脱水、加热的大型容器。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燃料(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储油罐储油罐是储存油品的容器,它是石油库的主要设备。
储油罐按材质可分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按所处位置可分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上油罐;按安装形式可分立式、卧式;按形状可分圆柱形、方箱形和球形。
目录(一)金属油罐金属油罐是采用钢板材料焊成的容器。
普通金属油罐采用的板材是一种代号叫A3F的平炉沸腾钢;寒冷地区采用的是A3平炉镇静钢;对于超过10000m3的大容积油罐采用的是高强度的低合金钢。
常见的金属油罐形状,一般是立式圆柱形、卧式圆柱形、球形等几种。
立式圆柱形油罐根据顶的结构又可分为桁架顶罐、无力矩顶罐、梁柱式顶罐、拱顶式罐、套顶罐和浮顶罐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拱顶罐和浮顶罐。
拱顶罐结构比较简单,常用来储存原料油、成品油和芳烃产品。
浮顶罐又分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两种,罐内有钢浮顶浮在油面上,随着油面升降。
浮顶不仅降低了油品的消耗,而且减少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对大气的污染。
尤其是内浮顶罐,蒸发损耗较小,可以减少空气对油品的氧化,保证储存油品的质量,对消防比较有利。
目前内浮顶罐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储存易挥发的轻质油品,是一种被推广应用的储油罐。
卧式圆柱形油罐应用也极为广泛。
由于它具有承受较高的正压和负压的能力,有利于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也减少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它可在机械,一成批制造,然后运往工地安装,便于搬运和拆迁,机动性较好。
缺点是容量一般较小,用的数量多,占地面积大。
它适用于小型分配油库、农村油库、城市加油站、部队野战油库或企业附属油库。
在大型油库中也用来作为附属油罐使用,如放空罐和计量罐等。
球形油罐具有耐压、节约材料等特点,多用于石油液化气系统,也用做压力较高的溶剂储罐。
(二)非金属油罐非金属油罐的种类很多,有土油罐、砖油罐、石砌油罐、钢筋混凝土油罐、玻璃钢油罐、耐油橡胶油罐等等。
石砌油罐和砖砌油罐应用较多,常用于储存原油和重油。
该类油罐最大的优点是节约钢材、耐腐蚀性好、使用年限长。
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小,当储存原油或轻质油品时,因罐内温度变化较小,可减少蒸发损耗,降低火灾危险性。
又由于非金属罐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刚度,能承受较大的外压,适宜建造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油罐,有利于隐蔽和保温。
但是一旦发生基础下陷,易使油罐破裂,难以修复。
它的另一大缺点是渗漏,虽然使用前经过防渗处理,但防渗技术还未完全解决。
(三)地下油罐地下油罐指的是罐内最高油面液位低于相邻区域的最低标高0.2m,且罐顶上覆土厚度不小于0.5m的油罐。
这类油罐损耗低,着火的危险性小。
(四)半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指的是油罐埋没深度超过罐高的一半,油罐内最高油面液位比相邻区域最低标高不高出2m的油罐。
(五)地上油罐地上油罐指的是油罐基础高于或等于相邻区域最低标高的油罐,或油罐埋没深度小于本身高度一半的油罐。
地上油罐是目前炼油企业常见的一类油罐,它易于建造,便于管理和维修,但蒸发损耗大,着火危险性较大。
基本参数1、压力:常压温度:-19℃~200℃介质:燃料油(石油化工原料等)2、5m³~100 m³卧式油罐基本参数和尺寸3、安全:储罐应有壁雷、防静电措施、消防措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由选用单位与环卫措施等统一考虑。
4、防腐:储罐内壁防腐措施应根据罐内贮存介质确定,外壁防腐措施根据罐土质确定。
5、根据现在容器所造材质及规格不同,主体材质可选用不锈钢、碳钢、低合金钢。
最后根据客户要求来设计制造、安装。
编辑本段储油罐火灾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1 爆炸原因分析1.1 明火由明火引起的油罐火灾居第1位,其主要原因是在使用电气、焊修储油设备时,动火管理不善或措施不力而引起。
例如,检修管线不加盲板;罐内有油时,补焊保温钉不加措施;焊接管线时,事先没清扫管线,管线没加盲板隔断;油罐周围的杂草、可燃物未清除干净等。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油库禁区及油蒸气易积聚的场所携带和使用火柴、打火机、灯火等违禁品或在上述场合吸烟等。
1.2 静电所谓静电火灾是指静电放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等易燃易爆物而造成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静电的实质是存在剩余电荷。
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物体之间就发生电子得失,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所带电荷不能流失而发生积聚,这就会产生很高的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物体之间就会出现火花,产生静电放电(ESD)。
静电放电的能量和带电体的性质及放电形式有关。
静电放电的形式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火花放电等。
其中火花放电能量较大,危险性最大。
静电引起火灾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条件。
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
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时,都会产生很强的摩擦,从而产生静电。
(2)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
油料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内产生的静电电荷难以流失而大量积聚,其电压可达上万伏,遇到放电条件,极易产生放电引起火灾。
(3)静电火花周围有足够的爆炸性混合物。
油品蒸发、喷溅时产生的油雾和储油罐良好的蓄积条件致使油面上部空间形成油气一空气爆炸性混合物。
(4)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舍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当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干油品蒸气引燃的最小能量(0.2-0.25mJ)时,就会点燃可燃混合气体,造成燃烧爆炸。
因静电放电(ESD)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而且静电火灾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易爆炸、扑救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等特点,故如何更好地做好防静电危害工作一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自燃自燃是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过程,通常是由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即物质在没有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自行发热,因散热受到阻碍,热量积蓄,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
所以自燃的条件有3个,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热、热量积蓄,主要过程有氧化、聚热、升温、着火。
一般来说,引发储油罐自燃主要原因有3种:静电自燃、磷化氢自燃、硫自燃。
静电自燃如上面介绍的,油罐在频繁装卸过程中,油品或运动部件与内壁相互摩擦,拍打油面,液位波动,运动部件晃荡,又由于油品含水和杂质量大等多种原因,极易产生静电,在运动部件和油罐形成巨大的飘浮带电体,静电通过接触点及突出部位放电,产生静电火花。
磷化氢自燃源于油品中的磷化氢,据有关资料表明,油品中的磷化氢以PH3或P2H4的形式存在。
PH3通常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于油罐的气相空间,且含量极低,其自燃点100℃,一般无自燃可能;而P2H4通常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油罐的液相空间,其与空气反应的活化能很低,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自燃,但由于汽油的极性较强,少量P2H4溶解其中,且与空气隔绝,也不会发生燃烧。
硫自燃起因于硫化铁自燃,硫化铁是石油贮罐硫腐蚀的主要产物,硫化铁在与空气接触时强烈反应放热,如出现热积蓄,温度提高,就发生自燃。
原油中的硫分为活性硫和非括性硫,元素硫、硫化氢和低分子硫酵等统称为活性硫。
活性硫对金属具有较高的腐蚀性,硫对设备的腐蚀可以分为低温湿H2S腐蚀、高温硫腐蚀等,其对储油罐的腐蚀属于低温湿H2S腐蚀。
低温湿H2S腐蚀又有2种腐蚀方式:一种是硫化氢气体溶解在罐壁上的水中生成氢硫酸,氢硫酸与罐壁金属铁发生电化学腐蚀:另一种是储罐内湿的硫化氢气体,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与储罐内壁铁的腐蚀产物一铁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发生电化学腐蚀。
两类腐蚀的主要产物均是硫化亚铁。
长期处于气相空间的储罐内壁腐蚀特别严重,其内防腐涂层被硫化成一层胶质膜,而处在液相部位的内防腐层无明显腐蚀痕迹,由于胶质膜对FeS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在FeS氧化时,氧化热量不容易及时释放,加快了其自燃速度。
在罐顶通风口附近,FeS与空气接触,迅速氧化,热量不易积聚,而在油罐下部,越靠近浮盘的气相空间,氧含量越低,部分FeS被不完全氧化,生成单晶硫。
该单晶硫呈黄色颗粒状,燃点较低,掺杂在块状、松散结构的焦硫化铁中,为焦硫化铁中的FeS的自燃提供了充足的燃烧条件。
当油罐处于付油状态时,大量的空气充满油罐的气相空间,原先浸没在浮盘下和隐藏于防腐膜内的FeS渐被暴露出来,并在胶质膜薄弱部位首先发生氧化,迅速发热自燃,引起单晶硫胶质、橡胶密封圈燃烧,甚至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 雷电油罐区存在的油气混合物遇到雷击起火,即使油罐接地,亦会造成火灾。
而浮顶罐雷击起火往往是浮顶与罐壁的电器连接不良或罐体密封性差所致。
2 控制措施2.1 人的管理所谓人的管理,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防止因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而引起的爆炸事故。
不仅要加强职工安全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储油罐爆炸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还要进一步规范职工的行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尤其是操作细节,比如穿防静电工作服,不穿化纤类衣服和胶鞋上班作业等等。
2.2 技术控制2.2.1 从控制氧气的进入来破坏爆炸条件的形成根据可燃物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可知,要想避免储油罐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就必须禁止氧气或空气进入储油罐内。
对于容量大的内浮顶油罐,可以实行收付混合操作方式,使浮盘在较小的范围内浮动,减少浮盘以下空间的硫化亚铁外露与空气接触的机会;采取高液位操作,减少油罐气相空间,减少腐蚀范围;采取惰性气体置换(氮气保护)的方法,既可实现无氧操作又可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在油罐付油时,采取注入蒸气或氮气等保护措施,在停止注入蒸气后,应及时注入氮气,防止空气进入油罐。
2.2.2 从工艺方面入手来加强顶防和控制改进常压装置“一脱四注”工艺来降低硫含量;采用油渣加氢转化工艺来降低常压渣油的硫含量;油品进罐前进行有效的脱水来降低含水量;在分馏塔顶添加缓腐蚀剂,使钢材表面形成保护膜来起阻蚀作用,在油品中添加抗静电剂提高油品的电导率。
2.2.3 从设备方面采取措施在易被腐蚀的地方,使用耐腐蚀的钢材;在易腐蚀设备内表面采用喷涂耐腐蚀金属或涂镀耐腐蚀材料等技术;在储油罐内壁严格按标准使用防静电涂料以消除静电放电产生的危害或静电引力导致的各种生产障碍;采用罐顶喷淋技术来有效降低油罐温度,延缓硫腐蚀,同时及时消散硫化铁氧化放出的热量;通过静电接地、跨接、设置静电缓和器来加强静电泄漏,防止静电积聚;安装避雷针来有效避免雷电的危害;加强罐体密封性检查和维修;对大型油罐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灭火和冷却设施。
2.2.4 从日常操作中进行控制采取底部装油减少空气的进入、静电的产生和油雾的产生;加大注油管的管径以控制流速减少静电的产生;在检测井内进行检测和取样,并通过静置几分钟来避免静电的产生;定期采用酸洗、高pH值溶剂、多级氧化剂、钝化剂等方法来清除硫化亚铁沉积物;定期清罐尽可能地排除储罐中的积水;加强日常设备的检修、罐区的安全检查和巡检工作,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