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情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4
A Survey of the Social Conditions and Public
Opinions in Suzhou
作者: 刘潇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出版物刊名: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55-5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苏州;社情民意;调查
摘要:近年来,苏州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三区三城”和富民强市的目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使社会问题趋向复杂化。
通过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可以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及时掌握群众心理和社会心态,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为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苏州居民生活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如下: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其居民生活现状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苏州居民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苏州居民的生活现状。
通过对苏州居民生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促进苏州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能包括: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苏州市居民生活现状的重要性和意义;文章结构部分将简单介绍本报告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涵盖;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报告的撰写目的和预期效果。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三个小节。
在经济状况部分将分析苏州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情况和经济压力;教育水平部分将探讨苏州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费用情况;居住环境部分将分析苏州的房屋状况、小区配套设施和居住满意度。
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综合分析、问题与建议和展望未来三部分。
在综合分析部分将总结苏州居民生活现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问题与建议部分将提出苏州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展望未来部分将展望苏州居民生活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苏州居民生活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苏州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改善居民的生活状况,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最终,希望本报告能够为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苏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正文2.1 经济状况在苏州,居民的经济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首先,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苏州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是对苏州市的现状进行分析的报告。
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发展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们将对苏州市的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苏州市现状。
2. 经济分析苏州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苏州市的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GDP增长苏州市的GDP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市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苏州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2.2 产业结构调整苏州市在过去几年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
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科技城等。
这些产业集群的建设为苏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3 外贸依存度苏州市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较大。
苏州市的制造业和出口业占据了苏州市经济的重要地位。
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但苏州市的外贸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这主要得益于苏州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出口政策的支持。
3. 人口分析苏州市的人口规模庞大,近年来人口增长迅速。
以下是对苏州市人口情况的分析:3.1 人口规模截至目前,苏州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苏州市的人口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3.2 移民人口比例苏州市的移民人口比例较高。
由于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吸纳能力强,许多外来人口选择在苏州市定居。
这些移民人口为苏州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给苏州市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和挑战。
3.3 教育与人才苏州市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
苏州大学、东吴大学等知名高校为苏州市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苏州市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为苏州市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苏州采风调研报告1. 引言在中国江苏省的苏州市,我们进行了一次采风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苏州市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推广和传播苏州的形象。
2. 地理位置与气候苏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31°20′-32°12′N,119°37′-121°14′E。
苏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3. 历史文化遗迹苏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园林。
例如,拙政园、留园、虎丘等园林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园林之冠。
此外,苏州还有许多古建筑、寺庙等历史遗迹,如平江路、北寺塔等。
4. 文化艺术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苏州评弹、苏州昆曲等传统戏曲艺术深受人们喜爱。
苏州还拥有丰富的手工艺品,如苏绣、苏州园林砖雕等,代表了苏州独特的工艺美术。
5. 经济发展苏州市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闻名。
高新技术产业在苏州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苏州还积极吸引外资,建设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工厂和研发中心。
6. 教育与科研苏州市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
7. 旅游资源苏州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除了著名的园林景点外,还有苏州博物馆、水乡古镇、周庄古镇等值得游览的景点。
8. 现代都市苏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现代化。
城市交通便捷,拥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
同时,苏州市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也极具发展潜力,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结论通过本次苏州采风调研,我们对苏州市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苏州以其园林、文化艺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成为一个值得推广和传播的城市。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够更好地宣传苏州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到苏州来。
苏州概况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
它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还为苏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聚了能量。
苏州市域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27%,人口616.08万。
下辖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五市。
苏州市区面积1649.72平方公里,人口230.16万,包含平江、沧浪、金阊、吴中、相城、高新(虎丘)六个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坐落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与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隔仅80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苏嘉杭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连接东西,这些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沪苏淅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全市的交通网络。
苏州的空中交通也极为便利,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光福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南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2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74.22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9:65.4:32.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突破10000美元。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完成400.23亿元,比2005年增长26.3%,在中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居中国城市首位。
苏州滨江近海,北枕长江,西抱太湖,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平均海拔4米左右,东南部地势低洼,西南部多小山丘。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大小湖泊300多个,河道2万多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毗邻上海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由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环境,苏州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一、旅游资源丰富苏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苏州的园林文化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被誉为“园林之都”。
著名的园林包括拙政园、留园、虎丘、网师园等,它们以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苏州的水乡风情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苏州的运河和水道纵横交错,河上的白天夜船和古代建筑令人着迷。
此外,苏州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如苏州博物馆、平江路、山塘街等,吸引了许多文化追求者。
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苏州市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苏州交通便利,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方便游客的到访。
苏州还建设了大量的酒店、旅馆、商场和娱乐场所,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苏州还注重发展旅游服务业,并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了旅游服务的质量。
三、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苏州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苏州市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2024年,苏州市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3500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的发展对苏州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旅游业的影响苏州市的旅游业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苏州市的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催生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
由于旅游景点的大量游客涌入,遗产保护、景区环境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苏州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苏州市情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苏州市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 江苏省B. 浙江省C. 安徽省D. 上海市2. 以下哪项不是苏州的著名园林?A. 拙政园B. 留园C. 狮子林D. 颐和园3. 苏州的简称是什么?A. 苏B. 宁C. 杭D. 沪4. 苏州的市花是什么?A. 牡丹B. 桂花C. 荷花D. 梅花5. 苏州话属于哪种方言?A. 吴语B. 粤语C. 闽南语D. 客家话6. 苏州的著名特产是什么?A. 丝绸B. 瓷器C. 茶叶D. 玉器7. 苏州的著名小吃“松鼠桂鱼”属于哪个菜系?A. 川菜B. 粤菜C. 苏菜D. 鲁菜8. 苏州的著名景点“寒山寺”位于哪个区?A. 姑苏区B. 吴中区C. 相城区D. 虎丘区9. 苏州的著名历史人物“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10. 苏州的著名大学“苏州大学”成立于哪一年?A. 1900年B. 1910年C. 1920年D. 1930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苏州的著名园林包括以下哪些?()A. 拙政园B. 留园C. 狮子林D. 颐和园12. 苏州的著名小吃包括以下哪些?()A. 松鼠桂鱼B. 阳澄湖大闸蟹C. 桂花糖藕D. 小笼包13. 苏州的著名景点包括以下哪些?()A. 寒山寺B. 虎丘C. 苏州博物馆D. 金鸡湖14. 苏州的著名历史人物包括以下哪些?()A. 范仲淹B. 唐寅C. 郑板桥D. 苏东坡15. 苏州的著名大学包括以下哪些?()A. 苏州大学B. 西交利物浦大学C. 苏州科技大学D.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7. 苏州的市花是牡丹。
()18. 苏州话属于吴语系。
()19. 苏州丝绸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20. 苏州的著名小吃“松鼠桂鱼”属于川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 请简述苏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苏州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概述】苏州素有“天堂一片,名胜一座,园林甲天下”之誉,是中华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被誉为中国最具有江南特色的城市之一。
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苏州一直处于引领地位,受到来自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和瞩目。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苏州旅游资源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苏州旅游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分析】一、景点资源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存依次呈现。
在这里,旅游资源等同于景点数量。
苏州的园林,苏州三山,甪直古镇,太湖、沧浪亭、平江路、虎丘山、狮子林等景点都是千古名胜。
其中,拥有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的拙政园和花园荟萃的留园,不仅是苏州市的闻名标志,也是全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此外,有西山、东渚、琼岛、姑苏山等多个胜境,都是人们到此游览的重要原因。
二、民俗文化苏州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表演艺术。
苏州昆剧、秦淮灯会、苏绣、木版年画、春节话剧等都是苏州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活动。
在旅游活动中,这些文化表演常常成为游客们的景点之一。
三、饮食文化苏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吃苏州,吃水上乡楼”的说法。
米酒、霉豆腐、桂花糕、松鼠桂鱼、糟鱼等都是苏州著名特色小吃。
在苏州饮食中,要重点介绍一下苏州本地的水饺——“扬州小笼”。
这种水饺小巧玲珑,有着醇香的汤汁和美丽的色彩,是苏州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旅游交通苏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相当便利,交通四通八达,使游客能够很方便地到达他们的目的地。
苏州的交通分为长途运输和市内交通两个部分。
苏州有两个火车站:苏州北站和苏州站,其中苏州站是苏州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
苏州还有一个国际机场——苏州广陵国际机场。
此外,苏州还有运河、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五、住宿环境苏州的旅游住宿环境非常优越,拥有多个星级酒店和旅游度假村。
这些酒店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不仅设施齐全,服务也相当周到。
除此之外,苏州还有自助旅馆、青年旅社等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苏州市辖6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
苏州市面积6267平方千米,人口599万人(2004年)。
金阊区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
邮政编码215008。
沧浪区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
邮政编码215006。
平江区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
邮政编码215005。
虎丘区面积258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
邮政编码215004。
吴中区面积672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
邮政编码215128。
区人民政府驻长桥镇。
相城区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
邮政编码215131。
区人民政府驻元和街道。
吴江市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8万人。
邮政编码215200。
昆山市面积927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
邮政编码215300。
太仓市面积642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
邮政编码215400。
常熟市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
邮政编码215500。
张家港市面积813平方千米,人口87万人。
邮政编码215600。
1995年撤销吴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吴县市。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吴中区辖原县级吴县市的长桥、胥口、木渎、横泾、浦庄、渡村、东山、西山、藏书、光福、镇湖、东渚、角直、车坊、郭巷15个镇。
区人民政府驻长桥镇;相城区辖原县级吴县市和陆慕、蠡口、黄桥、渭塘、太平、湘城、阳澄湖、北桥、黄埭、东桥、望亭、通安12个镇。
2006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吴江市芦墟与黎里两镇合并,成立汾湖镇。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吴江市辖9个镇:松陵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盛泽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苏州的地理风土人情,农业类型,工业布局,产业结构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截至2021年,苏州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
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71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7亿元,下降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872.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5.8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结构为0.8:47.9:51.3。
一、苏州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一)空间发展总体布局:“一核一带双轴,一湖两带一区”目前,苏州市已形成“一核一带双轴,一湖两带一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核一带双轴”:以历史城区为核,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城市新中心,积极培育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等区域性新中心,以沿江绿色发展带、沪宁创新发展轴和通苏嘉创新发展轴为依托,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空间。
“一湖两带一区”:做足做好水文章,以太湖、长江、江南运河、南部水乡湖荡区为主体,连通湖泊、河流、湿地、山体、森林、农田等生态廊道和斑块,构建水网纵横、蓝绿交织的江南水乡生态和农业基底。
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
各区域主导产业如下图所示:(二)开发区(园区)布局苏州市国家级上开发区共有14个,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产业体系布局:“十四五”时期,苏州市将聚力建设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型显示、光通信、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节能环保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苏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苏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较为繁荣,旅游业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下是具体情况:
1. 旅游景点丰富多样:苏州有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景点、水上古镇的水乡特色、园林古迹的园林文化、现代化的城市风光等多样化的旅游景点。
2.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据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市接待游客量达到1.28亿人次,同比增长14.1%,其中境外游客达到191.3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3. 旅游收入稳步增长:苏州市旅游总收入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681.6亿元,同比增长17.7%。
其中境外游客消费额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
4.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苏州旅游业正在推动文化、科技、商贸、体育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提高了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5. 旅游政策支持:苏州市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加大旅游投资和引进力度,优化旅游营商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扩大旅游消费市场,支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苏州市情简介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
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还为苏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聚了能量。
苏州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27%,人口653.84万。
下辖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四市。
苏州市区面积2743平方公里,人口332.90万,包含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高新区(虎丘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古城之东,由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从1994年开始合作开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古城之西,区内包含苏州西部自然山水景观与国际一流的环保产业开发区,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环境。
横贯古城区东西向的主干道干将路,长10公里,将这两个开发区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促进了苏州经济的腾飞。
苏州的经济总量名列全国第五,吸引外资数量列全国第一。
苏州的GDP也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工业园名列“亚洲十佳工业园”,苏州快速崛起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新兴科技城市。
苏州坐落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与上海相隔仅80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苏嘉杭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连接东西,这些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全市的大交通网络。
历时五年倾力打造的轨道交通1号线,连接苏州中心城市的东园西区,于2012年4月28日开通运营;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贯通相城、姑苏、吴中3区,也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
这项苏州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总投资达到126亿元。
它在全面提升苏州城市交通运力的同时,也让苏州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另外,苏州的空中交通也极为便利,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光福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南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苏州考察报告范文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和太湖之间。
近年来,苏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考察团前来参观和观光。
下面是对苏州考察的报告:一、地理概况: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北濒长江,西临太湖,南靠浙江。
全市总面积有8,488.4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有2,538.5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有5,959.88平方公里。
苏州的地形起伏不大,属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二、历史文化: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苏州就被誉为“人间天堂”和“东方威尼斯”,因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精美的园林而闻名。
苏州还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拥有9个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苏州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学艺术作品。
三、景点介绍:苏州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以下是几个比较有名的景点:1.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园林之一、它的特点是完美地融合了山、水、建筑和植物,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2.留园:与拙政园相邻,是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之一、它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3.虎丘:位于城北,是苏州的又一代表性景点。
它以山、石、洞、亭、楼的组合为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4.山塘街: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保存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苏州特色小吃。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水乡文化氛围。
五、经济发展:苏州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国软件谷”和“东方硅谷”。
苏州的经济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之一六、对苏州的评价: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精美的园林、独特的水乡风貌和活力的经济发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察结束后,我们不仅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苏州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苏州市情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苏州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
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截止2015年1月,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
全市共设40个街道和55个镇,其中苏州市区设37个街道和22个镇,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2500多年历史。
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苏州分别隶属于两个一级的自然地理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万亿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43.8亿元,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0.7亿元,增长3.8%。
2014年,苏州地税系统共组织地方税收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地方税收突破1000亿元的地级市。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4家落户苏州。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
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并为四大名绣之首.。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
洞庭碧螺春茶是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苏州话,是吴语的一种,为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之一的吴语标准语,隶属汉语—吴语—太湖片。
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
吴地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不兴等书画大家,这一时期的吴地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唐代最为突出的画家有张璪、朱景玄、朱审。
两宋时期,苏州一带花鸟画家的成绩比较显著,山水画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到了元代,苏州画家们响应了赵孟頫的“文人画”思想,用写字的笔来绘画山水、花鸟和人物,借以抒发性情。
此时的黄公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巨作《富春山居图》是世界美术史中不多见的杰作。
受文人画的发展,元代的花鸟画也开始向水墨方向发展。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
昆剧是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苏州的市花是桂花。
历代民间皆视桂花为吉祥之兆。
举凡中榜登科,仕途得志被称为“折桂”。
对获得殊荣者则誉为拥有“桂冠”。
桂花树姿挺秀,终年常绿,花时浓香四溢,为著名的珍贵花木。
苏州的市树是香樟树,香樟树四季常绿,清香宜人。