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最全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篇一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0。
2、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3、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4、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6、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线与有理数1. 数线的绘制及利用2. 正数、负数、零的相对位置3. 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4. 有理数的概念和进一步运算二、整式与分式1. 代数式与整式的关系和分类2.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 因式分解与最大公因式4. 分式的概念及运算三、图形的初步认识1. 平面,直线,角的认识2.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3. 三角形及其分类4. 圆的概念与性质四、数的运算1. 空间中的平面图形:点、线、角、多边形等的性质和计算2. 数的概念、关系和性质的认识3.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的运用4. 计算与应用题实际问题中的数的运算五、比例与百分数1. 比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2. 比例式的解答和应用3. 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4. 实际应用中的比例和百分数计算六、方程与方程式1. 用字母表示未知量,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关系2. 列方程、解方程及应用3. 二元一次方程式4. 代入法解方程与应用七、图形的认识和运用1. 平面图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的特点和性质2. 坐标平面及其应用3. 平行线,垂直线,垂线的性质和判断4. 与线段、角度有关的直线、角度和轴对称的认识和判断八、统计与概率1.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可视化的统计图形和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3. 概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4. 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和概率计算以上是初三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若干个具体的概念、性质、解题方法和应用。
初三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和提高数学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第一章:有理数与实数1. 整数的概念与性质- 整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整数的比较、运算规则和性质- 整数的绝对值及其性质- 整数的约数与倍数- 整数的倒数的概念与性质2. 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 有理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有理数的比较、运算规则和性质- 有理数的绝对值及其性质- 有理数的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与性质- 有理数的大小关系3.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 实数的定义与分类- 实数的基本性质- 实数的大小关系- 实数的逼近性质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式1. 代数式的概念与性质- 代数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同类项与同类项合并- 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2. 方程式的概念与性质- 方程式的定义与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存在与唯一性- 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与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与判别式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与比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法第三章: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1. 平面图形的概念与性质- 点、线、面的定义与性质- 角的定义、性质及其分类-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条件- 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应用-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的概念与判定条件2. 空间图形的概念与性质- 四面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的定义与性质- 柱、锥棱的定义与性质- 平面与空间图形的相交关系3. 图形的投影与观察- 立体图形的投影与观察方法- 投影的性质与应用- 平行线与投影的关系第四章:初等几何与解析几何1. 初等几何的基本概念与定理- 点、线、面、角的定义与性质- 垂线、平分线、中位线的概念与性质- 垂直、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理2.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点、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 坐标的运算法则与性质- 直线、圆的方程与性质- 直线的稳定与相关性质- 圆的位置关系与性质3.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零点的求解方法-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直线的关系与应用第五章:数与变量1. 整式的概念与性质- 整式的定义与运算规则- 整式的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 整式的化简- 整式的值与单位问题2. 分式的概念与性质- 分式的定义与基本运算规则- 分式的化简与恒等式- 分式的值与解3. 幂与根的概念与性质- 幂的定义与运算规则- 根的定义与运算规则- 幂与根的化简- 幂与根的近似计算与应用。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上)
1. 实数与实数运算:实数的分类、实数运算的基本性质、实数的逆元、实数的绝对值、实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实数的平方与平方根、两个实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2. 代数式与等式:代数式与字母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根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函数初步: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
4. 平面图形初步: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线、角、多边形、圆的性质、相似与全等
5.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下)
1. 空间图形初步: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内的点、直线、平面、角、多面体、圆锥、圆柱、球的性质、相似与全等
2. 三角形初步:勾股定理与勾股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垂线和中垂线
3. 三角函数初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辅助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应用
4. 统计初步:统计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样本均值及总体均值、误差、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5. 概率初步:随机事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样本空间、排列组合、锁链法、概率的应用
以上是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多做练习,提高数学成绩。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与式一、整数的进位和退位:1. 等于或大于5的数进1,小于5的数舍去;2. 计算过程中数字右侧的0不用写出来,加减乘除都适用;3. 当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后,得到的和(或差)比被加数(或被减数)大10的整数倍时,通常采用进位(退位)的方法,即在个位数上加1(或减1),十位、百位、千位等数依次同样采用这样的方法。
二、分数的约分与通分:1. 分数的约分: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最大公约数,约分后得到的新分数与原分数相等。
2. 分数的通分:将两个及以上的分数分别乘以它们对应的分母的相乘积,得到的新分数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三、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由数、字母及它们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式子。
2. 方程式: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相等的关系,用等号隔开,这种包含未知数的公式称为方程式。
(二)几何一、图形的认识:常见的基本图形有:点、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及性质。
二、相似:相似的两个图形,可以用一个比值(称为相似比)来表示。
这个比值可以是边长、面积或者其他几何量之间的比值。
在相似中,对应的角相等,对应的边成比例。
三、全等:全等的两个图形,必须每一条边的对应边和每一个角的对应角都相等。
四、平移、旋转、翻折: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移动)、旋转和翻折来改变一个图形的位置或方向。
平移、旋转、翻折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对应部分一一匹配,则它们是全等的。
(三)数据分析一、数据的搜集:在收集数据的时候要清晰明了,数据的总数、表格和图表的标题,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二、中心趋势度量:1.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所有数据之和与数据总个数的商。
2.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于中间的一个数,即为中位数。
3.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三、数据的描绘:我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和描述等方式来描绘数据。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一. 代数运算1.1 有理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化简分数、约分、分数转小数与百分数。
1.2 代数式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同类项合并、分配律、消元、整除关系、基本恒等式。
1.3 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
1.4 比例比例的概念、性质,比例的计算及应用,重复比例,反比例定理及其应用。
二. 几何与图形2.1 三角形角的概念、角度和弧度的转换,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2.2 直线与角平行直线和平行线特征及其性质,垂直直线和直角的特征及其性质,角的大小以及相邻角、对顶角等相关概念。
2.3 圆和圆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弧、弦、切线、割线等相关概念及其性质,圆内接四边形和正多边形。
2.4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线面体的概念,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性质和计算。
三. 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和概率事件的概念和性质,基本事件概率、加法规则,条件概率和乘法规则,概率分布和直方图的绘制。
3.2 常见概率问题求样本空间、容斥原理,贝叶斯定理,计算机模拟实验,概率统计中的应用问题。
四. 函数4.1 一些常见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函数的复合运算,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基本应用:切线问题和极值点问题。
以上是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的归纳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知识点只是初三数学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一个大致的方向,可能还存在某些细节问题需要重点学习。
同时,不管学习的什么知识点,都需要掌握好其基本概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在应用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取得相应的成绩。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数学复习五大方法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二)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C.0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热门6篇)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1篇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平面(平面镶嵌)。
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2篇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初三数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一、数的基本性质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性质2. 加减乘除的性质3. 乘方和开方的性质4. 绝对值的性质5.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二、代数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2. 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3.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法4.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5. 代数式的求值和化简三、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3.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4.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5. 绝对值函数及其图像四、集合与逻辑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2. 集合间的关系3. 命题的概念4. 命题的连接词与逻辑运算5. 命题的等价与推理五、平面几何1. 角的概念与性质2. 直线、线段、射线、平行线、垂直线3.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4. 圆的性质5. 三角形、四边形间的关系六、空间几何1. 点、线、面的概念2. 立体图形的概念3. 体积、表面积的计算4. 直角坐标系5. 空间几何问题的应用七、统计与概率1. 统计的概念和方法2. 概率的基本概念3. 抽样与样本调查4. 事件的概率计算5. 概率问题的应用八、数学实践1. 数学建模2. 数学游戏3. 数学思维训练4.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5. 数学思想的应用以上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特定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知识点,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归纳:1、定义:形如:ax2+bx+c=0(a≠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①是整式方程,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③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④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按降幂排列,二次项系数通常为正,右端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①配方法:移项→二次项系数化为一→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配方→开方→写出方程的解。
②公式法:x=(-b±4ac-2b/2a) .③因式分解法:右端为零,左端分解为两个因式的乘积。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x1 + x2= -b/a ,x1 * x2 = c/a.注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a≠0,△≥0.中考常见考点:1.利用方程的解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2.解方程(三种基本的解法,验根)3.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4.韦达定理5.实际问题(列方程,求解,实际情况取舍根)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定义:形如y=ax²+bx+c(a≠0,a、b、c是常数)的函数叫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分类:①y=ax2: 顶点坐标:原点;对称轴:y轴;②y=ax2+c:顶点坐标:(0、c);对称轴:y轴;③y=a(x-h)2:顶点坐标:(h、0);对称轴:直线x=h;④y=a(x-h)2+k:顶点坐标:(h、k);对称轴:直线x=h;⑤y=ax2+bx+c:顶点坐标:(-b/2a,4ac-b2/4a);对称轴:直线3、增减性当a>0时,开口向上,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时,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a、b、c符号的判定:①:开口方向向上→a>0;开口方向向下→a<0。
②:对称轴在y轴左侧,x=-b/2a<0,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a、b异号。
③:交与y轴正半轴,c>0;交与y轴负半轴,c<0.④:与x轴交点的个数,△= b2-4ac>0→两个交点,△<0→无交点,△=0→一个交点。
5、平移规律:“正左负右”“正上负下”。
6、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函数y的值为0时的情况.中考常见考点:1.求顶点坐标、开囗方向、对称轴、最大/小值、坐标轴交点、平移后的表达式2.图像位置与a、b、c的关系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4.求二次函数表达式(较简单实际问题模型、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确定)5.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利润、费用问题较多,一般需要考虑的是最值问题)6.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般是压轴题,难度较大)第二十三章旋转1、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5、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6、对称点的坐标规律:①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③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中考常见考点1.中心对称图形的判断2.旋转的性质3.对称点坐标的特点第二十四章圆1、确定圆的条件:圆心→位置,半径→大小。
2、和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弧—半圆、优弧、劣弧,圆心角,圆周角,弦心距。
3、圆的对称性: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4、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弦的弦心距相等。
引申:在这四组量中,只要有一组量对应相等,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6、圆周角定理:①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③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内心和外心:①内心是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②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交→d<r,相离→d>r,相切→d=r.9、切线的判定:“有点连圆心”→证垂直。
“无点做垂线”→证d=r。
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0、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12、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之和相等。
1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外离→d>R+r. 外切→d=R+r. 相交→R-r<d<R+r. 内切→d=R-r.内含→d<R-r.14、正多边形和圆:半径→外接圆的半径,中心角→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15、弧长和扇形面积:L=nπR/180. S扇形=nπR2/360.1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母线长=扇形的半径,圆锥底面圆周长=扇形弧长,圆锥的侧面积=扇形面积,圆锥的全面积=扇形面积+底面圆面积。
中考常见考点1.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2.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圆周角与圆心角4.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5.切线6.弧长及面积7.圆锥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三种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
2、概率:P(A)=p. 0≤P(A)≤1.3、概率的求法:列举法,列表法,树形图。
4、用频率估计概率:根据一个随机发生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中考常见考点1.概率的求法:列举法,列表法,树形图2.与统计联系起来,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定义: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y=-x。
对称中心是:原点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图像只能无限向坐标轴靠近,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中考常见考点1.图像及性质2.求函数解析式3.交点问题4.与几何的综合第二十七章相似1、相似多边形形的性质:①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②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对应边的比)。
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③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④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应用:①盲区②坡度:铅直高度:水平距离③影长: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即比值相等4、位似: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
5、位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即:把原来的坐标都乘以K或-K。
中考常见考点1.相似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位似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正弦=对边/斜边,余弦=邻边/斜边,正切=对边/邻边。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1/2, cos30°=√3/2, tan30°=√3/3Sin45°=√2/2, cos45°=√2/2, tan45°=1Sin60°=√3/2,cos60°=1/2, tan60°=√33、公式:sinA2+cosA2=1.sin A=cos B=cos(90°-A)cos A=sin B =sin(90°-A).tan A×tan(90-A)=14、解直角三角形:⑴三边之间:a2+b2=c2⑵两锐角之间:A+B=90°⑶sin A=a/c cos A=b/c tan A=a/bsin B=b/c cos B=a/c tan B=b/a⑷S△ABC=1/2*ab*sin C (两边及其夹角的正弦的积的一半) 中考常见考点1.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运用2.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投影:平行投影(太阳光、探照灯)(日晷)中心投影(点光源、电灯)(皮影戏)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2、三视图:⑴位置: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往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往右观察物体的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往下观察物体的视图⑵对齐方式: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相等中考常见考点1.判断物体的视图根据视图判断物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