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X线检查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04.72 KB
- 文档页数: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的CT及肺功能的特征研究栾浩【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的CT及肺功能的特征.方法: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确诊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别观察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表型与肺部功能特征.结果:不同表型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部各项功能指标均各不相同,其中非肺气肿组患者FEV1 pre及FEV1/FVC值升高,以及RV/TCL值显著升高;而相比于CT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纹理增粗且肺体检增大,以及肺部密度幅度降低,相比差距显著(P<0.05).结论:肺气肿表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清晰可见肺部组织生理性变化,针对其特有性特征进行诊断.【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10【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临床表型;多层螺旋CT;特征研究【作者】栾浩【作者单位】庄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辽宁大连 1164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由于肺部呼吸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临床研究发现与患者肺部吸入刺激性气体、微小颗粒等引起肺泡和气道异常有关,好发于春秋季交替,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
临床数据统计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2013年全国慢性疾病第四名[1]。
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尽早、准确性的诊断,并拟定相应干预措施,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周期。
而对于表型为近些年慢阻肺新型研究方向(与急性加重、与症状、与治疗效应、与疾病发展相关),分析不同表型慢阻肺患者之间疾病特征差别。
本文主要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的CT及肺功能的特征,现将报告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确诊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范围49~79岁,平均(62.8±4.19)岁,病程范围为2~6年,平均(2.1±1.18)年,根据表型分类:肺气肿型40例,非肺气肿型(慢性支气管炎)24例,慢阻肺哮喘重叠表型14例,频发急性加重表型8例,全身炎症2例。
肺气肿的诊断报告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阻力增加,肺组织弹性减低,导致肺泡扩张和气体潴留。
本文将介绍肺气肿的诊断方法、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
1. 诊断方法肺气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1.1 起病史和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有长期的咳嗽和咳痰,伴有呼吸困难和气短。
严重的肺气肿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胸痛以及乏力等症状。
1.2 体格检查医生在体格检查中可能会发现患者有胸廓增大、肺部过度充气、气管位置下降等体征。
利用肺功能检查,如肺通气功能、肺弹性撤回压和最大通气量进行评估,可以帮助确认肺气肿的诊断。
1.3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肺气肿诊断的关键。
通常包括测定肺容积、肺通气功能以及肺弹性等指标。
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可通过测定气流率、肺容积以及肺弹性衰减程度来判断肺气肿的程度。
2. 症状表现肺气肿患者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咳嗽和咳痰:慢性咳嗽和咳痰是肺气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痰通常为黏稠白色或黄色痰液。
•呼吸困难:肺气肿患者因肺功能减退,无法有效排出肺内气体,导致呼吸困难。
•气短:由于肺气肿导致肺泡扩张,限制了正常气体的交换,患者常感到气短。
•胸闷和胸痛:由于肺泡扩张压迫周围肺组织和胸腔,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和胸痛。
•乏力:肺气肿患者气流受限,导致身体活动量下降,容易出现乏力症状。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肺气肿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肺气肿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观察肺部形态和肺组织是否过度充气等。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和组织信息,对肺气肿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
4. 治疗方案肺气肿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吸氧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帮助舒张气道、减轻症状,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气道痉挛。
4.2 吸氧治疗吸氧治疗是肺气肿患者的常规治疗之一。
慢性支气管肺炎知识点总结1. 概述慢性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所引起。
其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炎症和黏液增多,导致呼吸道阻塞和气体交换障碍。
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病因慢性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主要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暴露、室内有害气体暴露等。
吸烟是最主要的诱因,约有80%的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是吸烟者。
长期吸烟会导致呼吸道的黏膜受到损伤,引起慢性炎症并导致气管和支气管狭窄。
此外,环境中的空气污染和有害气体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风险。
3. 症状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
咳嗽和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通常有长期的咳嗽并伴有黏液痰的排出。
呼吸困难和气促则是在病情进展后出现的症状,患者在运动或活动时会感到呼吸困难。
在疾病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绀、体重减轻、消瘦等全身性症状。
4. 诊断慢性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以及肺部体征如哮鸣音、叩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肺功能测试是诊断和评估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方法,包括肺活量、气流速度、弹性反弹力等指标。
此外,CT扫描和X线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肺部情况,包括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和肺纤维化等。
5. 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激素、抗生素和黏液溶解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扩张气道,减轻呼吸困难和气促症状;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黏液分泌;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黏液溶解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2)支持疗法:包括输氧、呼吸康复、营养支持等措施。
对于有严重呼吸困难和氧合不良的患者,可以进行氧疗来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3)康复治疗:包括避免吸烟、避免空气污染、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康复和减轻症状。
X线与CT对肺气肿诊断价值对比分析摘要:为了可以增加X线扫描和CT扫描这两种影像检查技术对肺气肿诊断的分析和比较,选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经过诊断为肺气肿的患者,60例患者均经X线扫描和CT扫描等检查,肺功能检查为诊断金标准。
X线组肺气肿的诊断准确率是86.67%,显著低于CT组肺气肿的诊断率96.67%,p<0.05,差异对比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CT扫描;肺气肿;X线扫描;对照分析;阻塞性肺病一、引言X线检查通过显示肺实质来明确诊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对肺部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两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
X线扫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肺动脉狭窄、阻塞等病变的组织结构、形态、病变范围等信息;CT扫描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它在发现肺部微小病变和肺纤维化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一种能够早期发现病理改变的非创伤性工具对于指导医生改变无症状患者的危险因素是很有价值的。
在目前的医疗情况下,虽然肺气肿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但是由于它的过程过于繁杂而且不适合大多数人,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建议诊断肺气肿一般是X线扫描和CT扫描,因为肺气肿的症状是出现在前几十年发现和详细总结的,我们对肺气肿诊断价值仍然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对比与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资料与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肺气肿患者进行详细的对比实验,均进行了对胸部的X线扫描和CT扫描。
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周岁到60周岁,我们将前来的肺气肿患者分成两组且两组各有30例,分别为X线组和CT组,其中X线组为胸部X线扫描,CT组为胸部CT扫描,我们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检查之后,开始医学影像检查。
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26.0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分析数据,资料将以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χ2行检验,P<0.05为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肺气肿的CT分级诊断及其与肺功能检查指标的相关分析
刘文亚;王雯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1996(026)002
【摘要】为了评估CT诊断肺气肿的价值,作者对32例经高分辨CT胸部扫描
者按Goddard氏评分法行肺气肿分级评分,诊断肺气肿31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8例,此32例病人肺功能检查仅诊断肺气肿13例。
将CT评分与各项肺功能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指标FEV1、FEV1/FVC%、RV、FRC及RV/TLC%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反映肺弥散功能的指标DLCO/VA、DLCO、COT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刘文亚;王雯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304
【相关文献】
1.肺气肿患者HRCT和肺功能的相关分析 [J], 徐夏荫;路晓东;徐爱德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表现类型与肺功能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陆丹;
谢军舰
3.HRCT、CT肺功能成像及PFT对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效用 [J], 聂伟;
4.HRCT、CT肺功能成像及PFT对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效用 [J], 聂伟
5.HRCT征象与肺功能检查指标在IPF中的相关性研究 [J], 郑向鹏;滑炎卿;张国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OPD的影像学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呼气流速减慢。
影像学诊断在COPD的早期发现和定量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COPD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诊断方法COPD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胸部X线、CT以及肺功能检查。
1. 胸部X线胸部X线片是COPD最常用的初筛方法之一。
在X线片上,可以观察到肺部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肺纹理增加、肺气肿、肺大疱等。
2. CT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对COPD的早期发现和定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CT可以观察到肺部的密度改变、肺气肿的分布和程度、肺大疱、细支气管壁增厚等。
3.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COPD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气流限制和肺功能损伤程度。
常见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呼气一秒容积(FEV1)和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上,COPD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特征:1. 肺气肿:是COPD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肺气肿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
中央型肺气肿表现为气管和主支气管扩张,肺纹理稀疏。
周围型肺气肿表现为肺实质减少,肺纹理清晰可见。
2. 肺大疱:是COPD的典型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肺尖部位。
肺大疱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密度较低。
3. 肺实变:在COPD患者中,肺实变的发生率较高。
肺实变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加,肺纹理模糊,常伴有支气管壁增厚。
4. 胸腔积液:在COPD晚期,由于肺功能下降和心脏病等原因,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表现为胸膜腔内液体积聚,肺野透亮度降低。
,影像学诊断在COPD的早期发现和定量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胸部X线、CT和肺功能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COPD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肺气肿、肺大疱、肺实变和胸腔积液等。
综合利用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
高分辨 CT、 CT肺功能成像及肺功能检查对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效用分析【摘要】目的围绕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别采用高分辨CT (HRCT)、CT肺功能成像及肺功能检查(PFT)三种方法来诊断,对比其效用。
方法将在本院接受肺功能检查的53例患者分成正常对照组(18例)与阻塞性通气障碍组(35例),均开展PFT与CT检查,对比CT肺功能成像参数、HRCT视觉评分与PFT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差异性。
结果经CT检查得知,阻塞性通气障碍组有肺气肿征象者为21例(60.00%),属肺气肿亚组。
经HRCT视觉评估得知,只有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之间有关联(P<0.05)。
肺气肿亚组在具体的视觉分数上,与最大吸、呼气末各像素指数(PI)之间有紧密关系(P<0.05)。
利用PI-910ex 、PI-910in对两组实施肺功能分级,其对比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所对应的分级二级果,差异不明显(P>0.05),而用PI-910in对肺气肿亚组实施分级,其与FEV1/FVC的分级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用HRCT对肺气肿进行诊断,与传统CT相比,更敏感,但受照射剂量、层厚影响,难以评估全肺。
CT肺功能成像结果直观且操作简便,且与PFT结果、HRCT视觉评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因而在诊断早期肺气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肺气肿;阻塞性肺疾病;高分辨CT;CT肺功能成像;肺功能检查肺气肿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实为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常见疾病,有报道[1]指出,我国COPD患者的死亡率为470/10万。
因此,促进此病早期诊断率的提升,尤为必要。
针对CT功能成像而言,其在早期诊断肺气肿方及评估其病情、预后方面,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热点。
本文采用多种定量分级方法来诊断,对比其效用,现作一剖析。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将在本院接受肺功能检查的53例患者分成两组,在正常对照组18例中,最小年龄22例,女75岁,平均(50.13±3.07)岁,男10例,女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