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读后感
- 格式:pdf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16
魏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8篇)魏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自从看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后,把我深深触动了。
老师常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应该学做追求真善美的人,并且还要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真正的乐趣。
魏老师教我们:走路有近道,而学习没有近道,但是你可以寻找一条适合你的小路,用正确、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对待学习。
这样你一定会倍感轻松,还会事半功倍的。
我们还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就体现在自己!因为父母将全部心血投向我们自己,费尽心思教育我们,如果这样你还不能好好学习,令父母骄傲,那还何说“责任”所在?我们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骄傲,也要好好学习,学做“真人”啊!希望大家也有所触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现在的学习任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向前,加油!魏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一、学习魏书生的精神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他想着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才甘心。
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
二、了解魏书生的思想魏书生的思想是真真切切地从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开始。
他主张人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互斗的关系,因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与人为善的,互相谅解的。
在遇到矛盾、解决具体问题时,则应坚持“正面引导,搞心理穿透”,而不搞“互相碰撞”。
每个人对自己应本着“宁让别人负我,不可我负别人”的精神,坚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这样,人就可以以活得轻松一些,人际关系也就会更协调。
他本着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切实从实际出发,坚持民主的、商量的办法,针对学生实际,通过训练过程,达到三个方面的开发,即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开发。
他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
精选四季之美读后感大全(2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精选四季之美读后感大全(21篇)读后感是一种对读书过程中经历的情感、思想和感触的整理和归纳。
大学《美的历程》读后感大学《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
虽然宏观很简略,但又不乏其中的精辟和独到。
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
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是远古时期的图腾。
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
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我是很感兴趣的,因为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
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
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
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13篇)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1宁静的夜晚,幕色渐深沉,泡一杯清茶,独坐在一盏散发温和光线的台灯下,和着淡淡墨香,静静地阅读着《林清玄散文集》。
此时微风习习,四周一片安详与静谧,不知不觉我已经静下心来,走进了林清玄那淡雅清新的“禅语”天地。
光是人每天都能见到的东西,阳光、灯光、目光、霞光、月光。
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间种种的现象。
有多少人因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阳光下展示出一副虚假的外壳;从古至今,所有的诗却从未有过写过正阳的,也许是因为人在正阳下会感到害怕吧。
现在的人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把真实埋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
现在,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差,一块块珍贵的土地被人们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盖楼房、盖商铺、做景点,失去了土地原来的价值——生长植物。
城市里再也难觅土地的踪影,才会引发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总喜欢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例如你不能买一点感恩,只能买一些礼物作为感恩。
俗话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认为是不对的,我也这么认为。
金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能买、能送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真情流露,怀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说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对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欢喝茶,也喜欢品茶,但没有人去尝试新的品种,满足于现状,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于创新的人。
他曾在房子里实验把乌龙和铁观音合成一味,想做出“乌铁茶”;在寒冷的早晨采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鹰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灯采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于他的创新,才能做出这么多新品种——我们不也要有这种精神吗?也许我们还可以从书中领悟到其他的道理,这,也许就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2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2篇《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今天,我写完作业,拿起语文书读了起来。
我不清楚这是第几遍读《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我觉得盘古很坚强、勇敢。
他有着勇于献身、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这篇课文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伟大的巨人盘古牺牲自己,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读书的时候,我能想象到:盘古累得倒下去的时候,他是带着微笑的,他很开心牺牲自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好好的生活下去,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盘古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勇敢去面对,努力去克服,坚持不懈!《盘古开天地》读后感2从前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一片混沌。
在这期间盘古在这里睡了十万八千年,忽然有一天他醒了。
就拿起巨大的斧头向前方砍去,只听一声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变成了天和地。
盘古怕它们再次合并就用自己的身体做这天地的顶梁柱,天每天会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尺。
随着日夜过去了,盘古也渐渐地累倒了,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吐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云,声音化成了轰轰的雷声,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在这里我想:谢谢盘古,你为了人类造就了这个世界,我们会珍惜这个世界和地球,爱护地球所有的一切。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3我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世界以前不是这样的而是大鸡蛋,他没有辽阔的大地,蔚蓝的天空不想现在的世界那样美丽。
如果要想现在这样美丽那就是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他叫盘古他觉得这个世界太黑了,所以盘古决心捅破这个大鸡蛋盘古拔下一颗牙,将他化成一柄巨斧,然后使劲向周围砍去。
【导语】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时代⽓息,有真实感情;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联系实际;这可以是个⼈的思想,⾔⾏,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定要注意不能盲⽬联系,前后脱节。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四年级读后感400字 波光粼粼的湖⾯,绿树葱郁的岸边,飞鸟⾛兽的窣窣声响……我们跟随《所罗门王的指环》踏⼊⾃然。
全书的语⾔⽣动⽽准确,为我们展开了⾃然界丰富多彩的画卷,作者洛伦茨⽆⽐细致的观察与细腻的⽂字带领我们⾛进了动物。
书中最精彩的就是对动物的特点、习性的描写,很好地抓住每种动物的⾏为习惯及叫声等,表现出主要的特点。
也有景物描写与哲思穿插其中,使书本的内容更丰富、深刻。
⽽整本书除了向我们展现并描述了各种动物,作者对这些动物的态度也令我的印象最深。
“因为从⼀个⼈对这些⿇烦事的忍耐程度,就能看出他对动物的喜爱”作者在第⼀章的开头就这么写道,体现了他喜爱动物并会很有耐⼼地与他们相处,在后⽂中,既使多种多样的动物们会闯⼊家中四处啄⾷、撕碎纸张,肆意地飞⾏、奔跑,但洛伦茨依旧不会将怒⽓放在它们⾝上,⽽是⼀遍遍思考对策,感受这些⿇烦事中的趣味与莫名的欣喜,⾜以体现他以完全将动物融⼊了⾃⼰的⽣活,像对待⼀个个孩⼦般体会它们的⾏为与成长所带来的奇妙感觉,作者在驯养动物时,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与欢喜之⼼⼗分真切。
他为了使鸟类顺从,会模仿它们的叫声,不在意旁⼈好奇⽽带着惊恐的⽬光,专注训练稚嫩的鸟⼉。
围观他怪异举动的⼈越来越多,⽽他仍⼀⼼系在动物们的⾝上。
在这本书中,作者⽢愿把⼀切时间及精⼒献给动物的这种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懂得了如何与动物相处,明⽩了那份善于发现美好的⼼态。
【篇⼆】四年级读后感400字 ⿎起勇⽓奔跑,寻找新的梦想——读《奔跑的少年》后感 今天,我读了⼉童⽂学作家克⾥斯托弗·保罗·柯蒂斯的《奔跑的少年》之后,不禁泪如⾬下。
这本书荣获纽伯瑞⼉童⽂学奖银奖等多项国际⼤奖,主要讲述了⼀个惊⼼动魄的故事:⼗⼀岁的男孩伊利亚拥有不同于常⼈的“天赋”——⽤投掷⽯块的⽅法捕鱼,⼏乎百发百中。
余秋雨的散文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培训心得、培训计划、汇报材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trai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余秋雨的散文读后感8篇要想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就必须进行深入阅读,只有对书籍内容有全面把握才能有所体悟,其实写读后感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种回顾和总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余秋雨的散文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品味四讲》读后感《品味四讲》读后感1庄子多从大自然和一般生活中发现美;蒋勋更是深谙其道,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大美。
在《品味四讲》中,蒋勋从食、衣、住、行方面重新审视“美”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和抑郁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在《品味四讲》中,蒋勋首次提出生活美学的概念。
让我在享受孤独与体悟生活后,找到自己独特的品味,从美中获得情感与力量。
其中的句子,现在我还是记忆犹新,觉得写得很好很有感悟: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忙就是心灵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生活美学。
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
这件衣服跟我皮肤的感觉,那双鞋子跟我的脚走路形状产生的感觉,或者一顶帽子戴久之后,好像慢慢变成个朋友的关系了。
有些人只有房子,并没有家。
也许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时候忽然会有一个亭子,或者你走到溪流旁边忽然会有一个亭子,你发现有亭子处就是让你停下来的地方。
它是一个建筑空间,但也是一种提醒和暗示说:“不要再走了!因为这边景观美极了。
”美在生活中,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导致我们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一切生活变的成为一种义务,变的麻木。
而书中恰恰给了我们一次放慢节奏的旅行,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生活的美!《品味四讲》读后感2今天利用下班的空余时间我去了琼台书院的图书馆看了蒋勋的《品味四讲》。
我感觉真的是挺好看的,有很多的语言真的是深有感触的,讲得真是契合我的心啊。
像有这么一句话,所以的文化真的是产生于悠闲中,真的是这样的,不仅仅在蒋勋的书本里看到过这句话,在其他的书本里也看过这么一句话。
记得在丽江的时候,在丽江的山顶上看到一家买茶叶的店主,和他聊天真的是学到了很多啊。
他也没有什么烦心事,早上不急不慢的来到自己的店里开店,遇到有缘分的客人就会和他聊天,如果真的是聊得兴致起来的时,大家都会互相品茶聊音乐,如果真的很喜欢茶的话,就会在他家的店里买一些茶叶。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6篇读完一篇(部)作品, 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 这就是所谓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盘古开天地读后感6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 当我第一次读完《盘古开天地》的时候, 我不由的被盘那种古执着的精神给感动了。
他抡起斧头就一刻不停的砍啊砍, 砍啊砍……终于分出了天和地的一条界限, 可是他的手却磨出血来了, 但他不管, 他任继续用手把天和地分得更开点。
他能这样执着, 而我却做不到, 我只要有点小伤, 我就会大哭半天;只要一失败, 我就会气馁当我第二次读完《盘古开天地》的时候, 我不禁被盘古愿意牺牲、不怕痛苦的精神给惊叹了, 当他感到自己快要死的时候, 他勇于牺牲, 把自己的眼睛掏出来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头发和胡子扯下来变成了星星树木;把自己的肋骨抽出来变成了大山;把自己的鲜血变成了波涛汹涌的江河;把自己的肌肉变成了田地;盘古的气变成了风……而我就不行, 我一直都是让爸爸妈妈管着我, 而我只为他们做些小事, 我真惭愧呀!现在, 我已经懂得了要乐于助人。
帮别人的时候, 我自己也感到了快乐。
有一次,戚晶晶忘带铅笔盒了, 我就把笔借给了她, 她对我说了声谢谢, 这看似平常的小事, 却让我的心温暖了许多。
帮助别人, 别人快乐, 我也快乐, 何乐而不为呢?盘古开天地读后感2 今天, 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盘古开天辟地》。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没有天, 也没有地, 什么都没有, 后来有一天, 有一个巨人名叫盘古, 他拿着一把大斧子, 把这里给劈开了, 有的气往上升形成了天, 有的气往下降就形成了地, 有了天和地就有了光, 有了上下左右前后, 盘古不放心, 怕天和地又合起来, 所以每天每夜盘古都用手撑着天, 脚蹬着地, 后来天和地终于形成了, 盘古累坏了, 就在这里长眠了, 他的两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头发、胡须变成了星星, 胸膛变成了高山, 四肢变成了河流……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才有了人类。
天地有大美讀後感看完了這本天地有大美,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是否長此以來一成不變,抑是該有所堅持,也思索自己在過怎樣的生活?樂趣與目的何在?除了食衣住行基本需求外,還有些什麼?文中提到一則故事:有天黃昏,巴里島有位土人和商人偷得浮生半日閒,躺在大樹底下乘涼,商人滿懷欣喜的說:太棒了!休閒的步調,怡人的景色,在這裡彷彿置身世外桃園,人間的香格里拉。
說完又嘆了一口氣說:「可惜你們太懶散工作了,沒有好好運用觀光資源,多做建設。
」土人不明白,問商人:「建設這裡做什麼,這樣的日子不是很好嗎?」商人滿口生意經的對土人說:「傻瓜,這裡寸土寸金,環境優美,在這鳥語花香的土地上,若能多蓋些高樓大廈,與建國際性的觀光大飯店,一定可以吸引不少的觀光客和投資人,這樣就可以為這裡創造無限的商機,賺進不少的財富。
」土人還是不解的問商人:「賺那麼多錢做什麼!」商人聽了大笑說:你們就是頭腦太簡單,錢財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裕的日子可以驅逐貧窮,改善你的生活,過你想要過的日子」。
像我在台灣日以繼夜,努力打拼事業,創鉅財富,就是希望後半輩子享福,過與世無爭,輕鬆優閒無壓力的生活。
土人更加百思不解說:我現在過的不就是這樣的日子嗎?陽光、沙灘、空氣、水、雖然缺乏文明現代化的生活,但恬靜的日子覺得自在,生命中充滿了喜悅和感恩,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呀!在這個故事中,對生活價值觀的認定值得我們深思:自己的人生究該選擇過何種生活?是簡單淡泊抑是汲汲營營?若不知道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那麼對自己生活的內涵,將會感到空乏、慌恐。
也會質疑自己到底活著做什麼?人生是無法重來的,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才不會有回首夢已遠的遺憾呀!其次,選擇用大半輩子去追求財富,到後來還是希望過與世無爭,輕鬆優閒的生活。
雖然是又回到原點,但是人生的歷程,有一頁須奮鬥的過程卻是空白的,很可惜。
能趁著年輕多努力,日後可將自己生活的智慧與成功的經驗,作為故事教導給下一代,這樣的人生才是活得精彩!接下來談談食之美「食」,首重健康。
生活必須給自己留點空間,不要塞滿,不要壓迫,吃也一樣。
為健康而吃,不是為了填飽肚子,重質不重量,多吃粗糙的食物,像:五穀雜糧(十穀)類和綠色蔬果類的食物,有句話說:「天然最好」!現在人比較幸福,吃的很方便也更精緻。
不管國內、國外皆可品嚐到各式各樣的美食,但在美食當前大快朵頤的當時,你是否會想到:想到健康,而稍加節制,也許你會說:「吃,就是要好好享受美食,還顧慮那麼多,不是很無趣又沒口福嗎?」可我們不要忘了「病從口入」,如果你不過濾自己的飲食,只為喜歡而享用的話,我不曉得你的身體能禁得起你「口不擇食」多久,倘若失去了健康,即使讓你坐擁全世界的財富那又怎樣?你還能品嚐嗎?留得健康的身體在,要嚐遍天下美食何患不能?要健康,還要慢食,細嚼慢嚥是對食物的尊重,才能吃出菜根香,才能感覺得到做的人的用心。
談到尊重二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美食文化對於各國這種獨特文化的差異我們應該予以尊重。
我想不只是在食衣住行的文化上,在理念、思想、種族、膚色等等,也都應該尊重。
唯有彼此尊重才能有良好的溝通,才能碰撞出更創新的點子,促進文化永續發展。
文中舉了個例子,在19世紀是黑奴盛行的年代,有個剛從蘇格蘭搭船到美國的新移民,買了一個黑奴回家,幫忙農事開墾。
這位蘇格蘭人把黑奴帶回家之後,看見他黝黑的皮膚,越看越不順眼,就泡了一大桶的肥皂水,硬把他抓進水桶中賣力的刷洗,想將他的黑皮膚洗得像自己一樣白晰。
接連洗了幾天,黑奴的膚色不但沒有變白,反而因成天泡在肥皂水中,加上天氣寒冷,使他生了一場大病。
有位牧師聽到這消息,不禁啼笑皆非,就連忙趕到蘇格蘭人家中,除了要探望生病的黑奴外,希望也能開導這位蘇格蘭人。
蘇格蘭人見到牧師,便問他:「為什麼這個黑奴,任憑我怎麼洗都無法將他洗白?」牧師就告訴他說:「他的皮膚色本來就是黑色的。
」這是你在蘇格蘭從未見過的不同人種。
蘇格蘭人望著牧師,不以為意又說了:「你的意思是說這些黑奴就跟黑炭一樣,無法將他們洗白囉!」牧師笑著說:「嗯!你這個形容用的真好,就像黑炭一樣我們就是用上幾十磅的肥皂,也無法將黑炭洗成白色。
」但是如果將黑炭放在爐火中,卻可以讓它發出光明和溫暖,所以呀,如果你能用對待兄弟般的胸襟來和你的黑奴一起賣力工作,一定會有豐碩的成果。
另外再談到:對一個人最好的關心,不一定要言語,有時變通一下,換個方式,反而會讓對方更欣喜接受,更感覺到你對他的關心。
比方說:你常常會為他做些他愛吃的東西,為他夾些菜、盛碗湯、為他泡杯茶、好東西會想到與他分享,為他買一份,為他留一些,我想他的心是溫暖的。
因為你為他做的這些事,不僅給予他口感上的滿足、視覺上的享受、嗅覺上的興奮,在他心靈更有一種特別的感動,這裡的感動,就是一種情感,一種關心。
這種感覺,可讓對方對你和這些東西一生都會懷念不已!讀高中時,有次回家,媽問我們說還有錢用嗎?我說:「還夠用。
」等我回到租房子的地方,整理行李時一看,竟發現媽偷偷塞500元在裡頭,當時我的感受無以言喻,這是我心靈深處,對關愛最美的感動與詮釋。
回首從前,一路走來,自己曾受很多人的照顧與關心,至今心中仍存著無限的感動,感謝他們給我溫暖。
其次,當我正沉醉於家人給我的溫暖,品嚐一道營養豐富的苦瓜湯時,不禁脫口而出,這湯好苦喔!母親就說:「不會啊,」怎麼會苦呢?父親接著說:「這也在喊苦。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他們以前曾吃過苦,便不感到這道苦瓜湯有何”苦”可言,而年輕一代的我未曾受過苦,因此才覺湯苦。
我想,吃過苦的人,方知什麼是苦裡回甘吧!誠如文中所言,人生好比一桌菜餚,有酸、甜、苦、辣、鹹等各種味覺搭配在一起,人生的過程也有歡樂、有笑語、有悲傷、有苦痛,嚐盡這些不同的滋味,才足以道豐美的人生,不是嗎?衣之美衣著是一種非語言的訊息,它反映出一個人的氣質、部份性格和內心世界。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穿著裝扮對一個人的外表影響很大,因為大多數人對一個人的認識,第一眼習慣先從衣著開始,會就衣著裝扮來判斷這個人如何,如果對方穿著保守,我們就會認為他內向、拘謹;如果對方穿著很時髦就會認為他很開放;如果對方衣著不整,不修邊幅,就會覺得他邋遢隨便;如果對方穿著潔淨,讓你看起來順眼自然,就會覺得他很有親和力,會喜歡親近他。
愛因斯坦是個生活簡樸的人。
有次應邀到歐洲某著名大學演講,不想勞駕校方來接他,就自行前往,不料來到校門口卻遭到警衛的阻擋。
無論他怎麼解釋都沒用,警衛就是不讓他進去,雙方就僵在門口,校方左等右等都不見愛因斯坦的人影,只好出來找找看,結果發現他在校門口,那警衛向校方解釋,他那種穿著,教我怎麼知道他是國際知名學者,在我看來倒像是個乞丐。
穿著打扮不同,確實給人的印象也全然不同,但相對的也說明了:「人不可貌相」。
兩者之間取一平衡,在適當的場合,打扮出適當的穿著,我想這是應該的,也是最美的。
人間最美、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愛與溫情。
我們常常會買禮物送給心愛的人,買禮物送給孩子,送給朋友,就是很少親自動手做一樣東西送給他們。
總覺得用買的,又快又精美,幹嘛自己做費時費力更不好看,心意到就好。
雖然說心意一樣,不會因為說親手做就比較愛對方,用買的對他的愛就比較少。
但兩者還是有點不同似乎少了那麼一點點珍貴的感情,那是一種感覺,我們要的不就是這種特別的感覺嗎?也往往在買禮物送給心愛的人,送給孩子的當時,忘了也該買份送給父母,然而並非是忘記,而是你已習慣,習慣於理所當然。
父母總是記得為我們買些什麼,而我們卻不常為他們做點什麼,或表達心中對他們的愛,也許現在你不會有什麼感受,一旦到自己老一點了,就能體會到。
其實,父母最是希望、需要孩子給他們多一點的關愛,如同有句話說:「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
」是否,亦須等到我們走到父母親這把年紀,我們才能感受的到那份渴望。
因此,當我們牽孩子,抱孩子,關心孩子,聽孩子說話的同時,能想到給父母一個擁抱,牽牽他們的手,聽聽他們說話,多看看、陪陪他們。
書中還提到,衣服與人之間有一種微妙的感情。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有件自己很喜愛的衣服,飾物,你會百般的呵護珍惜,捨不得用它,而將它收藏,等到有天你想到了,才會使用它。
或是有件衣服,你很喜歡,就常常穿著它”。
這不代表你不珍惜,而是你們有了感情,你喜歡它那種自然自在,舒適溫暖的感覺。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個性,現在我所要表達的就是:把每一天都當成是你想到的那一天,不要捨不得用。
如果有看到你很喜愛的服飾,可以買兩件天天輪換。
因此,以後如有看到朋友,他每次老是穿著一件看起來有些陳舊的衣服,或是看他老穿著一件相似的衣服,你不要覺得奇怪,因為可能他有幾件相同的衣服做更換,也可能這裡頭隱藏有段深厚的情感,有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喔!住之美談到住,會讓人想到房子,想到房子就會想到家。
住的房子不一定要豪華美觀,不一定要大要昂貴,卻要有家的感覺。
要怎樣把房子變成家的感覺,就是要營造一個美好的人性空間,也就是讓家有溫暖,人人都喜歡都樂意回家。
至於要如何去布置、去經營,就看各位的巧思了。
房子除了要有人性的空間之外,居住環境的品質也很重要。
比如說:周邊環境,能讓你打開窗的時候,心靈就有寬闊的視野,有山有水、有花有草,還有處讓你喜愛,讓你會想常常去的地方,或是不在車水馬龍的大都會路邊、或看好附近未來會有錢景,頗具發展性,房子土地容易增值,或不要有路霸和無公共道德心的鄰居,最好有幾位要好的朋友同住在隔壁,更希望有人文品味,便利性佳。
這些都跟我們講住的美學契合,美就是住起來覺得幸福快樂。
不論我們選擇何種居住的環境,我想有幾點很重要的就是:要敦親睦鄰,友善鄰居,像是有好康的逗相報一起參與,好東西相分享,幫忙照顧孩子…等等還有就是能把陶淵明:「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的情懷擴及到社區,將自己家營造美麗人性空間的美學,也能推廣到社區。
另外,更要將台灣這個寶島當成是自己的家來疼惜它,對它多點關愛!莫再自管門前雪,不管他人霜!圖一己之私利而破壞我們自己賴以為生的這塊美麗的瑰寶---台灣。
書中有句話:”如果地上已經有99張的紙屑我撿起一張就剩下98張了”,這跟一個女孩拾起海灘上一顆一顆的海星讓他們返回海裡,一個個美麗的小生命得以重生的思維是相似的,當小女孩拾起一顆海星丟回海裡的同時海灘上也就少了一顆被晒死了的海星。
這份對生命的慈愛,能否喚醒我們對自己生存環境的覺知,為我們僅有的這一塊土地共同來付出,來努力?書中還提到”鑰匙兒童”,再跟大家分享2個小故事。
故事1:麻辣教師,漫畫書故事中一段是這樣寫的:有位女學生家非常有錢,過的生活也非常優渥,可是她不喜歡,寧可窩在麻辣教師鬼塚英吉那小小的、亂七八糟的小公寓裡,甚至願意自己做飯吃。
後來,麻辣教師從她的描述中慢慢了解,原來這個女孩的父母本來很窮,小時候,全家人就擠在像英塚住的小公寓一般大的地方,每天吃著簡單的食物,一家人有很多時間可以說話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