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通关必备计算公式大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4.06 KB
- 文档页数:6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利润率、成本率、销售额、利润、成本、销售量在经济学中,利润率是衡量企业利润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利润与销售额的比率。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润率 = 利润 / 销售额其中,利润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净利润,销售额为企业在同一时期内的销售总额。
成本率是企业成本占销售额的比率。
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成本率 = 成本 / 销售额其中,成本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总成本。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净利润,它是销售额减去成本的差额。
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 = 销售额 - 成本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总成本,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
成本的计算公式为: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销售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总额,它是销售量与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的乘积。
销售额的计算公式为:销售额 = 销售量 * 销售价格其中,销售量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数量,销售价格为产品或服务的单价。
利润、成本、销售量以及销售价格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常用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利润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成本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本率越低,说明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越强。
销售额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市场销售情况,销售额越高,说明企业的市场销售情况越好。
通过对利润、成本、销售量以及销售价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利润率和成本率是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应该注重提高利润率,降低成本率,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2. 销售额的高低和销售量、销售价格密切相关,企业应该通过提高销售量或提高销售价格来增加销售额,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 利润、成本、销售量以及销售价格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指标,企业在制定经营策略和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计算公式汇总每年必考至少20分1.盈亏平衡点法是一种决策方法,其公式为Q= F/(P–v),表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等于固定成本除以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
2.期望损益决策法的公式为期望损益值=∑该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该市场状态发生的概率。
3.乐观原则和悲观原则是两种决策原则,折中原则则是将两者折中得到一个折中损益值,选择折中损益值最大的方案。
4.后悔值准则是一种决策方法,其步骤包括确定标准值、计算后悔值、确定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以及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的方案。
5.等概率收益平均值是一种决策原则,其公式为等概率收益平均值=(畅销状态下的损益值+一般状态下损益值+滞销状态下损益值)/3,选择平均值最大的方案。
6.成本导向定价法的公式为产品价格=产品单位成本×(1+加成率)。
7.目标利润定价法的公式为目标价格=单位成本+[(目标收益率×资本投资额)÷销售量]。
8.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是一种生产计算方法。
9.盈亏平衡分析法的公式包括利润、盈亏平衡点产量和销售收入。
10.期量标准的公式包括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11.在制品定额法的公式包括本车间出产量和本车间投入量。
12.提前期法是一种生产计算方法,包括本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出产提前期和提前量。
提前期法(累计编号法)的公式包括本车间出产累计号数和本车间投入累计号数。
13.经济订购批量的公式为EOQ=,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C为技术开发中的物质消耗,V为技术开发中投入的人力消耗,β为技术复杂系数,γ研究开发的风险概率。
14.成本模型的公式为P=,其中C为技术开发中的物质消耗,V为技术开发中投入的人力消耗,β为技术复杂系数,γ研究开发的风险概率。
15.市场模拟模型是一种决策模型,用于模拟市场情况,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公式:P=P×a×b×c这个公式表示技术商品的价格,其中a、b、c分别是技术经济性能修正系数、时间修正系数和技术寿命修正系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作为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公式的汇总。
1.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当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状态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QS=QD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E)=(%需求量变化)/(%价格变化)3.收入弹性收入弹性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收入弹性(EY)=(%需求量变化)/(%收入变化)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给个人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MU)=(%总效用变化)/(%消费量变化)5.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MC)=(%总成本变化)/(%产量变化)6.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揭示了生产建立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Y=f(K,L)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f表示生产函数。
7.边际产出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边际产出(MP)=(%产出变化)/(%投入变化)8.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是指产品的单位价格。
边际产品(MRP)=(%价值变化)/(%产量变化)9.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指在当前价格下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GDP是指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P×Q)实际GDP=∑(P₀×Q)其中,P表示产品价格,Q表示数量,P₀表示基年价格。
10.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衡量了货币价值的下降。
通货膨胀率=(当前价格指数-前一时期价格指数)/前一时期价格指数×100%11.外汇汇率外汇汇率衡量了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直接汇率(DR)=1/间接汇率(IR)12.利息计算利息是资本的利用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这些公式代表了经济学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数学表达方式。
作为中级经济师,熟练应用这些公式将有助于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从业者,掌握经济基础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公式既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实践应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中级经济师考试范围内的经济基础公式进行汇总和解析,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知识。
1.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公式为:边际效用:MU = ΔU/ΔQ边际生产力:MPP = ΔQ/ΔL边际成本:MC = ΔTC/ΔQ边际收益:MR = ΔTR/ΔQ通过边际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单位变动对整体的影响,帮助企业和个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公式为:价格弹性:Ep = (ΔQ/Q) / (ΔP/P)当价格弹性大于1时,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而当价格弹性小于1时,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不太敏感。
了解价格弹性有助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调整市场份额。
3. 成本、收益和利润在企业经营中,成本、收益和利润是核心概念,其公式包括:总成本:TC = FC + VC平均成本:AC = TC/Q边际成本:MC = ΔTC/ΔQ总收益:TR = P × Q利润:Π = TR - TC这些公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盈利最大化。
4.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公式包括:国民收入:Y = C + I + G + (X - M)储蓄:S = Y - C - T投资:I = S + (X - M)通货膨胀率:π = (P - P')/P'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回顾经济基础公式是经济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边际分析能够帮助个人和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价格弹性是制定价格策略的重要工具,而成本、收益和利润公式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涵盖了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汇总:
1. 基尼系数:G = 1 - Σ(xi/n)^2
其中,xi表示第i个收入阶层的人口数量,n表示全部人口数量。
2. 总量经济学相关公式:
- GDP计算:GDP = C + I + G + (X-M)
- 财政乘数:K = 1/(1 - MPC)
- 价格指数:P = (Nominal GDP)/(Real GDP) * 100
3. 边际效用相关公式:
- 总效用:TU = ∑MU
- 边际效用:MU = ΔTU / ΔQ
4. 需求和供给曲线相关公式:
- 价格弹性:E = (ΔQ/Q) / (ΔP/P)
- 总收入:TR = P * Q
5. 货币供给和需求相关公式:
- 货币乘数:m = (1 + c)/(r + e + c + rr)
- 货币需求:Md = k * PY
- 货币供给:Ms = m * MB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公式,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涉及的范围
较广,还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建议考生全面复习相关知识,并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作为中级经济师,需要掌握多种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大全,涵盖了经济学的不同领域:1.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GDP(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 = (当前年CPI 前一年CPI)/ 前一年CPI × 100%。
2.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边际效用计算公式,MU = ΔU / ΔQ,其中MU表示边际效用,ΔU表示总效用的变化,ΔQ表示消费量的变化。
弹性计算公式,弹性 = (ΔQ / Q)/ (ΔP / P),其中ΔQ表示数量的变化,Q表示数量,ΔP表示价格的变化,P表示价格。
3. 会计学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总资产。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4.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现值计算公式,PV = FV / (1 + r)^n,其中PV表示现值,FV表示未来价值,r表示折现率,n表示期数。
内部收益率计算公式,IRR满足,NPV = 0,其中IRR表示内部收益率,NPV表示净现值。
5. 统计学计算公式:样本方差计算公式,s^2 = Σ(xi x̄)^2 / (n 1),其中s^2表示样本方差,xi表示第i个观测值,x̄表示样本均值,n表示样本容量。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r = Σ((xi x̄) / sx) ((yi ȳ) / sy) / (n 1),其中r表示相关系数,xi表示第一个变量的第i个观测值,x̄表示第一个变量的样本均值,sx表示第一个变量的样本标准差,yi表示第二个变量的第i个观测值,ȳ表示第二个变量的样本均值,sy表示第二个变量的样本标准差,n表示样本容量。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计算公式,中级经济师的工作范围广泛,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公式需要掌握。
中级经济师基础相关公式
作为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基础内容,了解和掌握经济学中的相关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各种经济问题。
以下是几个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常用的基础相关公式: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C + I + G + (X-M)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它由个人消费支出(C)、私人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出口-进口,X-M)组成。
2. 名义GDP = 实际GDP ×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是在当前价格下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根据固定价格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平减指数用于调整物价上涨对GDP的影响。
3. 通货膨胀率 = (最新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 - 上一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 上一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 × 100%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程度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两个时间点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计算。
4. 劳动生产率 = 实际产出 /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产出水平的指标。
它通过实际产出除以劳动投入来计算。
5. 经济增长率 = (最新年度实际GDP - 上一年度实际GDP)/ 上一年度实际GDP × 100%
经济增长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它通过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实际GDP来计算。
这些公式只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相关公式的一部分。
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学领域进行分析和计算。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学水平,为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经济师考试通关必备计算公式大汇总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 (标准:不得低于3%)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 (标准:不得高于30%)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 (标准:不得高于12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标准:不得高于7%)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公式大全1.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税收收入的计算公式:税收收入=T其中,T表示税收收入。
3.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消费支出=C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
4.投资支出的计算公式:投资支出=I其中,I表示投资支出。
5.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政府支出=G其中,G表示政府支出。
6.净出口的计算公式:净出口=X-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7.消费支出的决定公式:消费支出=C=C₀+cY其中,C₀表示基本消费支出,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每增加1单位,消费支出增加的单位)Y表示可支配收入。
8.储蓄的计算公式:储蓄=S其中,S表示储蓄。
9.投资的计算公式:投资=I=I(r)其中,I表示投资,r表示利率。
10.政府支出的决定公式:政府支出=G=G₀其中,G₀表示固定政府支出。
11.净出口的决定公式:净出口=X-M=X₀+mY其中,X₀表示固定出口,m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每增加1单位,进口增加的单位)Y表示国内收入。
12.价格水平的计算公式:价格水平=P其中,P表示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P₂-P₁)/P₁*100%其中,P₂表示后期价格水平,P₁表示前期价格水平。
14.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其中,实际利率表示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利率。
15.名义GDP的计算公式:名义GDP=P*Y其中,Y表示实际GDP。
16.实际GDP的计算公式:实际GDP=Y其中,Y表示实际GDP。
17.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失业率=(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100%其中,失业率表示当期失业人数与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18.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公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其中,劳动力参与率表示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19.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货币乘数=1/预备准备金率其中,预备准备金率表示商业银行需准备的存款比率。
经济师考试通关必备计算公式大汇总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 (标准:不得低于3%)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 (标准:不得高于30%)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 (标准:不得高于12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标准:不得高于15%)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标准:不得高于7%)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8、呆账贷款抵补率=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50%)9、单户贷款比例①对最大一户借款客户贷款比例=对最大一户借款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标准:不得超过30%)②对最大十户借款客户贷款比例=对最大十户借款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 (标准:不得超过1.5倍)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股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贷方余额)③对最大十户贷款欠息比例=十户贷款表内、表外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十户贷款表内、表外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十户贷款本期实收利息额)×100%;10、资产风险加权后的资本充足率①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标准:不得低于8%)②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标准:不得低于4%)资本净额=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所有者权益借方余额+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入股联社资金(年度中间应将当期损益纳入利润分配);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各种金融资产分别乘以相应的风险权重后相加之和(见后表《农村信用社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分人民银行、银监局两种统计口径)。
核心资本=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所有者权益借方余额(年度中间应将当期损益纳入利润分配);11、资产风险加权前的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 (标准:不得低于6%)12、呆滞呆账贷款抵补率=(核心资本+贷款呆账准备)÷呆滞呆账贷款余额×100%;13、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总额×100%; (标准:不得低于5%)14、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0.5%)资产平均余额为年初至报告期末的资产季平均余额。
如:第三季度末资产平均余额=(1/2年初资产总额+第一季度末资产总额+第二季度末资产总额+1/2第三季度末资产总额)/3.15、利息回收率=(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内应收利息增加额)÷(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外应收利息增加额)×100%;(标准:不得低于90%)16、非利息收入比率=非利息收入÷各项收入×100% ;各项收入=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非利息收入=各项收入-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17、资产费用率=费用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 ; 653637528费用总额=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
二、经营状况指标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三、经营成果指标1、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3、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4、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四、会计分析有关公式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五、折旧公式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2、工作量法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4、年度总和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六、其他常用公式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七、资本充足率最新计算公式新资本净额=(资本净额-呆帐准备金不足部分-长期未处置的抵债资产-风险不明确的投资资产)新加权风险资产=加权风险资产-长期未处置抵债资产×50%-风险不明确的投资资产×10%新资本净额/新加权风险资产×100=资本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