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4.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济南版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遗传的物质基础课型新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课时 1教具课件、视频教学目标1、通通对伞藻嫁接实验的探究分析,能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2、通过实例分析,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也关注到了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平时网络和媒体报道中也接触到染色体、DNA和基因名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非常感兴趣。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利用实例和媒体,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展开学习,理解知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难点: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板书设计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遗传: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伞藻的嫁接”实验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储存于这些遗传物质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核内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三者关系3、基因是DNA上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分析,交流质疑,师点拨引导。
多数学生理解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明确了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部分学生对DNA和基因的理解深度不够,分析问题出错多,加强举例图示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与设计一、情景导入,播放图片师点拨:在生物圈中,每一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非常相似,但相互之间又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有的现象之一。
各种生物通过遗传和变异既能使物种的性状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资料分析,能够说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载体。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并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说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难点: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展寻找亲人小游戏,展示一系列图片,同学寻找图中的真正亲人,提问学生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亲人的?这种现象叫做什么?通过什么实现的?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那么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展示图片(商品的条形码),商品的条形码包含商品的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那么人的生命信息在哪里呢?(展示克隆羊“多莉”诞生),“多莉”的产生与哪些羊有关系?2.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
讨论以下问题:(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哪部分结构控制的?(2)伞藻嫁接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4.4-4,讲解基因的概念和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展示多种生物的基因片段及相应的性状,使学生理解基因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四)小结1.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遗传。
4.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
【板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物质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教材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阐述遗传物质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变抽象为形象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能够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重点)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难点)3.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难点)4.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的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的突破措施为了充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首先对伞藻的嫁接实验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伞帽的发育与各部分结构的关系,得出控制生物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内,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结论。
另外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维,利用细胞核移植实验让学生大胆设计、推测,最后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证明结论。
重点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得到了强化。
难点突破:首先通过展示图片认识染色体及其特点,然后引入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通过再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增强了学生直观认识,也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通过图片展示、描述、制作模型等不同形式,进行了巩固和强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遗传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四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的属于遗传,不同的属于变异;早在18世纪人们就发现遗传现象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时学导设计方案(一周学导设计方案顺序汇总)姓名课题课型时间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生成课学导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遗传的含义;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熟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解并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A类)能力目标: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够理解并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一结论。
(B 类)情感目标:认同“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C类)学导重点及方法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有关遗传变异的生物学知识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传的物质基础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描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成分、作用。
重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难点: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问题预设1. 如何理解遗传?在生物细胞的若干个结构中,哪一结构被称为“遗传控制中心?(认真阅读并分析课本P73伞藻的嫁接实验,从中会得到此结论?)原因是什么?2.染色体是由哪两种物质构成的?其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3.DNA分子具有怎样的特殊结构?如何理解基因?(结合课本P75图4.4—3和图4.4—4认真阅读最下面一段)基因具有怎样的功能?4.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5.科学家将棕鼠体细胞的细胞核物质注入已被抽出细胞核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内,该细胞发育成的幼鼠的体色是怎样的?为什么?6.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同卵双生者长得几乎完全一样。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情景导入,出示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什么是染色体、基因、DNA、遗传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本节课对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相关内容的训练,你准备好了吗?目标咀嚼3′自读导读单上的学习目标,深入研读,用笔进行标划,仔细分析,认真咀嚼,转化为自己的目标。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4.1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济南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伞藻嫁接试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实遗传的控制中心。
2.学会描述染色体。
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认同“细胞核实遗传信息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二、学习进程:
1.思考:俗语说“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
这是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什么现象?什么是遗传?
2.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或讨论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学点一:自读教材73页观察与思考(3分钟),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说明实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控制伞帽形状发育的是什么结构?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点二:
1.设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到底是细胞核中什么物质在控制生物的遗
传呢?
2.教师展示正在分裂的细胞图片,并告诉他们这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叫染色体,是它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
3.观察教材P74图
4.4-2,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人的染色体是几对?知道吗?
4.自读教材74页,你会有哪些收获?看谁的结论又多又科学。
(注意多借助图
片资料、动画等,既注重学生自主,又要适时引导)
三、学情分析:
1.下列对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就是染色体,染色体就是DNA
B.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内
C.DNA分子是直线型的,分子很大
D.DNA 分子的结构比较复杂,但里面没有遗传信息
2.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DNA C 染色体 D 细胞核
3.①在﹎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其
化学成分主要是和(简称),其中,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DNA分子具有﹎结构,其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小单位”叫,它贮存着。
③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存在的,DNA分子也是存在的,DNA 分子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小片段,称为,它也是存在的。
④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控制人类各种性状如有无耳垂等的是。
3.尝试用文字、图解、表解或其他方式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
关系,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答案】1.B 2.B
3.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
DNA DNA 双螺旋基因遗传信息成对成对基因成对 DNA 染色体基因
一个许多条许多个许多个
4.细胞细胞核染色体 DNA 基因32375 7E77
繷27826 6CB2 沲g23361 5B41 孁23445 5B95 宕b z38542 968E 階24869 6125 愥34077 851D 蔝P36225 8D81 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