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1讲声现象练习5含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5
模块一声学第1讲声现象聚焦四川3年中考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2015·广元)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则需经过9秒才能接收到信号.2.(2015·内江)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2014·凉山州)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4.(2016·绵阳)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现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B )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5.(2016·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6.(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7.(2015·宜宾)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8.(2014•德阳)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重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9.(2016·攀枝花)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命题点3 噪声的控制10.(2016·广安)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B)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11.(2016•凉山州)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C)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2.(2014·乐山)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D)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命题点4 声学综合13.(2016·广元)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所听见14.(2016·成都)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 B C D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15.(2016•资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B.“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2015·自贡)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调B.真空也能传声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绿版练1.(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C)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 (2016·乐山)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D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3.(2016·福州)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B)A.音色 B.音调 C.振幅 D.响度4.(2014·广元)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5.(2016·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C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6.(2016•南平)“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C)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7.(2016•枣庄)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8.(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2016·巴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10.(2015·南充)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11.(2016•遂宁)小明在站台等候公共汽车.突然听到同班同学小红在叫他,但是他没有看到小红,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叫他的声音是小红声带振动产生的.12.(2016·泉州)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3.(2016•凉山州)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14.(2016•桂林)汽车上的GPS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填“超声波”或“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该波能(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5.(2016•淄博)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531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一.选择题2017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精校版)1.(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3.(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4.(2017·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5.(2017·黑龙江)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图 1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D.B 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6.(2017·ft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1 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7.(2017·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8.(2017·牡丹江)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 )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D.小声说话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9.(2017·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C )图1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 .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0. ( 2017·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1 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 ( 2017·黔东南州)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 1A. 发生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C .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12. ( 2017·内江)如图1 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13. ( 2017·齐齐哈尔)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B.与牛的叫声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音调低 D . 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龙卷风发生时伴有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14. 14. )( 2017·海南)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中考,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C A. 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 .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D .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15. ( 2017·枣庄)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C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D .超声波清洗机16.(2017·德阳)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17.(2017·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8.(2017·广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C.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D.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19.(2017·菏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D.真空也能传声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0.(2017·赤峰)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C.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21.(2017·广东)如图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B.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D.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22.(2017·黔东南州)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图1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23.(2017·成都)如图1 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B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24.(2017·攀枝花)如图所示的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D )图1A.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小了C.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5.(2017·兰州)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26.(2017·乌鲁木齐)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27.(2017·东营)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1 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28.(2017·无锡)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A )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29.(2017·镇江)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D )A.传播速度B.音调C.音色D.响度30.(2017·广州)如图1,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 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31.(2017·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的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声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32.()2017·北京)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33.(2017·盐城)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C )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34.(2017·巴彦淖尔)下列选项对图中情景描述正确的是(B )A.在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丙图是采取阻断噪声传播途径来控制噪声波B.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D.丁图中的海豚只能接收到超声35.(2017·威海)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B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6.(2017·怀化)“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C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37.(2017·福建)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C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38.(2017·六盘水)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依据音调判断的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9.(2017·苏州)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C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0.(2017·黄石)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C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频率范围41.(2017·襄阳)能辨析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42.(2017·南通)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A )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43.(2017·南京)如图1 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图1 图244.(2017·大连)“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B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45.45.)(2017·烟台)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C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46.(2017·淮安)如图2 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C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47.(2017·上海)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48.(2017·天水)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49.(2017·德州)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D )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动图3 D.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50.(2017·贵港)贵港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金港大道两旁植树造林,穿城而过的南广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房,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B)A.绿化美化环境B.减小噪声污染C.减小大气污染D.减小水污染51.(2017·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量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52.(2017·鄂州)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3 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53.(2017·咸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C.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54.(2017·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的C.医生用“B 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利用同声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D.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55.(2017·郴州)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C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56.(2017·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57.(2017·湘潭)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乐器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具有能量58.(2017·临沂)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能发挥作用C.丙图正在发生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生的音叉在振动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绑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59.(2017·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B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60.(2017·益阳)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B.在学校周围植树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61.(2017·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62.(2017·随州)随州市广水一中物理老师程军涛在CCTV 科技节目中展示了自制教具“用锡纸记录声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如图1).对着纸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这是魔术节目,用障眼法使观众把“假的”当成了“真的”B.利用声波是电磁波的特性和锡纸导电的特点,将声音电流记录下来C.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D.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刻痕,刻痕里记录着歌词汉字63.(2017·营口)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学习时,响亮的广场舞音乐声对同学们来说是噪声64.(2017·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C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5.(2017·宜昌)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D )B.地震时,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是超声波D.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6.(2017·潍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67.(2017·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68.(2017·扬州)如图2,盲人过街提示器(即盲人砖)提示盲人的途径可能是()A.可见光B.红外线C.紫外线D.声音图 1 图 2 图 3图 4 图 5二.填空作图题 1.( 2017·东营)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2.( 2017·眉ft )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音调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3. ( 2017·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4. ( 2017·哈尔滨)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振动产生的;鼓声通过 空气传到观众处.5. ( 2017·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错误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错误. 6. ( 2017·泰州)如图4,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振动 ,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 高(高/低). 7. ( 2017·河南)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以声波(或“波”)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8. ( 2017·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而产生的,当人在雪ft 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9. ( 2017·邵阳)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5 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ft 寺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 10. ( 2017·云南)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音调 ;根据乐器发声的 音色11. ( 2017·辽阳)“我是歌手”的比赛现象,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 音的 音调 ;美妙的歌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12. ( 2017·西宁)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 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响度 不同.13. ( 2017·昆明)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 响度比较大的缘故.14. ( 2017·南充)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响度;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信息 .15. ( 2017·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 调“1(do ”)的频率是262Hz ,D 调“1(do ”)的频率是 294Hz ,由此可知D 调 “1”比 C 调“1”的音调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16. ( 2017·常州)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 dB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Here One 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Hz 即可.17.(2017·长春)2017 年5 月31 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 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8.(2017·黄冈)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19.(2017·义乌)如图为某款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传播速度为v 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受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 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其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人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他的身高为vt2 ,质量为m0U.U09/ 9“”“”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2.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静止的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B.家用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为200W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D.电饭锅加热煮饭时的功率约为100W4.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A.灯泡L1开路B.灯泡L2开路C.灯泡L2短路D.电流表短路6.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A、B、C三个石块所受合力不为零7.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关于冰融化前后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B.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减小C.玻璃杯中液面的高度升高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8.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10s时的速度大于4s时的速度B.0﹣6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D.0﹣6s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二、填空题9.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10.两个电阻甲和乙,规格分别为“6V 0.3A”和“4V 0.4A”,将它们串联接入3V的电路中,则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将它们并联接入同样的电路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11.某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工人对绳的拉力F为400N,并能用10s的时间将96kg的重物匀速提升2m,则拉力F的功率为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和摩擦,取g=10N/kg)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灯泡标有“5V 2.5W”字样.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这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A;若要求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则该电路能消耗的最大功率为W.(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13.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 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N.三、作图题14.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5.如图所示,物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静止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受力示意图.16.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S极.17.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的?四、实验探究题18.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19.王小军同学用如图1所示实物电路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V.(1)图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2)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则电压表示数为V,此时灯丝的电阻为Ω.(4)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经多次实验,测得多组电压、电流值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4中作出小灯泡的U﹣I图象.五、计算题20.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21.如图所示,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为120Ω.只闭合S1,滑片置于a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且R a:R0=6:5,灯L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I a.只闭合S2,移动滑片,当滑片置于b点时,电流表示数为I b.此时电压表示数与滑片置于a点时相等,I a:I b=5:3.(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1)小灯泡的电阻;(2)定值电阻R0和电源电压U;(3)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值的情况下,只闭合S1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多少?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只闭合S2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多少?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6:回声;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3)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是发声体的振幅;(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B正确;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声音强弱发生变化,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静止的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速度与受力无关.【解答】解:A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 错误,C正确;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B错误;D、物体受到的力越大,速度改变的越快,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B.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B.家用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为200W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D.电饭锅加热煮饭时的功率约为100W【考点】HG:电流的大小;I1:电压;J7:电功率.【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家用照明灯的功率在60W左右,工作电流约0.3A;故A错误;B、家用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10W,达不到200W;故B错误;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符合实际;故C正确;D、电饭锅加热煮饭时的功率约为1000W以上;故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AI:平面镜的应用;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2)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正立等大的虚像;(4)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B正确;C、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错误.故选B.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A.灯泡L1开路B.灯泡L2开路C.灯泡L2短路D.电流表短路【考点】IE: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分析】由图可知,两灯串联;两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到电源两极是连通的,所以在L1处有断路故障.【解答】解:由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S后,L1、L2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端能与电源两极连通,灯泡L2是完好的,所以故障原因是L1开路.故A正确.故选A.6.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A、B、C三个石块所受合力不为零【考点】6W:力的合成与应用;6R:平衡力的辨别.【分析】(1)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解答ABC;(2)平衡力的合力为零.【解答】解:AB、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C石块对B的支持力、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C、B石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C石块对B的支持力与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之和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故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关于冰融化前后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B.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减小C.玻璃杯中液面的高度升高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考点】83:压强大小比较;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1)杯底对桌面的压强属于固体压强;可通过公式p==来完成.(2)冰熔化成水后,水的密度不变.(3)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可通过公式p=ρgh来完成.【解答】解:A、冰块熔化前后,杯内物质的重力不变,杯子的重力不变;故桌面受到的压力(F=G总)就不变,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固体的压强公式:p==得,桌面受压强不变,故A错误.B、冰熔化成水后,水的密度不变,故B错误;C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即排开水的重力G水即得F浮=G排水);由于冰块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有F浮=G冰;故G冰=G排水;故冰块熔化前后,水面高度h不变;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得,由于水的高度h不变,故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故C 错误,D正确.故选D.8.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10s时的速度大于4s时的速度B.0﹣6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D.0﹣6s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EB:功的大小比较;FD:功率大小的比较.【分析】(1)由图象可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大小相等;(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运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快;(3)从图象上分别读出0~6s和6~12s过程中通过的距离,根据W=FS比较拉力做功的多少;(4)根据P=Fv判断功率的变化.【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0~6s和6s~12s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0~6s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3m,6~12s的过程中通过路程为1m,因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速度越大,因此0~6s过程中的速度大于6~12s的过程中的速度,即4s时的速度大于10s时的速度,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0~6s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3m;6~12s的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m;而拉力相同,由W=FS可知,0至6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大于6s至12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故B正确;C、由于速度发生了改变,根据P=Fv可知,由0~6s过程中的速度大于6~12s的过程中的速度,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D、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阻力,0~6s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9.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4.2×103J/(kg•℃).【考点】GG:热量的计算.【分析】(1)甲乙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吸热也相同,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比热容关系;(2)已知物体的质量、初温和末温、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的变形求物质的比热容.【解答】解:(1)由题可知,同一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即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升高的快;根据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2)由Q吸=cm(t﹣t0)得,乙液体的比热容:c===4.2×103J/(kg•℃).故答案为:小于;4.2×103.10.两个电阻甲和乙,规格分别为“6V 0.3A”和“4V 0.4A”,将它们串联接入3V的电路中,则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将它们并联接入同样的电路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1:2 .【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知道两电阻的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1)将它们串联接入3V的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2)将它们并联接入同样的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解答】解: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甲===20Ω,R乙===10Ω,(1)将它们串联接入3V的电路中,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2)将它们并联接入同样的电路中,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故答案为:2:1; 1:2.11.某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工人对绳的拉力F为400N,并能用10s的时间将96kg的重物匀速提升2m,则拉力F的功率为240 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和摩擦,取g=10N/kg)【考点】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FF:功率的计算.【分析】(1)知道拉力大小,由滑轮组结构得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s=3h,利用W=Fs求拉力做功,再利用功率公式求拉力做功功率;总(2)知道物重G和提升的高度,利用W=Gh求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答】解:(1)由图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2m=6m,拉力F做的功:W总=Fs=400N×6m=2400J;拉力F做功的功率:P===240W;(2)重物的重力:G=mg=96kg×10N/kg=960N,有用功:W有用=Gh=960N×2m=192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故答案为:240;80.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灯泡标有“5V 2.5W”字样.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这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 A;若要求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则该电路能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1.8 W.(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JA:电功率的计算.【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UI=求出灯泡的电阻,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即为通过L的电流;(2)由灯泡的额定电压5V大于电压表的量程3V,则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P=UI求出该电路能消耗的最大功率.【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由P=UI=可得,灯泡的电阻:R L===10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I===0.2A;(2)因灯泡的额定电压5V大于电压表的量程3V,所以,当电压表的示数U L′=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3A,则该电路能消耗的最大功率:P大=UI大=6V×0.3A=1.8W.故答案为:0.2;1.8.13.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 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0 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30 N.【考点】7D:摩擦力的大小.【分析】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推力无关.【解答】解:(1)甲图中推力在B上,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0N;(2)乙图中推力作用在A上,此时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仍为30N.故答案为:30;30.三、作图题14.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先过入射点作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玻璃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15.如图所示,物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静止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受力示意图.【考点】6H:力的示意图.【分析】小车突然静止,由于惯性木块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前滑动;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平板的支持力F、水平向后的摩擦力f作用,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作用线作出力的示意图.【解答】解:原来物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静止,由于惯性木块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右滑动,收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同时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平板对它竖直向上支持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三个力的作用点都在物块的重心上,如图所示:16.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S极.【考点】CB:安培定则.【分析】利用安培定则结合螺线管的绕向和电流的方向可以确定螺线管的磁极,进而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以确定小磁针的N极.【解答】解:(1)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结合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2)小磁针静止时,由于受到通电螺线管的作用,小磁针的N极一定靠近螺线管的S极,即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答案如下图所示:17.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的?【考点】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本题目考查了潜水艇原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浮沉.【解答】答:潜水艇两侧有水仓,当向水仓中加水时,自身重力增加,即潜水艇浸入水中的体积会变大,直到水仓中装满水时,潜水艇全部浸没,即恰好处于悬浮状态,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浮沉;若潜水艇浸没后,再运动时,是靠潜水艇上的推进器完成的.四、实验探究题18.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甲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考点】6N: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分析】(1)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2)小车运动的距离长短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小车运动的距离短,表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90分,B卷满分20分;全卷共1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做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90分)第I卷(选择题,共2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 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D.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答案】A【考点定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A.天平 B.塑料吸盘 C.船闸 D.密度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天平是利用了等臂杠杆的原理,不符合题意;B.塑料吸盘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符合题意;C.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不符合题意;D.密度计是利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定位】大气压的应用3.如图 1 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答案】B【考点定位】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4.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光纤通信没有应用电磁波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波和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选项A是错误的;光是电磁波,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即就用了电磁波,选项B是错误的;电磁波不同于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C是正确的;声波不属于电磁波,选项D是错误的。
四川省自贡市2017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叙述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叙述正确;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叙述正确;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叙述错误.故选D.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2、深科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答案】A【解析】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相同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C、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太阳能、水能、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C、热机工作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太阳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物体内能的改变;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能源的分类.4、许多自动控制的电路中都安装有电磁铁。
有关电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铁的铁芯,可以用铜棒代替B、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可以使用永磁铁C、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电流的大小有关D、电磁铁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答案】D【解析】考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5、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
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2.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3.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答案】D【解析】【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详解】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4.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四川省南充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 .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立竿见影B .海市蜃楼C .镜花水月D .坐井观天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B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C .1kg 酒精比1g 酒精的热值大D .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如图所示,一辆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与路面对汽年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C .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做成上平下凸的形状,其作用是使汽车获得向上的升力D .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压强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和F 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A .ρ甲=ρ乙,F 甲<F 乙B .ρ甲>ρ乙,F 甲=F 乙C .ρ甲<ρ乙,F 甲>F 乙D .ρ甲>ρ乙,F 甲>F 乙6..如图甲所示,物体A 的体积为V ,放入水中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 1;现将一体积为V 2的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物体A 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物体B 的密度为( )A . •ρ水B . •ρ水C . •ρ水D . •ρ水 7..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B .家庭电路中,开关可以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 .保险装置、插座、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时应及时更换D .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要安装避雷针8..小明在学完了《电与磁》这一章的知识后,总结了以下几个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B .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C .动圈式话筒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电磁感应现象9..已知一台直流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6V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A ,线圈的电阻为0.5Ω.则在1min 内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及产生的热量分别为( )A .720J ,120JB .720J ,720JC .720J ,600JD .600J ,120J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3、R2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由a向b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1、V2的示数变化量分别为△U1、△U2,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为△I.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U1=△U2B.电压表V1的示数和电流表A的示数均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C.﹣=R2D.R1和R2消耗的总功率变化了△U2•△I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1..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1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13..小丽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60m测试,以小丽为参照物,则终点计时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她的测试成绩为10s,则她的平均速度为km/h.14..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成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g,石块的密度为g/cm3.(ρ=1.0×103kg/m3)水15..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N;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16..已知某一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并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物体的密度为kg/m3.(ρ=1×103kg/m3,g=10N/kg)水17..在地球的周围均匀配置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在太阳内部每时每刻发生的核反应是核(选填“裂变”或“聚变”)18..已知定值电阻R1:R2=2:3,若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若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1:P2=.19..在如图示数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R2的某两点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A﹣2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4V﹣8V.则定值电阻R1=Ω,电源电压U=V.三、探究与解答题(共32分,第20、21小题各2分,第22、23、24小题各4分,第25、26各8分)20..如图所示,已知轻质杠杆AB在水平位置静止,作出物体C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以及拉力F的力臂L.21..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以及电源的“+、﹣”极.22.(4分)(2017•南充)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20cm,如图所示:(1)小明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在图示中,只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填一种光学器材).(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了一副眼镜,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当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又可得一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3.(4分)(2017•南充)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上的不用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2)实验中,让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上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其的关系.(3)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木块收到钢球撞击后将做.(4)本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在你所学的物理探究实验中,哪些实验也用到了这个研究方法,请举一例:.24.(4分)(2017•南充)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保持不变,所给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40Ω,不同的定值电阻两端的控制电压恒为2.5V.(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状态.(2)他们在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明显示数,且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可能是.(3)实验中,他们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后,同时应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端移动到适当位置.(选填“A”或“B”)(4)为了使所给的四个定值电阻都能进行实验,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至少应为Ω.25.(8分)(2017•南充)有一个电热水壶,其铭牌数据如表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4.2×103J/(kg•℃),它在额定电压下加热7min刚好把质量为1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c水电热丝的阻值保持不变]求: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0W频率50Hz(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电热水壶在7min内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3)由于现在是用电高峰,电网中的实际电压为198V,要把同样一壶水烧开,若电热水壶的热效率不变,则需要加热多少秒?(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26.(8分)(2017•南充)某人站在水平高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第一次他匀速提升重物G1=150N时,人竖直向上拉绳的力为F1,人对高台的压强为p1;第二次他匀速提升另一重物G2=270N时,人竖直向上拉绳的力为F2,人对高台的压=500N,且p1:p2=14:15.求:强为p2.两次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均为0.5m/s,人的重力G人(1)若人的双脚与高台的总接触面积为4×10﹣2m2,当人站在高台上没有拉绳时,人对高台的压强;(2)第一次提升重物时,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的功率;(3)第二次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3)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说法正确;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2..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B.海市蜃楼C.镜花水月D.坐井观天【分析】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C、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符合题意.D、坐井观天,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C.1kg酒精比1g酒精的热值大D.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分析】(1)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和引力;(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3)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4)对于热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解答】解: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B、如晶体熔化过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1kg酒精和1g酒精的热值相同,故C错误;D、热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运动论、内能大小影响因素、热值的理解和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一道综合题.4..如图所示,一辆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与路面对汽年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C.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做成上平下凸的形状,其作用是使汽车获得向上的升力D .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压强【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惯性力; (3)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4)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解答】解:A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与路面对汽年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 错误;B .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汽车能继续前进,但是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因为惯性不是力,故B 错误;C .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做成上平下凸的形状,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从而增加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故C 错误;D .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断和惯性、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减小压强的方法等,要注意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和F 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A .ρ甲=ρ乙,F 甲<F 乙B .ρ甲>ρ乙,F 甲=F 乙C .ρ甲<ρ乙,F 甲>F 乙D .ρ甲>ρ乙,F 甲>F 乙【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ρ=比较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F=pS=ρghS 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图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由ρ=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故AC 错误;由F=pS=ρghS 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乙,即F 甲>F 乙,故B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从图中判断两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关键.6..如图甲所示,物体A 的体积为V ,放入水中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 1;现将一体积为V 2的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物体A 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物体B 的密度为( )A . •ρ水B . •ρ水C . •ρ水D . •ρ水【分析】在甲图中,物体A 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A 的重力;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物体A 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A 受到的浮力等于在物体A 、B 的重力,则说明物体B 的重力等于物体A 受到的浮力与物体A 的重力之差,据此根据浮力公式求出物体B 的重力,可求物体B 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求物体B 的密度. 【解答】解:在甲图中,物体A 漂浮,则G A =F 浮1=ρ水gV 1,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物体A 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A 、B 处于漂浮,则G A +G B =F浮2=ρ水gV , 所以,G B =F 浮2﹣G A =ρ水gV ﹣ρ水gV 1; 则m B =ρ水(V ﹣V 1),物体B 的密度:ρB ===•ρ水.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重力、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物体B 的重力,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实际是考查对物理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7..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B .家庭电路中,开关可以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 .保险装置、插座、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时应及时更换D .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要安装避雷针【分析】(1)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2)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断开开关时,用电器上没有电;(3)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时绝缘皮会因老化而漏电,应及时更换;(4)大建筑物的里里外外都有金属,如不加避雷针,闪电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击中建筑物顶端的金属物体,从而放电,这样会损坏建筑物.【解答】解:A 、将洗衣机、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漏电发生触电事,故A 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 、家庭电路中,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故B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 、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否则设置老化,容易发生漏电而引发触电或诱发火灾,故C 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高大建筑物为避免发生雷击,顶端要安装避雷针,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体.注意开关要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是为了在换电灯时防止触电;打雷下雨时不能站在大树下.8..小明在学完了《电与磁》这一章的知识后,总结了以下几个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A.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B.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C.动圈式话筒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电磁感应现象【分析】(1)依据地磁场的分布分析判断;(2)电磁铁的原理是电流的磁场效应;(3)动圈式话筒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电动机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4)发电机原理为电磁感应.【解答】解:A、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相反,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A正确;B、电磁起重机的主要元件是电磁铁,它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正确;C、动圈式话筒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电动机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故C错误;D、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电磁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9..已知一台直流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6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A,线圈的电阻为0.5Ω.则在1min内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及产生的热量分别为()A.720J,120J B.720J,720J C.720J,600J D.600J,120J【分析】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其电路是非纯电阻电路,产生的热量只能用Q=I2Rt计算,消耗的电能只能用W=UIt计算.【解答】解:电动机产生的热量:Q=I2Rt=(2A)2×0.5Ω×60s=120J.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W=UIt=6V×2A×60s=720J.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动机中的转化的能量的计算.在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和内能,内能大小只能由Q=I2Rt计算.对外做功由能量守恒求解即可.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3、R2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由a向b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1、V2的示数变化量分别为△U1、△U2,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为△I.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U1=△U2B.电压表V1的示数和电流表A的示数均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C.﹣=R2D.R1和R2消耗的总功率变化了△U2•△I【分析】由图可知,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R1和R2两端总电压,V2测R2和R3两端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变形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解答】解:A、滑片向右移动,R1两端电压减小,R2和R3两端总电压增大,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R1两端电压的减小量等于R2和R3两端总电压的增大亮,则由△U R1>U R2,又因为△U2=U R1,△U1=△U R3,所以△U2>△U1,故A错误;B、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电流变大,R3两端电压增大,V1示数减小,V2示数增大,故B错误;C、在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R串联的电路中,可以证明有关定值电阻R的公式,R=,所以=R2+R3,==R3,﹣=R2+R3﹣R3=R2,故C正确;D、设滑片P在s点时电路中电流为I a,在b点时电流为I b,则由R2和R3消耗的电功率和增加量△P=(R2+R3)﹣(R2+R3)=(﹣)(R2+R3)=(I b﹣I a)(I b+I a)(R2+R3)=△I[I b(R2+R3)+I a+(R2+R3)]=△I(U b+U a),因为U b+U a≠U b﹣U a,而U b﹣U a=△U2,所以△P≠U2•△I.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熟悉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特点.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1..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②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解答】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故答案为:红、绿、蓝;红外线.【点评】此题是对色光三原色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的灵活考查,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是一道基础题.1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吸收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2)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故答案为:凝华;吸收.【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掌握情况.13..小丽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60m测试,以小丽为参照物,则终点计时员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她的测试成绩为10s,则她的平均速度为21.6km/h.【分析】(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2)一直路程和时间,利用v=可求其平均速度.【解答】解:(1)小丽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60m测试时,以小丽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与小丽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终点计时员是运动的;(2)她的平均速度:v===6m/s=6×3.6km/h=21.6km/h.故答案为:运动;21.6.【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求法;在处理变速运动的题时,无论中间的速度如何变化,只需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14..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成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30g,石块的密度为3g/cm3.(ρ水=1.0×103kg/m3)【分析】已知放入石块后的总质量和取出石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石块的质量;已知瓶子和水的总质量还有取出石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求出石块的体积,再根据公式ρ=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解:石块的质量:m=m溢总﹣m剩=320g﹣290g=30g,石块排开水的质量:m排=m总﹣m剩=300g﹣290g=10g,由ρ=可得,石块的体积:V=V水===10cm3,石块的密度:ρ===3g/cm3.故答案为:30;3.【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石块放入前、取出后瓶子和水的质量之差即为石块的质量以及利用排开水的质量求金属块的体积.15..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2N;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
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看电视时调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避免噪声的产生【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2.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故B.物体受到平稳力作用,它必然是静止的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故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故,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缘故,故A错误,C正确;物体受到平稳力作用时,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B错误;物体受到的力越大,速度改变的越快,速度不必然大,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力与运动的关系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形的是()A.一般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B.家用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为200W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D.电饭锅加热烧饭时的功率约为100W【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家用照明灯的功率在60W左右,工作电流约;故A错误;家用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10W,达不到200W;故B错误;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符合实际;故C正确;电饭锅加热烧饭时的功率约为1000W以上;故D 错误;故应选C。
【考点定位】电流的大小;电压;电功率4.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带适合的凸面镜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成像的应用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A.灯泡L1开路B.灯泡L2开路C.灯泡L2短路D.电流表短路【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电流表、电压表在判定电路故障中的应用6.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路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稳力D.A、B、C三个石块所受合力不为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C石块对B的支持力、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B石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平稳力即C石块对B的支持力与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之和是一对平稳力,故C错误;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故D错误;故应选B。
2017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C.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D.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2.(3分)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B.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3.(3分)以下几条摘录出自小李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学习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能够在固体中发生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是同时存在的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4.(3分)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5.(3分)用一个导体制成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体a和b(a和b互相连接),a比b的横截面积大,将它们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通过a、b电流分别为I a,I b,a、b两端电压分别为U a,U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 a>I b、U a=U b B.I a<I b、U a=U b C.I a=I b、U a>U b D.I a=I b、U a<U b 6.(3分)用x,y分别表示两个物理量,如图所示图象表示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y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则x表示该物体的质量B.如果y表示物质的密度,则x表示由该物质构成的物体体积C.如果y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则x表示该物体运动的时间D.如果y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则x表示该导体的电阻7.(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宫二号”在太空围绕地球运转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与高度为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C.国产大飞机C919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应用了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的原理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8.(3分)小王在一次家庭探究活动中,在作业本上做了如下5条记录:①电饭煲铭牌上标有“220V,800W,50Hz”等字样;②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③电视机上安装的动圈式扬声器,其运作原理是电磁感应;④床头灯的开关是串联在电路上的;⑤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35~42℃,分度值为1℃.你认为小王的记录完全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9.(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灯泡L1,L2均不发光,且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现将灯泡L1和L2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重新闭合开关S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仍然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发生了明显偏转,依据上述信息可以判断()A.灯泡L1的灯丝断了B.灯泡L2的灯丝断了C.电源接线处松脱 D.电流表损坏了10.(3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与物体A连接,现向容器内注水,当水的深度为h时,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此时物体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已知物体A体积为V,容器内部底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水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重力G A=ρ水gV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ρ水ghSC.物体A的密度为ρA=ρ水D.若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A浸没水中,则弹簧对A的拉力F′=ρ水gV二、填空与作图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19小题每图2分,共20分)11.(2分)一束光AO射向平面镜,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反射角的大小为.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反射,造成“光污染”.12.(2分)小兵全家利用国庆节假期自驾游,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转弯而导致身体倾斜,小兵向父母解释,这是由于原因造成的.在高速路上,小兵看见一个路牌如图甲所示,小兵从路牌处开始观察到汽车速度计指针一直指在图乙所示位置,则小兵经过分钟到达广元.13.(3分)汽车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其中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冲程.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2kg汽油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J.已知汽车防冻液比热容为4.2×103J/(kg•℃),防冻液从90℃冷却到20℃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94×106J,则汽车防冻液的质量为kg.14.(3分)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流也具有热效应,20年后的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的关系,家用电风扇工作时,电动机同时也要发热,一台标明“220V 44W”的电风扇正常工作10分钟,电流产生的热量为J(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为2Ω).15.(2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内将重G=24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3m,拉力F=150N,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如果忽略绳重和摩擦,动滑轮自重为N.16.(2分)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根细绳,要求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小强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示数如图甲示数,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示数如图乙示数,则小石块浸没中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小石块的密度为g/cm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17.(2分)两个电子元件A和B串联后接入电路,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当流过元件A的电流为0.4A时,元件A,B两端电压之比为,A、B两元件消耗的总功率为W.18.(2分)如图所示,工人用一根硬棒以O为支点,想在A点施加最小的力撬动石头,请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19.(2分)小兰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生磁现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 端滑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并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0.(4分)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凝固过程用了min.21.(4分)小华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按如图调整完毕,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1)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根据这种成像原理设计的.22.(4分)小兴同学要测量盒装纯牛奶的密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完全静止时发现指针情形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28.6g,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纯牛奶,测量烧杯和纯牛奶总质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中纯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纯牛奶的密度约为kg/m3.23.(4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张“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小张让大小不同的实心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并推动木块移动,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2)同班同学小红发现,木块被钢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没有其他同学的明显,认为是木块太重导致滑动摩擦力过大的原因造成.为了验证猜测,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帮她分析并得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24.(8分)小琳想知道一只标明“220V 40W”白炽灯不发光时的灯丝电阻有多大,她设计了图甲所示电路原理图,并招来器材动手实验.(1)按照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此时灯丝电阻为Ω.(2)小琳设想如果没有电压表,能否再找一只电流表和一个定值电阻来代替电压表,于是她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电路原理图(R0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连接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当电流表示数分别为I1,I2时,灯丝电阻R L=(用R0,I1,I2表示测量结果).(3)小琳用公式R=计算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10Ω,比(1)中测量的电阻大得多,请你帮助小琳给出合理的解释.(4)小琳根据图乙和丙的示数,计算了此时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与灯泡额定功率相差W.四、解答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验算步骤、数值和单位。
模块一声学
第1讲声现象
聚焦四川3年中考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2015·广元)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
6.75 k 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则需经过9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2015·内江)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2014·凉山州)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4.(2016·绵阳)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现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B )
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
5.(2016·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6.(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7.(2015·宜宾)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8.(2014•德阳)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重敲音调高
B.轻敲响度大
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9.(2016·攀枝花)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命题点3 噪声的控制
10.(2016·广安)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B)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11.(2016•凉山州)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C)
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2.(2014·乐山)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D)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命题点4 声学综合
13.(2016·广元)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所听见
14.(2016·成都)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 B C D
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5.(2016•资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
B.“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2015·自贡)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真空也能传声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绿版练
1.(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C)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 (2016·乐山)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D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3.(2016·福州)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B)
A.音色 B.音调 C.振幅 D.响度
4.(2014·广元)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
5.(2016·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C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6.(2016•南平)“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C)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7.(2016•枣庄)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8.(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9.(2016·巴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0.(2015·南充)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11.(2016•遂宁)小明在站台等候公共汽车.突然听到同班同学小红在叫他,但是他没有看到小红,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叫他的声音是小红声带振动产生的.
12.(2016·泉州)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2016•凉山州)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14.(2016•桂林)汽车上的GPS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填“超声波”或“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该波能(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2016•淄博)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531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