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涵施工技术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6
目 录序号图 表 名 称通用图编号页数备注序号图 表 名 称通用图编号页数备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说明TY-YGH-122圆管涵拼宽一般布置图TY-YGH-213孔径1.0米正管节钢筋构造图(管长0.5、1.0米)TY-YGH-314孔径1.5米正管节钢筋构造图(管长0.5、1.0米)TY-YGH-415孔径1.0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一)TY-YGH-516孔径1.0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二)TY-YGH-617孔径1.5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一)TY-YGH-718孔径1.5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二)TY-YGH-819斜交洞口一般构造图TY-YGH-9110正交八字洞口构造及工程数量表TY-YGH-10111斜交八字洞口构造及工程数量表TY-YGH-11112斜交斜做八字洞口正翼墙尺寸表TY-YGH-12113斜交斜做八字洞口反翼墙尺寸表TY-YGH-13114锥坡式洞口尺寸及工程数量表TY-YGH-14115套管式接头变形缝构造图TY-YGH-15116进水口跌井构造图TY-YGH-16117钢筋砼跌井井盖构造图TY-YGH-17118跌井洞口防落物网构造图TY-YGH-181南昌至樟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涵通用图 第1页 共2页 TY-YGH-1钢筋砼圆管涵设计说明一、 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1—2005(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二、 技术指标(一) 孔径:φ1.00、φ1.50m。
目 录序号图 表 名 称通用图编号页数备注序号图 表 名 称通用图编号页数备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说明TY-YGH-122圆管涵拼宽一般布置图TY-YGH-213孔径1.0米正管节钢筋构造图(管长0.5、1.0米)TY-YGH-314孔径1.5米正管节钢筋构造图(管长0.5、1.0米)TY-YGH-415孔径1.0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一)TY-YGH-516孔径1.0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二)TY-YGH-617孔径1.5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一)TY-YGH-718孔径1.5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二)TY-YGH-819斜交洞口一般构造图TY-YGH-9110正交八字洞口构造及工程数量表TY-YGH-10111斜交八字洞口构造及工程数量表TY-YGH-11112斜交斜做八字洞口正翼墙尺寸表TY-YGH-12113斜交斜做八字洞口反翼墙尺寸表TY-YGH-13114锥坡式洞口尺寸及工程数量表TY-YGH-14115套管式接头变形缝构造图TY-YGH-15116进水口跌井构造图TY-YGH-16117钢筋砼跌井井盖构造图TY-YGH-17118跌井洞口防落物网构造图TY-YGH-181南昌至樟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涵通用图 第1页 共2页 TY-YGH-1钢筋砼圆管涵设计说明一、 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1—2005(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二、 技术指标(一) 孔径:φ1.00、φ1.50m。
排水管涵施工施工技术方案1 施工分段分层及开挖方法箱涵施工长度约50m,分两段开挖分开挖深度约为6m,分两层进行开挖,上层为放坡开挖,下层为支护开挖。
开挖方式采用1m³机械全力投入大开挖方式进行。
挖机沿钢板桩中间开挖钢板桩顶下1m,提供安装钢围檩空间和平台,然后由节制闸向前开挖,先撑后挖,每开挖3m安装一根钢支撑,接连向后开挖,土方由2-3台挖机向后转运至站区南侧空地。
开挖断面如图所示:图1-1 开挖断面及尺寸图武汉鹏武汉3)节制闸处为下游,靠近此处设置集水坑,并在坑底的边缘挖排水沟通入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及时把积水坑中的水抽排至临排泵站。
4)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底达到图纸要求地基允许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若未达到该土层,应继续开挖,待进入该土层后用级配砂石(石占全重40%)分层压实回填至设计标高,分层厚度不大于300,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回填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
3 拉森钢板桩施工本工程深基坑支护采用拉森SP-Ⅳ12米米拉森钢板桩。
沉桩采用机械式打拔桩机,钢板桩的结构采用单层结构,单层结构形式由定位桩、导梁及钢板桩组成。
锁口形状为套型锁口,钢板桩两侧均为勾状形,防水防流沙性较好。
3.1 施工方法1)用22b型槽钢作打桩导向围檩。
2)按设计轴线要求放出拉森桩咬口轴线灰线并在灰线上做好红色木桩标识。
3)按灰线标识安装导向围檩夹木,并打导向围檩定位桩。
4)将导向围檩吊到位,并与定位桩固定。
检查安装尺寸,核准导向围檩中心线是否在拉森桩轴线灰线上。
5)沉桩前检查桩是否平直,完好。
6)拉森桩打入后,保证桩顶上口平直,达到设计标高。
7)拉森桩采用单点起吊,起吊垂直后进行喂桩。
桩底轻轻落地,桩顶倒向振动锤咬口处,振动锤开口咬合,液压夹紧,起吊提升,吊至打桩位置的导向围檩处。
施工人员护桩,插桩,桩翼板相互贴紧,然后开锤起打,控制调整垂直度向下送桩。
对称拆除拱架、拱模
施做防水层涵顶对称填土、分层夯实
出入口、八字墙等附属工程施工
检查、验收、
签证石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测量放样
基坑开挖,排水
基坑检验
换填碎石土,分层压实碎石土砼基础立模、灌注或浆砌基础
拱涵涵身、台座浆砌
支立拱架,安装拱模
分段对称浆砌拱圈
养护拱圈砂浆强度达80%设计值
监理签证养护养护检查、验收、签证拱圈封顶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测量放线
场地布置
基础开挖
材料准备下基础
现浇管座
圆管预制安装圆管
出入口浆砌
防水层施工
涵洞回填
竣工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基础开挖
地基承载
地基处理
基础
砌石基础
台墙
砌石基础
预制盖板现浇盖板
盖板安装
防水处理
进出水口
附属砌石工程
护坡砌石
台背回填
交工验收
倒虹吸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测量放线
基坑开挖
基坑整修
基坑检查
铺设砂垫层
现浇混凝土管基安装管节
竖井出入口施工防水层施工
回填土
立模管节预制。
钢筋砼圆管涵施工工序(一)、基坑开挖及垫层施工1、基坑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和圆管涵的中心及纵、横轴线,用全站仪、钢尺进行基坑放样。
基坑开挖前,应在纵横轴线上、基坑边桩以外设控制桩,每侧两个,供施工中随时校核放样用。
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测量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开挖尺寸比圆管涵基础宽出50cm。
基坑开挖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上20~30厘米时,改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整平后检查基坑平面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并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下步工序。
3、垫层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垫层施工,分层回填砂砾并夯实,压实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砂砾垫层应为压实的连续材料层,不得有离析现象。
(二)、基础施工1、基础放样基坑挖好后,应重新放设涵洞的纵、横轴线,同时用经纬仪、钢尺对基础平面尺寸进行准确的细部放样。
并用水准仪按涵洞分节抄平,逐节钉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和基顶标高。
2、混凝土管座: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所用砂石料、水泥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实验室给定的施工配合比拌制砼,拌和均匀。
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浇筑管座基础。
管基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cm, 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三)、钢筋混凝土圆管的预制1、管节由监理工程师认可的预制厂制作。
管节所用钢筋材质和结构与设计一致并满足规范要求。
管节所用混凝土及原材料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
2、钢筋混凝土圆管成品应符合下列要求: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进行处理,内外管壁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0×30mm2,深度不得超过10 mm,总面积不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四)、钢筋混凝土圆管的安装及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安装管节采用人工配合吊机安装,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
13.2 圆管涵施工工艺标准13.2.1工艺概述圆管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拼装在涵座上的涵洞。
圆管涵一般作为过水涵洞。
圆管涵结构要素见图13.4.1。
圆管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
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
图13.2.1圆管涵结构要素13.2.2作业内容圆管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及管座施工、管节吊装、防水层施工、端翼墙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2.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1、圆管涵预制管节各部位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2.3-1和13.2.3-2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2.3-3的规定。
2、涵身直顺,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
圆管拼缝缝端面应竖直、平整。
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
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
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2.3-1圆管涵管节预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不少于5处。
13.2.4工艺流程图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2.4:图13.2.4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13.2.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一、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⑴认真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熟悉并分析施工现场地质资料及水文情况,调查了解季节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⑵编制圆管涵单项施工方案,对开挖超过2m的深基坑,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及应急预案,对开挖超过5m 的深基坑,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方案的评审后实施。
⑶做好相关施工技术交底,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
⑷测量放样:平整场地后粗测涵洞的平面位置。
⑸基坑开挖前认真阅读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及水文状况,掌握地下常水位及施工水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